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冮勇  孔克勤 《心理科学》2007,30(5):1143-1146
西方心理学者对笔相学家的笔迹分析提出质疑,研究表明需要我们重新考虑笔迹分析的适用性,而其利用因素分析技术对笔迹与人格关系的大量研究发现,笔迹特征与EPQ中的E因素、N因素相关显著。我国古代丰富的笔迹学思想和当代笔相学家的实践经验为我们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笔迹与人格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但我们在这一领域运用心理学方法的研究还刚刚起步。目前国内外心理学者在研究取向、笔迹特征选择和研究目的上还存在一定局限,对此加深认识,将会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汉字笔迹与个性测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卿华 《心理科学》1998,21(4):301-305
本文采用汉字笔迹测量法和80-8神经类型量表法对大、中、小学生共计2153人进行了团体测验,各项测量指标所得到的数据,经统计检验,其主要结论如下:1.笔迹特征表现为年龄越小,以直笔、重笔、慢速、光边占的比例越大,13岁以后,笔迹特征出现明显分化,这表明,个性在13、14岁年龄阶段开始加速形成与发展.2.笔迹书写形式、书写速度、书写压力及稳定性等心理特征指标与其神经类型特征有密切的关系.3.根据笔迹书写形式、速度、压力及稳定性等基本特征指标的不同组合,划分为8种气质类型,并在实际应用中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纪丽君   《心理科学进展》1993,11(1):44-50
本文回顾了笔迹研究的历史发展,简单介绍了笔迹分析的理论及所需材料,并总结了笔迹研究的几种方法。同时,对于心理学家在过去几十年来有关笔迹与情绪心境、笔迹与内外倾及自尊及其它人格变量、笔迹与神经症、笔迹与身体生理状况、笔迹与自杀、家庭成员笔迹比较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和介绍,并探讨了笔迹研究的信度、效度问题,而且,对于未来的笔迹研究提出了值得考虑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笔迹、人格及能力测验在人员选拔中效度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童辉杰 《心理科学》2003,26(2):362-363
1 引言综合有关报导 ,德、法、意、以等国 5 0 %— 80 %的公司企业采用笔迹分析进行人员选拔 ;美、英也有 8%的公司企业在人员选拔中采用笔迹分析。在Nevo看来 ,笔迹心理分析是一个有效的预测职业成功的工具。Satow等人的研究证实了格式塔笔迹学家能用笔迹区分成功的企业家 ,他们获取成功的首席执行官及控制组 4 0对笔迹样本 ,3个笔迹学家进行判别 ,结果表明 ,这些笔迹学家能判别成功的企业家。Wellingham对 70个成功的和 4 2个不成功的妇女的研究中 ,认为可从成功的妇女的笔迹中推论其重要的个性特征。Keinan等…  相似文献   

5.
中文笔迹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加艳  郑全全  时勘 《心理科学》2005,28(2):442-443,441
对中文笔迹分析研究进展的探讨有利于该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本文简要回顾了笔迹分析的概念和可行性,重点从笔迹与人格、笔迹与性别等方面介绍了中文笔迹分析的实证研究。最后,讨论了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西方笔迹心理学研究的发展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童辉杰 《心理学动态》2001,9(3):276-281
对一百年来国外关于笔迹的心理学研究作了概览与评价。认为临床心理学对笔迹的兴趣显得更浓,成果更多。在人员选拔、司法鉴定、教育评估等方面,笔迹分析似乎有较大的应用前景,但关于其效度有不同证据。笔迹与人格的关系,一直以来是引人入胜的课题,但不同的研究有不同的结果,也是众说纷纭。归根结底,笔迹研究的争论,其焦点还是笔迹测量效度问题。认为笔迹热出现在社会上而不是心理学界,这一现象值得思考。心理学必须介入这一领域,笔迹分析只有成为心理学的工具,才能是真正可靠、有效的科学工具。笔迹测量应当是一种投射测验。它类似于罗夏黑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以及绘人测验,但又不同于这些测验。总之,笔迹测量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领域。  相似文献   

7.
对一百年来国外关于笔迹的心理学研究作了概览与评价。认为临床心理学对笔迹的兴趣显得更浓,成果更多。在人员选拔、司法鉴定、教育评估等方面,笔迹分析似乎有较大的应用前景,但关于其效度有不同证据。笔迹与人格的关系,一直以来是引人入胜的课题,但不同的研究有不同的结果,也是众说纷纭。归根结底,笔迹研究的争论,其焦点还是笔迹测量效度问题。认为笔迹热出现在社会上而不是心理学界,这一现象值得思考。心理学必须介入这一领域,笔迹分析只有成为心理学的工具,才能是真正可靠、有效的科学工具。笔迹测量应当是一种投射测验。它类似于罗夏黑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以及绘人测验,但又不同于这些测验。总之,笔迹测量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领域。  相似文献   

8.
对非心理学背景的笔迹分析中经验判断的心理学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童辉杰  杨鑫辉 《心理科学》2003,26(5):934-935
1 研究目的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字如其人”的假说。笔迹测量作为一种投射技术 ,在心理学家手中 ,是有价值的 ,因为笔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投射出人的生理心理活动。然而 ,国内外社会上兴起的“笔迹热”中 ,有些非心理学背景的笔迹分析家将笔迹分析当作占星术之类的神秘预测术 ,仅凭其有限的经验 ,通过笔迹对人的个性心理作盲目的推断。互联网上有几十个笔迹网站 ,有的网站声称可以根据孕妇的笔迹 10 0 %地预测胎儿的性别。美国注册的笔迹学家有 2 0 ,0 0 0人 ,据称都没有接受过适当的心理学训练。然而笔迹分析都要从笔迹揭示人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9.
笔迹学起源于法国,现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在中国,自古就有了笔迹学的基本思想,认为笔迹是心、意、情的综合表现。但只是到了近代,才有了汉字笔迹学的实证研究。目前,笔迹分析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公安、司法、心理咨询、文化教育、人事管理、人才开发、军事、公关、科研等领域。  相似文献   

10.
笔迹与人的心理密切相关,笔迹是人的潜意识的真实表征,这一点在国外早有定论,并有“笔迹学”、“字迹个性学”形诸于世,笔迹专家也很受社会重视。在我国,虽然到现在还没有独立的笔迹学或笔迹心理学出现,伹对笔迹心理的研究却是古已有之,并有“书如其人”之说。唐代书论家孙过庭在《书  相似文献   

11.
在街头巷尾常常见到看笔迹算命的人。其实.笔迹与心理学研究有很深的关系。从字迹能看出写字人的性格。  相似文献   

12.
崔丽霞  郑日昌 《心理科学》2007,30(1):181-184
本文以多质多法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方法对由中学生问题行为三视角评估(自我评定、教师评定和家长评定)构成的数据模型进行了构想效度的研究。研究样本为分层随机抽取的北京市292名中学生,对其三视角问题行为的施测结果进行了会聚效度和区分效度的分析,结果表明:(1)中学生问题行为三视角六因子的MTMM模型构想效度良好;(2)评定者对问题行为的评估有影响,存在评定者效应,而且评定者效应对内倾问题因子比对外倾问题因子影响大。  相似文献   

13.
笔迹是心灵的自然流露。俗话说:“字如其人”、“见字如见人”,正如《新华词典》中对笔迹一词的注解所说的:“笔迹反映个人在学习和工作中长期形成的思维活动习惯和书写动作习惯。” 我们只要细心察看一下周围人的笔迹,便不难发现每个人的书写习惯都不一样.同样的字,写出来的风格面貌为何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
心理契约的测量与评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心理契约已成为西方尤其是英国和美国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课题,但是由于所采用的是大量有差异的测量评定方法,因而也给这一问题的研究造成了许多混淆。章以西方所采用的测量评定方法为基础,对心理契约测量评定的方法论问题进行全面的介绍和探讨。首先是心理契约测量评定的类别和选择测量评定方法时要考虑的因素。接着以标准化定量内容评定为重点,对测量评定中所面临的核心问题以及如何在我国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实施心理契约测量评定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心理契约已成为西方尤其是英国和美国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课题,但是由于所采用的是大量有差异的测量评定方法,因而也给这一问题的研究造成了许多混淆。文章以西方所采用的测量评定方法为基础,对心理契约测量评定的方法论问题进行全面的介绍和探讨。首先是心理契约测量评定的类别和选择测量评定方法时要考虑的因素。接着以标准化定量内容评定为重点,对测量评定中所面临的核心问题以及如何在我国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实施心理契约测量评定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当事人和咨询师对心理咨询中领悟质量的评定依据,采用协商一致的质性研究方法分别对13位当事人和15位咨询师的访谈材料进行分析。结果:当事人的评定依据包括影响力和特性;而咨询师的评定依据包括影响力、特性、类型、产生方式以及当事人对领悟的接纳程度。结论:领悟的影响力和领悟的特性是评定领悟质量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刘金平  乐国安 《心理科学》2005,28(6):1514-1519
为获得当事人和咨询师对心理咨询中领悟质量的评定依据,采用协商一致的质性研究方法分别对13位当事人和15位咨询师的访谈材料进行分析。结果:当事人的评定依据包括影响力和特性;而咨询师的评定依据包括影响力、特性、类型、产生方式以及当事人对领悟的接纳程度。结论:领悟的影响力和领悟的特性是评定领悟质量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元认知的性质、结构与评定方法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对元认知的性质、结构及评定方法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了“元”概念产生的哲学根源及其哲学涵义,以及元认知模型的基本特点;重点分析了元认知与认知的区别;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元认知有三个成分: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认知调节;并总结了元认知评定的主要方法;最后对元认知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研究前景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田野调研和个案分析为主要依据或研究方法,对西藏自治区境内部分具有典型意义的藏传佛教寺院内部管理体制作了纵向考述。主要对寺院传统体制的基础、当代寺院的民主管理,以及新的管理模式进行了详细描述和多层分析,不仅梳理了藏传佛教寺院内部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化过程,而且阐述了当前藏传佛教寺院内部管理体制与藏区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主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20.
邵志芳  余岚 《心理科学》2008,31(3):696-698
试题的难度常常用试题的通过率来表示,这种事后检验的方法虽然简单易行,其数量指标严格确定,但是对考生水平相当敏感,也不能在试题设计中起到主导作用.本研究根据认知任务分析的基本原则,设计了对试题难度进行事前评定的框架和严格的实施程序,并以高等数学试题为分析对象进行了检验.根据数学试题的特点,设定了要素数量、要素辨识难度、原理数量、原理辨识难度和认知负荷等指标.结果显示,各试题事前难度值与其通过率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评定指标之间、评定者之间也存在极其显著的一致性,说明本研究的事前评定方法具有充分的效度和信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