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教金丹术作为中国古代化学的原始形式,曾对中国古代化学的发展作出过特殊贡献。正如在西方,在古希腊亚历山大里亚时期,“化学在炼金术的原始形式中出现了”一样,在东方,金丹术则孕育了中国灿烂的古代化学,在中国古代化学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但是,近代化学却未能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产生,道教金丹术最终未能衍化出中国的近代化学。这一冷酷的现实不能不令人深思。本文遵循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试图从道教金丹术本身发展的内在原因对此作一番探析。  相似文献   

2.
宗教史既是人与神圣的交流史,也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史,或人类的自然观念史。当代宗教史学家米尔恰·伊利亚德对宗教经验与自然观念的互动表现出密切的关注,其宗教史叙述既是对人类宗教理念之演进的追索,也是对人与自然关系之变迁的溯流。他认为前现代人大体生活在充满神圣的宇宙中,犹太—基督教对历史的重视,开启了自然的去圣化进程,现代科技得益于这一进程,并加速了这一进程。现代文化思潮及"回归自然"口号的提出,泄露了现代人对于神圣的隐秘乡愁,并再次彰显了人与自然之间难以割弃的统一性。现代人要走出文明的重重危机,就有必要重新唤醒、激活自己感知神圣的能力。伊利亚德的宗教史叙述虽有浓厚的想象色彩,但不乏重要的当下价值和持久意义。  相似文献   

3.
乔纳森·史密斯(Jonathan Z.Smith)反对米尔恰·伊利亚德(Mircea Eliade)所建构的"神圣空间"(sacred space)理论,认为其中关于"神圣中心"(sacred center)的论述是基于对宗教学和人类学材料的误读。史密斯试图以相对的"位置"(place)以及作为动词的"放置"(to place)来解读宗教中的空间向度,认为是相对的位置抑或移位等,才是区分神圣与凡俗的关键,而非伊利亚德理论中"神圣中心"本身所占据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诚信道德探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一条重要德目。它的本来涵义就是诚实不欺 ,真实无妄。作为一种道德活动 ,诚信之德在原始社会中就已经存在了。作为一种道德概念 ,它是在殷周之际出现的。“诚”、“信”二者相互依存 ,它们既可以互释 ,又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5.
《天风》2017,(6)
正瞿太素,名汝夔,太素是他的字,苏州常熟人,父亲位居礼部尚书。虽然瞿太素出生于名门望族、书香世家,但他却无心仕途,反而热衷于炼金术。1589年,他拜访了身居韶州南华寺的利玛窦,期望学习西方炼金术。利玛窦收下了他,教他西方科学,当然,更主要的是教他基督教神学。1599年,瞿太素替利玛窦《交友论》写序,介绍了自己结识利玛窦的情形:"万历己丑(1589  相似文献   

6.
说变形     
变形有广狭两意古今之别.现代变形是对存在的新感知,对现实、理性、秩序的否定和颠覆;它追求抽象,指向的是无意识,梦幻、怪诞,丑是其主要表现形态;它追求最具"包蕴性"的"瞬间",实现精神的跃动;它是一种新语言,一种现代炼金术.  相似文献   

7.
伪科学(Pseudoscience)一词出现于1844年。我们今天称之为伪科学的许多东西在历史上与科学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占星术之于天文学,炼金术之于化学。但是历史上的占星术和炼金术都不是伪科学,只有在科学值得冒充之后,它们有意识地冒充科学才可算是伪科学。面对社会上的日渐泛滥的伪科学,我们不得不提高警惕,利用科学的方法揭露伪科学的真面目。我们迫在眉睫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倡科学精神,拒绝伪科学。  相似文献   

8.
瞿太素,名汝夔,太素是他的字,苏州常熟人,父亲位居礼部尚书.虽然瞿太素出生于名门望族、书香世家,但他却无心仕途,反而热衷于炼金术.1589年,他拜访了身居韶州南华寺的利玛窦,期望学习西方炼金术.利玛窦收下了他,教他西方科学,当然,更主要的是教他基督教神学.1599年,瞿太素替利玛窦《交友论》写序,介绍了自己结识利玛窦的情形:“万历己丑(1589年),不佞南游罗浮,因访司马节斋刘公,与利公遇于端州,目击之顷,已洒然异之矣.  相似文献   

9.
宗教史家米亚科·伊里亚德●李建欣伊里亚德1907年出生于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的军官之家;当他只有9岁时就亲眼目睹了德国对他的祖国的占领。当他还在公立中学时就开始了对文学、哲学、东方学、炼金术和宗教史的长久迷恋。他的一篇题为《蚕的天敌》的早期论文反映了一...  相似文献   

10.
荣格“与狼共舞”●(美)刘耀中李以洪现代很多学者都已注意到东方神秘主义同西方神秘主义的密切联系,并力求在人类学、考古学等领域证实这种联系,而且,在属于西方神秘主义传统的诺斯替教和炼金术就与中国和东方的宗教修炼和炼丹术,存在着值得重视的相似性。早在19...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传统德性之一的"谦"德,一般指谦逊、谦卑和谦虚.中国古代思想家不仅阐述了"谦"的含义和根据,而且还论证了"谦"的价值.一般认为,"谦"的价值在于其有益于修德、为学、待人和持业.中国古代思想家特别重视"谦"德,以至于出现了某种过谦的倾向.西方亦有"谦"的传统,不过与中国古代的"谦"德相比,西方的"谦"德不易走向极端化.当代中国社会虽然正在向现代性社会转型,但"谦"德仍然有其价值.我们应当在接续传统精华的同时,吸取西方"谦"德的有益成分,以重塑适应当代中国社会的"谦"德.  相似文献   

12.
运气均等主义与个人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罗尔斯的《正义论》出版以后,对西方的学术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重新促成了西方对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的热潮。在罗尔斯作品的推动之下,出现了一种新型的运气均等主义思潮,在西方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伊丽莎白·安德森在对当代西方平等理论的总结中指出:“现在运气均等主义在均等主义者之中是一种占有统辖性地位的立场,这可以由认同它的一群理论家所证实,包括阿内逊(Arneson,1989)、科亨(Cohen,1989)、罗纳德·德沃金(Dworkin,1982)、内格尔(Thomas Nagel,1991)、拉科斯基(Rakowski,1991)和罗默(Roemer,1994)。帕里…  相似文献   

13.
从儒家经典的分析中可以发现,儒家伦理形态是一种不同于西方美德伦理(Virtue Ethics)和规则伦理(Normative Ethics)的"德行伦理"。它涵蕴着内外两个向度:就内在向度而言,是"在心为德",强调行为者的道德心理是"德"之实现的内在根据,并赋予人之为人的目的性价值,这在后儒对孟子的承续与发展中呈现出丰富的图景;就外在向度而言,是"施之为行",即同时强调行为规则在"德"之实现中的价值。基于此内外统一的理论进路,儒家德行伦理虽然兼及了"Virtue Ethics"或"Normative Ethics"的意涵,却不宜直接将其纳入二者的分析框架,而应作为一种独立的伦理形态而存在。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儒家德行伦理"作为一种"会通型"伦理形态的地方性资源,应积极参与创建新时代条件下的全球伦理,而这也正是当代中国伦理形态现代建构的方向所指。"现代性转化"与"开放性吸收"始终是这个过程不可省略的方法和立场。  相似文献   

14.
章辉 《学海》2005,(3):169-172
一20世纪已成为历史。在回顾20世纪中国学术史的时候,西方美学研究可谓西学东渐的重要一支。80年代以来,在50-60年代朱光潜、汝信等先生的辉煌大著《西方美学史》、《西方美学史论丛》、《西方美学史论丛续编》等的基础上,西方美学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均得到了极大的开拓,特别是古希腊罗马美学和德国古典美学得到了深入研究,除了美学史教材和论著外,柏拉图、康德、席勒、黑格尔的美学文艺学思想研究的著作都在不断出版。原因很简单,古希腊罗马美学是西方美学的开端和源头,它奠定了西方美学的逻辑起点,人们自然对其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和兴趣。德…  相似文献   

15.
“忠”是“臣德”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战国中晚期的一段时期内,以《慎子》《韩非子》《庄子》为代表,出现了较为集中的对于“忠”这一德目的反思现象。《慎子》一派从功利主义角度衡量作为“臣德”的“忠”所产生的政治效果,认为“忠”作为臣下的德行,不能必然地造成理想的政治效果,这种理想政治需要借助于某种制度而由君臣共同完成。《韩非子》从君主利益角度出发,在“趋利避害”的人性的基础上,通过“刑”“德”两种手段对臣加以操纵利用,以此根本取代“忠”德的作用。《庄子》对于“忠”德的论述基于个体论的视角,它批判对“忠”德的造作和利用,试图使“忠”德回归为人天然的情感。  相似文献   

16.
《法音》2021,(5)
正宗教学家伊利亚德区分了神圣时间与世俗时间的概念,揭示出各大宗教及巫术传统中所存在的超越世俗生活以求回归神圣永恒的倾向。按照他的描述,宗教徒通过宗教节日与仪式"逆出"当下生活的时间序列,而去迎接原初神话的再临。~([1])在中国佛教的信仰实践中,节日与仪式亦被视为通往神圣时间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六十年代盛极一时的“结构主义”思潮曾蔓延到西欧、美国和日本。它是萨特尔存在主义的接替者。据有的学者估计,结构主义已经作为资产阶级哲学流派的一种而进入了史册;但是目前在美国和日本,对于结构主义理论的研究却仍不乏人。西德学者黑尔曼德在《从一个德国人的观点看法国的结构主义》一文中认为,“结构主义是一种形式主义体系,它对历史完全抱着一种漠视的态度。它反对一切进化和发展,而追求所谓‘封闭体系’和  相似文献   

18.
西方反科学思潮是人类文明史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哲学和文化思潮。它与科学相伴而生,又尖锐对立。西方反科学思潮在哲学层面激化了理性与信仰的矛盾;在文化层面,加剧了科学与宗教、人文的分裂。然而,要化解冲突,消除裂痕,圆融分歧,其中一条重要的途径便是返回中世纪,寻迹西方反科学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人体艺术发展的历史中,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边沁创造了一种罕见的艺术特例——自体圣像艺术。他死后,其肉体被解剖并重新组装,至今仍以活生生的形象放置在伦敦大学的一条走廊里。边沁以肉身作为使自己不朽的“纪念碑”,这和他的哲学观念密不可分。在他看来,灵魂是虚幻不实的,只有肉体是真实的实体。如果一件特定的事物,它的最充分的代表者只能是它自己,那么人的肉体就比绘画和雕塑具有和人自身更完美的相似性,就成了人死后自我延续的最有效途径。边沁的自体圣像艺术以及这种“艺术”所依托的哲学在西方具有特异性,但它依然是与西方哲学史对话的产物,并在诸多方面对西方现代、后现代的艺术实验提供了灵感。  相似文献   

20.
儒家文明影响下的中国伊斯兰教与基督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常说的西方文明其实就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加上基督教。其实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和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也有着不解之缘。伊斯兰教是一种宽容的宗教,也是一种包容性极强的文明。中世纪,希腊的欧几米德几何学、托勒密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