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朴初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也是一位造诣颇深的佛学大家,还是一位佛教文化的积极弘扬者。近半个世纪以来,他充分发挥其在中国佛教界的领导作用,利用各种场合,通过多种途径,反复强调"佛教是文化"这一思想,致力推动中国佛教文化建设。"佛教是文化"的观点引起教内外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佛教文化事业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湛如 《佛教文化》2007,(1):98-99
提起佛教文化,许多人觉得那是一个很神秘的彼岸世界,与现实人生了不相关。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由儒、道、佛文化共同构成的“大传统”及千流百派的“小传统”汇聚而成的中国文化海洋里,简直如空气一般须臾不可分离。近读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编写的《俗语佛源》一书,其中记载赵朴初先生在“文革”中曾对一位青年学者推心置腹地说:“现在许多人虽然否定佛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可是他一张嘴说话,其实就包含着佛教的成份。……如果真要彻底摒弃佛教文化的话,恐怕他们连话都说不周全了。”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什么? 佛教文化是什么? 中国佛教文化是什么? 这几个问题归结起来,其实就是一点:如何从“文化”的角度去看待佛教特别是中国的佛教。这是一个大问题,困扰我有好几年了。 几年以前,我得到一个机缘,写了一本以“佛教文化”为名的小书。书出版后,收到一些读者的来信,有述说人生困惑的。  相似文献   

4.
补课     
今年第一期《佛教文化》发表“赵朴老与佛教文化”一文之后,我收到了天津许鸿文先生的来信对文中所说:“赵朴老在相当长的日子里,反复提到毛泽东、钱学森、范文澜关于佛教是文化的说法,他说‘一位革命领袖、一位大科学家、一位历史学家都肯定佛教是文化,不是迷信’。”表示不理解。原因是他从范文澜先生所著《中国通史简编》上看到范先生对佛教不仅“视为迷信”,而且指为“蠢国殃民”。这样一个“大谈佛教是戏论的人,怎么会一变成为称赞佛教是文化不是迷信的卫士?”这显然是有了误会。朴老这段话说得次数较多,不少刊物也有发表或引…  相似文献   

5.
益西 《佛教文化》2013,(1):72-74
佛教自东汉传人中国以来,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与中华文化融会贯通,共同构建了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也受到佛教文化的深刻影响,诞生了“塔”、“石窟”等许多新的建筑样式。同样,中国文化也对原本来自印度的佛教建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千百年的相互影响中,形成并创造出独具魅力的佛教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6.
卷首语     
《佛教文化》改版了!从第81期改起,从狗年之初改起。《佛教文化》从创刊至今已经十多年了,十多年来都是学者在编;从这一期开始,改由教内人自己编了。这其中会有什么不同吗?我想,或许是有的。佛教文化是由“佛教”和“文化”组合而成,“文化”可以没有“佛性”,但“佛教”一定具有“文化性”。这是从佛教诞生之日便注定了的,只是当时人没有从文化层面去关注这一特性。随着佛教的  相似文献   

7.
王小明 《法音》2008,(10):65-66
9月20日至21日,“中国朝阳第二届国际佛教文化论坛”在辽宁省朝阳市隆重举行。此次论坛以“中国佛教的佛舍利崇奉和朝阳辽代北塔”为主题,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宗教文化出版社、辽宁省朝阳市政府和辽金佛教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觉醒法师、副秘书长张琳、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吴占友活佛、香港菩提学会副会长宽运法师,国家宗教局徐远杰司长、庞贵林司长、  相似文献   

8.
佛都金陵     
叶皓  高峰 《佛教文化》2010,(4):101-112
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拥有2480余年的建城史和1780多年的佛教文化发展史。它既是古代中国出现佛教活动的最早城市之一。也是近代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播、研究中心。“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既是人们对当年佛教兴盛的追忆,也是南京以弘扬佛教文化隆盛于中国的佐证。从东汉末年佛教东渐江南,  相似文献   

9.
七宝与八吉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持寄语 记得有一位佛教史研究者曾作过一个比喻,说一部中国佛教文化史好比一个人体:教义教派只是基本骨架,中国人特有的佛教文化心理结构是其大脑、心脏,这还不够,还有活生生的血肉部分——这就是佛教文学艺术。这三者密不可分,共住一体。就像血总是热的,这佛教艺术总是佛教文化之中最“热”、最活跃的那一部分——最容易与当代人的心灵沟通和交流。当然,这种沟通,  相似文献   

10.
佛教文化与生态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自古印度传入华夏迄今已有二千年历史,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并与华夏文化逐步交融渗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要研究中国文化,谁也不能无视中国佛教文化。生态、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生态文化旅游等虽然都是现代的用语,传统的佛教文化中没有这样的说法,但是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中确实也蕴含着这方面的内容,二千年的中华佛教发展演进过程中,也创造了不可不辉煌的佛教生态文化,留下了丰富宝贵的佛教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在生态文化旅游成为时尚的今天,开发这一资源,不仅可以促进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还可以推动精神文明的…  相似文献   

11.
我与五台山佛教音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军 《佛教文化》2009,(1):86-93
五台山佛教音乐古老而独特,是五台山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五台山佛教音乐被山西省公布为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2006年被国家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2.
两千余年来,佛教文化已经渗透到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佛教文化与儒学、道教文化并称为中国三大主流文化,其中佛教文化的影响尤为广泛。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佛教艺术,在近代基本上是空白,多为临摹复制古代的佛教艺术,具有独立创造性的太少”。(古干语)。就佛教尊像的造像而言,也同样欠系统、完整,尤其是在图与文的紧密结合以及佛教艺术发掘的深度上更为欠缺。现在,一部规模为十卷本,集百余万文字、千余幅图像的《中国佛教尊像故事》填补了这一空白,该丛书第一卷《佛陀尊像故事》(原名《佛陀尊像图谱》),已于2003年岁尾由宗教文化出版…  相似文献   

13.
《法音》2016,(4):36-39
正佛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影响。海南佛教的建设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开始大规模进行的,佛教文化的建设则是在近十余年来才进行的。我们深切地认识到海南佛教的发展离不开佛教文化的建设,海  相似文献   

14.
方立天先生的佛学研究的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佛教哲学的现代阐释、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佛教哲学中国化的研究。其中,用当代人能够理解的方式对佛教哲学的解读发挥了佛教文化启蒙的历史作用;对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为“佛教是文化”的论断提供了学理支撑;而佛教哲学中国化的研究,作为佛教中国化研究的核心论述之一,迄今对学术界思考宗教中国化问题仍富有启发意义。方立天先生的佛学研究是当代东亚佛学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论的探索构成东亚大乘佛教研究现代化转型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对佛教思想在现代社会应用价值的关注体现出一位佛教学者的学术洞见。  相似文献   

15.
10世纪以降,随着佛教世俗化的日渐深入,佛教在中国各地的传播亦尤为注意与各地的社会实际相结合,由此中国佛教发展过程中的“地域化”日渐深入。明中期以后,随着九华山佛教影响力的日益提升,各地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小九华”,多与九华山佛教有关,其多位于今江淮分水岭以南的皖南、苏南及浙江等地。各地信众以大、小九华为坐标,通过当时较为成熟的交通网络进行联接,由此形成不同层级的九华佛教文化体系。这一佛教文化体系以九华山佛教地藏信仰为主要特征,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域化”倾向,是10世纪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中国东南地区佛教发展“地域化”不断强化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6.
近十几年来,佛教学术文化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重印和新版的佛教书籍有近千种之多,涉及领域之广也是过去无法比拟的。但阐述佛教义理的专著见之不多,有影响的新著则更少,未免令人感到遗憾。可喜的是,佛教文化研究所主编的“中国佛教文化丛书”将在今年出版一批研究佛教义理的著作。这  相似文献   

17.
大力发展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演变,佛教文化已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建设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伟大实践中,佛教文化可以为中国文化的整体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一、佛教文化有助于丰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民族特征民族特征是一种文化区别于另一种文化的重要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与以儒、道为代表的原有文化融合后,形成了具有浓厚中国民族文化特征的佛教文化,而…  相似文献   

18.
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的一位历史人物便是道安。道安(312-385)是东晋时期一位著名高僧,其一生致力于“佛教中国化”的事业,主要有两大贡献:其一,推动佛教理论上的中国化。道安本着兼容并蓄的文化精神组织整理大批佛教文献,推动了中国翻译学、目录学的发展,并于此基础上将我国本土的儒道二家学说与佛教思想相结合,推动了般若学的兴起;其二,推动佛教僧团组织管理上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9.
《法音》1990,(2)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中国佛教文化的实态载体,也是中国风光各具特色的游览胜地.系列电视文化风光片《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以四集180分钟的容量融佛教文化和名山风光于一体,结合各山久享盛誉的胜景和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向您展现中国山水的雄秀奇幽;分佛教哲学、佛教艺术、佛教制度和佛事活动四个层面向您介绍中国佛教的文化风貌.第一集光明净土——峨眉山本集通过一位游客在峨眉山中对佛教文化的体认和思考把人们引上一条认知佛教哲学、领略峨眉风光之路.在本片中您将能了解到"佛、法、僧"三宝、"苦、集、灭、道"四谛、"戒、定、慧"三学以及"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等佛教的一般知识及其  相似文献   

20.
佛教传入中国汉地,按正史明确记载,至今已有整整二千年了。在漫长的岁月中,作为外来宗教,经受各种历史考验和打击的同时,随顺时节因缘,融会中国固有的儒、道思想和社会习俗,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佛教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这样说,佛教在中国走的是一条“中国化”和“化中国”的道路。这不仅因佛教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意识形态,更重要的是佛教教育,是对全人类至善圆满的人格教育。中国佛教的发展史,即是一部佛教教育史。“教育是立世之本”。换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