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些年来我国许多地区有"窖藏"佛教造像的出土,山东、河北等地有几处规模较大,而且多数是佛像残件。从造像纪年和碑刻记载分析,这种集中埋藏造像的行为大多发生在北宋时期。这种行为是当时寺院普遍流行的一种活动,并不仅仅局限在山东,还遍及河南、河北、陕西、四川等省份。这种行为不是"三武灭佛"时所为,而是一种护法之举,残损不齐的佛像被等同为舍利集中埋葬。从当时舍利瘗埋葬具的变化中我们就能发现这种方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自1900年敦煌藏经洞发现以来,敦煌学已经走过上百年的历程。百年来,在世界各国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敦煌学在中古史研究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丰硕的成果,成为一门世界性的显学。但是,与敦煌学的其它领域相比,敦煌佛教的研究显得相对滞后。由于敦煌遗书原为佛教寺院遗存,佛教文献占据敦煌遗书百分之九十以上,所以,佛教研究在敦煌学研究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敦煌佛教研究的滞后,已经大大影响了敦煌学整体的发展步伐。在多次国际、国内敦煌学研讨会上,都有学者呼吁要加强敦煌佛教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法音》1996,(1)
张掖大佛寺发现明清佛经六千卷原版“北藏”、金银佛经为世所罕见据新华社兰州12月15日电(记者郗永年)甘肃张掖大佛寺藏经殿的夹墙内,最近发现佛经6000多卷。这是继1900年敦煌莫高窟发现藏经洞之后,我国目前发现数量最多、最完整的佛教文献。张掖大佛寺修...  相似文献   

4.
正一、问题的提出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封闭的原因可谓千古之谜。自从100多年前藏经洞被发现后,世界各国的敦煌学学者一直在执着地探求解开这个谜底,为此提出了"避难说"~①、"书库改造说"~②、"废弃说"~③、"末法说"~④、"供养说"~⑤等种种假说。近些年来,笔者也一直关注这一问题的探索。多年考察思考的结果,成为"供养说"的赞同者。2010年笔者曾撰文指出: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藏经的来源、结构及其封  相似文献   

5.
敦煌绢画是极其珍贵的艺术品,它内容丰富数量众多,是研究佛教图像学的重要数据,加之特殊的材质,有着无法估量的价值。公元1900年,莫高窟藏经洞在一个偶然的机遇下被打开,这些迷藏了千年的艺术品与敦煌文书一起呈现于世,轰动世界。但此番发现却导致大量外国人低价买走经卷文物,肆意搬走莫高窟内壁画与彩塑,使得昔日弥足珍贵、藏经无数的莫高窟,如今成为沙漠里的"空洞"。而又有声音认为藏经洞的发现就预示着世界"敦煌学"的滥觞和艺术的流播,更使莫高窟成为无数艺术家心目中的圣地。以藏经洞中大量绢画的发现和流失作为切入点,来探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佛经在佛教中极受尊崇,佛教寺院收存的经书,是寺院文化的重要内容。按照宋代《营造法式》的说法,历史上佛教寺院收存佛经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沿壁立柜以藏经,称为"壁藏",这也是佛教寺院最常见的收存经书的方式,另一种则是"转轮藏"。  相似文献   

7.
五台山的塔     
塔,本是佛教的建筑,起源于古印度。佛经记载,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死后,尸体焚化,烧成了许多晶莹的珠子,称为舍利。当时有八个国家的国王分取佛的舍利,在本国修了高台型建筑物,隆重埋葬。这种高台  相似文献   

8.
大家都知道,佛教经历了不同的时代和不同时代的变化。从今天留存下来的经典看,若把早期与后期的加以对比,就可以看到佛教思想发展的脉络。若在一个具体的人物身上,我们更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伟大宗教的思想内容与关怀重心在历史当中是变化的,先后不一的。舍利弗本人在佛经中的形像就会给我们以不同的感觉和印象。认真研究过这种内在思想变化的大德僧人与学者都会注意到这种历史变化。 在早期佛教经典中,舍利弗在佛陀的诸弟子中是"大智能第一"、辩才无碍,解义自在,成就八法等等。八法指能闻、能说、能学、能持、能  相似文献   

9.
在距离北京城约八十公里的房山境内,有一处著名的佛教胜地——石经山和云居寺。在这里珍藏着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一万多块石经板,还有两粒赤色的小米粒般大小的佛肉身舍利埋藏在了储存石经的藏经洞中。佛经为什么要镌刻在石板上而不是像常规的那样抄写在纸上呢?佛舍利为什么要埋藏在石经洞雷音洞而不像常规那样埋在塔下呢?这都要从静琬大和  相似文献   

10.
"住持"在佛教经典中原是护持、传承佛法之意,到了北宋中后期始成为寺院首脑的职位称谓。南宋初年,在政府行政命令影响下,以"住持"指代寺院首脑成为普遍惯例。晚唐五代宋初禅宗所说"住持"原指禅寺独特的组织管理模式,并非寺院职位;随着"住持"名位化为寺院首脑的职名,领导禅寺的长老也被称为"住持"。  相似文献   

11.
李小艳 《法音》2023,(6):43-51
<正>佛寺是佛教徒供奉舍利、佛像、佛经,举行法事活动和生活修行的场所。佛陀传法初期并没有佛寺,佛寺随着佛教僧团的壮大而产生,精舍就是最初的佛寺。精舍与现在的佛寺大不同,无殿堂无佛像无经卷,只有集体说法堂和僧舍等建筑。塔是一种纪念性建筑,起源于古印度,佛教创立后,这种建筑形式被移植到佛教中来,并成为佛教的象征和佛陀的化身,礼塔成了佛教最重要的宗教仪式,遂产生了以佛塔为中心的塔庙。随着礼佛方式的变化,礼塔之外还增加了礼佛像和供养佛经等,  相似文献   

12.
佛祖悉达多·乔达摩生于公元前463年的古印度北部加毗罗卫国,逝世于公元前383年。他三十五岁时悟道成佛,后在印度传教,足迹遍及恒河流域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释迎牟尼圆寂后他的言论被整理为佛经。他的遗体火化而留有很多“舍利”受到众多佛教徒的瞻礼。一、关于佛舍利舍利,又称舍利子,意为身骨,为梵文音译。佛舍利特指释迎牟尼火葬后遗存的固体物质。佛教经典把佛舍利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法身舍利,即释边牟尼所说的佛教经典;另一类为生身舍利,即释迦牟尼火葬后的遗留固体物。生身舍利又可分为三小类,即白色的骨舍利,黑色的发舍利,…  相似文献   

13.
《法音》2004,(6):7-11
佛指舍利赴香港供奉恭送法会在法门寺举行人民日报西安5月24日电记者孟西安、曹宏亮报道:法门寺佛指舍利5月25日将赴香港供奉瞻礼。今天下午, 在佛教圣地陕西扶风法门寺,隆重举行佛指舍利赴香港供奉恭送大法会。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佛指舍利送迎团团长一诚法师、国家宗教局副局长杨同祥、陕西省副省长张伟、由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法师率领的香港佛教暨各界迎请佛指舍利恭迎团和来自全国各佛教寺院的高僧大德、僧众以及宝鸡市、扶风县的代表1000余人出席了今天的大法会。法会由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送迎团副团长圣辉大和尚主持。他说,…  相似文献   

14.
写本一切经的资料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史概观 本世纪汉字文化圈的佛教研究得到飞速的发展,其中敦煌佛教遗书的发现是一个划时期的事件。明年是公元2000年,正是敦煌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纪念。在这一百年中,对敦煌遗书的研究,除了佛教领域外,语言文字、文学、天文学、道教等各个领域都得到很大的发展,被总称为“敦煌学”。佛教遗书占据全部敦煌遗书的一半以上,其研究依凭着新资料而不断深化,加之各地所藏遗书的不断缩微化与不断刊布,已经使我们有可能对这一研究做一个总体的回顾。 另一方面,以《高丽藏》为首,各种刻本一切经影印本的积极出版,使研究者可以…  相似文献   

15.
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下,藏传佛教寺院发展经济来源一定要做到合法合规,收入的使用要与其宗教宗旨相符,不能影响自身的研习修行,不能增加群众的经济负担。一历史上,藏传佛教寺院经济来源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大致而言,有以下几种形式。(一)赞普全额承担。佛教自公元7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期开始传入藏区。此后,经历了佛苯之争,历代赞普都扶持佛教,从组织人员翻译佛经和  相似文献   

16.
《法音》2016,(2)
正大相国寺是一座千年古刹,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距今已有1460年的历史。1992年大相国寺作为佛教活动场所重新开放以来,除了日常的上殿过堂、诵戒、布萨等佛事活动外,为弘扬佛教文化,努力推动寺院文化建设,做了如下的工作。一、恢复成立大相国寺梵乐团早在北宋初年,大相国寺被钦定为"为国开堂"的皇家寺院。当时大相国寺就有专职的乐僧和演奏佛乐的乐棚,还设有专门接待皇家官员、文人的维摩院。随  相似文献   

17.
李小斌 《法音》2019,(6):34-39
正佛经版画,是指在佛教经文典籍中的佛教图像。作为佛教美术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古代佛经版画留存于世的作品数量众多,年代自北周一直到明清,尤其是明代的佛经版画在内容和数量上皆属空前。以往有关佛经版画的研究,多是作为版画史、印刷史的分支来看待,即使在佛教美术的相关研究中也常被列入图像志的序列,对其价值缺乏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博物馆所藏出自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北宋绢画《报父母恩重经变》,以说法图、经文和连环画相结合的形式表现父母的养育之恩,时刻显示出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与外来佛教文化之间的融合。孝敬父母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它出现在佛教题材中时,便体现了儒释文化的融合,体现出中国人开始从直线型生死观向圆形或环形轮回生死观转变。  相似文献   

19.
明代后妃的宗教信仰,涉及佛教、道教、天主教和各类民间宗教。其中信仰佛教的后妃人数最多。她们会参与多种宗教活动,如捐助寺院、刊印佛经,甚至与高僧结缘等。参与刊印佛经活动者,主要有仁孝徐皇后、慈圣李太后、神宗王皇后和郑贵妃等。分别探讨这几位后妃刊印佛经的内容、经过及影响,认为因后妃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其刊印佛经也产生了深远地影响。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佛陀造像出现之前,很早就有佛教僧团供奉佛舍利的传统。在我们熟悉的佛教寺院建筑出现之前,很早就有保存佛舍利的佛塔出现。本届论坛举行的佛顶骨舍利供奉与瞻礼仪式,使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