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韦伯以来,宗教与经济的关系一直广受讨论。在彝族的信仰体系中,自然神、鬼魂和祖先信仰表现出三类不同特点的经济理性。随着时代的变迁,在现实生活中,自然神和鬼魂的影响力逐渐弱化,但祖先信仰的重要性则得到提升。综合而言,彝族宗教与世俗经济之间的关系不断转化,先后经历了共生、分离和复兴三个时期。前述变化反映出当下彝族宗教与世俗经济的双向关联,以及与这种关联有关的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2.
"霍卓尔·巴日肯"是达斡尔族的祖先神,也是达斡尔人信仰体系中最重要的神灵之一,氏族成员无不对之虔诚敬拜,该神灵在增强氏族认同感和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按照其类型系统划分,可以把处于复杂关系之中的各类祖先神纳入一个既定的图式之中,可以更好地反映出各类祖先神的来由和社会职能。  相似文献   

3.
满族民间普遍将西墙的"祖爷板"视为祖先神神位。祖先神内涵复杂,主要包括南位神和北位神两种类型,有各自的祖先身份和文化逻辑。本文在文献和田野的双重视角下,通过对满族祖先神观念和仪式的考察,发现满族南位神并非祖先来源,而是作为"恩人神""贵人神""保护神"的客神身份被供奉;而北位神多由家族历史上已故萨满、族长等有重要影响的祖先灵魂构成,具有"巫祖"原型特征。本文通过对两类祖先神的面貌、异同及相互关系的揭示,剖析祖先神信仰的萨满教来源,提出理解满族祖先神的基本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杨莉萍  叶浩生 《心理科学》2003,26(3):538-539
1 现代心理学二元世界的划分及其合法性危机现代生活被划分为“两个世界”,一个是主观、心理、反映、表征的世界,另一个是客观、物质、被反映、被表征的世界。二元世界的划分作为现代心理学的基础预设,从以下几个心理学隐喻中能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中国东北部索伦鄂温克族为例,对萨满教中的祖先神与祖先观念进行分析,探讨巫统与血统两个体系如何在社会运作中发挥其功能。萨满教的祖先神既包括氏族或家族中第一位萨满所领的神灵,也包括后来的萨满所收的神灵。通常情况下,血缘祖先由于传承氏族或家族血脉而被子孙祭奠,但是却不会全部列入萨满祖神体系而受到供奉。萨满祖神与血缘祖先的观念构成萨满信仰体系中两个并列存在而又时有交集的结构,共同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现代城市中,生者与死者的空间被截然分开,但这一区分在1950年代以前的北京是不明显的。清中期以后,北京市民的葬礼不完全遵循《朱子家礼》的规定,其民间实践有很强的系统性与稳定性,一般会经过三个阶段。相应地,亡者要逐次面对三种危险,生者需通过送别亡魂、暂厝和下葬三种手段来帮助亡者顺利过渡。这种死亡观念决定了尸体在下葬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会与生者完全隔绝开来。送别灵魂的地方通常在水边,尤其集中在北京城内最大的水体:什刹海边,这一区域因此是黄泉之路的入口,是保留给鬼魂的空间。近百座暂时停放棺木的寺庙,同时也对外出租房屋,是生者和死者共享的"旅馆"或"廉租房"。而与此同时,坟地不仅属于死者,它也是重要的景观,是生者休憩、娱乐、团聚,或者回归祖先怀抱以"新生"的地方。处理死亡的方式深刻影响了人们对环境的感受和认知,并进一步影响了人们规划和使用城市空间的方式。日本入侵带来的现代性变革,从根本上颠覆了人对待死亡与尸体的态度,生者与死者的空间被严格隔绝开来,最终形成现代性的城市空间景观。  相似文献   

7.
镇墓文,是一种随葬文字材料,它具有鲜明的道教文化烙印。其主要目的是,开度亡魂,厌镇鬼神。本文通过对成都出土的北宋刘六一娘墓中的《灵宝赤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三炁天文》的解读,来展现《灵宝赤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三炁天文》在墓葬中的使用方法及其含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分别代表了世界神话的伦理化和非伦理化的两端。具体体现在:一是对神和英雄的塑造上的尚“德”与尚“力”;二是神和英雄形象的世俗与严肃;三是神和英雄是崇尚个体意识还是群体精神;四是对神祉和英雄评价上是坚持善恶二元对立的价值观,还是审美化的多元价值观。二者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伦理性和非伦理性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放焰口     
《法音》1991,(11)
我小时光,每逢中元节,即阴历七月十五日之夜,地方上总要集资举办佛事,以超度亡魂,名曰放焰口。河岸上凉棚底下搭一个台,台上接连两张方桌,桌上供着香花灯烛,旁设椅子,是僧众的坐位。每家用五彩纸张剪成衣衫鞋帽之形,用绳子穿好了挂在沿河的柱于上,准备佛事结束时焚化给鬼魂。河岸两旁,挂着无数灯笼,上写“普济孤  相似文献   

10.
彝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之一,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以万物有灵、多神崇拜为核心的彝族原始宗教,以祖先崇拜为核心。祖先崇拜又以超度祖先为祖先神仪式为代表。以彝族罗婺人为例,除了节庆日祭祖、丧葬系列祭仪而外,其中体现彝族祖先崇拜的祭祖大典,则是彝族最高祭祀礼仪。以超度祖先为目的的祭祖大典彝语称"耐姆"。  相似文献   

11.
<正> 春秋初年,周王朝由上帝神和祖先神出发的天命观念受到普遍怀疑,变乱的现实生活使时人再也感受不到上帝和祖先对他们的厚爱,《诗经》中出现了篇幅很多的对上帝和祖先功德的疑惑,不少人开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自然及社会的灾变。医和就认为“天有六气,……六气日阴、阳、风、雨、晦、明也;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过则为菑。”(《左传·昭公元年》)自然界的灾异无非是天地之间六种气的秩序混乱而已,而非上帝或祖先的意志所造  相似文献   

12.
正彝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之一,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以万物有灵、多神崇拜为核心的彝族原始宗教,以祖先崇拜为核心。祖先崇拜又以超度祖先为祖先神仪式为代表。以彝族罗婺人为例,除了节庆日祭祖、丧葬系列祭仪而外,其中体现彝族祖先崇拜的祭祖大典,则是彝族最高祭祀礼仪。以超度祖先为目的的祭祖大典彝语称"耐姆",即是氏族成员共同  相似文献   

13.
神秘神学并非让人进入到某种非理性内,通过否定和无执,神秘神学揭示出另类的认知和现实。建立在时间和空间背景上的表象思维,它无法领会诸如三位一体、道成肉身、圣爱的意义。倒是通过神圣的生命现象,圣爱的现象,差异性与同一性呈现出一种闻所未闻的关系来,这种关系在时空的存在物中是不会出现的。经由爱的感悟,爱克哈特(MasterEckhart,约1260—1328)大师认识到,神与世界,神与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非同寻常的,非二元性的关系。正是在爱克哈特大师的这种非二元性思想之上,后来黑格尔在时空世界(康德)与神圣世界(基督教信仰)之间所做的综合获得了理解的线索。  相似文献   

14.
见鬼现象是在幻觉和心理暗示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自然的心理现象,与见鬼现象相伴随的强烈恐惧感反映了人类害怕黑暗、独处、死亡和未知的心理。鬼魂观念是灵魂观念的一个维度,有其原始宗教心理的根源,也是人类认知模式的一种产物。鬼魂观念经过文化的诠释,使得各民族形成各具特色的鬼文化,并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而对当代人类思维产生了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5.
晓望 《天风》2017,(11):63-63
以色列国(The State of Israel)简称以色列,希伯来文意为"与神角力者"。以色列国名来源于圣经,犹太人的祖先雅各与神(天使)角力并取胜,神(天使)将雅各的名字改为以色列。  相似文献   

16.
远古,我们的祖先们就有了对“天”的崇拜,探索着天人之间的奥秘,认识到天人之间的确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是相通的,其媒介是“神”。能沟通神天的就是卜筮吉凶和祈福禳灾的巫和祝。巫能以歌舞降神,把神的旨意告诉给人;祝能以言辞悦神,把人的愿望申诉于鬼神。故此,“巫祝也,能齐肃事神明者,  相似文献   

17.
希腊游历神话中的主角要么是男性英雄,要么是美女,二者皆为希腊城邦的祖先。游历神话将主角所在的希腊城邦描述为文明的中心,而主角所经之地则为蛮夷之地。就在描述主人公遭受诸多苦难的过程中,希腊神话对"我者"与"他者"、"中心"与"边缘"做了二元对立式划分。希腊游历神话的生成时间为公元前8世纪到前6世纪,此时希腊境内城邦林立,希腊诸城邦不断殖民海外。因此,游历神话绝非通常意义上的历险故事,而是以叙事出现的政治神话,其意图在于通过叙述城邦祖先的历险故事,为希腊城邦的存在以及海外殖民提供话语基础。  相似文献   

18.
岭南冼夫人信仰经历了祖先崇拜、英雄崇拜到民间保护神和和合神崇拜的发展过程,祖先崇拜与冼夫人后人对祖宗的慎终追远、奉行孝道、感恩报德、维系亲属团体、求祖先授福、怕祖先降祸的信仰有关;英雄崇拜与冼夫人有功于国、造福于民、德行垂范的历史功绩,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正统观念和冼夫人家族及后人的社会地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民间将冼夫人作为福、禄、寿的保护神和和合神,与群众的切身利益、价值观念、理想愿望和信仰传统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9.
"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可谓凤雏庙祭甲骨属性问题中的一个研究瓶颈。国家构成的多血缘性及统治方式,促使商王朝建立了以王祖先为首、包括其他部族祖先在内的国家神系统,以增强族群认同,维系统治。但商王祖先地位优越,具有国家神的特征,可以超越族群接受其他部族祭祀。殷墟卜辞与传世文献一致表明,商族存在跨血缘祭祀。文武时代周族祭礼与商族近似,而与成王周公制礼作乐之后的情况有较大不同。当时商周二族恐怕皆不使用"姓"这一血缘标识符号,祭祀中族类观念似未被突出强调。"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之祭祀原则在商周之际也许尚未形成,极有可能与成王、周公"命祀"有关,与宗法分封、赐姓命氏等对血缘的强调相一致。在有关凤雏庙祭甲骨族属来源的讨论中,"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不应成为预设前提。  相似文献   

20.
灵魂观的演变许锡芳近几年,有人利用古老而荒诞的灵魂观念煽起了拜鬼神的歪风。他们写书或发表文章,大肆宣传“灵魂脱壳”、“再生人”和与鬼魂对话等,造成了严重的思想混乱。一些图钱财的不法分子趁机大搞迷信活动,有的地方还演出了人命归西的悲剧,破坏了社会主义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