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熹与王阳明对于《大学》中"至善"概念的理解,有着根本性的差异。本文则选取明代"大礼仪"这个特殊视角,结合程颐、朱熹关于宋代"濮议"的意见,考察了理学与心学在处理儒家孝道问题时的不同态度,以及在实际政治生活中的不同后果,从而揭示了双方在经学见解上的差异对其心性概念理解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关于查尔默斯“语词之争”的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期,西方哲学发生了语言转向,很多哲学家在不同深度上意识到应当把实质研究与概念考察区分开来.在语言转向过程中,很多哲学家把概念考察理解为:所谓哲学问题,其实是语义问题.这样一来,大量甚至所有哲学问题,可以靠查字典加以解决,或最多是要求我们编一本更完备的字典.查尔默斯所引的威廉·詹姆斯就是一例.本文通过分析进一步指出,查尔默斯本人也仍然是在这个方向上来处理语词之争与实质之争的.本文则主张,我们应当把概念考察理解为反省、考察、延伸论理词所体现的一般道理.  相似文献   

3.
在 2 0世纪 2 0年代 ,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Bertalanfy)提出了机体系统理论 ,强调生命现象是不能用机械观点来揭示其规律的 ,而只能把它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加以考察 ,贝氏于 1937年首次明确提出了一般系统论的原理。其同时代的生理学家坎农 (Cannon)于 192 9~ 1932年提出稳态概念 ,心理学家柯勒 (Kohler)于 192 4年提出的完型(Gestalt)概念 ,都可看作是系统论的思潮。贝氏认为一般系统的任务是要找到不同系统、不同学科之间的共同语言和共同术语。我们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把一般系统论理解为关于任意系统研…  相似文献   

4.
以165名3~4岁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情境故事法考察谎言概念理解的年龄特点,并进一步探讨幼儿心理理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谎言概念理解的作用。结果表明:(1)幼儿对说真话行为与说谎行为的概念理解不是同步发展的,对说谎的概念理解要早于对说真话的理解,4岁幼儿的谎言概念理解水平高于3岁;(2)控制幼儿的年龄和言语能力后,心理理论与谎言概念理解显著正相关,专制教养方式与谎言概念理解显著负相关;(3)幼儿心理理论在专制教养方式与谎言概念理解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智能模拟原理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简单对立概念和概念的两类定义方法(一)较简单的逻辑判断是简单对立概念之间的相对判断,它们构成了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判断基础。我们来考察下面一类简单对立概念:有无、同异、先后、大小、动静、彼此、是否、明暗、强弱、曲直、清晰模糊、个别一般、绝对相对……。  相似文献   

6.
潘开祥  张铁忠 《心理科学》1997,20(5):466-467
1引言儿童自幼便用模糊概念,模糊概念是概括地反映事物模糊性的概念。模糊语词在儿童的交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正如理解精确概念一样,儿童对模糊概念的理解也经历从不确切到确切的发展过程。与大小有关的差别量词是典型的模糊词,没有清晰的内涵和外延,但在儿童语言中出现损率较高,所以本实验想就这类差别量词作一初步研究.2目的探讨4-10岁儿童理解大小概念(差别量词)的年龄特点,及达到成熟水平的发展过程,为幼儿园或小学儿童的概念教学提供心理学依据.3方法3.1被试把4-10岁儿童按年龄分成七个组,分别对应于小、中、大班,小…  相似文献   

7.
哲理性概念是音乐表现的对象之一。由于音乐不具有类似语言的语义性, 对哲理性概念的理解常常成为音乐欣赏者的困扰。基于此, 本项目聚焦于听者对哲理性概念的理解。通过选取音乐训练经历不同的人群为被试, 系统考察哲理性概念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本项目成果将揭示音乐诱发哲理性概念加工的神经机制, 厘清音乐训练对音乐外在意义加工的作用,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人类对音乐意义理解的普遍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按照自己的观点与方法考察了人类社会关系,对西方社会学上通用的“社团”(community)与“社会”(society)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作了哲学上的分析,并相应地区别了“人”(person)和“个体”(individual)这两个概念。这对于我们了解西方的某些社会理论或许有参考意义;当然,为了正确地理解,还需要联系西方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意识形态背景。 道伊奇(A.Deutsch)是美国知名的比较文化研究专家,现任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东西方哲学》杂志主编。他的专著之一《比较美学研究》一书已译成中文将在我国出版。  相似文献   

9.
一 教会 传统概念认为耶稣是教会的建立者,这可能会引起一些误导。该概念也会产生认识上的模糊。其原因在于,如今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的教会,他们都声称自己是基督徒。这些教会在生活上和服务精神上是基督徒。然而,这些基督教会不统一,因为他们对传自宗徒的耶稣的教导有不同理解,所以,人们可能会问;究竟哪一个教会是耶稣所建立的呢?  相似文献   

10.
明清之际的中西对话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典范,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双方的隔阂、冲突,也促进了不同文明传统自身的丰富发展。在这场交流中心的耶儒对话中,双方的理解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特别是传教士对儒家的关注,由大而化之到内部分野,由简单的宇宙论问题扩展到本体、道德多方面,由简单的概念互译相容到更深入的思想体系互通,乃至各取所长指导具体实践。本文以高一志《修身西学》为例,考察明清之际中西两大文明传统在"修身"这一共同关注的主题上如何消除分歧、诠释概念、构建体系,进而切实影响晚明士大夫的道德实践生活,并考察高一志与罗明坚、利玛窦等对儒学的理解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