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释慧林 《佛教文化》2013,(1):118-120
有人来问我:什么是禅?这不难回答。禅就是真如妙心,禅就是诸法实相.禅就是清净心、平等心、平常心,就是看破放下,就是自在解脱。但是,我又轻声地问自己,你真的懂禅吗?究竟什么是禅?说到中国佛教的禅,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六祖坛经》。在两千多年的中国佛教当中,只有这样一部中国人自己记述的佛教典籍,被称之为“经”。作为这样一部珍贵的佛教文献,《六祖坛经》为我们展现了公元七、八世纪,中国禅宗史上,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透过五祖弘忍、六祖惠能、北宗神秀、菏泽神会、青原行思等众多祖师的身影,我们或许可以从中领略到“禅”的身影,或许可以从这样一部《六祖坛经》中,找到我们谜题的答案——究竟什么是禅。  相似文献   

2.
禅是参悟的,不是说的。禅一落到“谈论”上,性质就已经变化了。中国士大夫品茗谈禅的时候,大多是无官可做或者有官无事做的当口;一俟有官可做,谈禅的心思就抛到脑后,要先去忙公务了。可见禅在谈禅的人那里,并不是头等大事,而只是人生的润滑剂,可以缓解失意的悲哀和愤怒。苏东坡“八风吹不动”而终于“一屁过江来”就是生动的例证。中国老百姓也谈禅。不过用的是通俗方式,“除死无大病,讨饭再不穷”庶几近之。而以上所说的禅,只能说是中国文化的“佛教化”而已,不能以真正的禅说来对待。  相似文献   

3.
第一讲学佛的三大纲目去年本寺举行了第一次禅七法会,今年又到举行禅七的时候了。我们在座的有不少人参加过去年的禅七,回想一下当时的情景,好象这两次法会中间没有时间上的距离,似乎这两次法会就是接着举行的。也可以这样说:不但这两次禅七法会,还有其它的法会,没有时间上的距离,即使同佛在灵山会上说法的那种情景、那种因缘,也没有时间上的距隔。所以,我们说一次法会的殊胜因缘,往往用“灵山一会,严然未散”来形容。我想今天请上善人聚会一处,在这里共同修学,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大事因缘。这一次掸七法会的人数比去年增加了…  相似文献   

4.
吴明 《佛教文化》1996,(2):25-27
上面几期禅定漫谈中,我们概略地讲了如来禅和祖师禅,也就是由凡夫的禅而说到圣道的禅,又由小乘的禅而说到大乘的禅,又由渐教的禅而说到领教的禅。总之,就是由如来禅说到了祖师禅,愈说愈高,似乎已到极点。但是这些都只是显教的禅,现在要进一步说说密教的禅,也就是秘密禅。学密教的禅,一定要有学显教禅的基础,或者说要有显教禅的基本功,否则就难以“由显入密”。佛法是讲显密圆融的,但圆融不碍差别,修持还得有次第,才能如理如量。大家都知道,圆融显密,本不应分冷显密高下的,因为佛法是圆满具足的。但在修持过程中,为了教学…  相似文献   

5.
禅的可说与不可说——兼谈现代禅学研究的方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禅的可说与不可说——兼谈现代禅学研究的方法问题邢东风禅的问题处在当代流行的传统文化热、宗教热、气功热等诸多思想文化热潮的交汇点上,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从有关禅的各种议论中可以看出,人们往往采取两种不同的立场对待禅的问题:一种是参究的立场,另一种是研究的立场。如果用传统的说法来表述,那么代表前一种立场的看法就是禅不可说;代表后一种立场的看法则是禅可以说。尽管事实上存在着这样两种不同的立场,但是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却把两者混淆起来,从而导致人们在面对禅的问题时出现观察角度的混乱,以及对不同立场所谈问题的…  相似文献   

6.
净慧 《佛教文化》2011,(5):10-10
平常讲生活禅,总离不开两句话:“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人生所面对的一切,无非就是生活。在生活中,怎样处理我们的心念,也就成了人生的最大问题。何为“生活禅”?  相似文献   

7.
佛教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当下大家都很忙的情境下,我们做人应该有点禅的心胸、佛的境地,使我们的人生,赋予更多的灵气和思想.因为佛的思想和智慧,是可以帮助我们改变人生和命运的. 善于调心是智慧 行也禅,坐也禅,语默动静体安然.如果我们能去提炼生活和工作中的点点滴滴,那就是智慧了.所有我们要学会做一个用心的人.  相似文献   

8.
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中提出:"大抵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对于唐宋以来的"以禅喻诗"的诗歌实践进行了理论性的概括和总结,后人对其"以禅喻诗"之旨莫衷一是,但均无中其肯綮,本文从"以禅喻诗"的源头——禅宗本体入手,指出严羽"以禅喻诗"就是通过诗来传达色相俱泯、色即是空的人生感悟。  相似文献   

9.
(2011年5月14日)各位教授、专家和学者:我们很荣幸能邀请到各位前来河北参加首届赵州禅·临济禅·生活禅学术论坛。对我来说,这既是一次对禅宗历代祖师法乳之恩表示感恩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菩提达摩的禅法将证入最高真理的方法分为理入和行入两种,而根据达摩的禅法精神,理体和事行、理入和行入其实本来是不可分的,分而为二只是由于侧重点不同,只是为了修学和说明的方便而已。在达摩二入四行的禅法中,无论是理入还是行入都分别同样地并且相得益彰地表达了达摩禅法的理行并重而重行的即行即解即证的顿悟的精神原则,而达摩禅的这种在实际生命、实际事行的当下直接证入最高真理的即行即解即证的精神原则也确实奠定了后来中国禅宗顿悟禅的基本特征。达摩的禅法也符合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尚简易直截、重实践和实证的精神特点。达摩二入四行的禅法以简括的文字概括了佛教大小乘的所有的基本义理和实践,这表明达摩禅具有极大的涵括性和融摄性的精神特点,具有向多种层面解释和发挥的可能性,后来的南宗禅和北宗禅、看话禅和默照禅等都可以说是对达摩禅法精神在不同层面的发挥和发展。达摩禅奠定了后来中国禅宗的基本精神,道信是试图将达磨禅奠定的基本的精神原则予以通俗化、普及化、大众化的开拓者,而慧能则是将达摩禅通俗化、普及化、大众化的真正完成者,是六祖慧能将达摩禅奠定的精神原则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禅学是佛教的根本,是佛说一切教法中的大总相法门。这正是《华严经》所说的“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在开悟的人看起来,头头是道,法法皆真;见色闻声,无非这个,扬眉瞬目,尽是玄机。可是,对于迷昧的人来说,所谓山就是山,水就是水;真是迷头认影,当面错过,翳眼空华,无中生有。我们要知道,开悟的人,所悟的就是这个禅!迷昧的人,所迷的也是这个禅。这样看来佛教的禅学的的确确是一切法门的大总相法门,也是我们信仰佛教,  相似文献   

12.
我们对宗密的了解,得力于镰田茂雄博士的《宗密教学思想史的研究》一书。我们对亲密的看法在许多点上是同镰田先生一致的,但这已是十年前的事了。近来我们对宗密的研究,对他的禅教一致说有了一些新的看法,提出来,希望得到诸位学者,特别是镰田教授的指正。中国佛教宗派林立,各自都认为自宗为最高。宗密是华严五祖,当然认为华严宗最高,他又是荷泽的四传弟子,因此,又认为禅宗的荷泽禅为最高。  相似文献   

13.
张中行先生已近‘随心所欲不逾矩’的高寿,依旧健笔如飞,近两年来不断发表关于佛与禅的文章,使不少人刮目相看,仿佛重新发现了老先生。这其实不过是行翁数十年功底小试锋芒而已。本刊向行翁约稿,先生着意给了这一篇,我们颇为感谢。因为不少人到处买不到行翁《禅外说禅》一书,而此篇恰是其中精华所凝炼。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行翁虽为前辈,但既然著书立说,就无惧前后左右的人都来评点议论。本刊也愿在这小栏目下辟一方田,供各界善知识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切磋共进。  相似文献   

14.
说到唐代诗歌与佛教的关系,我们想到禅诗。但禅诗有广义与狭义之分。通常说的禅诗是狭义的,那指的是佛教禅僧或修禅者如庞居士傅大士等人的作品,其形式是诗歌的,其用意在流露或表达他们的禅悟,其目的在于教授后学,使亦成佛果。这里我们主要说的是唐代以王维为代表的山水诗歌。我们想探究一下这  相似文献   

15.
《佛教文化》1995,(5):19-21
现在来谈谈什么是祖师禅 禅定视其研究的立场和角度而有各种分类,祖师禅也是如此。什么是祖师禅呢?我是就禅定法门自身性质而讲禅定分类,也就是就祖师禅自身性质而来浅谈祖师禅的。 前面已经说过,就禅法自身性质而言,禅定能修者为人自身,而所修者亦为人自身,斯即以人自身修人自体。显见于外,密藏于内,显在其中,密亦在其中。能修者人,人为息色心之一体,所修者人,亦为息色心之一具。故禅定修法,总不外息法、色法、心法三门。  相似文献   

16.
我们常说的生活禅,也就是人生活于日常人伦当中,无时不刻地有机会体验生之价值。这也是一种禅或禅悟。禅要悟个什么?祖师们说,是求“父母未生之时的面目如何”。用今天的西哲化语言说,是求具体而个别之后的自我的终极意义。这自我便是“大我”绝非“私我”,绝非五蕴之身。下文中的作者有一颗极为平常的心,他活得必不会很累。作者平淡而深厚的生活观有两点思想背景:一是慎终追远,常思祖德;一是顺时应运,不作妄想。  相似文献   

17.
梅原:很多人都说禅的中心思想就是无的思想。但如果只用无的思想对待禅,那禅的思想就太窄了。况且,在禅的思想中,也有无的思想不可穷尽的各种要素。柳田:禅的确有无的思想,但问题在于,这种思想是不是禅的全部内容?从语义上看,无自  相似文献   

18.
马立华 《中国宗教》2014,(11):70-72
扬州高旻寺是中国四大古禅宗道场之一,长江流域素来有"上有文殊宝光,下有金山高旻"之说。高旻寺"冬禅夏学"、"农禅并重"的修行方式,素来为无数海内外信众所敬仰,每年有许多东南亚和欧洲国家的信众来这里坐禅修行,海内外许多禅宗道场都是以高旻寺为模板和榜样。一说起高旻寺禅宗修行,最具特色的就是"冬季结制禅七活动"。高旻寺是临济宗法脉,至今已历传四十七世,每年越冬打"禅七"是高旻寺一年当中最重要的佛事活动。此制度依佛制而立,秋尽冬至,  相似文献   

19.
张中行先生的《“禅”的禅外说》一文在本刊92年1—2期发表,颇有反响,其中自然有不同见解。我们请教张先生怎么处理,他很开通,欢迎各抒已见,只要讲道理就行。于是我们先将一位离休老干部的来信摘编于此,大家意下如何,请来信赐教。  相似文献   

20.
禅的精髓在于心灵的开发,即开发我们心灵中本具的佛性和本有的智慧。禅者开发心灵的第一个方法,叫“大死一番”。我们这里所说的禅者,不仅指出家的禅者,同时也包括在家修禅的人。从古到今,有很多在家的修禅人。在唐代,有不少村夫愚妇没有什么文化,也能拥有禅的悟境。禅宗典籍上记载了不少老太婆把那些禅师问得哑口无言,答不上来的公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