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希伯来圣经》中有很多关于神迹的描写,这些神迹被后世学者进行了不同的注解和诠释,奠定了犹太集体意识中理解神迹的基础。《希伯来圣经》中的神迹对现代犹太思想有着一定的影响,开拓出宗教文化独到的认识,推动了现代犹太哲人思想的孕育。神迹在建构犹太集体记忆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犹太文化史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3.
医学文化是希伯来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圣经时代,希伯来人的医学与宗教紧密结合。一些宗教戒律逐渐演变成希伯来的民俗和传统文化。希伯来人治疗心理疾病主要通过宗教仪式和祈祷求得上帝的拯救;在保健和预防疾病方面是保持圣洁。犹太教的一些戒律具有养生保健作用。犹太教在希伯来医学的发展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下半叶以来,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希伯来圣经研究在国外呈现出相当强劲的发展势头。研究者深入探讨希伯来圣经文本与其周边语境的关系、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与阶级的关系,亦对圣经文本予以多方面的文学剖析和审美考察。哥特瓦尔德在其《亚卫的众支派》中运用唯物史观对希伯来圣经做出独到而精辟的论析,罗兰·博尔被公认为该领域年富力强的后起之秀。这批学者擅长运用生产方式、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阶级斗争、意识形态、异化、劳动价值等马克思主义的关键性术语,重构以亚卫宗教为核心的古代以色列社会历史,促成了希伯来圣经研究的范式转型。他们必将取得更辉煌的成就,对当代学术发生更深广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张存信 《天风》2017,(7):41-42
公元2017年为丁酉年,亦称鸡年。在圣经中,有关“鸡”的内容较少,但经文中提到的如公鸡、母鸡、小鸡、鸡蛋等仍有重要喻义。  相似文献   

6.
张存信 《天风》2017,(1):40-40
在《创世记》25章29节至34节中,雅各以“红豆汤”骗取兄长以扫出卖“长子名分”,十分引人注目。有国人以我国现在日用之“红豆”来解释《创世记》中之“红豆”,但事实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7.
任军海 《天风》2012,(8):18-19
一、最早的"神学院"——撒母耳创立"你到了城的时候,必遇见一班先知……"(撒上10:5)"有人告诉扫罗说,大卫在拉玛的拿约。扫罗打发人去捉拿大卫。去的人见有一班先知都受感说话,撒母耳站在其中监管他们。"(参撒上19:19-20)这些经文告诉我们,撒母耳创办了先知学校并成为校长。"撒母耳为什么要创办学校,是因为他看见这个危机时代非常需要助手,他自己分身乏术,所以需要助手。经过良好的训练,这些人可以使果效倍增,  相似文献   

8.
陈志华 《天风》2012,(3):59-59
在圣经中,希伯来人、以色列人、犹大人和犹太人四个不同的称呼用来同指被上帝特别拣选的民族。  相似文献   

9.
信生 《天风》2008,(6):36-37
使徒保罗受圣灵感动说: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林前13:13)他纪念弟兄姐妹"因信心所作的工夫" (帖前1:3),又说:"我们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 (林后5 :7)由此可见, "信"在属灵的生命和生活事奉上是何等的重要.  相似文献   

10.
邓灵勇  陈康祥 《天风》2017,(11):23-24
通过强化训练,已经87岁的他能背诵圣经金句400多句……  相似文献   

11.
《学海》2017,(5):157-164
旧约圣经是古代犹太人创造的经典,也是其信仰之源与生活之道。但在犹太人流亡欧洲时期,《塔木德》逐渐取代了圣经,成为犹太人信仰的基础,与圣经原典发生偏离。直到18世纪下半叶,以门德尔松为代表的德国犹太启蒙主义者为更好地融入西方社会,乃复兴民族文化遗产,试图唤起犹太人对圣经的兴趣,开始重译圣经。19世纪,一些欧洲犹太学者在欧洲现代圣经批评日新月异而犹太人对圣经知之甚少的语境下,倡导"回归圣经"。其意义既包括"回归圣典",即研读与阐释圣经文本;也包括"回归圣经时代",即复兴或重建圣经时代的某种历史与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12.
江珊 《天风》2009,(1):42-42
在市场博弈中,多少人在挥洒汗水,渴望成功。那么,谁离成功最近呢?据研究者观察,以下几种人最容易登上成功的峰巅。  相似文献   

13.
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代表着积极向上,吉祥喜庆,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但有些基督徒盲目地认为龙就是魔鬼。如何正确地理解《圣经》中"龙"的问题?本文从树立正确的圣经观出发,详细阐述了使用文本考证、原文字义、历史背景的方法解释《圣经》的重要性,以消除中国基督徒对龙的误解。  相似文献   

14.
李栋 《天风》2003,(12):24-26
圣经是信仰的“教科书”,信徒信仰生活的必读物。圣经所展示给每一个信徒应该说是一样的:面对同样的版本,卷数一样经节一样,字数一样,甚至标点符号都是一样;但确实存在着信徒对圣经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5.
《圣经》“南京官话译本”是中国近代正式出版的第一本圣经官话译本,由麦都思主译,1856年首次刊印.译者一反新教传教士的文言译经传统,选择以南京官话译经,这充分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与创造性,这种官话文体的选择是译者应当时复杂的历史文化语境并与之互动的结果.这种主体性不仅表现为文体的选择还表现在翻译的模式上,此译本并非延续西译中述,而是西人指导,中士转译,翻译过程兼及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这开辟了圣经汉译的新路径.同时,本文把此译本放到官话译本的谱系中,考证了此译本和《古新圣经》及“北京官话译本”、“官话和合译本”等译本的关系,指出此译本作为第一本官话译本不仅开启了其后官话译本的翻译历程,也为此后官话译本文学性文体的探索作出了铺垫,不仅昭示了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到来,也给白话文运动的提倡者们建立新白话提供了颇为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献祭是古代宗教崇拜中的主要活动,在古代,人们经常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人的生存时常受到威胁,朝不保夕,希望得到一种超自然力的保护,通过献祭,尘世之人获得了神灵的允佑,达到了与神沟通的目的,使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安全而顺利.  相似文献   

17.
直至今日,一次得救,永远得救这个说法依旧颇有争议。关于得救一词的解释,笼统而言乃是指得到神的救恩,一方面看,是指神将人从罪恶捆绑中、从世界引诱中、从自我堕落中救出来,另一方面也是借着耶稣基督,人类从与神为敌的关系转变成为神的儿女,神将人从他的愤怒中挽回,使人从他的公义审判下因耶稣基督慈爱的代赎而得拯救。  相似文献   

18.
林曼红 《天风》2003,(8):34-35
圣经,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成书历程,以不同的文体记载了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人物与事件以及历代世人对上帝的认知。这就使得圣经具有多样性,不是仅有一种神学,而是包含着众多的神学思想。在意识到圣经的多样性、让每一种神学思想具有说话的空间的同时,就像认识到“某些信条比另一些信条更具有深刻的意义”一样,我们要充分地意识到有些经文比另一些经文更重要。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圣经的原句中辨认出能把我们引领到上帝活的话语的标竿来,也就是靠着恩膏的带领,借着时代的亮光,我们要能够理  相似文献   

19.
佚名 《天风》2010,(4):30-31
<正>温总理在3月14日的记者会上说:"社会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一个正确的经济学同高尚的伦理学是不可分离的。"这两句话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因为公平正义属于高尚伦理学的范畴;而高尚伦理学又与宗教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各宗教的学者,包括基督教的学者,阐释各自宗教的高尚伦理学  相似文献   

20.
许霞 《天风》2011,(4):52-55
2011年1月21日,江苏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江苏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条例中有一条规定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子女要求老年人经济资助的,老年人有权拒绝。一时间,"啃老"、"禁止啃老"、"恶意啃老"等词汇在媒体上再度火起来。专家解读该条规定是从老年人权利的角度,明确老年人有拒绝"啃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