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佛教、民间信仰与民间宗教等三种观音信仰中,民间宗教之观音信仰的研究最为薄弱。为此.本文以民间宗教经卷文献为依据,辩证分析观音信仰与无生老母信仰之间的复杂因缘,对民间宗教中的观音信仰做出梳理与论证。佛教与民间信仰中的观音信仰,对于民间宗教之观音信仰的产生以及观音信仰与无生老母信仰的互动有着积极影响。元代以降,民问宗教信仰之最高神灵,经历过弥勒、弥陀与无生老母的演变。但其发展并非是单线条的,而是多元的、互动的,观音一无生老母信仰是其中的一条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民间信仰(宗教)具有制度化程度低、分散性强等特点,且与其他宗教的界限不清晰,因此学术研究中很难对其进行社会学意义上的统计和测量.这也是中国学术界对中国民间信仰及其研究存在许多争议的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Center) 2012年发布的全世界宗教信仰人口数据的分析,并通过观察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民间(传统)宗教信仰,尝试通过"他山之石"认识中国的民间信仰,并关照其相关研究.本文所言之"世界宗教”视野,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从"世界宗教格局”定位中国民间信仰;其二,从非洲宗教的变迁,从作为世界第三大宗教的印度教的角度,审视中国的民间信仰的变迁,思考中国民间信仰的持续兴盛的动因,并认识中国民间信仰的"中国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对中国宗教研究之深入,学术界对中国宗教学的理论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宗教研究本土化理论的构建工作也愈发迫切。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做到从本土文化的视角出发,审视包括儒、道、佛以及民间信仰在内的中国宗教传统,探索认识和研究中国宗教传统的具体路径,并且回答社会各界提出的与信仰和宗教相关的问题,这些是中国宗教学者所面临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民间信仰对中国宗教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间信仰,虽以鬼神信仰和崇拜为核心,但由于它不完全具备宗教的基本要素,因此,按正统说法它不属于宗教。尽管如此,民间信仰在中国的影响不亚于宗教。它不仅渗入到了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影响了中国宗教的产生和发展。本文将从民间信仰对宗教神灵信仰、仪式、组织、教义四个方面的影响来论述它对中国宗教发展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关于民间信仰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由于历史传统和现实的原因,真正意义上的宗教徒(如正式受洗的天主教、基督教徒)在人口中的比例并不高,但民间信仰的善男信女在民间的分布可以说是汪洋大海。就这部分群众而言,其信仰心理、信仰习惯、信仰感情与法定宗教的教徒没有什么根本区别。从“大宗教”的角度看,我国无疑是一个“宗教大国”,我们必须正视这个现实。  相似文献   

6.
不可忽视民间信仰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民间信仰的影响 在我国,由于历史传统和现实的原因,真正意义上的宗教徒(如正式受洗的天主教、基督教徒)在人口中的比例并不高,但民间信仰的善男信女在民间的分布可以说如汪洋大海。就这部分群众而言,其信仰心理、信仰习惯、信仰感情与法定宗教的教徒没有什么根本区别。 民间信仰是由传统沿袭下来的植根于民间“尊神崇圣”和“功施于民则礼之”的较低层次的信仰。这  相似文献   

7.
徐晓望 《法音》2000,(1):86-89
佛教与民间信仰的关系,是中国宗教文化史上日益引起兴趣的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课题。福建自古以来浓郁的宗教气氛一直是区域文化突出的特点。不论岁月的变幻还是时代的兴替,民间信仰与佛教两大宗教文化,都以其炽热的温度,烘托着社会变迁的轨迹。因此,研究佛教与民间信仰的关系,福建区域是较为典型的。如果说佛教曾经是外来文化,那么,它在福建等中国南方的传播及其一度达到炽点的温度,都与南方长久的民间信仰传统有关。福建自古以来即是一个“信巫好鬼”的区域,这是培植民间信仰最好的土壤。对古代的闽越人而言,世界万物都是具有神…  相似文献   

8.
"如何认识中国本土的民间信仰或民间宗教"可谓中国思想界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如果我们抱以国际学术视野,可以把国际著名的汉学家所提出的新理论与新方法喻为"他山之石",并加以合理的借鉴,或许有助于我们深入发掘作为中国本土宗教文化传统的民间信仰或民间宗教的"真精神与正能量"。本文试以欧大年在此领域的理论探索为例来论证这一学理。  相似文献   

9.
民间信仰是一种原生态的乡土文化.它不具有制度化宗教的坚硬外壳,但具有泛宗教形态的内涵因素.当代福建地区民间信仰神灵繁杂,多达千余种,根基深厚,其规模和影响远远超过制度化传统宗教.民间信仰的地域性鲜明,宗族性浓重,以祖先崇拜和圣贤崇拜为核心, 延续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世俗性取向.民众实用功利性的信仰心态根深蒂固,至今仍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民间信仰中"以神压人"等复杂因素,与当代社会主流文化之间,潜在着某种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10.
宝卷是唐、五代变文、讲经文演变而成的一种传播宗教的艺术形式,是独立于佛经、道藏外的另一中国传统宗教的经典。财神信仰与中国民间信仰联系紧密。在中国民间的信仰体系中,不仅有《财神宝卷》的流传,财神信仰也与其他民间神明关系密切。民间流传着太上老君化身财神的传说,江西地区亦将水神萧公视为财神。神明之间的相互转化,是中国民间信仰的有趣现象。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Ethical Theory and Moral Practice -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