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殊菩萨     
相传,我国佛教四大名山,分别为四大菩萨的道场:四川峨眉山为普贤菩萨的道场,浙江普陀山为观音菩萨的道场,安徽九华山为地藏菩萨的道场,山西五台山为文殊菩萨的道场。其中,五台山为文殊菩萨道场的说法,是出自佛教经典的。《大方广佛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云:“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文殊师利,与  相似文献   

2.
五台山在山西省五台县东北隅,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自后赵时佛教传入山西,五台山始有佛法流布。由于北魏诸帝的崇佛,特别是魏孝文帝的开拓,遂使五台山佛教兴盛起来。到唐代贞元年间,澄观国师作《华严经疏》,又把五台山比附为文殊菩萨讲经说法的道场。佛教在五台山的初传《清凉山志》以为,“周穆王时已有声教及此。清凉山者,曼殊所居,穆王于  相似文献   

3.
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据《华严经·菩萨住处品》载:东北方有山,名清凉山,佛祖释迦牟尼的左胁侍文殊菩萨及其眷属、诸菩萨众就住在这里,文殊于其中演说佛法。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人认为五台山即是清凉山,所以五台山古称清凉山。由于对文殊菩萨的崇奉,五台山很快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历代前来观睹圣迹、礼谒文殊的人络绎不绝。唐代佛陀波利就是其中比较有名的一个,关于他朝圣五台山还有一段极其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五台山是文殊道场,文殊是释尊的左胁侍,位于诸菩萨之首,所以五台山就成了中国佛教名山之首。随着文殊信仰的流布,五台山也传遍了国内外。至2015年计,国内有12座五台山,国外有3座五台山;而以五台(山)命名的寺(楼)等达20处。它反映了文殊信仰在国内外的传播,证明了文殊信仰是一种超越时代、地界的生命力依然旺盛的世界佛教信仰,五台山是世界文殊信仰中心。  相似文献   

5.
文殊菩萨作为释迦牟尼佛的得力助手,在佛教中占有重要地位。文殊菩萨彩塑遍及全国各地寺院,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无疑是文殊菩萨彩塑艺术的集中地。五台山现存有从唐代至今的30余尊文殊菩萨彩塑,既具有历史的连续性和时代感,又有佛教造像艺术的共性,也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形象地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和艺术成就,更加彰显了五台山文殊道场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6.
《法音》2010,(10)
<正>山西忻州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的道场,已成定论,无可辩驳。但是在五台山佛教历史上,经历了比较长时段的论证过程,此过程始于东晋安帝义熙十四年(418)佛陀跋陀罗翻译《华严经》,终于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澄观(738-839)撰成《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在这近400年的时段内,关注五台山的高僧大德都被"卷入"这一正名运动,最终完成了从"清凉山"到"五台山"的转换,从而也加速了文殊菩萨与五台山清凉圣地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唐代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也是五台山佛教的极盛时代.这是因为,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栖息着许多著名的高僧大德,流布着中国佛教的天台、唯识、律宗、密宗、华严、净土和禅宗诸宗.……  相似文献   

8.
<正> 五台山相传是文殊菩萨居住的灵圣之地。从南北朝以后,这里逐渐成为佛教徒巡礼朝拜的文殊信仰中心。唐宋时期寺院林立,天台宗和华严宗等佛教宗派都很盛行。有关五台山的文殊信仰和佛教流行情况,以唐慧祥《古清凉传》、宋延一《广清凉传》、张商英《续清凉传》的记述最为有名。现以此三传为主要依据,并参考其它有关文献,着重对唐宋时代五台山的文殊菩萨信仰进行考察。一、清凉三传及有关资料唐慧祥撰《古清凉传》二卷。全书分五部分:(一)立名标化,引证《华严经》说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住处,并引图书介绍此山名五台山和清凉山的原因;(二)封城里数,介绍五台山的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9.
五台山是我国佛教圣地之首。“昔人颂字内灵奇之境,恒言五岳之外,复有三山。盖谓五台、峨嵋、普陀也。三山皆因佛迹显,而五台尤以山辟最早,境地最幽,灵贶最赫,故得名独盛。”(《敦煌石室遗书》)五台山在我国的佛教名山中之所以“得名独盛”,地位最高,其要者有三:第一,五台山传为文殊菩萨演教道场,而文殊、普贤、观音菩萨乃并称佛教中的“三大士”,其中又以文殊菩萨的地位最高,因而五台山在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中的声名也就最为显赫。  相似文献   

10.
道宣的《续高僧传》编撰时,五台山有关文殊菩萨显化的灵异故事已在民间和僧界有了一定的流传。据文献分析,这些故事应该是华严信徒的宣教所为。《古清凉传》收集了这些灵异故事,并努力证明五台山就是《华严经》中所说的清凉山。而《古清凉传》的编撰以及会赜、惠祥多次奉敕赴五台山“检行圣迹”和朝拜活动,实出自武则天的授意。她登基后极力推崇文殊菩萨,借此把五台山塑造成国家层面的佛教中心,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日渐名扬天下。因此,武则天实是五台山文殊道场确立的始作俑者。她对文殊菩萨早期的崇奉以及五台山安舍利建塔,无论是对自身还是大唐的佑护,个人性质突出;掌权后对华严宗派的重视,扩大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的影响等行为,则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相似文献   

11.
《华严经》是五台山的开山圣典,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而文殊菩萨又是诸佛之母、显密共尊的首席菩萨,所以,文殊信仰就成了五台山文化的核心。自唐代宗和不空三藏将文殊信仰弘扬到海内外以来,五台山就成了海内外佛教信众梦寐朝拜的圣地,而文殊信仰即五台山信仰也就影响到了哲学、史学、美学、文学、建筑学和民俗学等文化艺术领域。《杨家将演义》中讲述了杨五郎出家五台山后,高举爱国爱教的旗帜,在北宋诸帝的领导下,和其祖孙几代英勇奋战、前仆后继,坚决抗击北辽侵略,誓死捍卫中原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悲壮事迹,阐明了佛教是一种以智慧、慈悲和方便法门,制止暴力,主张和平,反对战争的宗教。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峨眉山佛教是继五台山的文殊道场形成以后,于北宋初年钦定的普贤菩萨道场。而五台山文殊道场、峨眉山普贤道场、普陀山观音道场和九华山地藏道场,是明代万历以前形成的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文殊、普贤、观音和地藏是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  相似文献   

13.
五台山又名清凉山,因是文殊菩萨道场成为闻名遐迩的佛教圣地。五台山自然气候的清凉与文殊菩萨智慧的清凉深度契合。"清凉智慧"沉淀深化成为五台山文殊智慧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内核。清凉智慧导人超脱烦恼,达到彼岸,获得开悟,明心见性,其禅学价值对净化人心、建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贺词     
《世界宗教研究》编辑部五台山研究会:最热烈地祝贺《五台山研究》的创刊!五台山五台嵯峨,崇岩叠嶂,谷抱峦回,林木茂郁,独具风光,自古以来系我国佛教圣地,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这里传为文殊菩萨演教道场,相传东汉永平时即建有佛寺,至隋唐已寺庙林立,臻  相似文献   

15.
1998年9月25日,中国五台山五顶文殊菩萨圣像开光大法会在佛教圣地五台山皇城故址召开。五台山是享誉海内外的佛教圣地。它不只是“以山辟最早、境地最缨、灵贶最赫,故得名独盛”,主要还是因其系弘扬般若法门的文殊菩萨之应化道场而使然。象法时代的佛教对于佛、...  相似文献   

16.
1、演教寺在中台顶。取文殊菩萨在五台山演教说法之意。文殊,全称文殊师利,亦称曼殊室利,为古印度梵文Manjusri的音译,意为妙德、妙吉祥。中国佛教称:五台山为文殊菩萨演教说法的道场。东晋时候翻译的《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云:“东北方向有菩萨住处名清凉山,过去请菩萨常于中住,彼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有一万菩萨眷属,常为说法。”《佛说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中叙述世尊岩金刚密迹主菩萨  相似文献   

17.
菩萨信仰是中国大乘佛教的重要特色。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四大菩萨信仰及其应化道场信仰,即四大名山信仰。早期大乘经中,多次提到了"四大菩萨",但皆非特指。中国四大菩萨信仰渊源于大乘经典,文殊信仰是最先兴起的菩萨信仰之一,在《华严经》等大乘经典的影响之下,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开始并重,不久,又融合观音菩萨而共同被称为"三大士"。文殊信仰兴起以后,其应化道场逐步确定于五台山,唐代时,五台山与普贤道场峨眉山并称"名山";明末,三大名山开始有了特指,即五台、峨眉和普陀;明末"三大名山"兴起之时,大约万历年间,"四大名山"也几乎同时出现;清初,"四大名山"开始流传,清代晚期,"四大名山"基本定型;民国时期,由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组成的四大名山体系已深入民心,广为人知。从民国开始,弥勒菩萨有进入"五大菩萨信仰体系"的趋势。当前,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亦在逐步形成"五大名山信仰格局"。  相似文献   

18.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文殊菩萨是般若智慧的象征,般若智慧是佛教认识宇宙万法的思想武器,以此,研究揭示五台山文化底蕴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9.
文殊菩萨     
《五台山研究》2010,(4):F0004-F0004
文殊菩萨是印度佛教中的上首菩萨。位居一切菩萨之酋,佛经称之为“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乘佛教中,文殊菩萨是智慧的化身,济世无穷。随着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大乘佛教的传入.文殊信仰日盛.并于唐代初期钦定山西五台山为文殊道场。  相似文献   

20.
“天下名山僧占多,世界善言佛说尽”。这是五台山龙泉寺的一副楹联,道出了天下名山与佛教的关系。远离尘世、巍峨幽美的奇峰大山,在信徒心目中不啻为人间“净土”、“佛教天堂”,故天下名山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国佛教圣地,古代向有三大名山之说,即五台、峨眉、普陀三山,乃文殊、普贤、观音三大士之道场。以后又增加了地藏道场九华山,成为著称于世的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四大佛山以五台为最尊。五台山成为四大佛山之首,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因它具有众多的不同寻常的佛教之“最”。至迟在北魏时期,五台山即创寺兴佛,成为中国最早的佛教名山。五台山被比附为文殊道场后,因文殊作佛祖的左胁侍,在四大菩萨中地位最尊,其道场五台山在佛教名山中的地位自然最高。四大名山中又以五台山国际声望最隆,自唐开始,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