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5 毫秒
1.
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的形成是社会环境影响和青少年自身心理发展相互作用的过程.青少年犯罪行为的预防研究,需要探讨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心理产生的主要社会因素,同时,在防止青少年犯罪问题上应加强社会心理学的消除及控制青少年犯罪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人格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简要介绍了有关青少年犯罪的人格理论,然后按照研究中所采用的不同的人格测量工具: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艾森克人格问卷、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测验和加利福尼亚人格问卷,以及大五人格问卷分类综述了近10年来人格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研究。近五年的研究主要采用大五人格结构,将变量中心法和个体中心法相结合,以及将人格和环境因素相结合来研究人格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作用。进一步的研究需要在人格测量和研究设计上予以改进,深入揭示人格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3.
七十年代后期的中国犯罪心理学研究,迄今为止已有十余年的历史了。在这期,无论是研究队伍,理论研究及学术成果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总结十余年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对我国犯罪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是有意义的。一犯罪心理学到了七十年代末期才有所发展。因为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和十年内乱后出现的复杂因素,社会犯罪尤其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突然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以青少  相似文献   

4.
同伴交往和青少年犯罪之间的关系是青少年犯罪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大量的实证研究结果支持学习理论所提出的与越轨同伴交往会促进青少年犯罪的观点。这种促进作用适用于不同类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犯罪路径的青少年犯罪, 也适用于众多类型的青少年犯罪团体干预项目中的同伴交往。为深化对这一领域的认识, 未来研究需更多采用纵向研究、对比研究、实验研究等方法, 以不同文化背景中的青少年为对象, 深入考察这种影响的群体差异、内部机制以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研究述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犯罪理论(如社会控制理论、依恋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问题行为理论)的不断发展,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犯罪关系的研究重点已由最初的家庭结构变量(如家庭完整性、家庭经济状况)逐渐扩展并聚焦在家庭功能变量(如家庭气氛、亲子依恋和亲子沟通等)和家庭成员行为变量(如教养方式、父母监控等)。近年来该研究领域开始深入探讨青少年认知过程在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犯罪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以及儿童青少年的人格、社区环境、神经生物学等变量与家庭因素的交互作用。最后本文总结了该领域研究的最新趋势和以往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从网络环境的视角来看, 同一性实验是指青少年以互联网为媒介, 通过自我表征和自我探索来构建同一性的一系列行为。网上交际的优越性、青少年的人格特征、同一性状态和动机等因素促使青少年进行同一性实验。青少年在参与同步聊天、社交网站和网络游戏的过程中实现同一性实验, 并对其同一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未来的研究应关注网络环境差异和社会比较对青少年同一性实验影响的同时, 还应通过追踪研究和跨文化研究等, 探索同一性实验的深层机制。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而青少年又正处在生理不断发育、心理不断成熟的特殊阶段,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充满求知欲,网络正好可以满足青少年的好奇心,而基于网络制度的不健全,青少年的自制力不足,现实中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案例越来越多,文章将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来分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心理动机,从而找到减少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迷恋网络会对身心健康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生理上,电脑显示器的辐射会造成其视力下降;在电脑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会影响颈椎和腰椎的发育等等;更严重的影响是其心理上的。由于迷恋网络造成其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涣散.同时因网络而引起的青少年犯罪现象更是层出不穷。既然对青少年而言,网络弊大于利.为什么还有那么多青少年在网吧流连忘返呢?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网络行为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青少年网络行为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网络行为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社交焦虑量表对692名青少年进行研究。结果:(1)青少年网络行为与主观幸福感和社交焦虑相关显著;(2)主观幸福感和社交焦虑在网络成瘾与非成瘾之间差异显著;(3)网络成瘾与非成瘾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和社交焦虑的影响因素不同;(4)影响网络成瘾与非成瘾青少年总体主观幸福感的变量不同。结论:网络行为对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网络成瘾是信息时代的一种阻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问题。本文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测量、影响因素及其干预等问题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为以后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龙菲 《社会心理科学》2004,19(5):118-120
青少年犯罪在世界范围内已被列入与吸毒贩毒、环境污染并列的三大公害之一。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引发的社会结构变迁,青少年犯罪呈逐年增多的趋势。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在我国2.2亿青少年中,平均每分钟发生一起刑事案件,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影响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探析,提出了转轨时期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特点、趋势,在分析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青少年犯罪的社会矫治意见。  相似文献   

12.
父母-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父母-青少年亲子沟通已成为家庭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西方研究者就开始对亲子互动的内在运行机制——亲子沟通展开了研究。该文研究从亲子沟通的特点(如沟通内容、频率、主动性、沟通问题等),影响亲子沟通的因素(沟通对象、青少年年龄、家庭环境等),亲子沟通与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自尊、学业、心理健康)、问题行为(犯罪等问题行为)的关系、亲子沟通的研究方法方面进行综述,为我国开展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雷雳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6):791-797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快速普及和发展, 青少年已经成为主要的互联网用户群体之一。青少年在享用互联网带来的种种便利之时, 其中部分人因为过分沉溺于网络而导致“网络成瘾”。我们根据青少年发展过程中的心理特点, 探讨了其自我中心思维、自我、依恋、人格、生活事件等多方面因素与其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 在这些研究发现的基础上开发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评价工具、提出了针对网络成瘾的干预建议。同时, 我们还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青少年健康上网的界定和评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网络成瘾是伴随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阻碍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社会问题。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研究引发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家庭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世界严重社会问题之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青少年犯罪比例一直居高不下。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是社会环境和青少年自身心理背景相互作用的结果。本将从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探讨青少年犯罪的成因。  相似文献   

16.
父母监控和不良同伴交往是影响青少年问题行为的重要因素,同时这种影响又离不开其所处邻里环境的共同作用。本研究通过对2个区县7所学校47个班2188名初一学生及其家长的问卷调查,探讨了邻里环境指标、父母监控和不良同伴交往影响青少年问题行为的路径。结果发现:(1)邻里犯罪能够直接预测青少年的问题行为;同时,邻里犯罪、邻里凝聚与混乱还能够通过父母监控和不良同伴交往为中介,进而影响青少年问题行为;(2)在纳入邻里环境影响条件下,父母监控与不良同伴交往对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随着父母监控的提高,不良同伴交往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减小;(3)对于男孩而言,邻里犯罪对问题行为、父母监控对问题行为、不良同伴交往对问题行为的预测作用大于女孩。  相似文献   

17.
网络成瘾障碍(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已成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和正常学业表现的重要因素。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预防与干预研究已开展逾十年,分析与总结显示,已有研究采用个体、团体等不同干预模式,采用认知行为、动机激发等不同咨询与治疗理论,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的干预进行了大量探索;其中以团体干预模式及认知行为疗法为主导,并呈现多模式多理论相融合的趋势。借鉴已有研究的成果与不足,我们采用家庭治疗、认知行为、动机激发等多种咨询与治疗理论,结合心理需求网络满足优势等网络成瘾理论,形成了个体-家庭-学校的多水平预防与干预方案,并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检验。今后的研究应进一步考虑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生理因素,将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相结合形成系统性的网络成瘾预防与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18.
家庭伦理失范: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分析和研究青少年犯罪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家庭伦理道德的失范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个体所处的生态背景密切相关。目前已有不少研究探讨家庭、学校、同伴背景中单个或少数风险因素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但少有研究关注多个背景中生态风险因素的累积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本研究基于累积风险模型和动机心理学理论,考察累积生态风险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及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个体在现实生活中需要被满足的情况)和积极结果预期(个体对网络使用诱因大小的判断)在其中的并行和/或链式中介作用。被试为5所中学的998名青少年。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1)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后,累积生态风险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呈"负加速模式")。(2)累积生态风险通过显著降低基本心理需要满足(表现出"梯度效应"),进而促进青少年网络成瘾。(3)累积生态风险通过显著提升积极结果预期(呈"负加速模式"),进而促进青少年网络成瘾。(4)累积生态风险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被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和积极结果预期两条并行路径完全中介。上述结果表明,累积生态风险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具有重要影响,且这种影响是通过需要和诱因两种动机力量一"推"一"拉"的合力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犯罪青少年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反社会行为的关系。方法: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反社会行为问卷对30名犯罪青少年及30名普通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1)犯罪青少年与普通青少年在社会支持总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2)对于犯罪青少年来说,社会支持总分、家庭支持、其他人支持维度与问题行为总分存在显著负相关;积极应对维度与问题行为总分存在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维度与问题行为总分不存在显著相关;积极应对维度与社会支持成正相关。(3)对于犯罪青少年来说,其他人支持维度能够预测其问题行为。结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反社会行为存在显著相关,即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能够影响反社会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