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首先考察蒙古族和汉族大学生的自我构念特点,并在文化启动下探查自我构念启动对知觉加工的影响。研究发现:(1)内蒙古蒙古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的自我构念表现为互依型倾向,更倾向整体优势知觉加工,蒙古国古大学生表现出独立型倾向,更倾向于局部优势知觉加工。(2)文化启动条件下,自我构念的即时变化影响知觉的加工,独立性自我构念启动下显示出局部加工优先,互依自我构念启动下显示出整体加工优先。该结果提示,不同文化语景的内蒙古和蒙古国的蒙古族个体的自我构念有着差别,文化的嵌入性可促使个体获得主流文化的自我构念,并对知觉过程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采用自我构念(SCS)量表和工作(学习)动机定向量表对43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了中国大学生自我构念与动机定向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自我构念与动机定向各维度有密切相关;典型相关发现自我构念各维度通过三个典型因素解释动机定向变异的13.2%;2)不同自我构念类型大学生的动机定向存在显著差异,二元型自我构念大学生的总体动机水平最高,边缘型自我构念大学生的总体动机水平最低;独立型自我构念大学生的关注人际竞争和追求回报动机水平显著高于依赖型自我构念大学生,而选择简单任务及关注他人评价动机水平显著低于依赖型自我构念大学生。  相似文献   

3.
任曦  王妍  胡翔  杨娟 《心理学报》2019,51(4):497-506
高互依自我构念个体以社会角色来定义自己, 更看重自己的社会关系; 社会评价威胁是诱发个体社会心理应激反应的重要情境因素, 然而高互依自我构念个体在心理性应激情境中是否会表现出更高的应激反应, 以及社会支持是否会缓解高互依自我构念个体的急性心理应激反应还不可知。本研究以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为范式, 以主观应激报告、心率和唾液皮质醇作为应激指标, 使用自我构念问卷测量个体互依自我构念水平, 将健康大学生被试随机分配到自我支持启动组和社会支持启动组。结果发现, 互依自我构念水平正向预测个体在应激情境中的皮质醇水平增加量; 同时, 相比于自我支持启动, 高互依自我构念的个体在经历社会支持后有更低的唾液皮质醇变化量。研究结果提示, 社会支持对高互依自我构念个体的急性心理应激反应起到了良好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手机支付使用者消费增加的现象及其心理账户效应,使用计算机程序对114名被试进行了三项模拟购物实验。实验发现:(1)手机支付组被试的商品消费次数和金额都显著高于现金支付组被试,且这种差异体现在功能型商品的消费上。(2)手机支付时被试不会倾向于对大金额的消费进行控制,对大钱和小钱的花费不存在显著差异。(3)手机支付时收到红包的被试消费次数和金额显著高于账户常规收入的被试,且更多用于享乐型消费。总的来看,手机支付减弱了对大额金钱和意外收入的消费控制,非现金支付让消费者花钱更多。  相似文献   

5.
为考察强迫倾向与大学生网络闲逛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边界条件,对502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强迫倾向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网络闲逛;(2)错失恐惧在强迫倾向与大学生网络闲逛之间起中介作用;(3)关系型自我构念在强迫倾向与错失恐惧之间起调节作用,当关系型自我构念水平较高时,强迫倾向更容易引发错失恐惧从而导致网络闲逛。研究结果揭示了心理健康状态对网络闲逛行为的影响,对该领域的后续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圈代词启动法及空间参照框架判断任务,探究自我构念启动能否改变被试对空间参照框架判断的认知加工过程。结果发现:(1)客体中心参照框架判断的整体正确率大于自我中心参照框架判断;(2)仅在独立型自我构念启动的一致条件下,被试的自我中心参照框架判断正确率高于客体中心参照框架的判断正确率;(3)独立型自我构念使男性更少受到自我中心干扰。结果表明,独立型自我构念启动可能对自我中心参照框架判断具有促进效应,但互倚型自我构念启动不能促进客体中心参照框架判断。  相似文献   

7.
以19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3的完全组间设计,探讨不同认知信息详尽度和有无锚定材料条件下大学生决策策略类型的选择。结果发现:(1)认知信息详尽度对被试的决策策略选择的影响显著,被试在低认知信息详尽度水平下倾向于选择采用维度比较策略,而在高认知信息详尽度水平下倾向于选择采用综合比较策略,并且倾向程度差异显著。(2)锚定效应对决策策略选择的影响不显著,认知信息详尽度与锚定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情景预见对跨期决策的影响机制, 研究采用延迟折扣任务范式, 检验了在情景预见对跨期决策的影响中延迟时间知觉起到的中介作用。两个实验分别操纵了情景预见中未来事件与自我有关的信息和未来事件的情绪特征, 结果均发现情景预见通过改变个体对延迟等待时间的时距知觉影响了跨期决策。想象与自己、与母亲有关的未来事件, 想象积极、中性情绪效价的未来事件都使得被试将延迟等待时间知觉为较短的时间段, 更倾向于选择延迟奖励。想象消极情绪效价的未来事件使得被试将延迟等待时间知觉为较长的时间段, 更加偏好即时奖励。本研究有助于增进人们对情景预见影响跨期决策现象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法对658名具有社交网站使用经验的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大学生社交网站使用与依赖的关系、积极自我呈现的中介作用以及关系型自我构念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社交网站使用能显著正向地预测大学生社交网站依赖;(2)积极自我呈现在社交网站使用与依赖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积极自我呈现的中介作用受到关系型自我构念的调节。具体来说,相对于高关系型自我构念的大学生,低关系型自我构念大学生的社交网站使用更多地通过积极自我呈现影响其社交网站依赖。  相似文献   

10.
采用点探测实验范式,考察不同心理弹性水平大学生在有或无应激情景下的注意偏向特点。采用中国版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从450名被试中筛选出19名高分组被试和20名低分组被试,将被试随机分入有应激情景或无应激情景两种实验情景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1)高心理弹性组被试的注意偏向分显著高于低心理弹性组;(2)高心理弹性组被试在无应激情景下对低应激词表现出注意警觉,低心理弹性组被试在无应激情景下对高应激词表现出注意回避。  相似文献   

11.
当前,裸贷现象突出,大学生消费观备受关注。基于心理账户的视角,对影响大学生消费决策的因素进行探讨与分析,以此探究影响非理性消费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促进大学生合理决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以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220名学生为被试,参照中国人心理账户内隐结构模型建立广州大学城大学生的心理账户内隐结构模型。利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对两模型分别进行验证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大学城的大学生的心理账户系统有一个“5—7—4”分类结构。中国人心理账户内隐结构模型适用于广州大学城的大学生,但大学生的心理账户仍具异于一般成人的特点。大学生心理账户结构模型的构建对探究大学生经济决策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建构水平理论认为,人们对心理上远距离(如远期过去)的客体或事件的表征倾向于采用高水平建构,而对心理上近距离(如近期过去)的客体或事件的表征倾向于采用低水平建构。本研究以特质性和行动性行为描述句子为实验材料,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过去时间距离对自我正性行为和负性行为的表征特征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1)相对于近期过去,被试对远期过去自我的正性行为更倾向于特质性表征,但在负性行为上未获得明确的类似效应;(2)相对于远期过去的自我行为,个体对近期过去的自我行为倾向于负性表征,提示被试对近期过去自我的满意度较低和对未来自我提升的心理期待。  相似文献   

14.
研究以128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2 (心理控制源: 外控型、内控型)×2 (自我道德感: 内疚感、羞耻感) 两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考察了外控和内控大学生在内疚感和羞耻感两种不同的自我道德情感下反事实思维内容的差异。结果表明:(1) 心理控制源对大学生反事实思维不同内容的诱发具有重要的影响:外控者更倾向于产生行为和情境导向的反事实思维,而内控者更倾向于产生自我导向的反事实思维。内疚感和羞耻感对大学生反事实思维内容的产生没有直接的影响;(2) 反事实思维内容的产生受到了心理控制源与内疚感和羞耻感两种自我道德情感的交互影响:外控者在羞耻感的启动条件下比在内疚感的启动条件下表现出了更多的行为和情境导向的反事实思维,而内控者在内疚感的启动条件下比在羞耻感的条件下表现出了更多的自我导向的反事实思维。研究结果有助于解释以中西方不同被试而得出的内疚感和羞耻感与反事实思维关系的矛盾结论。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采用实验法考察了具体情绪以及非依随反馈方式对自我妨碍的影响。被试为104名大学生。结果表明:1)愉快组被试做出的决策型自我妨碍行为较少;恐惧组被试做出的回避型自我妨碍较多。2)两种非依随反馈方式对自我妨碍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3)无论是决策型自我妨碍还是回避型自我妨碍,男生均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16.
在社交焦虑认知行为模型的理论视角下,本研究拟探讨负面评价恐惧、不确定性容忍度和依赖型自我构念对社交焦虑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424名大学生为被试,使用问卷调查法的研究结果表明:(1)负面评价恐惧对社交焦虑有显著预测作用,且不确定性容忍度在这一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显著;(2)不确定性容忍度的间接效应受到依赖型自我构念的调节。具体而言,该中介效应在高依赖型自我构念群体中更为显著。本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揭示负面评价恐惧对社交焦虑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而且对社交焦虑的预防和干预也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两个研究,证实了在消费、储蓄两个经济决策领域存在零整钞间的心理账户效应;与此同时研究还表明,被试的消费倾向除与消费的实质目的有关之外,确实与金钱自身的因素有关系,这些关系包括钱钞携带的方便性、个体维持大面额钱钞完整性的目的以及钱钞面额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匹配性。  相似文献   

18.
心理账户是人们在心理上对结果,尤其是经济结果的编码,分类和估价的过程,它反映了人们在进行资金财富决策过程中的心理认知过程。心理账户有着有别于经济账户的运算法则。实验研究发现,改变薪酬的预期参照点,可以改变人们对同一结果的认知评价,从而达到不同的激励效果;低金额奖酬时人们倾向于选择物品,而高金额奖酬是人们倾向与选择现金。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错失恐惧、自我损耗及关系型自我构念对社交网站成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本研究基于有限自制力模型,采用问卷法调查了526名微信朋友圈或QQ空间的大学生用户。结果发现:(1)在控制性别的条件下,错失恐惧能显著正向预测社交网站成瘾;(2)错失恐惧还通过自我损耗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社交网站成瘾;(3)关系型自我构念调节错失恐惧通过自我损耗预测社交网站成瘾的前半路径。具体来说,相比于低关系型自我构念个体,高关系型自我构念个体的错失恐惧更多地通过自我损耗影响其社交网站成瘾。  相似文献   

20.
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3(金钱刺激:无金钱刺激、金钱奖励、金钱惩罚)×2(决策者角色:决策者、旁观者)的被试间实验设计,利用过程分离范式分别计算被试道德决策中的功利主义倾向和道义论倾向,从而探讨金钱刺激和决策者角色对个体道德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1)无论是决策者还是旁观者,金钱刺激都不会影响其道义论倾向;(2)决策者的道义论倾向大于旁观者;(3)只在有金钱奖励时决策者的功利主义倾向才大于旁观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