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家属在自杀未遂者救治早期的心理状态和求助倾向。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 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自杀模块、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中文简版等,对上海市3所综合医院急诊就诊的疑似自杀未遂病患及家属共148组进...  相似文献   

2.
社会工作助力精准扶贫:功能定位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海》2016,(4):114-123
精准扶贫方略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进入扶贫攻坚的决胜阶段。西方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表明,反贫困一直是其重点关注并发挥作用的领域之一。显然,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为社会工作介入并发挥作用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发展空间。我国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时间虽不长,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反贫困的实践还很有限,但业已取得了值得总结的经验。当前,针对一个时期以来行政(动员)武反贫困存在的缺陷,科学地界定社会工作助力精准扶贫的功能(角色)定位,检视既往社会工作介入反贫困的经验与不足,探讨提升社会工作助力精准扶贫的整体效能的系统方案,具有重要和迫切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医务社会工作与医疗志愿服务联动对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从医务社会工作和医疗志愿服务的发展状况入手,对医务社会工作与医疗志愿服务联动的必要性、联动机制、策略和具体实践进行了探讨,提出要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联动的效果,如推进医务社会工作与医疗志愿服务的项目化的建设及建立医疗志愿者服务团队的激励机制。这些实践和探索为医疗机构创新和优化医疗服务模式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5.
近年来,我国各地报纸上经常有这样的报道,歹徒在众目睽睽之下行凶抢劫或杀人,有的甚至当众猥亵、强奸妇女而现场却无人相救。一人被车撞伤或溺水,生命垂危,众人却袖手旁观的事更是屡见不鲜。 为何众人都缺少救援意识?是现代人的道德沦丧,还是对他人漠不关心?原因到底何在呢?  相似文献   

6.
非出于医疗需要,而由本人主动连续地或周期性地使用某些药物,造成轻重不等的慢性或周期性的中毒状态,称为药物依赖。狭的依赖性药物指麻醉药物、镇静催眠药物、精神兴奋性药物和致幻药,广义的依赖性药物还包括酒精。实质上,酒精也是一种镇静药物。过量饮用酒精,反复或长期服用上述药物是否导致心理功能的异常?能否借助现行的心理测验检查这些心理功能?测验结果又会如何?这些问题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的研究兴趣。在过去的二年里,欧美学者对接收的酒精中毒和药物依赖者作了较多的研究,这些研究主  相似文献   

7.
王思斌 《学海》2012,(1):82-89
本文以四川“5.12”地震之后社会工作进入灾区学校和开展服务的过程为例,分析了社会工作在进入由自上而下行政力量主导的学校系统所遇到的困难和过程,指出社会工作进入灾区学校是其获得实践权的过程.文章在社会空间的概念框架下,指出社会工作实践权的获得受教育系统权威人士认可、社会工作群体建构和社会空间的边界等因素的影响.文章认为,在中央18部委《意见》公布之后,社会工作的发展仍然有获取实践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学海》2018,(1):125-133
围绕着社会工作面临的12项巨大挑战,本文归纳出社会工作理论界存在的四大理论争论,分别是问题为本对优势视角、技术治疗对社会干预、实证主义对解释主义、专业主义对本土经验。本文认为,基于生态系统理论框架的社会工作通用整合模式并不能解决社会工作的价值使命和实务模式之间相互背离的发展趋势。布尔迪厄的实践理论指出了学院派的理性逻辑模式和日常生活的实践逻辑之间分离的原因,并提出了反身实践的社会科学模式。这为发展社会工作实践理论和专业能力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明确定义中国医务社工的角色内涵与工作职责十分必要。基于入院前、急诊、门诊、住院、出院与安宁疗护六个不同医疗服务场景,仔细梳理并描述医务社工的角色与职责,体现医务社工的角色价值,推动社会、患者及其家属、医生与护士,乃至医务社工自身对该职业的理解与认同。此外,对应不同场景下医务社工的角色与职责,提出该群体需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并就如何确保此类知识与技能被中国医务社工牢固掌握提出有关教育与培训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学海》2015,(3):53-58
在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政府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互动有重要的作用。结合霍耐特的承认理论与北京市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发展现状,本文认为,政府与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互动过程是一种互构性承认——承认是互动的状态和结果,互构则是实现承认的方式。在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嵌入性发展和互构性演化的宏观结构背景下,这种互构性承认具有如下特征:政府主导下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逐渐走向自主性;互构性承认是在平和状态下进行的;互构性承认使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实现了由依赖政府让渡空间到在接受政府让渡空间的同时也适当拓展空间的演变;互构性承认具有阶段性、结构性;互构性承认是一种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学海》2016,(5):126-130
中国社会工作恢复重建近三十年来,一直未能跳离专业化-本土化的二元实践迷思。在此过程中,我们致力于寻求专业合法性地位,但却陷入追求专业化而致专业本位的陷阱,依附政府购买服务体制而致建制化的异化现实。本文试图将社会创新重新带回到社会工作的实践内核,讨论追求公共性构筑的社会创新理念与社会工作实践的同构与契合,并以此为我国当代社会工作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12.
《学海》2020,(1):113-118
服务学习的运用能有效克服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困境。本文通过探讨服务学习如何在全球化过程中与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碰撞结合,通过行动研究案例分析服务学习如何作为社会工作教育的方式进入通识教育的课程中,并取得了何种效果,从而指出服务学习作为社会工作教育通识化的途径和挑战。  相似文献   

13.
《学海》2015,(3):59-64
生态系统论理论认为,学生个体进行心理与行为干预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学生身上呈现的问题与其所处的环境(脉络)系统密切相关,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蕴含于这些系统之中。本文借助近来不断兴起和逐渐推广的生态系统理论作为学校社会工作实践的新型理论视角,从微观、中观、外部和宏观系统四个层面分析生态系统理论对学校社会工作实践的可能解释空间。进而结合东莞市学校社会工作近五年的发展及相关实务案例,阐释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学校社会工作在回应服务对象需求以及资源链接与整合层面的本土化实践与探索。最后,基于东莞市学校社会工作实践对生态系统理论进行反思,旨在进一步探索东莞市学校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本土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陈劲松 《学海》2013,(4):88-94
近年来,发生在一些地方、关涉灵性的实践活动,实际上陷入了各种误区。这表明,对于转型期中国社会中的个体成长来说,一方面是日常生活中大众对灵性资源的极端渴求,另一方面则是灵性资源的极其匮乏。灵性视角及其实践,是当代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领域中兴起的一个重要流派。作为积极介入生活实践的社会工作,应当在当代中国社会追逐灵性的"实践误区"中,发挥专业化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史柏年 《学海》2012,(1):90-93
内容提要希望学校社会工作在三年项目制服务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向制度转化的条件和时机.但是学校社会工作的制度建设,首先要解决好理念、组织和规程三个方面的实践和理论问题.理念方面的问题是:在与学校教育制度衔接时,到底是维护还是变革现行教育体制的缺陷;组织方面的问题是:学校社会工作的岗位设置,到底是在学校内部设岗还是由外部机构派驻;规程方面的问题是:对于产生于西方社会的专业方法,到底是因循照搬还是结合本土文化进行创新.文章结合四川灾后重建的经验对于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国香港社会工作服务发展历史悠久,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内地社工发展也多借鉴香港发展模式和经验。文章通过对香港Y社区中心的参与式观察,总结香港社会工作服务发展的经验与优势,从加强对养老社工价值理念的培养、增强养老社工情绪管理能力、增强养老社会工作者的文化敏感性和避免养老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主义倾向等方面,探索香港社会工作发展对内地养老服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实质的讨论中,本体论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目前有三种基本的意见:无本体论(或曰反本体论)、实践本体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一元论。后两种意见都承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本体论。本文就在这个共同的前提下,着重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一元论?围绕这个总的问题,我想提出若干问题来具体讨论。  相似文献   

18.
反思实践标准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8年关于实践标准的大讨论,是一次意义重大的历史事件。没有这次讨论,便不会有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不会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次全民的反对教条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教育,是一次生动而又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今天当我们来回顾这一历史事件时,我以为最主要的仍然是要发扬反对教条主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精神。不过,当年的讨论,我以为主要是一场政治性的讨论,理论上并没有能充分展开。经验主义的观点在当时有些文章中,是当作理所当然的观点来应用的。为此,1978年9月,我曾在《光明日报》发表…  相似文献   

19.
现代广告传统文化心理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江波  彭彦琴 《心理科学》2004,27(1):212-213
中国广告要赶超西方广告有也只能先行于文化上的超越,但现代广告利用传统文化创意中出现了“庸俗”、“形式”和“隔阂”的趋势。从心理学角度看,传统文化心理主要表现意象相融的思维方式、儒道互补的情感模式、理欲并立的人格特征和灭人合一的集体无意识四个方面。现代广告只有精确把握其精神内核,才能植根于传统文化.创造出广告的文化精品。  相似文献   

20.
这是笔者遇到的几个真实的案例: 一位从加拿大留学归来的男子,不适应国内的生活环境,他结婚不久,很少与爱人同居,日前又主动找到刚刚结婚半年的妻子,向她表示离婚的愿望,可就在女士提出“考虑一下”的时候,这位男子竞卧轨自杀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