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捷克当代著名哲学家K·科西克于60年代初以《具体辩证法》一书奠定了自己在当代哲学论坛上的一席地位。此后,《具体辩证法》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成为当代人本主义哲学、20世纪非正统马克思主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等研究领域的研究者和批评者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我国,虽然近年翻译出版了《具体辩证法》一书以及国外学者评述具体辩证法的几篇文章,但  相似文献   

2.
周宏 《学海》2001,(4):85-88
世界二元分裂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批判理论模式,科西克也走入了它的窠臼,阐述他富有存在主义色彩的"马克思主义".从科西克的《具体辩证法》说起,我们发现,世界二元分裂具有久远的历史,它具有重要的批判价值和人性意义,然而也存在着内在的缺陷,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必然陷入难以自拔的困境.马克思主义对世界二元分裂的成功扬弃,体现了其学说的实践精神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3.
一九六四年二月廿四日,哲学研究所举办了卡尔·科西克的新作《具体的辩证法》一书的讨论会。参加讨论的有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主席团、高级党校、查理士大学哲学系以及其他单位的代表。讨论会上,伊曦·威克尔首先致词。他指出;科西克的新作是自一九五六年哲学思想重新活跃以来的最最成熟的作品之一,它在许多方面都不同于一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科西克首先研究了哲学的概念和结构的基本问题,因而,就  相似文献   

4.
从康德和德国唯心主义起在哲学上对个人生活和社会之错综复杂关系的了解,提供了作者论述他的题目所依据的基础。作者所作的简短的研究描绘出了从康德、经过黑格尔到萨特尔的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个人生活和社会的关系从感性和真实性的一种决定性要素变成了一种精神生活,在这种生活里,亲身的体验就是精神的一种自我感觉。作者从康德的解释谈起。按照康德对理性形成的历史阐述(《推测的人类史开端》和《按照世界公民的意向来论通史》),人起初象在天堂中受保佑的动物一样,由于把自己交付给了世俗事物而变成理性的了。他超脱了对享乐的渴望和踌躇,超脱了对谨言慎行和道德知识的预先思考。精神和自然的这种关系,是作者掺杂着康德关于恶的起源的学说,以“原罪”的箴言提出来的,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研究列宁最丰富的哲学遗产的书籍、专题论文、文章的数量显著地增多了。可以说,向深入研究列宁著作的重要转变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但这只应当认作是一个令人鼓舞的开端。很明显,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仍然不能与列宁的全部理论遗产、特别是他关于辩证法的理论在现代所具有的巨大意义相适应。正因为如此,应该百般欢迎对这个题目的新颖独创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正因为如此,罗森塔尔的《列宁和辩证法》一书的问世能引起活跃的兴趣。我们所分析的这本书的重心不是研究辩证法原则本身,勿宁说是要指出辩证法的原则在天才的思想家和革命者手里怎样发挥作用,一般原理由于妙巧的运用怎样变成为一种对生动的现实进行客观的、严格科学的、能够制定革命行动纲领的研究的得心应手的工具。罗森塔尔拥有的丰富  相似文献   

6.
П.В.科普宁的《作为逻辑的辩证法》一书是专门研究辩证逻辑问题的;这些问题引起了苏联哲学家的极大注意。近来,出版了一系列有关对辩证法、逻辑和认识论的一致(统一)作各种不同解释的著作。与过去的一些著作不同,作者  相似文献   

7.
朱亮同志的新著《辩证法的闪光和闪光的辩证法》新近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细读该书,我惊讶地发现了不少过去有所忽略的珍宝,而过去曾经反复研究过的思想精品更为瑕瑜互见。该书立意新颖、资料翔实,论述准确,分析缜密。张世英先生称该书有“较高学术水平”、“有其独特的价值”,笔者对此完全赞同。作者对国内外黑格尔哲学的研究情况十分了解,因而能够在客观地分析《小逻辑》内容的同时,明确指出过去研究中的空白、疏漏和偏颇之处,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8.
第三部分:不真实的日常生活、生活的短暂性和超验性海德格尔没能解释苦苦挣扎的生活为何是不真实的,科西克为此指责他。但是,科西克和海德格尔两人都认为,不真实的日常生活来源于对自我存在和世界的不正确理解。而这种不正确的理解又产生于对短暂生活和历史的不真实的体验。但是,科西克并没把生活的短暂性定义为诸存在物借以显示和表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考查K.科西克从海德格尔的本体论出发对马克思主义所作的各种探讨。科西克提出了一种新理论,代替了六十年代初东欧流行的机械马克思主义说教。科西克认为,马克思的思想——特别是他的“总体性”概念——被机械马克思主义歪曲了,歪曲如此之甚,其结果已经不能导致人类的解放,却给人类一种新的枷锁。机械马克思主义所拥护的国家社会主义,过分地强调社会结构的重要性,这一方面褫夺了个人的责任和自由,另一方面褫夺了人性中的哲学冲动。科西克同意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集体的实践是建立和维持一个真正的  相似文献   

10.
评K.E.塔拉索夫等人的《人的生物学的社会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人的发展问题,尤其是人的社会性和生物性的相互关系问题成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最迫切和最尖锐的问题。《人的生物学的社会决定性》一书(]979年版)就是阐述这一问题的。它揭示了人类学和人的生物学中的哲学的、社会学的和社会-政治问题。作者有意识地从人的社会性和生物性的辩证的相互关系中选择其中一个最主要的方面——人的生物本性的社会决定性问题——人的特殊的生物学对人的社会活动的反作用问题。该书的特点是对“生物学的”这个概念作了比较充分和广泛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这本书阐述了作为辩证逻辑理解的科学认识辩证法的迫切问题。辩证逻辑——这是理性认识辩证法的理论。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辩证逻辑(它既同唯心主义的唯理论相对立,也同唯物主义的唯理论相对立)否定客观联系和思想(逻辑)联系的等同,它是建立在意识对发展着的物质无限的反映过程这一原则基础上的。辩证逻辑首先是关于科学理  相似文献   

12.
作者在前言(3—8页)中说明了本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目的。他说本书是密切结合现代世界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经验来研究列宁对唯物弁证法的贡献的。作者认为,本书不是纯历史的或纯哲学史的著作;它主要是从理论的角度分析列宁对弁证法所作的贡献,他认为这在哲学上和  相似文献   

13.
著名苏联学者П.Н.费多谢耶夫院士的这一部重要学术著作对社会发展和科学中的一系列现实问题进行了分析。我们现在评论的这本书的第二版较1966年版作了重要增补。这本书的《政策和策略的哲学基础》这一部分,深刻地分析了社会认识的哲学基础,首先分析了唯物史观,指出了它对于工人阶级的革命改造活动的重大作用。近年来在我们的书报杂志上就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系列范畴——其中包括“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范畴——的内容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形成过程是马列主义所有组成部分和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在研究共产主义社会形态形成的过程中,唯物辩证法具有特殊的方法论意义。过去、现在和将来,唯物辩证法都是根据共产主义原则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唯一不可缺少的普遍方法。因此,必须大力支持和欢迎人们就  相似文献   

15.
在五十年代后期以前,人们批评马克思主义缺乏一种明确的人的哲学。但当时有三种事态发展,即非斯大林化、青年马克思著作的知识广泛传播及东欧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特别是与萨特尔存在主义的接触,开始扭转这种情况。非斯大林化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以前解释的狭隘框框中解放出来,提出了种种涉及个人崇拜的个人问题。在非斯大林化  相似文献   

16.
这本书包括五篇有内在联系的论文,两篇是S.塞耶斯(Sean Sayers)写的,三篇是R.诺曼(Ri-chard Norman)写的。这两位作者都认为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哲学的一片硕果累累的园林,饱含着黑格  相似文献   

17.
在共产主义建设全面展开时期,对共产主义社会形成的辩证法进行研究,成为哲学科学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研究共产主义社会经济形态形成的基本辩证法规律一书的问世,具有重大的意义。近年来,在一些已发表的有关这一问题的论文集(《苏维埃社会发展的辩证法问题》,彼尔姆,彼尔姆书籍出版社,1958年,279页;《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辩证法》,莫斯科,中央直属高级党校和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61年,280页)中,仅仅探讨了问题的个别方面。例如,在提到的第  相似文献   

18.
这本书是苏联高等学校出版社今年出版的,作为高等学校哲学教学材料。全书分为四章,即:《哲学史上个别和一般的相互联系问题》;《现实中的个别和一般》;《认识中的个别和一般》;《批判现代资产阶级哲学在个别和一般相互联系问题上的某些理论》。在第一章里,分五节依次叙述了历代著名哲学家对个别和一般相互联系问题的理解。作者首先叙述了古希腊哲学家从泰勒斯、毕达哥拉斯派、埃利亚派到德谟克利  相似文献   

19.
格维申阿尼:大家知道,马克思主义对于“什么是人”的问题已经作出了科学的回答,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了一个言简意賅的公式,即人的本质不是别的,而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强调指出,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马克思认为,“首先要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要研究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  相似文献   

20.
保加利亚杰出的哲学家和政治活动家托多尔·巴甫洛夫的四卷本的哲学著作选集中汇集了研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问题、哲学史、伦理学、美学和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著作。应该指出,作者的科学兴趣是多方面的,对他自己所提出的问题的探讨是深刻的,周密的,他善于把这些问题同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建设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作者既是一位对资产阶级思想家和修正主义者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展开无情批评的战斗的唯物主义者,又是一位为工人阶级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