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职业选拔情境下人格测验作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职业选拔情境下被试很容易对人格测验作假,从而制约了人格测验在企业中的应用。许多研究者在努力解决作假问题,分别就应聘者是否会作假,作假给人格测验带来的负面影响、应聘者如何作假以及如果应对作假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该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了包括实验诱导设计、已知群体设计和量表设计等几种特定的研究范式。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应聘者会作假,但其负面影响并不严重;作假不同于社会称许性反应,它是一种工作称许性反应。目前的几种应对作假的方法尚存在一些问题,其有效性有待提高。总之,人格测验的作假作用明显,其研究难度较大,有待革新性理论和方法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运用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量表(MCSD)和儿童社会期望量表(CSD),采用3×3设计,测查了高、中、低三类赞许动机水平的246名初中生在高、中、低三种不同赞许情境下完成诚实性测验的差异,以考察社会赞许性反应。结果显示低赞许动机被试比高赞许动机被试整体上更诚实,他们在三种情境下的诚实性行为差异不显著;高赞许动机水平被试在三种赞许情境下诚实性行为差异显著。说明前者更多依从自己内部判断,后者更多依从外界评价。  相似文献   

3.
应聘情境下作假识别量表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骆方  刘红云  张月 《心理学报》2010,42(7):791-801
在应聘情境中, 被试容易对人格测验作假。应对作假的常用方法是采用社会称许性量表对作假直接测量, 再去校正和识别作假效应。但是采用社会称许性量表测量作假存在很多问题, 因而基于作假的特殊性质开发了《作假识别量表》。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证实了量表的单维性, 解释率为54.650%。概化理论检验表明测验信度较好, G系数为0.906, j系数为0.902。采用一个真实的应聘情境检验效度, 发现《作假识别量表》对作假更加敏感, 能够比较充分地测量作假。  相似文献   

4.
心理与教育测验中存在着被试作答异常现象(能力测验中的猜测现象和睡眠现象, 人格测验中的非0下渐近线现象和非1上渐近线现象), 会导致被试能力或人格特征的测量偏差。在能力测验中, 研究者已提出了多种方法来纠正猜测现象和睡眠现象, 这些方法往往需要调整或删除被试作答信息, 而四参数模型不需要改变被试作答信息而能有效纠正被试能力高估或低估现象。在人格测验中存在着非0下渐近线和非1上渐近线现象, 四参数模型能增强测验项目拟合性能, 提高人格测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人格测验中作假的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被试很容易对人格测验作假,这严重影响了人格测验的有效性。目前测评专家已经提出了一些应对作假的方法,它们可被分为事前控制技术和事后识别技术两大类。前者包括迫选式量表,警告及假渠道技术等,后者包括作假识别量表,IRT及反应时识别技术等。目前,在人格测验中嵌套使用作假识别量表,以及在测验指导语中加入警告是比较有效的两种方法,迫选式量表的发展也值得期待。由于研究者对作假的内部发生机制了解较少,这制约了IRT与反应时识别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查询了1991~2014近24年发表的782篇BFI-44中、英文文献,最终筛选出85篇英文文献,采用信度概化方法对其进行了元分析。分析考察了BFI-44各维度的α系数值的分布与变化范围,并以样本量、国籍、测验语言版本、平均年龄、男女比例作为预测变量,通过回归分析探究了影响BFI-44信度水平的因素。结果显示BFI-44各维度α系数均接近0.8;样本量、国籍、男女比例对各维度的信度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建议在应用BFI-44测验时,要报告BFI-44当前测试样本的α系数,忌犯"信度引入"错误,同时应注意样本量、文化差异、被试比例对α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戴海崎  简小珠 《心理科学》2005,28(6):1433-1436
被试能力参数估计是项目反应理论应用研究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本文在理想的测验情境下,研究被试作答的偶然性对被试能力值估计的影响。研究设计了被试作答的两种偶然性情况:一是偶然做对了一道项目难度高于其能力值的试题,二是偶然做错了一道或几道项目难度低于其能力值的试题.然后分别探讨了这两种情况下对被试的能力估计所带来的影响,并且就如何消除这些偶然性所带来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企业人才甄选情境下求职者很容易在人格测验中作假。至今有关作假的研究已包含作假的内涵、来源和识别等多个方面,也诞生了多种心理模型尝试解释作假产生的心理机制,如作假动机与作假能力交互作用理论、作假计划行为理论、作假整合模型、一般作假行为模型以及作假的VIE模型,为后续理论研究点明方向。此外,作假应用领域中新兴的网络人格测验作假受到关注,在此介绍网络与纸笔测验两种形式下,人格测验作假行为、作假意向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以124名本科生为被试,通过划分利手程度(实验一)与添加眼动刺激(实验二)的方法,系统考察了大脑半球互动对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1)与强右利手被试相比,混合利手被试在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测验上的得分更高;(2)与非眼动组被试相比,眼动组被试在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测验上的表现更好;(3)大脑半球互动与问题情境在灵活性品质上存在交互作用,大脑半球互动对开放性问题灵活性品质的影响大于封闭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心理与教育测验中,测验的计算机化越来越普遍,使得被试作答的过程性数据的搜集也越来越便利。分层模型的提出为作答时间与反应的联合分析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建模框架,且逐渐成为当前最流行的方法。虽然分层模型被广泛使用,但仅仅通过参数间的关系还不能很好地解释作答时间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因此,一些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模型,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基于双因子模型的新视角,文中将测验的作答时间与反应分别视为测量被试速度和能力的两个局部因子,而作答时间与反应又视为综合测量了被试的速度与准确率权衡的一般能力或全局因子。基于此,文中提出双因子分层模型,以探讨作答时间与反应的依赖关系。模拟研究发现Mplus程序能有效估计双因子分层模型的各参数,而忽视作答时间与反应依赖关系的分层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存在明显的偏差。在实例数据分析中,相较于分层模型,双因子分层模型的各模型拟合指数表现更好。此外,不同被试在不同项目上的作答时间与反应存在不同的依赖关系,从而对被试的作答准确率与时间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情境判断测验是一种为作答者呈现工作相关的典型情境以及该情境下可能的行为反应, 要求根据指导语提示进行选择或评价的测验形式。随着其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研究者越来越关注情境判断测验的效度研究, 包括对其构想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和递增效度的探讨, 以及指导语类型、情境保真度以及计分方式等因素对其效度的影响。基于这些研究进展, 未来情境判断测验实践领域可能的方向是:(1)开发针对特定构想的情境判断测验; (2)结合具体构想选用相应的指导语; (3)应用作假和培训对效度影响的研究结果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2.
将基于项目反应理论的计算机自适应测验运用于特质焦虑量表,考察这一测验形式在人格测量中所具有的特性.收集特质焦虑量表真实纸笔作答数据,选用合适的心理测量模型,模拟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结果表明:相对纸笔测验而言,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的测试效率更高、对被试的分辨力更强、结果更直观.计算机自适应测验在人格测量中的实践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张兴贵  熊懿 《心理科学》2012,35(2):424-429
人格研究对任何层次的组织行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量元分析都显示了人格特质对工作动机、工作绩效、员工幸福感、压力与应对、团队效能、冲突与谈判、权利与政治、领导以及反组织行为等组织行为指标具有良好的预测力。但是人格研究在组织中的应用因为人格测验的效度和被试在测验中“作假”而饱受争议和批评。人格理论的拓展及其跨文化的适用性,人格特质的负面作用以及结合组织情境的动态研究都是今后研究值得关注和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研究包含两项实验分别探讨情境意识眼动测量技术在检验个体差异和任务难度差异中的优势。实验一采用情境意识评价技术和整体情境整体评价技术,测验新手、专家组飞行员特技飞行时的情境意识差异,实验二同样采用上述测验方法检验专家组飞行员在不同难度特技飞行时的情境意识差异,两项实验同时都监测被试的眼动过程。结果发现,(1)情境意识评价技术结果不能反映个体差异,能反映任务难度差异;(2)情境整体评价技术结果能够反映个体差异,不能反映任务难度差异;(3)经验和任务难度都影响飞行员的视觉取样策略和编码信息加工。眼动数据结果与情境整体评价技术的结果相互印证,可以确定眼动测量技术可测验情境意识,且相对于其他方法,眼动测量方法有更为广泛的差异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以瑞文高级推理测验为测试工具,对501名师范院校大学生被试的作答反应进行探索性潜在类别分析,模型统计指标支持将被试分成3个潜在类别的模型。各个题目在不同潜在类别上的条件概率存在明显的差异,基于潜在类别的项目分析可以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进一步分析发现,归于不同潜在类别的被试在视觉空间过程和言语分析过程上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6.
在心理学研究中,等级评定量表是研究数据的常用测量工具。然而,研究者们使用的等级评定量表的版式并不一致,尤其表现在使用的反应项的数目不同。关于最佳反应项数目的研究只局限于从被试的最终反应结果来进行分析,而没有从被试对量表的反应过程来进行分析。根据前人相关文献,设计6种反应项的量表,并通过眼动实验来测量被试的信息处理过程。通过对反应时、净默认反应方式、极端反应方式和选项比例变化的综合比较,我们得出最佳的量表反应项数目是5。  相似文献   

17.
任赫  黄颖诗  陈平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5):1168-1182
计算机化分类测验(Computerized Classification Testing, CCT)能够高效地对被试进行分类, 已广泛应用于合格性测验及临床心理学中。作为CCT的重要组成部分, 终止规则决定测验何时停止以及将被试最终划分到何种类别, 因此直接影响测验效率及分类准确率。已有的三大类终止规则(似然比规则、贝叶斯决策理论规则及置信区间规则)的核心思想分别为构造假设检验、设计损失函数和比较置信区间相对位置。同时, 在不同测验情境下, CCT的终止规则发展出不同的具体形式。未来研究可以继续开发贝叶斯规则、考虑多维多类别情境以及结合作答时间和机器学习算法。针对测验实际需求, 三类终止规则在合格性测验上均有应用潜力, 而临床问卷则倾向应用贝叶斯规则。  相似文献   

18.
在两参数模型(2PM)下模拟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CAT)初始阶段的三种作答情境,由模拟结果发现只有当被试作答情境为睡眠现象时会导致能力低估现象,猜测现象时会导致能力高估现象,并探讨了"CAT初始阶段作答影响最终成绩"考试现象发生的具体情境范围。由模拟结果分析可得,CAT考试现象是被试作答异常现象(猜测、睡眠现象)和CAT数学模型(2PM)共同影响的结果。在四参数模型(4PM)、2PM-Biweight下进行CAT模拟,被试能力高估现象和低估现象都得到了较好的纠正。  相似文献   

19.
五因素取向人格测验是目前评价个体人格特质时被广泛应用的一大类重要人格测验工具。该类测验数量众多, 长度各异, 形式多样。根据其题目呈现的特点, 可将现有的30余种五因素取向人格测验分为自陈式、核检表式、非言语式三类。在不同研究和实践情境下, 各个五因素取向人格测验具有各自独特的优劣势, 信效度的变化都不同。在实际应用中, 应根据不同研究需求区别使用, 并注意测量目的、施测次数、测验长度、被试特点、文化差异性等对测验结果的影响。当前, 五因素取向人格测验的开发正向着简明、全面、跨文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社会称许性反应由两个成分组成:自我欺骗(无意识地夸大反应)和印象管理(有意识地歪曲作答)。采用实验研究范式和Mixed Rasch Model,探讨二者在BIDR印象管理量表上的得分及作答模式差异。结果发现,当发生印象管理时,量表分数高于仅发生自我欺骗时的分数,且被试倾向选择极端反应。进而采用logistic回归对量表分数划定分界线,将高于分数线的被试认定为故意作假者,低于分界线的被试认定为仅发生了自我欺骗,没有故意作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