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潮汕话-普通话双言者的词汇习得年龄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俊  林少惠  张积家 《心理学报》2011,43(2):111-122
采用潮汕话-普通话双言者为被试, 通过3个实验, 考察了词汇习得年龄效应。实验1采用汉字命名和图片命名范式, 证实了在双言者的两种语言中都存在词汇习得年龄效应。实验2和实验3分别采用语义范畴判断及声母监控任务, 在语义层面及语音层面检验了双言者的两种语言的词汇习得年龄效应的特点。结果表明, 在语义任务上发现了词汇习得年龄效应, 在语音任务上未发现。整个研究表明, 语义在汉语词汇习得年龄效应产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支持了语义假设。  相似文献   

2.
以熟练粤语-普通话双言者为被试, 考察粤语-普通话双言者对听觉词的语言表征。实验1呈现粤语和普通话同形异音的词, 实验2呈现粤语和普通话异形异音的词, 要求被试做语义决定。结果发现, 粤语-普通话双言者对听觉词的语言表征类似于双语者, 即普通话和粤语的语义共同表征, 词汇分别表征。所以如此, 是由粤语的特点和它与普通话的关系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双语和双言对图片命名和分类的不对称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积家  张凤玲 《心理学报》2010,42(4):452-466
采用普通话-英语双语者、粤语-普通话双言者和普通话单言者为被试, 比较他们图片命名与图片分类的成绩。结果表明, 普通话-英语双语者用优势语言命名图片的反应时比普通话单语者显著长, 错误率显著高。在第4次和第5次重复呈现图片时, 普通话-英语双语者与普通话单语者的命名反应差异不显著。普通话-英语双语者与普通话单语者对图片分类的反应差异不显著。这表明, 双语影响图片命名却不影响图片分类。粤语-普通话双言者对图片命名和图片分类的反应模式和普通话-英语双语者一致, 表明粤语-普通话双言和普通话-英语双语有类似的认知机制。普通话和粤语是作为两种语言储存在粤语-普通话双言者的头脑中的。  相似文献   

4.
使用图片命名任务和TOT(舌尖现象)任务考察方言和外语学习对词汇通达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在图片命名任务和TOT任务中,单语者的表现均好于粤语-普通话双言者和粤语-普通话-英语三语者,粤语-普通话双言者和粤语-普通话-英语三语者的表现没有显著差异。该结果说明,与外语学习一样,方言也会影响个体的词汇通达能力,但方言和外语学习对词汇通达能力的影响依赖于他们的使用频率。  相似文献   

5.
舌尖现象(Tip-of-the-Tongue phenomenon, TOT)是言语产生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国外研究发现, 双语者和单语者的舌尖现象差异很大。双言和双语既相似, 又存在差异。以粤语–普通话双言者为被试, 比较了普通话熟练和不熟练的被试在使用不同语言命名时的TOT产生率。结果发现:(1)粤语–普通话双言者的TOT率受普通话熟练程度影响。普通话不熟练的粤语–普通话双言者用普通话命名时产生更高的TOT率。(2)语言启动能够调节粤语–普通话双言者的普通话熟练程度与TOT产生的关系。在语言启动条件下, 普通话熟练的粤语–普通话双言者的TOT率更高。(3)粤语–普通话双言者的TOT产生机制符合部分激活理论的预言。  相似文献   

6.
采用跨语言启动的范畴判断范式,通过2个实验,考察了熟练潮-普双言者在听觉通道内和听-视跨通道条件下的语义通达机制。结果发现,无论是以潮州话词语为启动词,还是以普通话词语为启动词,当词对具有高语义相关时,启动词均对目标词产生了显著的跨语言启动效应;在听觉通道内,两种语言之间的启动量无差异,而在听-视跨通道条件下,L2对L1的启动量显著大于L1对L2的启动量。这些结果表明,熟练潮-普双言者共享语义(概念)表征,词汇表征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L1与L2的词汇均能直接通达语义表征,但其联系强度及其相互之间的词汇表征联系强度均存在通道差异性。整个研究结果支持Kroll等人的修正分级模型。  相似文献   

7.
王悦  陈俊  张积家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8):1243-1250
由于汉语方言的复杂性和多年来的推广普通话,使得方言和普通话并用的双言现象非常普遍.在语言关联性假设的指引下,心理学家探讨了双言者的语言表征,考察了双言对于双言者的记忆、时间认知和语言加工的影响,调查了双言者的语言态度,包括两种语言的语用情况和内隐态度.未来研究要继续关注双言者的语言表征及其提取机制,探查双言现象的认知神经机制,进一步深入探讨双言对双言者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汉英语义通达过程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对双语表征进行了探索。实验考察了句末词呈现之后500ms内英汉两种语言的语言内和语言间语义整合在语义一致和语义不一致两种条件下的P190和N400的潜伏期和波幅。结果显示,P190具有语言的形式加工效应,这种效应在汉英两种语言加工中有明显差异;而N400具有语义加工效应,汉英两种语言的N400模式相同。结果表明双话者两种语言的形态是分别表征的,而语义是共同表征的。  相似文献   

9.
麦穗妍  陈俊 《心理学报》2014,46(2):227-237
采用听觉跨语言启动的语义判断范式, 考察非熟练潮-粤双言者的两种方言之间的语义通达方式。结果发现, 无论是以潮语词为启动词, 还是以粤语词为启动词, 当二者具有翻译关系时, 启动词均促进对目标词的识别, 但L1对L2的启动量比L2对L1的启动量大。当启动词与目标词具有语义联想关系时, 启动词亦能促进对目标词的识别, 但L1→L2与L2→L1的启动量差异不显著。整个研究表明, 非熟练潮-粤双言者的两种方言的词汇独立表征, 语义共享表征; 第二方言的词汇能够直接通达语义表征, 不需要以第一方言的词汇为中介, 但双言的词汇表征与语义表征的联结强度仍然存在着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0.
实验采用双任务切换范式,考察熟练粤-普双言被试在简单情境和混合情境下任务切换和语码切换的代价模式。实验1在语音相似条件下,考察了粤-普双言者语码切换代价与任务切换代价;实验2在语音不相似条件下,探讨粤-普双言者语码切换代价与任务切换代价。结果发现,不同语音条件下,熟练粤语-普通话双言者出现对称的语码切换代价,切换过程受到语音相似性的影响,但是语码切换代价却没有受到影响,支持了特定语言选择假设。无论在何种语音条件下,任务切换代价模式和语码切换代价模式都是一致的,出现对称的切换代价,但两种切换代价相关不显著。从定性和定量结果来看,双言认知控制机制与一般认知控制机制有密切关系,但双言认知控制机制不完全附属于一般认知控制机制,双言认知控制机制可能存在一部分加工独立于一般认知控制。  相似文献   

11.
来自双语的研究表明,双语者在抑制、转换、注意力维持等执行控制功能方面较之于单语者具有显著的认知优势效应。该效应是双语者对诸多语言亚成分协同控制的结果,还是对不同语音体系控制的结果,目前依然存在争论。本研究以单语单言儿童(仅会说汉语普通话)和单语双言儿童(同时会使用汉语普通话和泰州方言)为被试,通过线索-切换任务和语音Stroop任务就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在线索-切换任务上,两组儿童作业表现差异不显著;(2)在语音Stroop任务上,单语双言儿童具有显著的认知优势。据此,本研究认为双语认知优势的获得是个体对诸如句法、语义、正字法、语音、词素等多种语言亚成分协同控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运用跨语言即时启动和延时启动范式,要求被试完成生物属性的语义判断任务,研究语言理解转换中非目标语言影响目标语言语义理解的时间进程。实验1非目标语言为英文,目标语言为中文,结果表明,无论是即时启动(t = -0.423, p = 0.676),还是延时启动(t = -0.82, p = 0.419),语义相关组与语义无关组都无显著差异。实验2非目标语言为中文,目标语言为英文,结果表明,在即时启动条件下,语义相关组显著快于语义无关组(t = -3.05, p = 0.006),但延时条件下语义相关组与语义无关组无显著差异(t = -0.63, p = 0.536)。综合两个实验结果表明,晚期熟练双语者在双语语言理解转换过程中语义的即时启动影响存在不对称性,语义相关的非目标语言中文对目标语言英文语义理解起促进作用;但是语义启动效应没有得到延时体现。  相似文献   

13.
注意控制和短时存储对音位流畅性和语义流畅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作记忆的中央执行系统具有注意控制和短时存储的功能。采用双任务范式,探讨了中央执行系统的注意控制和短时存储对言语流畅性的影响。实验1考察了中央执行系统的转换和抑制功能对音位流畅性和语义言语流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央执行系统的转换和抑制功能对两种言语流畅性的影响相当。实验2考察了中央执行系统的注意控制资源和短时存储资源对两种言语流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语义流畅性更依赖于短时存储资源,音位流畅性更依赖于注意控制资源。研究还发现,被试完成语义流畅性任务的策略更易受概念系统的特性影响,完成音位流畅性任务的策略更易受语言的特点影响。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工作记忆影响言语流畅性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4.
张积家  张倩秋 《心理学报》2006,38(5):633-644
通过两个实验考察普通话和粤语环境下的记忆语言依赖效应。实验1运用自传式回忆范式,考察语言环境对情境记忆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普通话和粤语环境下,普通话-粤语双言被试的回忆体现了对语言环境的依赖。当回忆时的语言环境和事件发生时的语言环境相同时,获得了更多的同类记忆。实验2通过听觉方式呈现词,考察语音和语言表达方式对再认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话-粤语双言被试对用粤语方言表达的词反应时间短,误报率低,辨别力强,表明语音和语言表达方式是影响普通话-粤语双言被试记忆语言依赖效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方燕红  张积家 《心理学报》2013,45(5):523-537
采用基本水平命名和类别水平命名任务, 通过2个实验, 考察了图-词之间的语义相似性与类别大小对图-词干扰范式下语义效应的影响。实验1发现, 图片命名时间在语义相似性高的干扰词条件下显著快于在语义相似性低的干扰词条件下, 但这种效应只出现在基本水平命名任务中, 未出现在类别水平命名任务中。图-词之间的语义相似性高低对低熟悉图片命名影响大, 对高熟悉图片命名影响小。实验2显示, 语义关联的干扰词对图片的基本水平命名产生了语义干扰效应, 对图片的类别水平命名产生了语义促进效应。类别大小强化了语义效应:类别大, 图片的基本水平命名的语义干扰效应更大, 图片的类别水平命名的语义促进效应更强。整个研究表明, 图-词之间的语义关联的强度影响语义效应的方向, 图-词之间的语义关联的广度影响语义效应的强弱。需要结合多种理论来解释图-词之间的语义相似性和类别大小对图-词干扰范式下语义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广东大学生对普通话和粤语的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配对变口音技术,研究了广东大学生对普通话和粤话的印象。结果表明,广东大学生对普通话讲话者和粤语讲话者的评价无显著差异,讲话者的方言和性别间也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只是在少数项目上,广东大学生对普通话讲话者和对粤语讲话者的评价有显著差异,两种讲话者各有占优势的项目。  相似文献   

17.
关于语义水平的重复知盲效应一直存在争论。本研究考察非平衡韩-汉双语者在语言内和语言间词义水平的RB效应。实验1采用韩语双字词为实验材料探究韩语语言内的RB效应,结果表明在韩语词汇水平存在RB效应。实验2采用两个关键词为韩语(R1)和汉语(R2)双字词,并通过韩-汉语间隔词W的语言类型变化探究韩、汉语言间的RB效应,结果表明:不同语言类型的间隔词的正确率有显著差异,语义重复词R2在重复条件的正确率显著高于非重复条件,出现语义重复启动效应。本研究结论是:(1)在韩语语言内词水平存在RB效应,具有语言类型普遍性;(2)韩、汉跨语言语义水平出现语义重复启动效应,而未发生RB效应,表明双语者在加工韩、汉两种语言时,采用分别形式表征和共享语义表征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杨晨  张积家 《心理科学》2011,34(4):782-787
通过4个实验,考察粤-普双言者与普通话单言者周期性时间推理的差异。实验1和2表明,无论时间以5为单位、不以5为单位还是以“字”为单位,双言者反应时均显著长。实验3和4表明,当时间为以5为单位时,双言者与单言者均采用数字加工方式;当材料以“字”为单位时,双言者采用空间表象加工方式。  相似文献   

19.
以维吾尔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跨语言启动条件下的真假词汇判断任务,变换启动词与目标词的关系类型和语言种类,考察了L2—L1、L3—L1、L3—L2等三种语言词汇之间的语义通达模式。结果发现,维-汉-英三语者的三种语言词汇之间的联结模式为熟练的第二语言词汇是直接通达语义;而非熟练的第三语言词汇既借助母语词汇又借助汉语词汇来通达语义。除此之外,被试的外语熟练水平和语言间的相似性是影响外语词汇通达语义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冯霞  冯成志 《心理学报》2022,54(11):1340-1353
本研究采用“数字-字母转换任务”区分高低认知灵活性者, 构建概率配对模式相同但形式不同的两个概率类别学习任务, 借助ERP技术探讨认知灵活性对概率类别学习任务的作用特点与机制。结果发现, 本研究的两个任务中, 高认知灵活性组的规则习得水平均优于低认知灵活性组, 认知灵活性能促进概率类别的学习。同时, 对不同学习阶段的ERPs分析结果显示, 高认知灵活性者在概率类别学习中的优势源于反馈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