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末法到来     
中国净土宗的成立,其背景是末法思想的出现-这是由于人们产生了佛教将要灭亡的危机意识。公元440年至441年中国佛教史上出现了第一次灭佛事件,北魏太武帝镇压佛教,破坏寺院.焚烧经典,逼迫佛教徒还俗。这一事件称为北魏废佛。由此,在佛教徒中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意识。  相似文献   

2.
《悉昙字记》,又名《南天竺般若菩提悉昙》(据书名下的小注),一卷。唐山阴沙门智广撰,撰地五台山。收入《大正藏》第五十四卷。《悉昙字记》未署撰时。书序云此书出自南天竺(印度)沙门般若菩提在五台山时对作者的传授。而据《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七记载,般若菩提是在“(贞元)十年三月发趋清凉。巡礼五台,至于秋首。十一年四月还至上都(长安)”的。以此推断,《悉昙字记》约撰于贞元十年(795)。又由于此书见载于日本入唐求法沙门空海于大同元年(相当于唐元和元年,即公元806年)十月编的《御请来目录》,为空海住长安时所获的写本,因而日本学者也有根据著录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三圣寺位于繁峙县城乐35公里的砂河镇西冶口村,是1984年文物普查时新发现的一座金代建筑。198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繁峙县地处恒山和五台山夹角处,南面与五台山毗邻。五台山环基500余里,繁峙境内即达200余里。因此,繁峙境内的寺庙发展,必然受五台山佛教的影响。据记载,  相似文献   

4.
郜林涛 《五台山研究》2000,(4):25-26,46
八思巴是萨迦派的教主,萨迦派特别尊奉文殊菩萨,而五台山又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所以八思巴对五台山情有独钟。出于这种宗教上的倾慕,也为了给忽必烈祈福消灾,于公元1257年,八思巴亲往五台山朝礼文殊圣容,并用“千金铸为佛像,奉祀于五台山”。  相似文献   

5.
房山石经是公元七世纪初叶隋代高僧静琬吸取历史上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废佛灭法的惨痛教训;同时也是秉承其师南岳慧思大师的遗愿,发心镌造石经,并闷藏洞穴中以备一旦再遭法难经书焚毁时,可充经本。静琬刻经的动机和目的,在他本人的武德八年、贞观二年、贞观八年和涅槃经堂题记中都叙述得十分清楚。从房山石经全部镌造的历史沿革来看,最初静琬只是选刻一些重要大乘经典,并非予先编校目录刊刻一部全藏。贞观十三年静琬示寂后,他的弟子代代相传,不断续刻,历唐、辽、金、元、明、绵续千余年,几经兴衰隆替,可以说。  相似文献   

6.
房山云居寺石经,简称“房山石经”,是我国佛教石经中规模最大,历史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文化珍品。它是公元七世纪初隋代高僧静琬吸取历史上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废佛灭法的惨痛教训,同时也是秉承其师南岳慧思大师付嘱,发愿镌造石经并秘藏洞穴中,以便再遭法难、经书焚毁时可用作经本。静琬刻经的动机和目的,在他本人的武德八年、贞观二年、贞观八年和涅堂题记中都叙述得十分清楚。从房山石经全部镌造事业的历史沿革来看,静琬最初只是选刻一些重要大乘经典,并非预先编制目录刊刻一部全藏。贞观十三年静琬示寂后,他的弟子代代相传、不断续刻,…  相似文献   

7.
五台叹咏     
巍魏五台山 浩茫云海间 古寺连广宇 神台接霄汉 登临天地阔 攀绝日月咳 堪叹造化力 缘何尽陶然一九八七年八月七日于南山寺五台叹咏@高山~~  相似文献   

8.
五台山佛教兴起于北魏,之后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兴兴衰衰。历史上北周武帝建德三年(674)、唐武宗会昌五年(845)的大灭法,五台山寺庙都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只在唐武宗灭法时侥幸保存下边远小庙南禅寺。  相似文献   

9.
五台山佛教“遭周武灭法,释典凌迟,芳徽盛轨,湮沦殆尽”(《古清凉传》卷上)。后“有大隋开运,正教重兴,凡是伽蓝,并任复修”(同上)。五台山佛教于此复兴。  相似文献   

10.
西夏极度崇奉五台山信仰。宋夏交恶后西夏无法再朝拜五台山,于是将境内贺兰山白草谷认定为五台山,并仿效山西五台山大肆兴建北五台寺、大清凉寺等。敦煌莫高窟第61窟西壁绘制大幅五台山图是对山西五台山的真实描绘,相传其中绘制的新罗王子塔乃初唐新罗王子慈藏所建。唐玄宗时期另有新罗王子无漏在贺兰山白草谷修行,在其影响下,白草谷成为晚唐五代时期著名的僧侣修行圣地。西夏将贺兰山白草谷认定为五台山或许也有新罗因素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魏晋时期指从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到公元420年东晋灭亡,共200年的时间。魏晋时期是个乱世,加之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疫病发生频率远远高于前朝。1魏晋时期疾疫概况魏晋时期有关疾疫的最早记载是魏文帝时期,魏文帝黄初三年“使尚率诸军与曹真共围江陵……城未拔,会大疫。”[1]。魏文帝黄初四年三月“宛、许大疫,死者万数。”[2]此后,大规模的疾疫在正史中记载共有45次之多,见表1。表1魏晋时期疫疾概况序次时间地域内容出处1魏文帝黄初三年江陵大疫《三国志.魏书.夏侯尚传》2黄初四年三月大疫《三国志.魏书.文帝纪》3同上宛、许大疫,死者万数《宋…  相似文献   

12.
五台县位于山西省境东北部,境内有遐尔闻名的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全县总面积2865平方公里,共有人口30.25万,全县年财政收入仅10286万元,是国家级贫困  相似文献   

13.
五台山,地处山西东北部.作为中国佛教寺院存在最早的地方之一,自东汉永平五十八年,就已开始大规模修建佛寺.至公元四世纪末,五台山就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佛教中心,千年香火,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4.
公元一六六二年(清·康熙元年)五、六月间,五十六岁的傅山登北岳恒山,路过五台山时游览了佛教圣地,并写下了《五台八首》诗。从他给平定白居实的信“六月仓皇一登北岳”,和他咏的诗“中台五六月,积雪在经厨”句,证实他游五台的时间确实是五、六月间。傅山在五台山游览了中台,登上了最高的北台,题咏了“斗柄那  相似文献   

15.
《法音》1991,(12)
法藏,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生于唐都长安,唐先天元年(公元712年)于西京(今长安)大荐福寺逝世,是唐代重要的佛经翻译者、著名的佛教理论家、我国佛教华严宗的实际创始人,被尊为华严宗的三祖。法藏的思辨能力极强,在佛教名哲辈出的唐代,他站在圆融无碍的根本立场上,以“无尽缘起”为核心,建构起了一个独具异彩的圆融哲学体系。圆融,是指在不同层次上、不同关系中相对独立存在的一切个体与  相似文献   

16.
五台山五个台顶的位置大概是在唐代初期(不晚于673年)曾发生过改变,将古中台换成北台,古南台换成中台,古北台从五台位置中取消,新加了南台,与改变后的北、中、东、西四台遥遥相对。佛光寺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年(478)34九年(485)间,是由宕昌王弥机所建。后周世宗显德二年(955)的灭佛并没有迫害到五台山,《广清凉传》中的记载是不属实的。  相似文献   

17.
田光烈 《法音》2007,(8):9-14
释迦牟尼佛生于公元前565年,灭于公元前486年(一般传说为公元544年),年八十岁。公元前530年,他三十五岁,是年成道。  相似文献   

18.
唐代长安道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代是道教兴盛发展时期。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长安,亦是唐代道教活动的中心,本文探讨唐代长安道观设置与道士活动,以见唐代长安道教概貌。 一、唐代长安道观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活动多在名山福地,道士们远离城市,遁迹山野,结茅隐修,不问世事,超凡脱俗,蔚为风气。至李唐建国,以道教教主李耳为李氏皇帝远祖,尊崇  相似文献   

19.
西安是举世公认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也是毋庸置疑的中国佛教文化的重镇,八宗法脉,六宗源于长安,是佛教的第二故乡。西安建设国际化文化大都市,也是利国利民、众望所归的共识;建设世界佛教文化论坛,也就成为西安文化建设中顺理成章的重要议题。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也是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之一。五台山的佛教文化内蕴深厚,世所敬仰,文殊智慧源远流长,被及后人。秦晋之好,代有传承。思考西安建设世界佛教文化论坛与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的联袂互动,有助于两地的社会进步、文化发展,是有意义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0.
公元1998年9月25日,佛历2542年八月初五日,星期五,三五汇聚,事当圆融,中国五台山五顶文殊菩萨圣像开光大法会按计划,如期在佛教圣地五台山清是室朝山拜佛时所建皇帝驻肿之所皇城故址召开。五台山是享誉海内外的佛教圣地,乃大智文殊师利菩萨的应化道场。以“大智”为德号的文殊菩萨所弘扬之法门谓“般若法门”,凡以开发大脑之聪明智慧而断灭因由成就佛陀正果者,必然修学文殊之法。有鉴于此,故《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说:“菩提萨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三世请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