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本土心理学理论追求能够体现价值规定与行为策略之统一性的实践智慧,其核心在于如何在自然与社会、他人与自己的整体关系场域中,通过自身的心理建设成为一个理想的人,与外界达成理想的和谐关系,即如何在具体的社会情境中如何"用心"去"做人"和"做事"的学问,并可建立对应的本土认知心理学、本土积极心理学和本土社会心理学三大中层理论体系。判断实践智慧是否产生,可使用是否能够转识成智和是否能够知行合一这两个标准。中国本土心理学理论提倡建构一种面向生活世界的常识心理学,以贴近日常生活的方式进行理论术语的提炼和理论体系的建立,并在社会生活中检验理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继往开来,首次将智慧心理学近50年的研究历史分为“一个序曲”和“两个阶段”。其中,Clayton用实证法研究智慧心理的序曲,开始时间至迟不晚于1976年,戛然而止于1982年,其特点是“昙花一现”。智慧心理学研究的第一阶段,时间始自20世纪80年代早期,延续至21世纪初,其特点是“柏林智慧模式一花独秀,新皮亚杰主义智慧观和智慧的平衡理论作为两片绿叶相衬托”。智慧心理学研究的第二阶段,时间始自2004年,延续至现在,其特点是“百花齐放”,它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智慧被视为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出现了更多不同的智慧理论和测量智慧工具;二是兴起了多个研究热点,进一步拓宽了智慧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回顾智慧心理学近50年的研究历程,可以得到两个结论:一是,近50年来,对智慧心理学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从分散到有组织、从零星探讨到系统研究的发展过程;二是,研究对象从智慧者的特征到智慧特征,再到智慧者的特征,再到结合智慧者的特征和智慧特征来研究智慧,经历了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展望未来,宜在两个方面推进智慧心理学的研究:一是,须尽快开发研究智慧的成熟实验范式,并揭示智慧的脑机制;二是,须...  相似文献   

3.
车文博先生是中国杰出的心理学家、心理哲学家、教育学家。作为中国理论心理学研究的先行者,精神分析研究的领跑者,心理学史研究的创新者,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的集大成者,"类"心理学与心理学元理论建构的开拓者,理论心理学走向实际应用的率先垂范者和重要推进者,中国理论心理学组织建设的重要活动家,他对中国心理学特别是理论心理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4.
关于伦理道德与智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广荣 《伦理学研究》2003,(1):16-20,35
伦理道德与智慧的关系是一个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课题。伦理、道德与智慧都有联系,但本身都不是智慧。伦理智慧与道德智慧相通,但两者不是同一种意义上的智慧。伦理智慧与道德智慧具有多方面的社会价值,提倡伦理智慧和道德智慧有助于当代中国的社会改革和全面进步,为此需要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和道德价值进行批判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5.
智慧与年龄的关系是智慧心理学领域的重要议题。青少年时期及成年早期是智慧的萌发期为多数学者所公认,但在成年期个体的智慧与年龄关系的问题上,学界尚存在较大的理论分歧,主要有增长论、衰减论、稳定论、高原论四大观点,前两者的实证支持较少,后两者则有着较丰富的实证依据。在对上述理论进行回顾与反思的基础上,认为实证层面有三项任务最为紧迫、理论层面有六大问题值得探讨,并提出了基于"个体-情境"差异的"智慧-年龄"关系理论,试图为智慧与年龄的关系问题提供一个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特质论与状态论之争是智慧研究领域新兴的热门话题。特质论认为智慧是稳定且不易干预的人格特质;状态论认为智慧是一种相对容易波动的心智状态,短期内可以改变且容易受外在情境的影响。基于人格心理学研究的“密度分布说”则为特质论与状态论之争提供了系统的整合模型。受此启发,本研究在以往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特质-状态正态分布假说”,旨在进一步补充完善“密度分布说”并为特质论与状态论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未来研究仍需结合多种智慧测量手段,加强纵向追踪研究,探索智慧本质观与密度分布说的关系,开展相应的跨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7.
关于伦理道德与智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 ,一些论著对伦理道德与智慧的关系问题作了诸多积极的探讨 ,《哲学动态》还开展了这方面的讨论和争鸣。笔者认为 ,这种探讨和争鸣实际上开辟了中国伦理学和道德实践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其理论与实践意义值得重视 ,有必要继续进行下去。为此 ,笔者在这里不揣浅陋发表几点看法。一伦理与道德相通却不相同 ,伦理与智慧的关系和道德与智慧的关系并不是同一种意义上的关系。因此 ,讨论伦理道德与智慧的关系 ,首先需要对伦理与道德这两个不同概念作出区分。在学理上 ,中国伦理学界很多人长期将伦理与道德看成是同一种含义的范畴 ,以为“伦理…  相似文献   

8.
车文博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为中国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推进了中国心理学基本理论的研究,是中国理论心理学科的奠基人之一;2) 推动心理学史的研究,在东、西方心理学史及比较史研究方面均成就斐然;3)重视心理学的实践应用,并积极推进了中国心理学的组织建设与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9.
智者必怀仁?智慧与美德的关系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琳  许百华 《心理科学》2005,28(3):761-767
智慧与美德是独立但相互作用的心理结构。针对其关系,以往哲学家与心理学家基于个人经验和文化观念进行了大量规范性层面的理论思辨,但仍存在理论分歧(线性论、阈值论、从属论),且缺少以定量方法为主的描述性层面的实证研究,尤其缺乏基于实验的关于“智”与“仁”双向因果关系的探索。未来研究可以借鉴实验伦理学的范式,着眼于研究特定领域、特定情境下智慧与美德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加强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智慧与美德关系的研究,并探索其潜在的认知神经机制。如何统一智慧与美德关系的“应然”与“实然”的研究,是接下来需要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智慧与美德是独立但相互作用的心理结构。针对其关系,以往哲学家与心理学家基于个人经验和文化观念进行了大量规范性层面的理论思辨,但仍存在理论分歧(线性论、阈值论、从属论),且缺少以定量方法为主的描述性层面的实证研究,尤其缺乏基于实验的关于“智”与“仁”双向因果关系的探索。未来研究可以借鉴实验伦理学的范式,着眼于研究特定领域、特定情境下智慧与美德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加强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智慧与美德关系的研究,并探索其潜在的认知神经机制。如何统一智慧与美德关系的“应然”与“实然”的研究,是接下来需要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都市人智慧隐含理论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卫东  董海涛 《心理科学》2003,26(3):419-421
本研究对上海市高校教师及其他成年市民的智慧隐含理论进行调查,经筛选获得40项智慧特征并对其进行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鉴别出三个双极维度,分别解释为六个因子:超脱谦和的处世风格、杰出的认知能力、出色的人际互动能力、丰富的知识与经验、非凡的自知和自控能力、良好的性格特质。本文就中国人与西方人的智慧隐含理论进行跨文化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能够从对实证资料积累的追求中解放出来,转而注重学科自身的理论反思与理论建构,是心理科学逐渐走向成熟的一种表现。随着西方理论心理学的崛起,中国心理学理论研究也逐渐得到重视,出现很多有价值的理论成果,但在心理学元理论和实体理论的建设上,仍旧过度依赖欧美心理学,原创性的元理论和实体理论几乎没有。在研究的规模、研究领域、研究水准、研究方法乃至研究从业者数量上的差距也使中国理论心理学发展显得步履维艰。然而,西方理论心理学的崛起却可以给中国理论心理学发展带来重要启示,在对中国理论心理学建构过程中,要积极对国外理论心理学的理论思维和理论研究方法进行筛淘,加强原创性的理论建设,处理好理论与实践、引进与创新、反思和建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其独特贡献不仅体现在经验借鉴、理论参照、制度创设等层面,更彰显于独特的实践智慧之中。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守智慧;从国情出发独立选择现代化道路、谋划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和战略部署,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智慧;统筹处理好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传统与现代、人与自然等关系,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协调智慧;现代化整体布局、发展理念、战略思维的调整与转变,突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智慧;在解决好自身发展问题的同时,努力为其他国家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为人类实现现代化和建构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更大的贡献,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担当智慧。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智慧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需要结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不断进行完善和充实。  相似文献   

14.
智慧的德才一体理论将智慧定义为个体在其智力与知识的基础上,经由经验与练习习得的一种德才一体的综合心理素质,主张智慧在本质上是良好品德与聪明才智的合金。基于智慧德才一体理论智慧结构的构想,通过实证方法探析中国文化中的智慧结构,结果表明:智慧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结构,由二阶二因素一阶六因素构成,两个二阶因素分别是聪明才智与良好品德,六个一阶因素分别是:中常智力、创造思维、渊博知识以及善良动机、善良效果、善良手段。六个因素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5.
魏新东  汪凤炎 《心理学报》2021,53(11):1244-1259
相对于面对自己的人际冲突, 以独立自我为主的西方人在面对朋友的人际冲突时表现更智慧(所罗门悖论)。在以互依自我为主的中国人身上所罗门悖论是否会有不同特点?研究1通过在线平台招募中美两国被试, 随机分配到自我与朋友冲突组考察其智慧推理水平, 并考察自我类型的影响。对齐法与方差分析的结果均显示美国文化下朋友组智慧推理显著高于自我组, 而中国文化下两组差异不显著, 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文化下独立自我与冲突类型的交互项显著预测智慧推理。在此基础上, 研究2~4在中国文化背景下, 通过启动不同自我类型, 考察个体在自我或朋友冲突组中的智慧推理差异, 结果显示启动独立自我的朋友组显著高于自我组, 而启动互依自我的两组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所罗门悖论可能只存在独立自我高的人身上, 并不具有普适性。可见心理学研究除了关注样本多样性问题外, 更需关注使用单一样本却默认结论具有文化普适性的研究者。  相似文献   

16.
车文博先生是中国杰出的心理学家、心理哲学家、教育学家。他在哲学与教育学等领域的深厚修为,使他的心理学研究从一开始就站立在比较高的起点上。作为中国理论心理学研究的先行者和领路人,在精神分析研究、心理学史研究、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类心理学"与心理学元理论建构等领域均有自己卓越的建树。回顾车文博先生的学术生涯,阐明其心理学思想的贡献,对于今日中国理论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辩证法与实践智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西方哲学传统中,辩证法属于理论哲学的方法或研究对象,而实践智慧或明智则只限于实践哲学,只是作为能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处理对人自身有益处的能力和品质而被讨论[1].但笔者以为,这种辩证法与实践智慧的分离,只是囿于理论哲学视野的缘故.而这一分离的结果是,辩证法由于用错了地方而丧失了信誉,实践智慧则被人们只看成了某种关于生活的常识性琐谈.笔者这里试图表明,辩证法能够作为实践智慧而发挥其作用,且其合法形态只能是实践哲学的实践智慧.本文将从辩证法的实质及其与实践智慧的比较来阐明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8.
郭昭第教授"中国智慧美学三部曲"(《中国智慧美学论要》《中国抒情美学论要》《中国叙事美学论要》),立足世界美学视域,分别对中国智慧美学精神,以及颇具特色的抒情传统和叙事传统进行了理论梳理,特别是对中国美学无所执着、平等不二和周遍含容等智慧美学精神的阐释,对人们重新发现和深入认识中国美学精神、提升对中国美学的理论自信和国际影响力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教练心理学是一门发掘人的潜力、促进个人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的心理科学。作为心理学领域一个新兴的分支学科,教练心理学已受到越来越多国际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本文旨在系统地介绍教练心理学的理论发展与研究现状,包括其概念与起源、哲学基础与原理、主要流派,以及教练心理学在管理、教育、个人发展、竞技运动等领域的实证研究和应用,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为教练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燕良轼  曾练平 《心理科学》2011,34(5):1216-1221
理论心理学已成为一门国际性的学科。中国理论心理学在世界理论心理学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老一辈心理学家对这个学科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中青年学者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我国理论心理学的发展状况与社会对理论心理学的期待还很不相称,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集中到一点就是中国理论心理学研究的原创性水平不足,这阻碍了中国心理学的发展。研究者认为,要提高中国理论心理学的原创性水平,理论研究者至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理论研究必须回归到人本身;理论创新最需要的是坚定的理论信念;提倡批判思维,鼓励建构思维;心理学不能走入理论与实证相互怨恨的歧途;鼓励多途径理论创新;理论心理学需要理论心理学家相互合作、共同攻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