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语言熟练度对Stroop效应的影响及其背后的脑机制。材料与方法:17位被试参与本研究。被试母语为汉语,第二语言为英语。在被试完成中英文的stroop色字的任务过程中对被试进行fMRI扫描。结果:在色字相一致的条件下,中文任务与英文任务相比,双侧背侧枕叶及右侧背外侧前额叶有更强的激活; 反向比较,双侧腹侧枕叶有更强的激活。在色字不一致的条件下,中文任务与英文任务相比,双侧背外侧前额叶、右侧枕下回有更强的激活; 反向比较,并无显著激活的脑区。此外,中文Stroop效应引起左侧额下回显著的激活。英文Stroop效应中,左侧额下回无显著激活。结论:结合前人研究,我们得出,语言熟练度影响了对注意控制有重要作用的背外侧前额叶以及与反应抑制有关的左侧额下回在Stroop任务中的参与程度,进而影响了Stroop任务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通过英文词和汉字的记忆实验,探讨储存和提取不同阶段汉字与英文的脑加工差异。采用经典的"学习-再认"实验范式,8名大学生进行英文与汉字记忆和再认测验,fMRI采集数据,AFNI软件进行预处理、多元回归及ANOVA组分析统计语言差异。结果显示:汉字记忆减英文记忆激活右扣带回;英文记忆减汉字记忆激活右颞上回(BA38)、左扣带回(BA31)、左小脑扁桃体。汉字再认减英文再认的差异脑区为小脑扁桃体、左颞上回。英文再认减汉字再认在0.05水平上没有脑区差异。汉字记忆激活左侧梭状回、右舌回、左顶上小叶、左额下回;英文记忆激活右舌回、左内侧前额叶、左中央前回、左额中回。汉字再认激活左枕下回、左顶下小叶、右额下回、左额中回、右豆状核、左小脑扁桃体、左颞上回、右内侧前额叶。英文再认激活右舌回、左额上回、左顶下小叶、额下回、左中央前回、右顶上小叶、豆状核、右侧尾状核、左中央后回、左侧丘脑。本研究发现:(1)记忆的差异性统计激活颞叶,表明颞叶是记忆存储脑区;(2)学习和记忆阶段有额叶、顶叶激活,表明这些脑区参与文字加工;(3)英文再认比汉字再认激活更多脑区,花费更多的脑资源。  相似文献   

3.
阅读障碍语音缺陷是阅读障碍的关键原因之一。脑科学研究发现,拼音文字系统中阅读障碍者在语音加工的神经机制上存在缺陷,相关脑区包括颞—顶—枕联合区和额下回;而汉语阅读障碍者语音加工时,激活的脑区和拼音文字系统阅读障碍者激活的脑区不同,涉及左额中回和右脑一些皮层。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阅读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4.
国家兴,语言强。近年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日渐增长,但汉语二语学习脑机制的系统归纳及相关理论模型仍处于起步阶段。基于汉语二语学习近20年的脑机制研究,以及最新二语学习脑机制的研究和理论,可以归纳主要发现为:1)汉语声调学习最初依赖右颞上回和右额下回,掌握后转而依赖左颞上回;2)汉字字形学习与双侧额下回及右梭状回有关,而汉字语音学习则与左颞顶叶区相关;3)汉语二语学习初期会依赖右脑重要脑区(额下回、梭状回等),随汉语能力的提升,这种依赖减弱。综上,汉语二语学习与右脑关系密切,经历了由右侧功能主导转向双侧化或者左侧化的动态大脑发展变化过程。汉语学习者所采取的二语学习方法及其语音听辨能力,会影响学习者的语言功能、脑结构及其脑功能网络连接方式。未来研究可以从被试语言背景、研究范式和内容、数据分析等角度出发,探寻汉语二语学习的有效方法,构建并完善汉语二语学习认知神经机制的相关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5.
选取大学英语专业的高熟练度双语者与非英语专业的低熟练度双语者作为被试,利用自控速度阅读与生成意义即止任务,探讨了母语为汉语的高熟练度双语者和低熟练度双语者对英语wh疑问句的加工策略。通过分析反应时和不合理判断率,发现高熟练度双语者采用了填充驱动策略,对句子的加工易受句子合理性的影响。低熟练度双语者则采用了最后间隙策略,同时对句子合理性限制完全免疫,这可能与其工作记忆容量较小或者是二语的熟练程度偏低有关,说明二语熟练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双语者加工wh-疑问句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是两种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使用激活似然估计(activation likelihood estimation,ALE)元分析对抑郁和焦虑障碍患者治疗后出现的一致脑区激活改变进行评估,并考察不同条件下这一改变的差异。研究共纳入25篇文献,结果发现:(1)抑郁和焦虑障碍接受治疗后,枕下回(inferior occipital gyrus,IOG)等脑区激活增加;豆状核(lentiform nucleus)等激活减少。(2)a.心理治疗产生的脑激活改变为豆状核活动的减少;药物治疗则在于扣带回(cingulate gyrus)等活动增加,而楔前叶(precuneus)等活动减少。b.任务下成像治疗后激活增加的脑区为扣带回等,减少的脑区为楔前叶等;静息下成像,治疗后枕下回等激活增加,额内侧回(medial frontal gyrus,MFG)等激活减少。c.抑郁障碍治疗后的脑激活变化为扣带回等活动增加,楔前叶等活动减少;焦虑障碍在于前扣带回/额内侧回(anterior cingulate/MFG)活动减少。研究表明治疗会给抑郁和焦虑障碍带来一致的脑区激活改变;治疗方法、成像状态和障碍类型不同,治疗后脑区激活改变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汉、英句法结构相似性对英语句法加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句法判断任务,考察了汉英句法结构相似性对英语句法加工的影响.30名英语高熟练和29名英语低熟练水平的汉语母语者参加了实验.结果发现,汉英句法结构的相似性和英语的熟练程度均影响英语句法的加工.具体表现为,与汉语句法结构相似性越高的英语句子,句法判断的准确率越高;被试英语熟练度越高,句法判断的准确率越高.研究结果表明,母语经验是影响第二语言句法加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语言习得能力是人类在进化中获得的重要能力之一。语言认知的核心功能是语音加工, 因此, 语音加工的脑机制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采用元分析方法, 对使用近红外技术考察新生儿语音感知的结构检测、偏差检测和母语感知的研究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 探究新生儿的典型语音感知脑机制以及这三类语音加工相关脑区的异同。结果显示, 左侧额下回是新生儿检测语音结构的关键脑区; 双侧颞叶在新生儿语音偏差刺激检测中发挥关键作用; 新生儿的母语语音加工存在左侧化优势。  相似文献   

9.
董奇  薛贵  金真  曾亚伟 《心理学报》2004,36(4):448-454
研究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考察语言经验在塑造大脑激活模式中的作用。12名只有很少英语学习经验因而熟练程度很低的小学儿童参与了实验。结果发现,在视觉呈现的押韵判断任务中,英文任务和中文任务共同激活了左侧额下回负责语音加工的脑区。更重要的是,虽然英文任务更难,也更多地激活了双侧的顶叶区域,但是它在额叶诱发的激活强度显著低于中文。这个结果进一步说明第二语言的语音皮层表征是随着学习经验的增加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0.
使用只读不写的繁体字和会读会写的简体字材料, 以默读为实验任务, 探讨“会读会写”与“只读不写”文字的加工脑区。8名在校大学生在磁共振扫描过程中默读呈现的繁体字或简体字, 采用ANOVA统计全脑激活图。与简体字相比, 繁体字额外激活了右额下回、左小脑。在功能连接性上, 简体字和繁体字相同的激活脑区有左楔前叶-左内侧前额叶, 左楔前叶-左中央前回, 右枕中回-左舌回; 不同的是, 繁体字左楔前叶与右额下回有高相关, 而简体字左楔前叶与右额中回有高相关。左内侧前额叶与中央前回只在繁体字中表现出高相关。繁体字和简体字任务的T检验差异脑区包括左颞中回和右顶下小叶。只读不写的文字具有加工的整体性和轮廓性特征, 它的读音与不规则简体字相似, 具有整字加工特点。繁体字和简体字加工具有相同的功能连接区, 但也存在差异。右脑表现为连接脑区不同, 左脑内侧前额叶与中央前回表现为相关性不同, 说明内侧前额叶-中央前回在繁体字加工中起着重要作用。实验结果还证明顶叶是记忆再认的主要脑区。  相似文献   

11.
准确识别言语中的情绪韵律信息对社会交往非常重要。本研究采用功能近红外成像技术, 探索外显和内隐情绪加工条件下愤怒、恐惧、快乐三种情绪韵律加工过程中的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结果表明, 对愤怒、恐惧、快乐韵律进行特异性加工的脑区分别为左侧额极/眶额叶、右侧缘上回、左侧额下回, 其中右侧缘上回脑区同时受到情绪和任务的调控。此外, 右侧颞中回、颞下回和颞极在情绪外显任务中的激活明显强于内隐任务。本研究的结果部分支持了情绪韵律的层次模型, 也对该模型的第三层次, 即“额区对语音情绪信息的精细加工需要外显性情绪加工任务参与”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2.
张晶  刘昌 《心理科学进展》2013,21(6):1034-1040
押韵是指一对词语中从最后一个发音的元音到词尾的语音结构均相同的现象。现有押韵加工主要分为押韵识别与押韵产生两个研究领域,两者的认知加工过程相似,包括字形编码、形音转换、语音表征与语音分段等阶段。从语音加工与字形加工两方面对押韵过程的神经基础进行探讨,发现左半球颞上回与额下回分别负责语音表征与语音分段,左半球梭状回参与着字形编码,而有效的形音转换依赖于左半球顶下小叶与额下回组成的神经网络。今后应进一步整合不同研究方法与任务下的研究结果,并对押韵产生加工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已有研究对于双语平衡度是否与三语音系习得水平存在联系并未达成一致。本研究以双语平衡度,即哈萨克语-汉语双语者的非优势语言(汉语)熟悉度水平作为自变量,探索其对三语(英语)音位学习的影响。根据双语平衡度水平将被试分为两组,分别完成哈萨克语元音感知、汉语元音感知和英语元音感知任务。结果发现:首先,高、低双语平衡度组的英语元音识别能力不存在显著差别,但其英语元音感知混淆模式存在很大不同,低双语平衡度组的英语元音感知混淆较高双语平衡度组呈现出更为复杂的混淆模式。其次,低双语平衡度组中的优势语言不能有效地解释三语音位感知,非优势语言的音位感知水平对三语音位感知能力的解释率高于高双语平衡度组。这说明双语平衡度影响了三语元音感知。此外,双语间越不均衡,非优势语言的音位感知水平对三语音位感知的解释率越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行为测量和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以明确二语语音的激活脑区定位与识别方式。本文对比分析了23名高水平晚双语者在进行高频、强规则性和强词汇性二语真词的同韵判断时, 与假词和对照字符在行为学和影像学上所表现出来的差异。行为学和影像学结果显示:高水平晚双语者在识别真词和假词的语音时, 速度相近, 均明显慢于对照字符的识别; 所激活的脑区集中在左背侧外额叶系统功能区、左腹侧前额叶系统功能区、左背侧顶下系统功能区和双腹侧颞-枕系统功能区; 这些脑区与其母语语音处理的脑区相似, 并在整体上表现出较强的左侧化, 在枕叶和小脑等局部表现出较弱的右侧化。上述结果表明:高水平晚双语者在识别二语语音时, 激活的脑区仍然是母语语音处理的脑区, 采用的可能是合成方式而不是直呼方式。  相似文献   

15.
前人的研究发现,汉语时间-空间隐喻的加工表现出一定的垂直偏向性。本文两个实验采用空间启动的范式,考察汉英双语者二语(英语)经验对汉语时间-空间隐喻加工偏向性的影响。实验1以中国内地汉英双语大学生为被试,结果发现,在垂直空间启动条件下,被试的反应时更快,垂直性时间问题的反应时最短,正确率最高,即表现出时间-空间隐喻加工的垂直偏向性,这说明英语经验未影响汉语时间-空间隐喻加工的垂直偏向性。实验2采用英语熟练程度更高,来自我国港、澳地区的汉英双语大学生为被试,得到了和实验1类似的结果。两个实验结果表明,对于非平衡的汉英双语者而言,英语经验并未对汉语母语时间-空间隐喻加工的偏向性产生影响,汉语时间-空间隐喻加工的垂直偏向性表现出相当程度的稳固性。  相似文献   

16.
汉语加工脑神经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丽虹  张积家  谭力海 《心理科学》2004,27(5):1165-1167
随着脑科学研究手段的改进.人们对汉语加工的脑神经机制有了更多、更深入的了解。大量研究表明,汉语加工有不同于拼音语言加工的脑机制,在加工汉语时.激活的脑区和在加工拼音语言时激活的脑区不同.母语为汉语的人和母语为拼音语言的人在脑的形态结构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对汉语加工脑机制的研究有利于对音素和音节加工的皮层表征的分离,有助于揭示语言加工脑机制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启动范式下的真假字词判断任务,在两种SOA(60ms、100ms)条件下,考察字形信息在藏-汉双语者汉字识别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字形信息促进了语音信息的激活,字形信息影响了汉字识别的相对时间进程。(2)在汉字识别过程中,藏-汉双语者亚词汇单元的语音信息没有得到激活。(3)对于藏-汉双语者来说,语音信息的激活早于字形信息的激活。研究结果对我国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双语儿童语音意识与词汇认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闫嵘  俞国良  张磊 《心理科学》2005,28(2):304-307
通过平行语音和词汇加工任务。对64名双语儿童英汉两种语言语音意识和词汇认读能力进行了双向测查。结果表明:双语儿童在两种语言不同语音意识和词汇认读之间存在跨语言的多重相关;在对其英语和汉语词汇认读能力的预测中,汉语音节辨认和英语音素识别均为重要的指标,表明语音意识对词汇认读能力具有跨语言的双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恒  曹宇 《心理学报》2016,(4):343-351
采用同形异义词干扰任务考察第二语言水平对英语–汉语单通道双语者和英语–美国手语双通道双语者语言抑制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1)高水平英语–汉语单通道双语者的语言抑制能力较强,但低水平英语–汉语单通道双语者与英语单语者的语言抑制能力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少量的双语经验不足以导致双语认知优势;(2)不同水平的英语–美国手语双通道双语者的语言抑制能力差异不显著。所以如此,与英语–美国手语双通道双语者不存在口语和手语的双语表征加工竞争有关。整个研究表明,双语认知优势效应与双语者的二语水平以及通道经验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中-英双语者语言理解中非加工语言的自动激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长时重复启动范式探讨母语为汉语的中-英双语者语言理解中非加工语言的激活状况。实验1和实验2使用词汇判断任务, 实验3和实验4使用概念判断任务。在每个实验的第一个小实验中, 非加工语言是英文, 在每个实验的第二个小实验中, 非加工语言是中文。实验1和实验3探讨学习阶段的非加工词在测验阶段呈现时能否出现长时重复启动效应, 从而检验双语者语言理解中非加工语言有没有自动激活; 实验2和实验4探讨学习阶段的非加工词在测验阶段以翻译对等词呈现时能否出现长时重复启动效应, 从而检验双语者语言理解中非加工语言的语义有没有自动激活。总的实验结果表明, 母语为汉语的中-英双语者在语言理解过程中, 加工一种语言(目标语言)时, 非加工语言(要求被试忽略的另一种语言)会自动激活, 但在词汇任务情境中, 非加工语言只在词汇层面上激活, 其语义不会自动激活, 而在概念任务情境中, 非加工语言的词汇层面和语义层面都会自动激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