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文阅读过程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系统总结了中文阅读过程的眼动研究历史。该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从 2 0年代到 30年代为第一个阶段 ,是阅读眼动研究的初期阶段 ;从 4 0年代到 70年代为第二个阶段 ,是阅读眼动研究的中期阶段 ;从 80年代至今为第三个阶段 ,是阅读眼动研究深入阶段。从发展角度看 ,中文阅读的眼动研究在我国是一个很有前景的领域。  相似文献   

2.
该系统总结了中阅读过程的眼动研究历史,该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20年代到30年代为第一个阶段,是阅读眼动研究的初期阶段;从40年代到70年代为第二个阶段,是阅读眼动研究的中期阶段;从80年代至今为第三个阶段,是阅读眼动研究深入阶段,从发展角度看,中的眼动研究在我国是一个有很前景的领域。  相似文献   

3.
眼动研究是国外心理学研究中的热门领域之一。但是这个方面的研究在我国刚起步不久。目前,很多国内教学和科研单位己经或正在准备购置眼动仪,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开始对眼动研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为了推动国内眼动研究的发展,加强国内眼动研究领域的专家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往,由沈德立教授发起,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召开眼动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次研讨会将成为连接国内眼动研究专家的一个纽带,也将成为专家们交流思想、加强合作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阅读插图文章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利  杨治良 《心理科学》2006,29(3):593-596,562
选择33名视力正常的二年级大学生,用眼动仪记录他们阅读不同难度的无插图、黑白插图、彩色插图的文章时的眼动过程。结果发现:1、对于不同呈现方式文章的阅读,从阅读指标看:彩色插图组显著优于无插图组;从眼动指标看:在本研究中表现为彩色插图组的注视次数明显低于无插图组,而眼跳距离小于无插图组。2、材料难度对大学生的眼动模式有一定的影响,在本研究中主要表现为注视次数、回视次数有显著差异,阅读指标也表现出显著差异,都是易材料组优于难材料组。3、无论阅读指标还是眼动指标,在本研究中黑白插图的效果都不好。  相似文献   

5.
通过眼动仪记录读者阅读过程中的眼动特征,发现了一些重要的效应,这些效应有助于深化人们对阅读过程的认识.本文将从阅读材料的空间信息、词汇特性、语言因素和词结构四个方面总结在词汇加工中所发现的重要效应.最后,对各效应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词汇加工的理论模型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并指出眼动技术与ERP技术相结合的多样化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6.
眼动分析法是研究儿童在阅读过程中,每一时刻所加工的信息是什么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眼动仪来记录阅读者的眼动轨迹,然后依据记录资料,分析阅读者的思维活动。这种方法是反应时法的深入。在阅读时,人的眼睛做了什么样的活动?对这个问题,早在1978年法国眼科专家贾瓦尔就进行了研究,结果是:“阅读时眼睛不是连续运动的,而是跳跃式的运动”。1908年哈伊出版的《阅读教学和心理学》一书中的许多研究资料就是用眼动分析法所取得的。例如:“在阅读过程中,读者的眼动过程中注视和跳动有所不同。”到30年代左右,精确摄影技术的发展,眼动分析方法被广泛地在心理学研究中使用。  相似文献   

7.
使用Eyelink2000型眼动仪,采用经典的呈现随眼动变化技术,对24名被试在不同窗口条件下英文阅读的眼动指标进行记录和分析,以考察小学五年级学生英语阅读的知觉广度。研究结果表明:小学五年级学生英语阅读的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是注视点右侧5-8个字符空间。  相似文献   

8.
左银舫  杨治良 《心理科学》2006,29(6):1346-1350
用眼动追踪仪对第二语言为英语的20名视力正常大学生阅读不同文化语境与难度英语材料的眼动过程进行了记录。结果发现:1.不同文化语境与难度下大学生英语阅读的理解成绩、阅读速度与阅读效率是有差异的;2.阅读材料的文化语境对大学生英语阅读的眼动模式构成影响,分别影响学生的注视次数、眼跳距离和回视次数;3.英语阅读材料的难度也影响到学生阅读的眼动模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外儿童阅读发展的眼动研究已逐渐成为阅读研究热点领域。本文就国外儿童阅读的眼动研究成果进行概述,从儿童阅读眼动研究的基本问题、字词、句子、篇章和相关理论等方面对儿童的阅读过程进行考察,总结其阅读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最后,文章从阅读材料、统计方法以及研究设计几个方面对儿童阅读研究的方法性问题进行展望,以期为中文阅读发展的眼动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儿童早期的文字意识是儿童阅读能力发展最重要的两个预测变量之一,在幼儿时期表现为对文字的关注。研究以121名4-6岁幼儿为被试,采用TobiiT60眼动仪记录幼儿在图画书阅读过程中对文字注视的眼动。结果发现:1.幼儿在自主阅读情境下仍然首先关注图画、在阅读过程中主要关注图画,自主阅读情境中幼儿对文字的注视时间比例和注视次数比例远高于亲子阅读情境中的比例。2.年龄和文字面积是幼儿图画书自主阅读中文字注视的核心影响因素,幼儿对文字的注视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文字面积通过年龄对幼儿的文字注视起作用。3.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经历了从图画到文字的发展过程,学前末期,幼儿逐渐成为一个初步的文字阅读者。  相似文献   

11.
图画知觉过程的眼动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陶云 《心理科学》2001,24(2):194-196
阅读和图画知觉是眼动研究中的两个主要的课题。随着眼动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虽然阅读与图画知觉过程之间的眼动有许多相似之处,有关阅读眼动过程的一些研究结论可以在图画知觉过程中推广应用;但是二者之间也存在着重要差异,一些在阅读过程中所获得的眼动结论,并不都适用于图画知觉过程。为了进一步考察阅读与图画知觉过程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两个平行实验,探讨重复学习新词时首、尾词素位置概率信息作用于词切分的变化模式。采用阅读伴随词汇学习范式,将双字假词作为新词,实验1操纵首词素位置概率高低,保证尾词素相同;实验2操纵尾词素位置概率高低,保证首词素相同。采用眼动仪记录大学生阅读时的眼动轨迹。结果显示:(1)首、尾词素位置概率信息的词切分作用随新词在阅读中学习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变小,表现出“熟悉性效应”。(2)首词素位置概率信息的“熟悉性效应”表现在回视路径时间、总注视次数两个相对晚期的眼动指标,而尾词素位置概率信息的“熟悉性效应”则从凝视时间开始,到回视路径时间,再持续到总注视时间。结果表明首、尾词素的位置概率信息均作用于阅读伴随词汇学习的词切分,但首词素的作用时程更长,更稳定,支持了首词素在双字词加工中具有优势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眼动记录法对阅读研究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眼动法来研究阅读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它在探讨词、句子、篇章加工过程以及阅读过程中的认知机制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本文介绍并评价了眼动记录法运用于阅读研究取得的新成果,并指出了眼动法的局限性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按照3~5年级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在各年级中分别选取年龄相同的高、中、低三组儿童作为被试,要求他们阅读适合本年级阅读水平的5篇短文,探讨同一年龄段内读者阅读水平的高低对阅读眼动注视模式的影响是否存在发展上的差异。通过记录其眼动轨迹,结果发现:9岁儿童的阅读眼动注视模式受读者本身阅读水平的影响最大,10岁次之,到11岁,随着儿童基本眼动行为的成熟,这种影响随之消失。表明读者阅读眼动注视模式的发展动力来源于语言操作技能和眼球运动协调性提高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眼动法,探讨了被试在理解层次分隔歧义句时,逗号作为书面韵律边界所起到的作用,以及书面韵律边界与词汇信息如何共同影响句子加工。研究选取了裸视视力或矫正视力均正常的母语为汉语的成人,完成一个在自然情境下阅读层次分隔歧义句的句子理解实验,同时记录他们句子阅读时的眼动数据。结果发现:有逗号解歧的句子的阅读时间明显少于没有逗号解歧句子的阅读时间;逗号偏向类型和词汇偏向类型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即两者在三种眼动指标上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研究所选的三种眼动指标为首次注视时间、第一遍阅读时间和总注视时间;此外,当逗号偏向将句子结构确定为形容词修饰整个短语结构时,词汇偏向会对语义理解进行调整,表现在三种眼动指标的显著性上。实验结果支持内隐韵律假设,书面韵律信息对歧义句歧义消解的作用从句子加工早期开始,书面韵律信息与词汇偏向的交互作用也发生于句子加工早期。  相似文献   

16.
阅读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阎国利 《心理科学》1997,20(3):265-267,,251,
1引言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人们对阅读的研究也不断深入,特别是在过去二十多年中,有关的技术进步使阅读研究方法得以不断改善。比如用于阅读研究的眼动仪与电子计算机的连接,使眼动数据的分析更为快捷准确。一些阅读实验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增加了实验的精度。本文拟对目前阅读心理学研究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作一介绍。2阅读研究方法2.1阅读时间法(ReadingTimeMethods)这种方法是用阅读时间作为研究阅读的一个指标,通过分拆阅读时间来揭示阅读者的理解过程。对阅读时间的解释主要是基于Just和CarPenter’‘’提出的两种理论假设之…  相似文献   

17.
英文快速阅读的眼动特点与阅读成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运用眼动仪对中国大学生在快读阅读英文文本时,其眼动特征与阅读成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平均注视时间、第一次注视时间、眼跳速度、眼跳次数等方面,高低分组存在显著性差异,高分组的眼动策略更灵活,对信息的加工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8.
晓白 《应用心理学》2001,7(3):63-64
作为心灵窗口的眼睛 ,一直是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 ,有 80 %~ 90 %的信息是通过眼睛获得的。因此 ,心理学家们十分重视视觉的研究 ,力图开启一个最有效的揭示人类心理活动秘密的窗口。经过长期探讨 ,发现记录人的眼球运动(即眼动 )过程是研究视觉信息加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2 0世纪 60年代 ,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 ,眼动记录仪在研究人类认知活动中的新价值被重视发现 ,加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把心理学家从复杂的记录过程和庞杂的数据分析中解放出来 ,以及眼动记录仪工作时对被试要求的降低 ,从而使眼动…  相似文献   

19.
从读者重复学习新词时眼动行为经历的变化,揭示儿童和成人自然阅读中新词学习能力的差异。构造双字假词作为新词,将其嵌在五个语境中,记录儿童和成人阅读时的眼动轨迹。结果发现:随着新词学习次数的递增,儿童和成人在新词上的首次注视时间呈相同变化;在对新词的凝视时间和再注视概率上,成人在第二次阅读时就大幅下降,而小学生在第四次阅读时才开始下降。表明成人新词学习能力高于儿童体现在词汇加工的相对晚期阶段。  相似文献   

20.
通过考察消失文本条件下的词的预测性效应,探讨影响中文阅读眼动模式的控制因素,为中文阅读的眼动控制理论提供实证证据。以28名大学生为被试,在被试阅读实验句的同时记录其眼动轨迹。被注视的词的呈现时间设为80ms,在这种特殊的实验情境下,考察中文阅读眼动模式的影响因素。以词的预测性为自变量,以被试对目标词的首次注视时间、凝视时间和总注视时间为因变量。结果发现,在消失文本条件下,出现了显著的预测性效应。结果支持眼动的认知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