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代社会人们心理问题越来越多,打着佛法旗号用以安心的法门数不胜数,但是如果不具正见,不以般若智慧为向导,妄用所谓的"法门",都十分容易偏离佛陀的本怀。文殊菩萨被称为七佛之师,为佛教般若智慧的化身,其所强调的"智信"并以智慧行万法,对解除现代人的心理问题及佛教自身发展都有极大意义。分析五台山文殊信仰中智信的内涵及其不二法门、空有平等、以般若为指导的实践观对现代人解决心理问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正> 以儒佛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的社会生活中,究竟能起到怎样的积极作用呢?这是一个需要认真加以讨论的问题。一般说来,儒家的伦理学说,在调谐现代社会人际关系中,尤其在现代家庭生活中,仍能发挥巨大的作用。道教则在养生学、医学方面发挥着自己应有的作用。儒家与道教的现代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至于佛教,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在现代生活中它只对佛教信徒才有意义,以此它的价值不带有普遍意义。然而佛教是我国  相似文献   

3.
人间佛教是佛教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特别是现代社会中坚——市民阶层的宗教需求而进行自身改革,以期提升人的精神品格,净化社会的20世纪中国佛教智慧的结晶。她继承着汉传大乘佛教的优良传统,其影响至少已扩展到全球华人社会。人间佛教的源头在佛陀时代的原始佛教,而进一步强调了佛教本有的  相似文献   

4.
心是慧能在<坛经>中论述的核心概念,指现实具体的自心自性;慧能作为中国化的禅师,无论是原始佛教、大乘空宗、有宗还是中土儒、道文化,均对此自心自性有浸淫作用,因而它呈现出丰厚的层次性.慧能对自心自性的发现和提升扩大了信众的范围,却对人本身的智慧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破除了人们向外觅佛的迷误和对内在空寂的耽误,却将约束纳入人的现实的、具体的心中;他要求人们面对真实的世间,在念念不住、念念自净中实现生命的净化和解脱;<坛经>对现代人心灵的净化有莫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5.
佛教生态哲学的德性论研究是当前佛教生态思想研究的重要趋势,其本身包含多方面内容。心性论是佛教生态德性论的人性论基础,佛教心性染净说对于克服建立在物欲基础上的现代自然主义人性论具有借鉴意义,佛教心性智慧说则能为生态智慧提供人性论基础;佛教"净佛世界"的生态环境建设是建立在主体净化身心、度化众生的德性修养实践基础上的;佛教德性论具有自身独特的美德体系,佛教美德具有丰富的生态环保意蕴。  相似文献   

6.
《法音》1991,(7)
任何学说皆含有思想内核与外在形式,即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深刻的思想配以巧妙的表达方式,可奏相得益彰之效,所谓“文以载道,道因文远”。佛教为一智慧之宗教,佛陀彻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理,他说法度生很注重善巧方便、应机施教,为后世树立了良好的楷模。佛教东来后,我国的高僧大德们探幽发微,创宗立派,以中国人所喜闻乐见的方式来阐扬佛法,比如俗讲、变文、以诗喻禅、以画喻禅等,作了许多醒世的工作。西妙先生《佛教的醒世智慧》一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对佛教的醒世智慧作了探讨。这篇文章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用现代人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佛法,这是我们当代佛教徒义不容辞的责任,相信读者一定会有很多新的想法。  相似文献   

7.
正众所周知,日本佛教与中国佛教在历史上有很深的渊源,都属于大乘佛教文化圈。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佛教走向近代化的道路,在教理教义、组织管理等诸方面皆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佛教界开始了现代化转型的进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本佛教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改观,成为日本民族当代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日本佛教战后现代化转型的历程,既有许多富有启发意义的经验,也曾面对种种挑战,其中,如何面对和处理庸俗商业化的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8.
在争取世界和平、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中,宗教是有着重要作用的。宗教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当今世界上信仰各种宗教的人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如果全世界的宗教徒能团结起来争取和平,必将对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世界各大宗教中,佛教是具有和平精神的宗教,这已为它自身的全部历史所证实,也已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共许。所以,传播和发扬佛教的和平精神,以佛教智慧启发众生、净化人类的心灵、制止和消除人类的暴力行为、求得个体心灵的和平和群体生存环境的和平,肯定是有积极意义的。佛教的慈悲精神佛教被称为慈悲的宗教,…  相似文献   

9.
方立天先生的佛学研究的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佛教哲学的现代阐释、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佛教哲学中国化的研究。其中,用当代人能够理解的方式对佛教哲学的解读发挥了佛教文化启蒙的历史作用;对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为“佛教是文化”的论断提供了学理支撑;而佛教哲学中国化的研究,作为佛教中国化研究的核心论述之一,迄今对学术界思考宗教中国化问题仍富有启发意义。方立天先生的佛学研究是当代东亚佛学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论的探索构成东亚大乘佛教研究现代化转型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对佛教思想在现代社会应用价值的关注体现出一位佛教学者的学术洞见。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现代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这些宗教在我国都有比较悠久的历史,为部分群众所信仰。有的宗教,如伊斯兰教和佛教中的喇嘛教、小乘佛教,过去曾经为一些兄弟民族全民族所信奉,因此,宗教问题又常常与民族问题相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佛教伦理的社会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佛教伦理的社会意义值得探究 ,我们拟从三个方面来分析。首先以孝道为例来论述中国佛教是怎样与中国重家庭、重孝道的礼法制度相协调 ,使中国人认同佛教也是讲孝的 ;其次是着重通过对佛教道德规范内涵的分析 ,揭示其所包含的丰富的社会意义 ;再次是阐述中国佛教伦理对现代人类社会的三大矛盾 ,即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自然的矛盾的缓解、转化作用 ,从而肯定其内在具有的现代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浮法 《佛教文化》2007,(3):123-124
自性即人们心中本来就有、本自具足的光明性智,是人的精神本体(法身)。佛教里的毗卢遮那佛就是法身佛,它所代表的就是自性中的光明智慧,所以又称为大日如来佛。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尊大日如来佛,都有光明的法身,有一个心中的太阳。  相似文献   

13.
佛教寺院的体系就好像学校和博物馆的结合体。在这个特殊的结构体系中,“博物馆”的一切艺术品都具有高度的教学作用,不能把它们看成单纯的艺术品,它们含有很深的教育意义、很高的灵性智慧,这是一般人看不出来、领会不到的。以佛菩萨造像而言,有很多人看到佛教这么多的神像,便以为这是低级宗教,是多神教……,其实,佛教所供养的诸佛菩萨不是神,而是代表法门的。世间有无量无边的事、理,用一个形象,一种方法是无法完全表达的。所以用许多不同艺术形式表达。对佛教在教育上的艺术特性了解了,便不会把佛教当作神教,而且还会佩服之…  相似文献   

14.
《华严经》说:“譬如暗中宝,无灯不可见,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佛教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传入中国两千余年,对中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说佛教》在普及佛教知识,弘扬佛教文化方面,为生活忙碌烦恼丛生的现代人点起了一盏盏智慧的明灯。这是一套图文并茂的普及读物。对佛法一无所知的人,还可以此作为启蒙读物。说启蒙,因为它通过《释迎牟尼八相成道》、《佛教常识》、《佛陀格言》、《禅门轶事》、《百喻故事》等一本本设计大方装帧精美的书,为你开启…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佛教面临内外困境亟待革新,20世纪早期传教士对待佛教的态度也开始转变。在此背景下,佛教与基督教在民国初期进行了有效的交流对话。其中,太虚大师既从佛教本位出发对基督教神学教义进行了批判,也在佛教革新过程中发挥大乘佛教善巧方便的智慧对基督教现代性组织、传教方式等进行了借鉴。近代的新教期刊《教务杂志》中对太虚大师的基督教神学观及其对基督教现代方式的借鉴也有所反映,同时对太虚大师的改革与现代佛教的兴起多有涉及。太虚大师吸收借鉴基督教现代化经验对中国佛教所进行的革新运动,推动了近代中国佛教的现代化进程,书写了人间佛教的序章。  相似文献   

16.
生活禅浅识     
生活禅浅识陈兵近几十年来,面对种种挑战和社会人心的种种问题,不少大德在探索应机弘法的路途中,共同认识到浓缩了印度佛学精髓、最具中华文化风格的祖师禅,是最当现代人机宜的法门,佛教振兴之机,端在禅宗。太虚大师曾说过:“中国佛教之如能复兴也,必不在于真言密...  相似文献   

17.
徐东来 《中国哲学史》2005,10(3):95-100
佛教是任何一个从事中国哲学研究的人都无法回避的内容.冯契先生在梳理中国哲学史的过程中,把那些可能影响人们思想的佛学理论进行了集中的阐述;他从把握性与天道关系的目的出发,对佛教"转识成智"理论进行了创新性的应用,完成了其广义认识论基础下由知识到智慧的哲学体系的构建.通过对其智慧学说与佛教"转识成智"理论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二者之间存在着某些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文殊信仰是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内容。这一信仰形态历史久远,信民众多。文殊菩萨作为中国佛教中的四大菩萨之一,被认为是智慧的象征,而佛教的般若思想又是这一智慧的主要内容。文殊信仰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中的表现形态是有差别的,对这方面内容的梳理和分析在佛教研究中很有意义,能为今天我们正确理解和对待佛教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林国良在《出入自在——佛教自由观》一书中探讨佛教的现代社会参与,谈到佛教的现代社会参与是对其传统社会参与的继承和发展。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相比,社会形态有了巨大变化,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呈现了崭新的面貌,佛教如不能参与这些领域,就将永远处于社会的边缘。为了适应社会,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佛教团体需要做出相应调整和发展。这样的调整表现在各个层面上,并要求对佛教传统的一些表现形式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发展。佛教要能适应社会,就要使其传统的社会功能有一种现代的发展。例如佛教的慈善公益功能,在传统社会中就很发达,佛教教…  相似文献   

20.
《法音》2020,(4)
正当代高僧法舫(1905-1951)对中国佛学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已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因为有了国际性的视野,法舫法师在论述佛教问题时,就不是狭隘地就中国佛教论佛教,而是注意到佛教和世界局势的关系,佛教与东方文化发展的关系。法舫对东方文化提出的自己的看法,虽时隔近一个世纪,其观点依然可以启发读者的思考。法舫具有广阔的文化视野,他关注世界局势,关心人类命运,反对独处一隅读经修行,强调佛教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