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子八十一化图是“老子化胡说”在金末元初新的传播形式,它产生于全真教扩张的过程中,在1255年至1281年间被勒令禁毁.在元代社会中消失后,老子八十一化图在15世纪的明初复出,至今还能见到少量的老子八十一化图的版刻本.本文梳理了这套图产生、发展及其流传的脉络,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种版本之间的源流关系进行了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2.
老子故里行     
重阳前夕,我们道教学院高功班学员一行十三人,乘坐开往河南鹿邑方向的客车,赴太清宫为老君神像举行开光法会。一路上,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因为我们所前往的地方,就是道教教祖——老子的故里。老子,道教尊称为太上老君。奉太上老君为无世不存之至尊天神,这是道教徒最根本的信仰。老君无世不出,数易姓名,自羲农以来历为圣者作师。在商以前,老君虽分身下降,随世立教,事竟则隐,故在世未有诞生之迹。至商时,老君从太清境内分神化炁,经母孕八十一年,生于  相似文献   

3.
周琍 《中国道教》2004,(2):14-17
在诸子百家之书“圣人”一词俯拾即是并不为《老子》所独有。但“圣人”一词在《老子》出现的频率极高,据初步统计,在《老子》中,“圣人”一词在书中的二十六章中出现过,总次数为三十一次。在总共八十一章“五千言”的《老子》中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我们也可略知“圣人”所指的角色在老子心中的地位了。所以试着对老子的“圣人”这一角色进行剖析,也不失为一条深入理解老子精神实质的道路。一、最高的智慧化身老于虽不自称是圣人,圣人好像是历史上的人君,或道家的理想人物。但在七十章中对圣人进行分析研究后,可看出圣人实是隐指老子自己,为老…  相似文献   

4.
《老子》成书新论──《德经》成于稷下学者周广庆对《老子》上下篇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学者们见仁见智,有一人一时说,有多人多时说。有春秋说,有战国说,形成了鲜明的对立。笔者曾撰文通过对上下篇的考异,论证了《老子》一书实为《道经》和《德经》的合编。对于《道经...  相似文献   

5.
刘娟 《现代哲学》2017,(2):135-140
汉末的《老子变化经》是体现老子的神学形象与仙教长生救赎的重要文献。本文试图通过解读这篇经文,分析以下两个关键问题:信道者如何建构老子的神学形象,老子集至上神与长生神仙于一体的宗教主神形象,已经初步显现出道教的本初面貌;在人世治乱的历代革变中,老子如何在乱世之中通过长生信仰救赎与劝勉教众。  相似文献   

6.
《老子》自面世至今,版本繁多,各家注释解译之数量更是汗牛充栋。《老子》又名《道德经》,为道教最高经典,老子被奉为道教教主。但是,道教界并不否认老子的无神论思想.老子的“道”的立场、观点是唯物主义,《老子》八十一章没给所谓真的鬼神留一点位置,老子不信鬼神,《老子》深奥的哲理否定了。鬼神的存在。《老子》鲜明的无神论思想在先秦诸子百家中领先。《老子》的无神论思想在无神论史上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论老子的智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老子的智慧观秦淮老子被许多人认为是智慧的化身,《老子》被看作是一本关于智慧的著作。其实知识论、智慧论本身就是老子哲学的重要内容,是老子教育哲学的必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按照老子哲学内在的逻辑发展,本文把老子智慧观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即...  相似文献   

8.
老子道德观及其自然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将老子称为太上老君,与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并称三清。其来源,道教释为“一气化三清”,这等于说三清是无由自生或自然而生,自然观念在道教文化中的核心地位由此可见一斑。以文化人类学观点看,玉清元始天尊神性最强,他偏重于表达自然的物理时空本质,有无始无终、永恒如斯之义  相似文献   

9.
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 ,也是道教祖神太上老君。在中国先哲中地位与孔子相伯仲 ,传统文化中 ,其学说有其独特风格 ,对于中国学术 ,有着广泛的影响 ,对于世界也是大哲学家 ,其思想成为人类文化智慧的宝库。近些年来 ,海内外学者 ,又有新的课题出现 ,那就是老子籍贯究属何地 ?引起不同的争论 ,也是学术界正常现象。只要“言之成理 ,持之有故” ,都是无可厚非的。本着“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的态度 ,由文献来证明事实 ,故从以下各节逐步叙述。苦 县 沿 革本以“老子祠”为主 ,至于微子封于宋 ,胡公满封于陈 ,以及秦以前之“相” ,概不叙…  相似文献   

10.
刘晗 《管子学刊》2014,(2):106-110
《老子》书大致从战国晚期就开始以道经为上篇、德经为下篇,到王弼为《老子》作注时,《老子》的篇次和章句划分应该初步稳定。唐陆德明采用王弼注为《老子》作音义,并以道、德作为上、下篇题,以后又经历了长时期的流传变化,至明代后期或清代,今传王弼本的篇章结构逐渐固定下来。  相似文献   

11.
正为了纪念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教尊奉的道祖老子诞辰2587周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展现鹿邑"老子故里、道教祖庭、道家之源、李姓之根、道德之乡"的深厚文化底蕴,3月23日,鹿邑县举办了"庆贺太上老君圣诞祈福法会""纪念老子诞辰2587周年拜祭大典""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展演开幕式"等系列文化活动。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道教协会会长黄  相似文献   

12.
本世纪七十年代,长沙马王堆第三号汉墓出土了两种帛书《老子》写本,其次序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这种排列次序与韩非子所见《老子》原文次序完全一致。《韩非子集解》卷六《解老第二十》,题下注: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众多历史人物形象的演变中,关羽形象的演变极具代表性。从历史人物到艺术形象,逐渐生成复杂的宗教信仰。一方面,关羽形象的演变推动了关公信仰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关羽形象独特的演变轨迹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通过对关羽形象历史纵深式的梳理,结合关羽形象的文学性转化,逐渐呈现出关公信仰发生、发展及成熟的过程。关公信仰的迅速发展绝不仅仅是宗教意识形态作用的结果,而是社会各阶层对关羽形象的塑造逐渐符号化、象征化,最终使其固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代表,同时也体现出关羽形象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老子之学常被儒家批评为阴谋诡诈之术,王船山更斥老子为"持机械变诈以徼幸之祖"。深入考察这一思想史现象,可发现老子的"阴谋家"形象是历史地、"累层地造成"的,其演变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乃至逐渐清晰成形的过程。首先,老子"微妙难识"的表达方式易生歧解;其次,《韩非子》《淮南子》把老子的某些思想朝阴谋术的方向进行诠释,司马迁将申韩与老子合传并指认其刑名法术之学归本于老子,客观上为后儒视老子为与申韩一系提供了口实和进行理论拼接的线索。再次,在儒家的异端话语中,由汉至唐,阴谋权诈之名并未被加诸老子,以此污名黜老始于以排二氏、彰圣道为务的理学勃兴的宋代,程颐、朱熹以及明清之际的王船山对此贡力甚巨。由于儒家塑造的作为"阴谋家"的老子形象影响深远,二十世纪仍不乏有学者把老子思想视作机谋之术。  相似文献   

15.
《老子》,作为中国文化史上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自战国时期韩非子著《解老》、《喻老》以来,历代都有大量人士为之诠疏笺注,阐发玄旨,到元代时,"《道德》八十一章,注者三千余家"。①自元以后,又有大批注本涌出,由此形成了内容极其丰富的老学,对中国哲学、政治、宗教、文学艺术等等诸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于历代的老学书目,近现代以来有多位学者做过搜罗与辑录,如周云青《老子道德经书目考》、王重民《老子考》、严灵峰《周秦汉魏诸子知见书目》之"中国老子书目录"、丁魏《老学典籍考》等。  相似文献   

16.
简论《老子》一书对终极实在的回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子》是道教的经典,但道教中的理论和实践系统并不完全忠实于《老子》的思想。道教中充满各色各样的神仙、鬼怪观念,《老子》的作者李耳似乎也成了太上老君,恐怕这是老于本人也不愿意接受的。本文试图证明《老子》一书是老子对终极实在的回应产物,而这个回应又是以非位格的方式进行的。《老子》一书木是知识积累的产物。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回损。”(四十八章)《老子》一书也不是一部提供知识的书,更不是一部百科全书,乃是为人们从事于“道”的诗。因为它是“道学”,所以就不是一般的学者所能写的。一般的学者沉溺于具体的…  相似文献   

17.
那薇 《中国道教》1990,(3):33-39
《老子想尔注》,《隋书·经籍志》、《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未著录。唐玄宗的《道德真经疏外传》罗列了古今注释《道德经》各家,其中有《想尔》二卷,并说:“三天法师张道陵所注”。五代杜光庭《道德真经广义》记载了历代诠疏笺注六十余家,也包括《想尔》二卷。该书于五代后失传,无人提及。现存的《老子想尔注》为敦煌莫高窟写本,存于大英博物馆,卷末题《老子道经上想尔》。  相似文献   

18.
老子伦理观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子伦理观探析罗元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有着关怀历史人生的抱负,从“道法自然”的宇宙观出发,对历史、人生作了一番深刻的省察与反思,提出了合乎自然、返朴归真的伦理观。老子开创的道家伦理观与孔子开创的儒家伦理观,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华民...  相似文献   

19.
伏以仲春协序,丁临月望之辰;红可呈瑞,适际真元之节。今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白云观内中国道教协会洎各地玄裔道侣,沐手焚香,奉道陈情,庆贺诞辰。百拜摅诚,志心皈命,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道德天尊玉几下。恭惟金液炼形,玉英孕秀。得一二三生生之蕴,显八十一化化之灵。紫气东来,著道德以开明玄奥。青牛西去,施教化而隐显莫测。其往无涯,其来无迹。德而不德。玄之又玄。伏惟祈冀:圣德昭彰,玄风丕振。挽战乱之颓风,世界以和平。国安民丰,时和岁稔。政通人和,元首吉庆。厉气消散,邪魔归正。齐同博爱,互敬以诚。化干戈为玉帛,释冤愆为祥和。永…  相似文献   

20.
《老子指归》是西汉后期解释《老子》的一部重要著作,其作者严遵尊崇老庄而又精于易学,会聚众书而成《老子指归》,释老风格颇为独特。在文本结构上,《老子指归》以德经四十章为上经,道经三十二章为下经,其分章契合于天地阴阳之数。在解说体例上,《老子指归》采取义理式的诠释,而非训诂式的通达文义,其概念分析具有明显的哲学意蕴。在诠释方法上,严遵依循老子要旨,以"道""德""神明""太和"贯通全篇,体现出体系性、融贯性的诠释方法;并援引《庄子》《周易》中的语言与思想阐发《老子》,运用了跨文本的诠释方法。严遵在对《老子》思想进行体系化诠释的同时,显现出其自身思想的体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