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喻是利用事物间的相似点,用甲事物来描写、说明乙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是根于联想的。什么是联想?“由当前感知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件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起另一件事物,都是联想。”①联想是一种心理现象,是沟通事物形象联系的桥梁。联想可以分为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关系联想四种。  相似文献   

2.
人怎样反映现实世界,他怎样获得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构成了心理学的一大部分内容。人能够超出感觉经验的狭隘范围,深入到直接感知所达不到的事物本质之内。人能够透过事物的个别特征而认识事物之间存在的深刻联系。列宁指出过,认识的对象,当然还有科学的对象,与其说是事物的本身,毋宁说是事物之间的关系。如果分析一只杯子做成的材料,那么它是物理学的对象。如果分析杯子的价值,它就是经济学的对象。如果谈的是杯子的美学性质,那它又成为美学的对象了。因此,事物不仅直观地被感知,  相似文献   

3.
一、现行“情感”定义有重新探讨的必要现在国内外流行的情感定义,基本上有如下三种:第一,“所谓感情或情绪就是人对其所认识与处理一切的体验”。第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第三,“情感是人对于某一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所谓“体验”,就是对情感过程中机体发生的适应性变化的感知。它虽然对后继的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词典》)对“性质”和“属性”分别作了如下定义: 性质: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属性:事物所具有的性质、特点(1)。在日常生活中,“性质”一词固然有时被用如“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这一意义,例如: “这个问题是个什么性质的问题?”“人性,即人的性质。”两例中的“性质”都如此解。但是,“性质”一词还有一常用义,即统称“个别事物形状、颜色、气味、动作以及其他的较复杂的运动形态”,如苹果具有“红的、圆的、香的”等等性质,而这些性质  相似文献   

5.
生活上好多事要求人有个“度”,我们常常说的“掌握分寸”、“适可而止”都是这个意思。圣灵果子中的“节制”也含有“度”的意思。“度”实际上是一个哲学范畴,即指事物的数量限定。达不到这个尺度是“差点火候”,一旦超越这个限度,便是过  相似文献   

6.
一、宗教本质讨论的大概回顾 对一件事物进行定义,就是对一件事物的本质进行说明。对宗教进行定义,就是对宗教的本质进行准确的描述,也就是解决“宗教是什么”这个古老的问题。 在西方,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是从迈克斯·缪勒以后才真正兴盛起来的。然而,人类的宗教现象种类繁多,形态复杂,加之人们都是在不同的社会政治背景和文化背景下认识宗教,  相似文献   

7.
    
有些人听到佛教讲“空”,就以为它是虚无飘渺,什么都没有的意思。其实并非如此!当我们看到一件事物,不能硬说它不存在。我们是认同它的实质存在。但是我们知道事物是基于因缘所生法而存在,是变化无常,而不是恒久固定的。所以简单来说,“空”即是指事物的变化无常现象。而相对于我们的思想来说,就是明白没有什么事物是固定不变的。    譬如明白身体是“空”,就是说,我们知道身体是不停地在坏灭和生长的,样貌和体格在一段时间后必定有所变化,故此,我们不执著一时的样貌和体格作为恒久的价值。然而,更重要的是明白心也是“空”,就…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形式逻辑教科书一般都把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并把复合判断定义为:“由简单判断组成的判断”,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假言判断是断定某一事物情况存在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的判断。这种判断的逻辑特征就在于有条件的断定某一事物的情况。如,“如果物体加热,那么它就膨胀”。我们从这个假言判断的完整的有机整体来分析,它只是在后件对事物的情况有所断定:即,“物体膨胀”。而这一断定是有条件的,即以前件“物体加热”为条件。在这个判断中根本没对前件和后件各自分别进行断定。  相似文献   

9.
希腊怀疑主义对独断论的诘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给出关于世界的真理性认识,是独断主义知识论所致力解决的根本问题.独断论者(指伊壁鸠鲁和斯多亚派,下同)都相信事物是客观的、可知的,因为事物必定具有一种合理的,因而从理智上说是可以理解的本性.真理就是对事物本性的把握和表达.因此,他们认为,“知”和“说”是知识论所必须研究的二大主题,这二大主题,用伊壁鸠鲁的话来说,“一类是关于事物的,一类是关于词的”,用斯多亚派的话说,是“讨论的主题和语言”.“知”是对事物本性的把握,“说”是对事物本性的表达.前者涉及如何认知事物的问题,是第一性的,后者涉及如何描述事物的问题,是第二性的.因此,作为这二者之结合的真理,必须从“知”和“说”两方面来追寻.  相似文献   

10.
天然世界是指人类实践活动尚未改造过的自生自存的物质世界。人为世界是指人类所创造和改造过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及其发展过程的总和,它是人为自然、人为社会和人为人的完整统一。而人与人为世界除此之外还存在合目的性、价值性关系。天然世界变化发展速度较慢,且常带有重复性和渐变性;人为世界变化发展快,且具有不可溯性和质的突变性。人为世界一方面以天然世界的运动规律为基础,一方面又存在与之不同的“行动规律”、“实践规律”、“人为规律”等。  相似文献   

11.
拜读贵刊1999年第1期孙学刚、贾钰华之“医学经验主义的贫困”一文,我们感到有些问题要提出商榷。医学经验主义,照孙、贾一文的观点,即医学中的经验主义。众所周知,经验主义是指个人的感性能力感知到事物的作用或自身作用的总和。唯物主义的哲学家认为经验的根源...  相似文献   

12.
单斌 《现代哲学》2015,(2):62-66
在1907年的"事物讲座"中,胡塞尔第一次较大篇幅地使用和分析动感概念。经过现象学还原,事物感知分析呈现一个根本性难题,即如何由诸侧面的显现序列构造意识显现相关项上的空间性显现流形,胡塞尔引入动感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从胡塞尔考察事物感知问题的思路历程,以及从其思想逻辑上探明动感与感知的透视性的根本性关联,成为探察胡塞尔整个意识现象学分析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试图围绕胡塞尔通过动感所要解决感知现象学中的空间性构造难题来阐明感知的透视性与动感的关联,借此表明动感的现象学意涵,分析动感概念的提出对于胡塞尔感知现象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世放 《世界哲学》2009,(3):137-142
贝克莱的《人类知识原理》中的“观念论”,致力于研究我们在追求知识时犯错误的表现和原因。所讲的“精神”是指人类的心灵和造人造物的上帝;他所讲的“观念”是由人面对外在世界时所产生的一切认识,它或者由感官产生、或者由情感产生、或者由记忆和想象产生,三类观念是否存在,衡量的标准就是是否被感知。我们所讲的“物质”、“事物”、客观世界的存在,贝克莱从没否认。为了人性的完美,为了人间的安宁、和谐,贝克莱主张应该信仰上帝。  相似文献   

14.
“面向事物本身”不仅是现象学的主要精神 ,而且也是庄子哲学的主要精神。“面向事物本身”要求我们直接诉诸于经验事物 ,庄子哲学则要求我们“六合之外 ,圣人存而不论” ;“面向事物本身”要求我们对“自然观点”进行悬置 ,庄子哲学则要求我们对“成心”予以去蔽 ;“面向事物本身”导致了物我的合一 ,庄子哲学则推出了天人不相胜的理论 ;“面向事物本身”提出了内在于人的经验中的超越 ,庄子哲学则从人的现实生命活动中揭示出了宇宙造化的自由精神。  相似文献   

15.
王志清 《心理学报》1965,10(3):77-82
問題 謝切諾夫曾提出,感受器官的运动在感知觉的产生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他把知觉过程看作是主体对外界事物相互作用的积极过程。巴甫洛夫的反射学說,特别是关于探究反射的理論对这一問題作了进一步的科学闡明。有人以“比拟”假說論述过感性反映的机制,孰为感受器官以自己的运动重复被感知客体的特性,在对客体的这一重复、比拟  相似文献   

16.
天然世界是指人类实践活动尚未改造过的自生自存的物质世界。人为世界是指人类所创造和改造过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及其发展过程的总和,它是人为自然、人为社会和人为人的完整统一。而人与人为世界除此之外还存在合目的性、价值性关系。天然世界变化发展速度较慢,且常带有重复性和渐变性;人为世界变化发展快,且具有不可溯性和质的突变性。人为世界一方面以天然世界的运动规律为基础,一方面又存在与之不同的“行动规律”、“实践规律”、“人为规律”等。 探讨天然世界与人为世界及其相互关系的重要哲学意义在于:1.可望澄清人与天然自然、人与人为世界的关系性质、认识对象与实践对象的关系等长期模糊的哲学问题。2.从人与两个世界的全面关系看,哲学基本问题应包括何者为先的本体论关系、是否可知的认识论关系、是否可评价、规范的价值关系和是否可改造、怎样改造的实践论关系  相似文献   

17.
运动表象清晰度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人脑中的反映。在体育运动领域里,表象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尤其运动表象的研究更为重要。从目前国内外研究情况来看,运动表象的研究在心理训练方面较为广泛,但机理上并没有更多更深的探讨,本实验试图对少年运动员与非运动员运动表象清晰度问题进行比较研究。一、实验目的运动表象是在过去运动感知的基础上,在头脑中重视出来的动作形象。运动表象有两种,即、  相似文献   

18.
一、引 言召开学术会议,就某一问题进行专门的学术讨论,古已有之。佛教是一个强调理论的宗教,佛学的研究往往伴随着很多重要的学术问题需要进行讨论,由此产生了专门的学术讨论会。从古代的文献记载来看,有关佛学的学术讨论会召开过很多次。据说公元67年,汉明帝夜梦“神人”,第二天早上召集群臣开会,讨论这位“神人”的来历,大臣傅毅勇敢地站出来回答:“臣闻天竺有得道者,号之曰‘佛’,飞行虚空,身有日光,殆将神道也。”①他指出这位“神人”是佛,促使明帝下决心派人西去求法,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如果这件事情是实,那么佛教…  相似文献   

19.
“符号”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世界上的万事万物相对于人来说,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起到符号的作用,即使象山与水这样的事物,在不同人的面前,也起到不同的符号作用。孔子说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为什么呢?因为智者欣赏水的流动性,水就成了“知者动”这种特殊性格的符号;仁者欣赏山的静止性,山就成了“仁者静”这种特殊性格的符号。但是,就每个符号自身来说,它只是一个自我存在的事物,它要成为一个符号,必须处于一定的过程、一定的联系中才起作用。我们将这个过程,称为“符号过程”。简而言之,符号过程,就是某个事物起着一个符号的作用的那个过程。例如,五线谱中的音符  相似文献   

20.
学生的学习是把人类知识经过选择、提炼和加工,储存在自己的头脑里,记忆是人脑对过去发生过的事物的反映,是过去感知过和经历过的事物在大脑留下的痕迹。也就是知识毫无例外地都是通过理解性的记忆获取的,创造力以及业绩成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本身的记忆力。记忆力是所有素质的基础,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是解决化学题的必备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是提高化学教学水平,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