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5 毫秒
1.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自编乐观量表、心理韧性量表及优势和困难问卷对1109名学前儿童进行调查,探讨学前儿童的家庭环境特征对其情绪行为问题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学前儿童的家庭环境对其情绪行为问题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学前儿童的乐观和心理韧性在其家庭环境与情绪行为问题关系中存在多重中介效应,总中介效果量为50.00%,其中通过乐观这一中介路径的中介效应量最大。  相似文献   

2.
学龄儿童的行为问题与家庭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和Moss家庭环境量表,对593名9~14岁的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测量和个别访谈。得到儿童行为问题总检出率是11.47%.对比研究表明:家庭不健全,家庭的亲密度、知识性、娱乐性和组织性低,矛盾性和控制性高,是儿童行为问题产生的家庭危险因素。提示预防儿童行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父母文化素质,改善父母间关系和家庭的心理气氛。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我国儿童的家庭环境因素进行全面综合评价,本文编制了”3~6岁家庭环境量表“(HES).该量表由6个分量表组成。内容包括父母素质和对早期教育的重视,自然和精神环境,促进儿童智力、语言、社会适应和行为发展的形式以及教育方法等。实施以问卷与观察相结合,简单易行,评分明确。本文还制订了上海市(城市)常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5个有代表,性的城区内抽取3~6岁儿童535名,男女比例为1:1.统计结果本常模非常接近正态分布,抽样代表性好。质量分析显示信息和效度满意。  相似文献   

4.
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环境及其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年龄为10—15岁一般儿童和学习不良儿童实施问卷测量和访谈研究等方法的结果表明,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环境和一般儿童有一定差异,家庭环境与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交往、自我概念和行为问题有一定联系,这说明家庭环境会影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家庭环境是造成学习不良儿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374名贵州农村地区小、中、大班年龄儿童为研究对象,开发并采用适合农村儿童的图片命名测验以及家庭环境调查问卷,描述农村学前儿童的口语词汇发展水平及家庭环境现状,并探讨家庭环境各因素(父母教育水平、家庭阅读活动、教育观念、家长评估及早期阅读教育)与学前儿童口语词汇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1)农村学前儿童的口语词汇表现出随年龄增长而提高的发展模式;(2)农村儿童处于较为不利的早期家庭环境,包括较低的父母教育水平、早期阅读教育起步较晚等;(3)在这些家庭环境因素中,母亲教育水平和家庭阅读活动与儿童口语词汇显著相关,并且二者可以相对独立地预测儿童口语词汇发展。研究结果为农村贫困地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干预可行性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我国儿童孤独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孤独感是儿童觊觎自己对同伴关系与友谊质量的自我知觉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弥漫性的主观情绪体验。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开始关注留守儿童、学业不良儿童的孤独感,探讨同伴关系、认知因素、家庭环境、师生关系以及社会支持等因素对儿童孤独感的影响,但缺乏适合本土化的儿童孤独感的量表;探讨单一因素对孤独感的研究较多,多因素交互作用对孤独感的影响的较少;调查研究较多,追踪研究较少。今后,将创建适合我国本土化的儿童孤独感量表并注重横断与追踪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儿童孤独感将会趋于追踪研究的发展并会构建出适合我国儿童孤独感的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7.
家庭环境影响青少年人格特质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855名青少年学生用家庭环境量表和中国人人格量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青少年的家庭环境对其人格特质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性剐差异;家庭亲密度和组织性是影响男孩人格特质的重要家庭环境因素,而家庭道德宗教观是影响女孩人格特质的重要家庭环境因素。新的家庭教育模式应充分考虑到家庭环境影响孩子人格特质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
高中生家庭环境与家庭功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谭千保  钟毅平 《心理科学》2003,26(6):1117-1118
1 引言家庭环境量表 (FES)是MOSS等于 1981年编制 ,在西方国家已广泛用于描述不同家庭环境与家庭生活的特征和危机状态的家庭 ,经过我国学者多次修订后 ,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目前 ,关于家庭环境及其影响研究颇为丰富 ,例如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问题、学生的学习成绩、心理健康和创造个性等方面影响的研究。而家庭功能是指家庭对家庭成员的功能和效能 ,或者是指家庭对家庭成员生存与发展所能起到的作用。以往的研究表明 ,家庭功能与家庭系统中的相互作用和系统性质有关。那么 ,哪些因素影响着家庭环境与家庭功能呢 ?本研究旨在探讨家庭…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修订编制适合测量学前儿童的中文版父母报告高敏感儿童量表,并在学前儿童家长群体中进行信效度检验。通过文献分析,建构了学前儿童高感觉加工敏感性的结构模型,在参考国外量表题目的基础上,编制了初始量表。按照量表编制流程先后对1633名3~6岁学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测试,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与验证性因素分析对初始量表进行题目删减与维度确定,最终形成了包括易刺激性、审美敏感性和低感觉阈限三个维度的中文版父母报告高敏感儿童量表。进一步分析表明,中文版父母报告高敏感儿童量表信效度符合统计学要求,能够作为测量我国学前儿童感觉加工敏感性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0.
由于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他们往往比成人更易出现抑郁等情绪障碍,并更易受到 情绪障碍的不良影响,而家庭环境与儿童的抑郁倾向有着密切的关系。该文从心理行为层面 简要回顾了近年来儿童抑郁及其相关家庭环境方面的研究,包括儿童抑郁的影响因素、调节 性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并结合当前脑科学研究在抑郁的神经生理机制方面的一些新发现,对 心理行为层面和神经生理层面研究的整合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儿童抑郁的相关家庭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燕青 《心理学动态》2001,9(2):168-172
由于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他们往往比成人更易出现抑郁等情绪障碍,并更易受到情绪障碍的不良影响,而家庭环境与儿童的抑郁倾向有着密切的关系。该从心理行为层面简要回顾了近年来儿童抑郁及其相关家庭环境方向的研究,包括儿童抑郁的影响因素、调节性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并结合当前脑科学研究在抑郁的神经生理机制方面的一些新发现,对心理行为层面和神经生理层面研究的整合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选取393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儿童的母亲拒绝、家庭环境纷杂度、问题行为和同伴拒绝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年级、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后,母亲拒绝对儿童的同伴拒绝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家庭环境纷杂度调节了母亲拒绝与同伴拒绝之间的关系;(3)儿童外化问题行为在家庭环境纷杂度对母亲拒绝和同伴拒绝关系的调节效应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流动儿童家庭环境的特点及其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北京市1018名流动儿童和447名城市儿童为调查对象,采用家庭生活环境调查问卷、家庭功能问卷、学生多维生活领域满意度量表和学生总体生活满意度量表,考察流动儿童家庭环境的特点及其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功能均显著差于城市儿童。(2)父亲从事体力类工作显著负向预测流动儿童的环境满意度;家庭生活指数显著正向预测流动儿童的家庭、环境满意度及总体生活满意度;家庭居住的社区环境显著正向预测流动儿童的家庭和环境满意度。(3)家庭亲密度显著正向预测流动儿童的家庭、环境满意度和总体生活满意度,家庭的适应性显著正向预测其家庭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   总被引:100,自引:2,他引:98  
范方  桑标 《心理科学》2005,28(4):855-858
以“留守儿童”为被试,考察其家庭环境因素、人格、学绩、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发现“留守儿童”处在相对不良的家庭环境中;不良的家庭环境因素与不良人格特质、行为问题、学业不良高相关,且后三者密切关联,相互加剧。讨论指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干预不仅要进行行为矫治和心理辅导,而且要整合社区、学校、家庭的力量,改善其家庭环境和心理氛围,为“留守儿童”建构有效的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5.
以情绪管理理论和人际或系统模型为依据考察冲动性与大学生自伤行为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负性情绪的中介作用以及家庭环境的调节作用。采用巴瑞特冲动性量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家庭环境量表、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对227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旨在考察负性情绪对冲动性与大学生自伤行为关系的中介作用以及家庭环境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冲动性和负性情绪正向预测大学生的自伤行为;(2)负性情绪在冲动性和自伤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3)负性情绪的中介作用和冲动性的直接作用受到家庭环境的调节。这些结果对于深入理解个体与环境因素对自伤行为的作用与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应激-易感模型为依据考察冲动性特质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负性生活事件影响的中介作用以及家庭环境的调节作用。采用巴瑞特冲动性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家庭环境量表、贝克自杀意念量表对902名大学生进行集体施测,旨在考察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对大学生冲动性特质与自杀意念的中介作用以及家庭环境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冲动性特质和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能正向预测大学生的自杀意念;(2)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在冲动性特质和自杀意念之间起中介作用;(3)负性生活事件影响的中介作用和冲动性特质的直接作用受家庭环境的调节。这些结果对于综合解释环境与个体因素对自杀意念的作用与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儿童和少年情绪障碍相关社会心理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儿童和少年情绪障碍是一组由家庭环境因素、认知倾向和个性心理等多种社会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影响的疾病。家庭是一个系统,对儿童和少年的心理和行为的塑造存在影响。家庭环境和个性因素是以认知倾向为中介产生对情绪的影响,家庭环境因素又影响了认知倾向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儿童和少年情绪障碍者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周劲波  王重鸣 《心理科学》2005,28(6):1347-1353
摘 要 选取393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儿童的母亲拒绝、家庭环境纷杂度、问题行为和同伴拒绝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年级、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后,母亲拒绝对儿童的同伴拒绝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家庭环境纷杂度调节了母亲拒绝与同伴拒绝之间的关系;(3)儿童外化问题行为在家庭环境纷杂度对母亲拒绝和同伴拒绝关系的调节效应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儿童和少年情绪障碍是一组由家庭环境因素、认知倾向和个性心理等多种社会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影响的疾病.家庭是一个系统,对儿童和少年的心理和行为的塑造存在影响.家庭环境和个性因素是以认知倾向为中介产生对情绪的影响,家庭环境因素又影响了认知倾向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儿童和少年情绪障碍者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儿童自我控制学生自陈表的编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刘金花  庞美云 《心理科学》1998,21(2):108-110,114
本研究的目的是制定一套测量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自陈式量表,在认知、行为、情绪、社会交往四个主要范畴内编定题目,经过项目分析、因素分析,认为测量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量表包含学习行为、情绪、耐受性和独立性以及生活习惯四个方面的内容,还进一步分析了儿童自我控制的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本量表的信度、效度都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