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图像时代环境下,图像已不再是单纯地进行文字图解,甚至已经对文字的理性主义价值观产生一定影响。那么在图像时代下的美术教育则也必须要引导学生构建多元审美观,逐渐培养学生的视觉能力及审美智性。  相似文献   

2.
朱磊  郭秀艳  杨治良 《心理学报》2010,42(6):633-639
人们总是会根据他们对记忆工作模式的原有假设或图式来进行源检测, 这使得图片—文字源检测测验中出现图片偏向, 即人们更多倾向于将以文字方式呈现的项目错误归源于视觉图像形式呈现, 而不是将图像形式呈现的项目归于文字形式呈现。实验采用标准的源检测范式, 考察了学习次数对记忆源检测图片偏向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学习次数的增加, 记忆源检测的图片偏向越发明显。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汉字自身具有的文学特性如何与德里达批评字母文字的"逻各斯中心论"过程中显露的"文字学"相遇,分析了它们是一种建立在生命—身体基础之上的文字哲学,进而显示了"字母之前的文字"所具有的当代意义。这种"新文字"的意义也属于图像哲学,它也回应了后现代文化所提出的焦点问题:为什么"后真实"中的真实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基歇尔所著《中国图说》中,登载了海因里希·罗斯神父亲笔记录的关于毗湿奴十化身的文字及图片。书中记录的“神的十个特殊化身”的文本内容与目前接受度最高的毗湿奴十化身并不能一一对应,误读、误解颇多,而图像虽然顺序有错乱,却能够与十化身图像一一对应。书中对毗湿奴十化身的记录叠加了文-实不合、图-文相异、文义挪用的三重“透镜”,本文意图厘清书中图像的内容与由来,分析其中谬误之处,并展现17世纪上半叶印度中部及南部印度教诸派别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5.
"语-图"互文作为近年戏曲文本及小说图像研究的中心,在分析"图像叙事"与"文字叙事"的基础上,不断地以一种新的视角切入,展现出文化历程中图像与传统文本的互塑。以明刊本《浣纱记》的版刻插图为例,通过对比版本流变过程中出现的图文变化,分析明刊本插画后暗藏的"画外之音";通过揭示文本与图像在互相阐释、互相指涉和互相配合的过程中所达到的图像动态化、戏曲文人化,完成文化历程中插图对传统文本的重塑。从明刊本《浣纱记》图文关系的动态化发展入手,可以具体分析版本中出现的"由文生图""以图释文""图文互行"三种现象。  相似文献   

6.
图像艺术价值的形成有时候也可来源于某些历史继承或精神需要等方面。当图像对一些特定的语境做出表征性的意义时,图像的价值就超越了图像本身而幻化成类似图腾符号一样的"神"。在传达信息方面,图像与文字不同,图像之所以被约定俗成地接受只是因其自身携带的信息隐喻能够得到受众的认同,甚至可以形成一种新的文化逻辑方式。  相似文献   

7.
惟善 《宗教学研究》2016,(3):236-244
宗教图像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信众思想和心态的直观反映,很多时候图像能透露出文字无法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在本文所调查的赣南罗祖教神祇图像中,初步发现通俗文学作品、戏剧及木版年画等艺术形式对民间宗教的神祇创造和形象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图像中所显示的二者的这种关联或许能为我们从事民间宗教研究开启更广阔的视野。  相似文献   

8.
胡生文 《美与时代》2013,(12):114-114
多媒体技术能整合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与视频等多种信息媒体,使原本枯燥、单调的语言教学充满了活力。如何将多媒体技术与英语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在图像盛行的媒介霸权时代,神性遭遇流放,被科技驯化的人类失去了对图像的敬畏之心,图像沦为了被动的工具客体。回顾圣像时代,图像同样免不了作为媒介的困境,但与现代不同的是,中世纪宗教语境中的图像,既被当成一种与文字具有相似功能的布道工具,也被虔敬地崇拜着。回归圣像时代,不难发现,圣像同它的表现主体(上帝)之间隐含着巨大的张力,由于图像所固有的被观看的特性,信徒在观看圣像的过程中,必然会迎来肉身之眼与神性目光的撞击。在双重观看的权力之间,在经历了两种目光碰撞后引发的战栗和"自我"的缺席之后,信徒们最终走向了圣像崇拜和圣像破坏的两极。  相似文献   

10.
延安文化旅游视像地图是一种融图像、文字、数字、声音、动画和虚拟现实为一体的新型主题性地图。设计内容再现红色圣地、黄帝渊源、黄河地域、黄土风情的文化原本,艺术表现图像、色彩、文字、声像等符号元素的模拟功能。此类地图的设计推广对延安,乃至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导向。  相似文献   

11.
多媒体一词译自英文Multimedia,顾名思义,多媒体是多种媒介信息的载体,信息借助这些载体得以交流传播。在信息领域中,多媒体是指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影像等这些"单"媒体和计算机程序融合在一起形成的信息载体。勃兴于20世纪的多媒体艺术是多媒体技术与艺术的高度融合。多媒体艺术是综合运用声音、图像、文字,以数字模式来实现作品的艺术。多媒体艺术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学科发展到现时的必然产物。多媒体艺术依附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具有无限的生命力。首先,  相似文献   

12.
"苗图"的视觉范式与其所处时代背景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结构关联,其图像与文字的空间组织与建构基于各少数民族族群的"集体无意识"和其原生的族源情感,同时又受到清帝国处理"苗疆"边务和文明进程的影响,最终呈现出较为清晰的文化意义指向。这种"图文互译"的视觉范式是18至19世纪中国南方(尤其是贵州)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的图像再现与视觉表征。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文字图像的发展,是由它所依存的民族文化与语言所共同构成的社会生态环境来决定的。原始刻划符号服务于宗教,有较明确的使用价值,带有古先民强烈的宗教神秘主义色彩。中国传统绘画中图像艺术也折射出其所处时代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生活具有的民族特殊性,具有独特的艺术阅读和审美文化的特色。现代工业文明所带来的消费文化的滥觞导致了人们生活秩序的改变以及视觉文化盛行的现实语境。当代艺术的阅读方式开启了一种新的时代表达。  相似文献   

14.
陈月来 《美与时代》2014,(12):45-46
商品具备价值和使用价值两种属性,而最终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通过市场竞争的检验,对平面设计的检验同样在于验证它是否能够最终实现商品的促销,这就体现了平面设计实用性的特点。图文互动是一种以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其可以满足大众多层次的需求,并且在设计之中运用图像、文字等元素,实现图像文字在形式和内容上的互补,以多层次和多视角的形式,交代事实,并且提升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新近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绣像全图大悲咒译解》(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编),显示了一种将佛教的文字经典和图像艺术结合的完美方式。本书精选了90幅堆锦绣像,与大悲咒的84句咒语相匹配(其中1幅为题图,84幅为解释咒语的配图,5幅为四大天王以及韦陀菩萨绣像),文字解说精辟,图像精美。 大悲咒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大悲神咒”的简称,是在中国流传最广的佛教咒语之一,全篇为梵音。本书中,每一句咒语都包括“译”和“解说”两个部分,“译”的部分主要是按照咒语字面的意思来解释,“解说”部分则是将单句的含义,结合…  相似文献   

16.
任晓倩  方娴  隋雪  吴岩 《心理科学进展》2018,26(7):1174-1185
手写体文字与打印体文字的识别过程存在很大差异, 与打印体文字相比, 手写体文字的识别受文本材料的影响更大, 具体包括文字的物理结构特性、文字特性、书写风格等。有关神经机制的研究发现, 手写体文字识别加工所涉及的脑区与打印体文字有所区别, 它既包含识别打印体文字的枕叶和外侧额顶叶, 还涉及到手写体文字识别的文化特异性脑区, 包括左后侧运动皮层, 外侧前额叶和后侧顶叶皮层。手写体文字加工既涉及整体加工, 也涉及特征加工, 加工方式既有其特异性, 又有与打印体文字的共同之处。未来研究应该进一步探究大脑在识别手写体文字时, 怎样在嘈杂的视觉信息中提取目标词, 并考虑手写体文字识别理论模型的构建, 以便更好地解释手写体文字的识别过程。  相似文献   

17.
文字突显程度对学前儿童图画书阅读中文字注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17名4-6岁儿童独立阅读不同文字突显程度图画书时的文字注视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文字突显程度并未改变儿童“从图画到文字”的阅读过程,也未能吸引儿童在阅读中更早地注视文字,但有助于儿童在阅读中更多、更久地关注文字;与儿童年龄在儿童图画书阅读中的作用相比,文字突显程度的作用仍然非常有限;可能存在着有更强预测作用的因素影响儿童图画书阅读过程中的文字注视。思维泡泡这种文字突显类型对儿童文字注视的影响,需要与所在阅读页的其他图画内容在突显程度上进行竞争。  相似文献   

18.
李翎 《法音》2022,(2):50-52
<正>大足宝顶大佛湾北岩中部第17龛为所谓的《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经变表现了几段孝亲故事,且都有铭文说明雕刻内容。其中《释迦佛因地为睒子行孝图》的识读,因周边图像与文字的对应关系从而得到确认。但是通过观察,这里没有出现《睒子本生》的典型图像——睒子取水,与大家熟知的新疆、敦煌壁画系统下的《睒子本生》完全不同(图1)。  相似文献   

19.
葛小燕 《美与时代》2015,(1):111-112
植入式广告是将企业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视觉符号,甚至是服务内容策略性融入电影或电子游戏等各种媒介内容中,通过场景再现的形式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继而达到营销目的。视觉符号在植入式广告中主要是以图像视觉符号、文字视觉符号和色彩视觉符号等具体形态出现的。只有将三者结合,才能使视觉符号在植入式广告中发挥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0.
图形与文字经历数千年的演化和改良,始终为传承人类文明服务。随着科技信息化的发展,发挥图形与文字的设计效果显得尤为重要。图形与文字元素广泛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中,通过对图形与文字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特点、优势、功能等分析,理解图形与文字的关系和价值,进行图文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