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因明概观     
因明概观胡晓光佛教是一门独特的学术,它的哲学观是与一切世间哲学观不共的。一种哲学思想是所诠,而能诠则是语言思维方法。因明学是佛教用来诠解哲学思想的形式方法,故而它在佛教中占有一定地位,特别是在藏传佛教中,因明学是义学一门重要科目和论辩方式。近代以来由...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随着佛学的一度复兴,因明的研习也出现过高潮。“五四”以后三十年中因明的译著、论著多达三十余种。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吕徵的《因明纲要》、《因明正理门论证文》、《集量论释略抄》,熊十力的《因明大疏删注》,陈望道的《因明学》,周叔迦的《因明新论》,陈大齐的《因明大疏蠡测》等。建国以来,对因明的研究又有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收到刘培育教授主编、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因明研究》,不胜欣喜!泛阅之余,即兴写下几点随想——浅见。放在书桌上的《因明研究》好象是一张我国因明研究最新成果的示意图,任何人看后至少也会得到这样的印象:我国因明学研究已从长期集中在《因明入正理论》过渡到《因明正理门论》。何〕论》在陈那新因明中的重要性和权威性并不亚于《集量论》。然而,由于《门论》文句晦涩,义理深奥,历来仅有少数学者(中国的和日本的)敢于涉足问津。从80年代开始,因明学术界普遍意识到,灯〕论》是新因明的经典作品,若不认真弄通它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因明是印度的古典逻辑,它主要研究推理的法式和规则,以及推理中可能出现的种种谬误。 因明学萌芽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印度(天竺),略早于我国的墨辩(公元前五世纪)和希腊的逻辑(公元前四世纪)。从因明学的发展来看,可分古、新两大阶段。公元五(或六)世纪陈那以前的因明学属古因明系统,陈那以后的因明学属新因明系统。  相似文献   

5.
正佛教逻辑源自古印度,但传入中国后,中国成了它的第二故乡,因为中国是大乘瑜伽行宗和陈那新因明的主要传承国,唯识学派和新因明的理论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地诠释和研究。新罗国(古朝鲜)和日本古代都曾派遣学问僧来华师从唐玄奘及奘门大德,并将唯识论和因明论传回新罗和日本,陈那的新因明由此在新罗和日本得到传承。一、古朝鲜的法相宗与因明传承因明最早是由中国传入朝鲜的。如圆测(613-696,圆测文雅)、神昉(诏命入驻玄奘译场的十二位证义大德之一)、知仁(智仁)、玄范、胜  相似文献   

6.
(1)陈那因明学说是在古因明学说归纳推理的基础上形成的。陈那对古因明的改革不彻底,从古因明学说中继承了一些归纳成分,这是陈那因明学说中归纳成分的来源。陈那学说中,三支的同喻依,因三相的第二相,九句因的第五句因都是归纳成分。(2)《因明正理门论》(以下简称《理门论》)推理理论的各部分都有归纳成分,使《理门论》的论式不是纯演绎推理,一个三支论式前提真,结论必然真,并且能举出同喻依,才满足“因明推理规则”。只有把《理门论》解释成根据“因明推理规则”进行推理,才符合《理门论》关于九句因、因三相和三支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郑伟宏 《法音》2000,(3):11-16
《因明正理门论述记》(以下简称《述记》)是唐初高僧神泰所撰。本书是对玄丰奘评讲陈那《因明正理门论》所作的记录和阐述。《述记》在唐以后长期失传,日本保存有残本三卷,清末随其它佛典回归中土。1923年由南京支那内学院印行,文字上作了校勘。 《述记》残本三卷包括“引言”和“本论”两部分。引言部分解释“因明”、“正理门论”和“因”的涵义。本论部分解释《理门论》的主要内容“能立”和“似能立”,解释到“似能立”中的“似喻”部分,只提到“倒合”、“倒离”两种似喻,以下内容便缺失。 一、《述记》是汉传因明的重要著…  相似文献   

8.
中国逻辑史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文化研究中心、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联合召开了藏汉因明学术交流会。近40位藏汉因明学者提交论著4部,论文16篇,译文3篇。与会者回顾了建国40年因明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介绍了国外因明研究情况;交流了近年来的科研新成果,并就一些共同关心的学术问题展开了争论;讨论了“八五”计划期间因明研究工作的设想。建国40年因明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刘培育说,据不完全统计,1949年以来国内共出版藏汉因明著作15种,其中学术著  相似文献   

9.
古印度宗教文化的沃土,论辩之风的盛行,铸就了因明的论辩特质。无论是从佛家研制因明的动因来说,还是从佛家因明的研究内容来看,因明都不是逻辑的同义语,而是一种以日常论战为研究对象的对话理论。由于因明不过是佛家对于论辩学的一种别称,因而,借力于数学方法而建构起来的西方逻辑不可能是衡断因明得失的唯一标尺。  相似文献   

10.
试论因明的三支论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因明以陈那而划时代分为古新,新因明最主要的成就是改古因明五支论式为三支论式。三支论式(也叫三支作法)是新因明中的核心问题,因明基本理论研究所探讨的十个主要问题中,有两个问题讨论三支论式。如果能够正确理解三支论式,就可较好地把握新因明的精髓。但是,由于因明典籍晦涩艰深,国内外学者对三支论式的理解不尽一致。就我所见到的材料,学者们大多是采用比较研究方法,把三支论式或比为三段论第一格AAA式,或比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式,或比为由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转化来的三段论。姑且把以上三种比较研究称为三说,即三段论说,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说,转化说。  相似文献   

11.
正汉传因明研究有两次热潮,一为唐代,以汉译著作《因明正理门论》和《因明入正理论》为蓝本,开展因明注释和义理分析,以窥基为代表,所以我们称为窥基式的因明研究,其特点为基于佛教理论的论式研究。第二次热潮为中国现代,表现为佛学院、大学的因明教学与研究,成果丰硕,面世一批因明论文和著作,研究特色为逻辑  相似文献   

12.
《因明正理门论直解》,是郑伟宏继《佛家逻辑通论》出版之后的又一力作。因明学是印度逻辑的主体,也是中国逻辑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因明学研究已成为国际逻辑研究潮流的一个重要源头。因此,对因明学的研究不但对于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而且对于加强国际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3.
二月三日至四日,中国逻辑史研究会在北京召开了因明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同志一致认为,抢救因明遗产、推动因明的发展,是当前学术界和出版界一项重要而急迫的任务。因明,即古印度思辑学,是世界三大逻辑源流之一。公元七至十一世纪,印度近百部因明著作传入我国内地和西藏。至今,西藏所存的许多因明译本,在印度原文已失的情况下,已成为全世界罕见或仅见的珍贵文献。我国唐朝以来,汉、藏僧伍学者对因明进行翻译、注  相似文献   

14.
在历史中解读 在解读中创新--评郑伟宏的两部因明新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伟宏先生的两部因明新著——《佛家逻辑通论》和《因明正理门论直解》(以下统称"郑著"),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相继出版。作者抓住汉传因明研究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坚持历史分析与比较研究相统一的原则,摒弃陈见,大胆探索,提出了许多启人颖思的新观点、新思想和新方法。作为汉传因明研究的力作,"郑著"在写作体例上是独具特色的。在《佛家逻辑通论》中,既有对新因明基本内容的系统阐发,也有对重大理论问题的深入探讨;既有对新因明代表作《因明入正理论》的详细讲解,也有对《方便心论》、《瑜伽师地论》、《集量论》等因明名著的钩玄提…  相似文献   

15.
唐代文轨所撰《因明入正理论疏》又名《因明入论庄严疏》、《因明入正理论庄严疏》和《庄严疏》。本疏写作于玄奘译出《理门论》之后,具体年代不详。《因明入正理论》(简称《入论》)的旧疏最初有神泰、靖迈、明党三家,后来又有文备、文轨、璧公诸作,被窥基的《因明入正理论疏》称为“古疏”。在窥基《大疏》问世之前,古疏以庄严寺僧文轨之疏最为流行。 《入论》古疏除《庄严疏》和净眼的《入论》疏、抄(见敦煌遗珍)外均散失不存。《庄严疏》原为三卷。其中第三卷是依据陈那的《因明正理门论》(简称《理门论》)十四过类的内容来疏…  相似文献   

16.
因明是印度逻辑的主体,是世界三大逻辑的源流之一.自从因明和西方逻辑传人中国之后,形成了三大逻辑在中国交汇的景观,对因明的研究也成为中国逻辑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在中国学术界对西方逻辑的研究较多,而对因明的研究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17.
因明素有总结过类的传统。陈那从过往的过类中挑出了十四种,那么陈那为何专挑这十四种呢?以及为何其后的因明师就不再关注古因明所列的过类了呢?本文通过回答这两个问题,一方面揭示了十四过类在本质上反映了类比推理的缺陷,亦即古因明的困境,而这正是新因明理论改革的出发点;另一方面揭示了新因明之所以能实现理论创新的重要基础,研究表明正是由于新因明可以跨越不同对象去谈论抽象概念间的关系,可以脱离具体内容进行一般地探讨,才为其走出古因明的困境、实现因明在逻辑上的质的转变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8.
略论新世纪的因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明自初唐传入中国以来,曾经兴盛过一段时间,但很快走向衰微,明清以来.在汉地几成绝学。近代由杨仁山从日本迎回.才重新得以复苏,20世纪80年代初.学界响应“抢救因明”的呼吁.因明的研究曾再显热潮,但好景不长,近年来又日趋冷清,前景不容乐观,因明完全有可能再度成为绝学。主要表现为,一是汉地的寺院、佛学院极少有开设因明课程的,也极少有通晓、研习因明  相似文献   

19.
唐代玄奘法师西行求法,“道贯五明,声映千古”(窥基语),他在因明学(论辩逻辑)方面的成就代表了印度当时的最高水平。本文拟从西行求学、回国译讲和培养人才以及从理论上继承、发展陈那新因明三个方面来加以评述。玄奘法师既是研习因明的楷模,也是运用因明工具宣传其唯识思想的典范。在留学后期,奘师创造性地运用因明工具来论证唯识思想,在十八日无遮大会上提出唯识比量,无人敢破,不战而胜,取得了辉煌胜利。他因此而被大乘人尊为“大乘天”,被小乘人尊为“解脱天”。这为奘师惊心动魄、艰苦卓绝的留学生涯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在玄奘进入北…  相似文献   

20.
高艾华 《宗教学研究》2008,32(1):203-205
因明是世界上三大逻辑起源之一,源于印度,传于中国和东亚.就其逻辑论式而言,主要有古因明的五支式和新因明的三支式,"宗"、"因"、"喻"是其主要组成部分.本文就论式中的"喻"做以下分析一、"喻"在古因明到新因明论式演变中的变化及作用.二、"喻依"的去留与三支论式的性质.三、"喻"的称谓问题.对"喻"的研究有利于科学地认识和评价因明论式的逻辑价值.挖掘其中所蕴含的瑰宝,使因明这一优秀的世界文化遗产得到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