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娜 《法音》2020,(3):56-58
古琴,一个从千年文明中走出来的乐器,中国传统音乐的典型代表,在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中承载着特殊的意义。尤其以中日文化交流为典范、《东皋琴谱》为载体,将中国古琴文化传播至今。笔者最近在整理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藏古琴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四个版本的《东皋琴谱》,现就此做一介绍与探究。  相似文献   

2.
王璟 《美与时代》2006,(7):72-74
古琴曲《梅花三弄》是中国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它的产生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渊源,并且音乐曲体结构精妙,虽然历代诸多古琴家们对其有着不同的阐释,《梅花三弄》仍以其鲜明的音乐形象和特有的艺术魅力,为国人所深深喜爱。  相似文献   

3.
明代是武当山和武当道教最为鼎盛的历史时期,武当山志的编修也蔚为大观。明代武当山志是武当道教的生动写照,也是道教宫观山志的杰出代表,但明代武当山志的著录却屡有疏误,即使是《明史·艺文志》、《千顷堂书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国善本书提要》、《中国善本书提要补编》、《新编天一阁书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等权威目录学著作对明代武当山志的著录也多有不尽人意之处,需要加以补充和订正。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著名的导引养生操五禽戏,不仅有东汉末年出现的"华佗五禽戏"(或称作"古本五禽戏"),明代中后期还出现了一种"新五禽戏"(或称作"明本五禽戏")。华佗五禽戏最先由东晋张湛等人编撰的《养生要集》收载,其后南朝的陶弘景将《养生要集》摘编为《养性延命录》,华佗五禽戏也随之转存其中。由于《养生要集》的亡佚,《养性延命录》本的五禽戏便成为迄今所见华佗五禽戏的最早版本。隋唐时期,华佗五禽戏还曾一度被道书《太上老君养生诀》载录并神化过。明代的新五禽戏最早见于《卫生真诀》,而非《万寿仙书》,之后又演化出《赤凤髓》和《内外功图说辑要》等版本。华佗五禽戏与新五禽戏之间以及新五禽戏的三个版本之间在功法等方面都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5.
《溪山琴况》是明人徐上瀛的一部琴学专著,在中国琴学史甚至音乐史中都有极高的地位,但由于"音义精微而笔墨冗长",读者往往难得其中真意。实际上,《溪山琴况》作为徐上瀛的大成之作,不仅是其古琴演奏经验的全面总结,更是其人生观的集中反映。从其中"雅"况入手,分析"雅"况与其他诸况之联系,试图找出本书的内在联络和核心要义。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古代哲学和西方哲学,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准备在今年第一季度出版十余种论著和资料汇编,其中重要的有: 在中国古代哲学方面,中华书局准备出版《中国哲学史资料选辑》的《两汉之部》、吴则虞的《晏子春秋集释》和王明的《太平经合校》,及明代李贽的《焚书》、何心隐的《爨桐集》等。《中国哲学史资料选辑》是由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史组主犏的,全书约二百多万字。去年已出版《近代之部》。《晏子春秋集释》是著者参照了五十余种版本并参以  相似文献   

7.
《天风》2020,(8)
正《赞美诗(新编)》收录的四百多首诗歌中,有许多首令我百唱不厌,每次都能从中汲取灵性滋养。其中之一,是178首《神工妙笔歌》。按"五线谱本"注,这首赞美诗是陈泽民牧师所作,曲调由中国古琴曲改编。初信时,我曾固执地以为这是首很古老的赞美诗。但在进入神学院念书后,在与圣乐班同学交流这首赞美诗时,圣乐班同学  相似文献   

8.
《周易》作为群经之首,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中国学术的各个方面都深受其影响。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内经》就是以易理为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的。在中医学发展的早期,医与《易》的关系尚比较隐蔽,至明代则医与《易》的关系变得紧密而明显了。从《内经》至明代"医易学"的形成之间,作为金元四大家之集大成者的朱丹溪作了重要的准备性工作,本文对此略加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历史的长河中,古琴不仅是一种乐器,也被作为一种文化礼器,一种文化精神。古琴于明代绘画中分为携琴类、抚琴类、弹琴类、置琴类四种图式,其或是表现一种野逸理想,或是托物言志、象征一种脱俗修养,或是渲染一种平淡雅逸的文化氛围,彰显文人高雅的生活品味。这些象征性意义皆源于其内在所蕴含的中国传统儒道思想。以古琴为代表的礼乐承载着深深的儒学思想与道家精神。儒家通过礼乐教化来治理天下,以达到"中和";道家通过修身养性,实现"无为而治""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10.
文徵明是明代著名山水画家,"吴门画派"的领袖,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影响。在文氏的山水作品中,以园林为题材的创作占有相当的比重,其中《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堪称精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宗教》2018,(11):80-81
普庵禅师精于梵文,曾以梵文拼音为咒,是为著名的《普庵咒》。《普庵咒》的创作是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重大标志性事件之一,它不仅是著名的佛教咒语,同时也是著名古琴曲目。一慈化禅寺位于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南泉山,由著名高僧普庵禅师创建。  相似文献   

12.
正陈谷嘉教授的新著《明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以宏阔的史学视野,翔实的史料,对明代理学伦理思想进行深入的探究,是理学伦理思想研究领域的又一力作。一、揭示"变"为明代理学伦理思想的特质《明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展现了明代理学演变的过程及其阶段性。具体言之,明代理学的演变开始于明代立国时期。朱元璋策划而后由其子朱棣编纂三部《大全》(《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  相似文献   

13.
《易义古象通》是明代易学研究的重要成果。该书的出现有着特定的学术背景,它既是明代象数易学复兴的产物,也是宋元以来"古《周易》"研究的重要成果。作者魏濬有意识地摆脱宋易与汉易的束缚,结合生活实理,努力从《周易》经传文字中挖掘古《易》象,并由古《易》象阐发《周易》的思想内涵,象数与义理并重,征实与创见融合,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黄龙风景区主要的人文景观黄龙寺,亦名雪山寺、白鹿寺,始建年代不详,传说唐代即出现该寺。民国时期编修的《松潘县志》曰,该寺为明代兵使马朝觐建(见卷5)。清代嘉庆二十一年编修的《四川通志》曰,该寺为明代洪武初年僧德恕重修(见卷42)。若依二志,黄龙寺的建成当不迟于明代。  相似文献   

15.
元代中期,道教曾刊行诸多经书,其中一部是在武当山诞生的《玄天上帝启圣录》(简称《启圣录》)。该书的出现,使道教教义中玄帝崇奉的理念趋于完善,为元代新武当道教本山派的诞生与成熟奠定了基础,同时又为明代永乐年间武当宫观的大兴埋下了伏笔。本文拟从文献学的角度出发,对该书进行讨论。《玄天上帝启圣录》八卷,原书未题作者及修书年代。后世各类文献对此说法不一。朱士嘉《中国丛书综录》称此书为宋人所著。任继愈《道藏提要》认为“书中按语引用刘道明之《武当总真集》,则是书纂集当在元末明初”。《启圣录》究竟成书于何时,现让我们从…  相似文献   

16.
明代画家陈洪绶擅长人物、花鸟和山水,但其中以酒牌"叶子"的版画创作形式却鲜为人知。创作和刻工的天机之合,达到了中国版画创作史上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本文重点介绍了明代人物画家陈洪绶创作《水浒叶子》的社会背景、思想根源、作品风格,同时探讨了叶子作为一种特殊的版画形式对后世版画创作和刻工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大众文化中颇具代表性的艺术类型之一,它是日本艺术史上的瑰宝,甚至在世界美术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除了日本本国的题材之外,浮世绘中也有许多带有中国元素的作品。其中,以中国明代"四大奇书"为素材的浮世绘画作也不在少数。通过对中国版画与浮世绘中的西游人物形象的进行分析,探究日本人对《西游记》中人物形象的理解以及中日文化交流中出现的一些差异,体会作品在传播过程中以焕然一新的形式散发着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古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处于尊贵的地位,作为音乐艺术,它具有很强的历史性、哲理性、文学性。古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文人自古以来就以擅长琴、棋、书、画作为个人修养,古琴因其淡雅清和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而居于首位。古琴同书画、诗歌等一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者。  相似文献   

19.
正一明代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清真寺建筑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清真寺建筑在"整体布局、建筑类型、建筑装饰、庭院处理等各方面,都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点"。(冯今源:《中国清真寺建筑风格赏析》)作为明朝前期的都城,南京(应天府)的清真寺极具代表性,敕赐修建的净觉寺就是其中之一。据元张铉撰《至正金陵新志》记载,净觉寺的历史可追  相似文献   

20.
<正>宗教文化是中国版画艺术的重要题材。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就是唐咸通九年(868)刊行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其扉画《说法图》也是迄今发现有确切纪年、存世最早的版画作品;版画艺术首次出现技术革新——彩色套印版画,就是元代资福寺刊刻的《金刚经注》中的“无闻和尚注经图”。在明代,中国版画艺术达到鼎盛期。随着雕版印刷业在宋元基础上的进一步兴盛,不同地区的版画创作也逐渐形成各自的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