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研究选取30名被试,采用任务分离实验研究范式探讨不同表面特征图片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以32张动物图片为实验材料,其中鱼类和鸟类图片各半。两类图片中一半为黑白图片,另一半为彩色图片,所有实验材料用E—Prime软件呈现在电脑上。结果表明:(1)不同表面特征图片的再认成绩(外显记忆)显著好于偏好再认成绩(内隐记忆),即外显记忆成绩好于内隐记忆;(2)在再认测验和偏好判断测验中,再认成绩和偏好再认成绩在图片表面特征的两个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3)控制组的偏好再认成绩显著好于实验组的偏好再认成绩,即控制组的内隐记忆好于实验组。结论:刺激材料的表面特征既是外显记忆的内容,也是影响外显记忆的重要因素;内隐记忆的作业成绩高度依赖于刺激材料的表面特征,刺激材料的表面特征是影响两种记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情绪、情绪调节策略与情绪材料记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采用实验法,以288名中小学生为被试,考察了不同情绪状态、不同情绪调节策略与不同类型情绪材料记忆的关系。结果表明:(1)快乐情绪的再认反应时短于悲伤情绪,快乐情绪的再认正确率高于悲伤情绪。(2)表达抑制策略下,词汇与图片的再认反应时无显著差异;认知重评策略下,词汇的再认反应时短于图片;对词汇和图片的再认反应时,认知重评组短于表达抑制组;认知重评组的再认正确率高于表达抑制组。(3)快乐材料再认反应时短于悲伤材料;快乐情绪下快乐材料的再认正确率高于悲伤材料,悲伤情绪下悲伤材料的再认正确率高于快乐材料。  相似文献   

3.
图文信息广泛存在于书面材料中,但是图文材料相对呈现位置和熟悉性如何交互影响信息加工效率,及其认知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认知负荷理论框架,采用学习-再认范式,结合学习者的认知能力(注意、工作记忆、识字量等),考察图文材料呈现位置(横排/竖排)和熟悉性(高/低)对32名儿童(7.89 ±0.30岁)和32名成人(22.67 ±3.48岁)词汇再认的影响。结果显示:(1)总体上,低熟悉性词汇在图文横排呈现时再认正确率较高,但高熟悉性词汇不受位置影响;(2)儿童对高熟悉性词汇的再认正确率较高,但成人对低熟悉性词汇的再认正确率较高;(3)儿童识字量越大,词汇再认速度越快;成人注意力、工作记忆广度、识字量成绩越高,再认正确率越高。结果表明,无论对儿童还是成人,外在负荷(呈现位置)和内在负荷(熟悉性)之间均存在交互作用,即外在负荷显著影响高内在负荷信息的加工,但对低内在负荷信息的加工影响较弱,验证了认知负荷理论。本研究成果为不同难度水平的教材排版设计和词汇识别学习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与食物图片相关的点探测任务和学习—再认范式考察超重女性对不同热量食物信息的注意偏向和记忆偏向。结果发现:(1) 超重女性对高热量食物信息存在注意警觉—注意脱离困难模式,对低热量食物信息仅表现为注意回避模式。(2) 超重组女性对高热量食物信息的再认正确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而对低热量食物信息的再认成绩组间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证实了超重女性对高热量食物信息投入更多的认知资源,存在注意偏向和记忆偏向。  相似文献   

5.
针对三种世界大学排名比较任务(综合实力、商业与管理专业、农业与林业专业),用问卷调查了208名大学生并考察其利用再认启发式和额外线索作推断的情况。结果发现:(1)被试在前两种任务中的正确率均超过60%,选择可再认学校的比率及其正确率也较高;(2)比较类别对再认的选择率及其正确率均有显著影响,效应量很大;(3)再认效度较低或无法利用再认时,被试的选择在不同程度上符合外国线索或专长线索的预测;(4)多出一条不利线索时,再认选择率比只有再认线索时有所降低但不低于50%,多出一条有利线索时,再认选择率的变化因线索而异,不一定显著地增加。  相似文献   

6.
利用眼动追踪技术,考察了老年人与青年人加工情绪图片过程中的注意偏向及再认成绩。给被试同时呈现积极、中性及消极情绪图片,分为注意和记忆两部分任务。基于线性混合模型的分析发现,与青年人相比,老年人表现出对积极图片更大的注意偏向,且在随后的再认过程中对积极情绪图片的再认正确率更高。结果支持了社会情绪选择理论,说明中国老年人同样存在“积极效应”,情绪加工过程中能够通过选择偏爱的积极情绪信息来适应老化。  相似文献   

7.
平面广告中图形与文本加工差异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记录被试在观看不同文本位置的平面广告时的眼动轨迹,探讨了广告中文本和图形加工的差异性、文本在广告中的不同位置(左上、左下、右下、右上)的加工差异、人们对广告图片及文字的评价与其眼动指标是否具有一致性以及与再认成绩的相关程度等。结果表明,(1)瞳孔大小是比较敏感的指标,在观看广告时,文本的位置及评价水平都可以引起瞳孔大小的改变:而不会对注视时间产生影响。(2)人们对文本和图形的加工方式上存在差异,它不仅表现在眼动指标上,同时也表现在再认成绩上。广告中适当的文字有助于广告内容的记忆。  相似文献   

8.
廖岩  张钦 《心理科学》2012,35(5):1083-1090
摘 要 本研究将经典情绪启动范式和学习-再认范式相结合,探讨学习时启动与目标的情绪一致性对目标再认的影响。在记忆编码阶段,以情绪面孔图片为启动刺激、一般情绪图片为目标刺激,要求被试对目标图片的效价进行判断;在提取阶段向被试呈现一般情绪图片,要求被试判断是否在前一阶段见过。结果表明,编码阶段的加工背景对记忆提取产生了显著影响。一致启动促进了认知加工与记忆编码,提高了再认正确率。ERP结果也表明,在目标刺激呈现后300-500ms,编码时的情绪一致性对再认阶段消极目标诱发的ERP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道路交通标志的心理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詹美莎 《心理学报》1987,20(2):57-65
实验分三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使用汽车司机调查表测定80种标志的可理解度,对标志意义的85%正确理解率定为标志可接受性标准。第二部分对第一部分中未达到标准的标志进一步进行长时记忆测验,以85%的再认正确率作为标志可接受的标准。第三部分对第一部分中未达到标准的标志进行短时记忆再认正确率和再认反应时测验,并对第二、第三部分的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65种标志理解度达到可接受标准,(2)交通标志的理解度主要取决于标志本身图形符号的直观性和单义性,以及司机的过去经验和学习效果。司机对标志的态度也对理解度有一定影响,(3)在理解度未达到标准的15种标志中,有14种的学习和记忆效果较好,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再认正确率都达到可接受标准。(4)“解除禁止超车”标志各项测验成绩均未达到标准,不宜作为正式标志使用,(5)以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再认正确率以及正确再认反应时作为指标来评价交通标志的优劣程度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10.
再认的两种机制及其与启动效应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韩松梅  朱滢 《心理学报》1995,28(1):9-14
通过两个实验对两种再认所涉及的心理机制及其与启动效应的关系进行探讨。实验一用高频字和低频字作实验材料,分别测量集中注意和分散注意条件下,两种再认的成绩。结果表明:学习阶段的注意分散使以提取为基础的再认成绩下降,对以熟悉性为基础的再认成绩没有影响。低频字以熟悉性为基础的再认优于高频字,但字频对以提取为基础的再认没有影响。实验二分别测量两种再认项目的补笔正确率。结果表明:以熟悉性为基础的再认的补笔正确率显著高于以提取为基础的再认的补笔正确率。据此可以推论:两种再认可能有不同的心理机制。以提取为基础的再认属于有意识记忆的范畴,以熟悉性为基础的再认属于无意识记忆的范畴。后者和启动效应的心理基础可能是共同的。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DRM范式,考察了正确记忆与错误记忆中的感觉通道效应,以及干扰因素对正确记忆与错误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1)无论是正确记忆还是错误记忆,视觉呈现优于听觉呈现;(2)三种呈现通道下.对关键诱饵的错误记忆差异不显著;(3)干扰任务下的再认成绩比无干扰任务下的再认成绩好.结合实验结果,本文还就不同通道下错误记忆的加工机制问题以及正确记忆与错误记忆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12.
在认知任务中,伴随编码和检索的外围信息被称为上下文,其本身并不是编码或检索的目标。如果学习时的上下文在其后进行提取时重复出现,不管是否对应之前的学习项目,都会增加个体再认正确的概率。这种由于上下文增强项目熟悉感而促进记忆效果的现象就称为上下文熟悉效应。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究上下文熟悉效应对元记忆监测及记忆的影响机制。其中,元记忆监测是以学习判断和信心判断为指标。记忆成绩则是以再认正确率为指标。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上下文熟悉效应影响元记忆监测:学习判断等级上,恢复条件显著高于新条件,且不受任务难度影响; 信心判断等级上,简单任务时恢复条件与新条件无显著差异,困难任务时恢复条件显著高于新条件。第二,上下文熟悉效应影响记忆成绩:再认成绩上,简单任务时新条件显著高于恢复条件; 困难任务时恢复条件显著高于新条件。研究得出结论:上下文熟悉效应对元记忆监测和记忆都有显著影响,任务难度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错误记忆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研究采用DRM范式,考察了关联性、学习程度和时间间隔对错误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学习程度和中学习程度下的再认错误率显著高于高学习程度下的再认错误率,说明错误记忆随着学习程度的增加而降低;(2)低关联程度下的再认错误率显著低于中关联程度和高关联程度下的再认错误率,说明关联性高低是引发错误记忆的重要变量;(3)时间间隔对错误再认率没有影响,说明错误记忆不具有时间上的衰退效应,一旦产生后极其顽固,不容易消退,可能更多地受无意识加工的影响。实验结果揭示了错误记忆与真实记忆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关系。真实记忆可能是错误记忆的根源,而二者的关系在不同影响因素条件下则既有共变又有分离。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负性情绪信息记忆偏向的情绪弹性和性别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情绪弹性和性别变量对青少年再认记忆负性情绪信息的影响,该实验采用再认记忆测验范式,以49名青少年为被试,以负性情绪图片为实验材料,考察了不同情绪弹性和性别的青少年再认负性情绪图片时的错误率差异。结果发现,情绪弹性对再认记忆负性情绪图片的主效应显著,统计效力明显。性别对再认记忆负性情绪图片的主效应显著,统计效力明显。情绪弹性与性别在再认记忆上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这说明青少年负性情绪信息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记忆偏向效应受情绪弹性和性别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多媒体学习中图文排列的邻近或远离会影响学习的效果。本研究操纵了多媒体呈现的图文排列位置,采用颜色作为线索引导注意,探讨了线索有无和图片-文字的空间位置对多媒体学习图文整合的影响。结果发现:图文邻近呈现时的保持测验和迁移测验成绩好于图文远离呈现,图文邻近呈现时学习者对关键兴趣区的进出次数更多,体现出以文字为导向的阅读模式。线索并没有单独影响学习成绩和注意分配;但结合图文位置后,发现有线索时图文邻近学习材料的注视次数、进出关键兴趣区的次数显著多于图文远离。研究认为:图文的邻近效应不仅提高学习者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同时也影响了学习者的注意分配过程,图文邻近呈现有助于图片和文本信息的注意联结和知识整合;线索能使邻近效应得到凸显,更好地促进图文信息的注视加工,但没有改进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基于信号检测论的框架, 考察不同的情绪效价以及时间间隔如何交互影响老年人在图片再认任务中的辨别力(d′)和判断标准(β), 进而影响其错误记忆。以21名老年人(女性14名)为被试, 平均年龄67.17 ± 5.03岁。根据中国老年人对国际情绪图片库(International Affective Picture System, IAPS)中图片评定的情绪参数, 选出积极、消极和中性图片各60张作为学习材料。另选积极、消极和中性图片各30张作为每次再认测验的干扰材料, 并且两次再认测验的干扰材料不同。短时间隔条件让老年人在图片记忆编码半个小时后完成对图片的再认测验; 长时间隔条件则为在三周后完成对图片的再认测验。结果发现: 1)在短时间隔条件下, β和d′共同影响虚报率; 而在长时间隔条件下, 只有β影响虚报率, d′不影响虚报率; 2)无论是在短时还是长时间隔条件下, 积极图片与消极图片的判别力d′都没有显著差别; 3)在短时间隔条件下, 老年人对消极图片的β更低、虚报率更高; 在长时间隔条件下, 老年人对积极图片的β更低、虚报率更高。研究结果表明: 老年人的错误记忆受判别力d′和判断标准β的影响。情绪效价通过作用于老年人的反应倾向(判断标准β)、而非记忆质量(判别力d′)来影响其错误记忆。时间间隔可以调节情绪效价对老年人判断标准β和错误记忆的作用, 使之随时间发生反转。老年人的“积极效应”在错误记忆中可能表现为随着时间的流逝, 老年人更愿意将积极信息报告为经历或学习过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4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内隐加工和内隐记忆的方法探讨面孔信任评价是否为自动加工。结果表明,在外显记忆任务下,大学生在三种可信度面孔的再认成绩两两之间差异显著,其中不可信任面孔再认正确率最高,反应最快;在内隐记忆任务下,不可信任面孔的再认成绩最好,且反应最快。这些结果说明,个体可以依据陌生面孔的可信度对面孔进行自动加工,且对不可信任面孔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18.
通过英文词和汉字的记忆实验,探讨储存和提取不同阶段汉字与英文的脑加工差异。采用经典的"学习-再认"实验范式,8名大学生进行英文与汉字记忆和再认测验,fMRI采集数据,AFNI软件进行预处理、多元回归及ANOVA组分析统计语言差异。结果显示:汉字记忆减英文记忆激活右扣带回;英文记忆减汉字记忆激活右颞上回(BA38)、左扣带回(BA31)、左小脑扁桃体。汉字再认减英文再认的差异脑区为小脑扁桃体、左颞上回。英文再认减汉字再认在0.05水平上没有脑区差异。汉字记忆激活左侧梭状回、右舌回、左顶上小叶、左额下回;英文记忆激活右舌回、左内侧前额叶、左中央前回、左额中回。汉字再认激活左枕下回、左顶下小叶、右额下回、左额中回、右豆状核、左小脑扁桃体、左颞上回、右内侧前额叶。英文再认激活右舌回、左额上回、左顶下小叶、额下回、左中央前回、右顶上小叶、豆状核、右侧尾状核、左中央后回、左侧丘脑。本研究发现:(1)记忆的差异性统计激活颞叶,表明颞叶是记忆存储脑区;(2)学习和记忆阶段有额叶、顶叶激活,表明这些脑区参与文字加工;(3)英文再认比汉字再认激活更多脑区,花费更多的脑资源。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不同文化背景卡通面孔为刺激材料,探究中国幼儿对中国风、日本风与欧美风女性卡通面孔再认的差异及其眼动机制。结果显示:(1)卡通面孔再认正确率差异显著,日本风面孔具有记忆优势;女童对三种面孔再认正确率均显著高于男童;(2)卡通面孔特质中的夸张性对卡通面孔再认正确率的预测显著;(3)文化背景与性别因素显著影响平均注视时间、注视点个数、眼跳次数和幅度及瞳孔大小等总体眼动指标;(4)兴趣区数据显示:对日本风面孔的总注视时间和注视点个数最高;卡通面孔再认主要依赖于眼部、其次为鼻子;文化背景与兴趣区存在交互作用,在注视时间、注视点个数与首注视点指标上,提示幼儿更关注日本风的眼睛区域与欧美风的鼻子区域。综上,幼儿对不同文化背景卡通面孔的记忆和眼动加工存在差异,日本风卡通面孔的记忆优势可能基于其夸张性高的面孔特质,尤其在眼睛部位;行为学与眼动指标均提示女童对卡通面孔的再认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智能设备的普及增加了学习者注意分散的机率,但有关注意分散影响认知加工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为探讨注意分散对记忆效果的影响,考察注意分散的边界条件,对检索到的45篇文献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元分析。在再认、线索和自由回忆的成绩上,分别生成了17个(1816人)、 12个(1642人)和29个(3802人)独立效应量。结果发现,注意分散显著降低了再认(g=-0.52)、线索回忆(g=-0.50)和自由回忆成绩(g=-0.87)。调节效应分析发现:线索回忆上,文本材料和内隐记忆的注意分散分别低于图片材料和外显记忆的影响;自由回忆上,编码阶段、内隐记忆的注意分散分别低于提取阶段和外显记忆的影响。研究表明,注意分散降低记忆效果,但受注意分散阶段、材料类型和记忆类型等因素的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