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2021,(5)
正石头希迁(700-790)是唐代著名禅师,俗姓陈,端州高安人(今属广东)。初从六祖慧能出家学禅,后依止行思。行思又命其往参南岳怀让,91岁无疾而终,谥号无际大师。著有《参同契》《草庵歌》。关于其法号"石头和尚"的来历,《宋高僧传》记载说:  相似文献   

2.
<正>石头希迁(700-790),唐代端州高要(广东肇庆市)人,俗姓陈,其在南岳石台结庵传法半个世纪,人称“石头和尚”。石头希迁为六祖惠能大师门下首座青原行思禅师的法嗣,是中国禅宗南宗五宗七派中曹洞、云门、法眼三宗之近祖,生前著有《草庵歌》《参同契》,其禅法要领传承六祖惠能“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般若禅法,  相似文献   

3.
此方绝妙合天机 ,不用庐师扁鹊医 ;普劝善男并信女 ,急须对治莫狐疑。这首偈颂出自无际大师有名的《心药方》。众所周知 ,无际大师就是唐朝的石头希迁和尚 ,嗣法在青原行思禅师座下。大师一生对徒众的开示很多 ,其中《心药方》一篇 ,虽然篇幅很短 ,但对如何疗治众生的心病 ,作出了非常精辟的见鲜 ,因而广为流传 ,时为至今 ,甚得世人喜爱。《心药方》里说到不管是齐家、治国、学道、还是修身 ,必须先服十时妙药 ,才能成就。十时妙药就是 :“好肚肠一条、慈悲心一片、温柔半两、道理三分、信行要紧、中直一块、孝顺十分、老实一个、阴全用、…  相似文献   

4.
东汉魏伯阳著的《周易参同契》一书,被历代仙学家尊为《万古丹经王》,但能读懂的人微乎其微,各种注本也歧论百出,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千古之谜。本文考察了《参同契》的文化背景及其所传仙术的来龙去脉,分析了《参同契》之学的流派和学术影响。最后,作者揭示出《参同契》秘传的仙术就是男女合之术,即主张男女双修、阴阳栽接的人元大丹。《参同契》、《悟真篇》都是讲南派阴阳双修功夫的,在大量注本中以明代陆西星的注本最为确切。  相似文献   

5.
《参同契》作者及成书年代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同契》一书,在我国文化史中,今当属于科技史,实有其特殊的地位,且有现实意义。而对其成书及流传的原委,尚未见全面的考核,且对其内容的理解,尤多恍惚,因综合前人之说以考之,要在能明辨全书之旨。然近二千年来,变化之情况殊复杂,此文仅考《参同契》的作者及成书的时间。《周易参同契通真义》三卷,四库提要曰:“诸家注《参同契》者,以此本为最古。”此见已成定论,因自乾隆四十六年(1781)迄今,未能发现早于此本之《参同契》。故凡论《参同契》者,必以此本为主。今据明正统十  相似文献   

6.
东汉魏伯阳祖师著《参同契》,素有“万古丹经王”之称。前人在考证《参同契》作者生平事迹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本文着重试谈自《参同契》问世以来,有关注释阐幽《参同契》的版本情况,其目的是为从事《参同契》研究者及道教界养生炼丹者提供方便。因为,目前我们所见到《参同契》的注释版本达几十种,如果选好版本,无论对研究者或者养生家,都会能够取得事半功倍之效。与此同时,首先,我们还得从魏伯阳祖师著《参同契》说起。关于魏伯阳《参同契》作者的生平事迹,正史及《后汉史》等书,没有记载,五代彭晓《参同契解义序》中说:“魏伯阳,会稽上虞人,修真潜默,养志虚无,博赡文词,通诸纬  相似文献   

7.
本文系对"朱子删改《参同契》文本说"的回应。该说法认为,朱子以宋代之后才出现的"先天方位"思想作为诠释《参同契》思想的基本方向,为弥合其注释与正文之间的矛盾,朱子有选择地删改了《参同契》的文本。本文对该说的几个主要论据做出回应:针对在朱子之前《参同契》文本不稳定的观点,本文指出,《参同契》文本在唐代已经基本稳定,而唐宋之际阐发《参同契》的文献大量出现,导致了《参同契》与之相混同的现象;针对朱子首次把《参同契》所本无的"先天方位"思想强加到对《参同契》的解释中的说法,本文指出,在朱子之前已有先例以"乾坤坎离"释《参同契》的"牝牡四卦"的说法,而《参同契》本身也是陈抟、邵雍"先天方位"说的思想来源之一;最后,本文还就"朱子删改《参同契》文本说"的具体条目做出了分析,指出其判断多有失误。  相似文献   

8.
一、参同契注《经典释文·周易音义》释“易”字曰:“虞翻注《参同契》云‘字从日下月’”按:虞翻释“易”字首见于《参同契》,可知其注《参同契》要早于注《周易》。且虞氏注《周易》,多受《参同  相似文献   

9.
本文尝试从汉易学所主张的“易一名而含三义”义理出发,来考察《周易参同契》所蕴含的易学思想。从“易简”之义看,《参同契》突出了乾坤二卦法象着宇宙天地的生成变化法则及乾坤体性表现为“自然”而无人为的情态。从“变易”之义看,《参同契》主要是借鉴汉易学的“纳甲说”和“十二消息卦说”,来探讨天地判分之后阴阳之气的变通迭更过程。进而法象修仙之秩序或步骤。以及所应注意的火候进退或身体气息变化等。从“不易”之义看,《参同契》以乾坤二卦为体,坎离二卦为用,来比拟宇宙的张设布列之结构及相应变化过程。《参同契》已将《周易》之义理创造性地运用于炼丹的实践当中。  相似文献   

10.
石头希迁(公元700-790年)在其代表作《参同契》中以“明暗”等一系列相对概念建构起一个极富辩证色彩的禅学体系。本文根据希迁的整体禅学思想及禅宗史料中的相关内容,对《参同契》中“明暗”等辩证禅学概念的理论、实践内涵进行解析,探究其与慧能“三科三十六对法”的源流关系,认为《参同契》通过提出“明暗相对”的禅观方法与“回互不回互”的禅法主张,将超验层面的心性本体与现实层面的经验认知两个维度交融共构于自身的禅学体系,强调以圆融、辩证的视角同时观待事物的共性与个性。与禅宗其他派别相比,希迁的石头系禅学尤其重视对诸法差异性和特定性的细密阐发,展现出强烈的思辨气质。此外,希迁《参同契》的部分文句使用了《周易参同契》等道教、玄学的术语和概念,在语言表达上具有一定的中国化色彩,但其内容实质严格地保留着佛教的理论内涵,本文对此现象作了考辨。  相似文献   

11.
《参同契》是我国古代介绍气功理论和功法的经典著作之一.作者魏伯阳,东汉会稽(今绍兴)上虞人.他博学多识,对道学造诣尤深,传说他得古人《龙虎经》,领悟其中妙旨,将周易、黄老、炉火三家学说融为一体,以易为经,以阴阳为纲,阐养生之道,述阴阳变化之理,创炼丹之功法,故亦称《周易参同契》.该书语言质朴,借事设喻,寓义宏深。书成后,秘而不传,后为其友所得,加以注释,遂公诸于世.由于文理深奥,历代注家蜂起,先后有后蜀彭晓撰《周易参同契通真义》三卷,宋代朱熹著《参同契考异》、明代王文禄撰《参同契疏略》和清代李光地作《参同契注》等……;足见历  相似文献   

12.
受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之影响,《参同契》在化学史、思想史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化学史领域,研究者开拓了自古以来未曾关注过的问题,讨论了《参同契》中的化学知识,尤其注重考察《参同契》对中国乃至世界化学史的影响。而在思想史研究方面,学者们全方位探讨了《参同契》涉及到的思想问题,诸如《参同契》所蕴藏的丹道思想及其与汉易、谶纬、黄老等的关系,还探讨了《参同契》在道教丹道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可能产生的影响。前人的研究虽然成果丰硕,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研究态度和方法有待进一步检讨、研究视域不足、研究深度不够、未能形成问题域、论证不充分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一、《周易参同契》的内容问题书名《周易参同契》,相传为东汉魏伯阳所撰。据后蜀彭晓解释说:“参,杂也;同,通也;契,合也。谓与《周易》理通而契合也。”但也有人解释为:“谓以《周易》、黄老、炉火三家相参同,以为本于大道。”明代的蒋一彪说得更简单一点。他只说:魏伯阳“约《周易》作《参同契》而己”。宋代朱熹在《赞》《参同契》之前,先  相似文献   

14.
从《道藏》中检索出所有有关《周易参同契》的引文,然后去掉干扰、冗余信息,剩下的引文以年代为序重新辑录。再将这些引文与现存诸本(主要以《道藏》所存阴长生注《周易参同契》、容字号无名氏《周易参同契注》、彭晓《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以及朱熹《周易参同契考异》)一字一句逐文对校,找出与现存诸本之关系,然后进行统计。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南宋前道书所引《参同契》文本与现存阴注、容注更为接近,而与彭注、朱注距离较远。这似乎可以证实两点:一、《参同契》在历史上存在多个文本系统;二、阴注、容注确如陈国符、孟乃昌所论是《参同契》的早期注本。  相似文献   

15.
道教书名。简称《龙虎经》。长期被视为古于《参同契》的丹书。但宋儒朱熹和宋末元初道教学者俞琰早已存疑;据今人王明考证,此书原文与唐羊参微《金丹金碧潜通诀》相同;实为后者之异名。改易时间约在唐末五代。改易者不详。该书内容多为对《参同契》文义之演绎。所据理论同于《参同契》。即仍以乾坤象  相似文献   

16.
唐宋以来,对《参同契》的释读一直存有争议,以致各类注释的书籍版本杂错,歧异百出,然其本意却依然暗而不彰。原因无它,乃在于对其中几个关键字词的本意未能参透。本文一依《参同契》之内容与历史原貌,将文句阐释置于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中去把握,从而对《参同契》中的“大易”、“黄老”、“炉火”以及“根”、“一”、“元”、“内”等几个关键字词,做出了贴近原意的释读,为正确理解《参同契》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诠释系统。  相似文献   

17.
《周易参同契》,世简称《参同契》,是东汉魏伯阳祖师所著。它是我国和世界上已被公认为现存炼丹术著作中最古的一部丹书。千百年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和研究,养生家认为《参同契》的旨意是论内丹修炼的书;外丹家说《参同契》是论炉火烧炼的典籍;还有一种人认为《参同契》内、外丹兼并。本文所谈的炼丹术,专指外丹烧炼而言,试图从这一侧面来论述《周易参同契》的炼丹术对我国和世界科技史的重要贡献。我国现代著名化学专家袁翰青在其著《中国化学史论文集》中曾引证苏联学者涅克拉索夫“普通化学教程”里的话说:“中国学者魏伯阳的  相似文献   

18.
1987年6月2日是文学界前辈马一浮逝世20周年,浙江省文学艺术界集会纪念。马老的生前挚支、新加坡广洽老法师专程到杭州参加纪念集会,并带来精印的马一浮居士手书《石头迁禅师参同契》、《云岩宝镜三昧》和《僧璨大师信心铭》三种法帖向大会献礼。马老名浮,字一浮,别署蠲叟、蠲戏老人,又号湛翁。他自幼饱读诗书,曾游学欧美技日本,归国后专心治学,精研儒学、佛学,旁及哲学、理学,广见博闻,学贯中  相似文献   

19.
龙虎与丹经     
在南阳汉代画像石中,有一幅神秘的龙虎呼吸图(见篇末),这幅图的涵义学术界一直不得其解。我们在研究道家丹经的时候,才恍然悟出原来是有关丹经的形象图。《周易参同契》是丹经之祖,作者魏伯阳是东汉人,有丹经王的美称。该书朱子考异前序中引五代彭晓的话说:“魏伯阳会稽上虞人……得古人《龙虎经》,尽获妙旨,乃约《周易》撰《参同契》三篇。”明杨升庵《古文参同契序》中说:“《参同契》为丹经之祖。”又引《悟真篇》中的话说:“叔通受学魏伯阳,留为万古丹经王。”在魏伯阳之先就有《龙虎经》流传于世,后经魏伯阳的实践与发挥,《龙虎经》便…  相似文献   

20.
《周易参同契》作者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翻开历史的载籍,似乎都明明白白地写着《周易参同契》的作者是魏伯阳。不信,请看——晋代葛洪的《神仙传》中说:“伯阳作《参同契》、《五相类》,凡二卷”。《旧唐书·经籍志·五行类》载:“《周易参同契》二卷,魏伯阳撰;《参同契五相类》一卷,魏伯阳撰”。《新唐书·艺文志·五行类》载:“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二卷;又《参同契五相类》一卷”。五代后蜀彭晓的《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序》中说:“真人魏伯阳者……不知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