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代武当山提督内臣制度是明皇室管理武当道教的重要举措。明代宦官不仅长期提督武当山,而且全方位参与了武当山的各项管理工作,是明皇室与武当山之间沟通和互动的重要渠道,为明代武当道教的持续发展和繁荣鼎盛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全面客观地评价明代武当山提督内臣的地位和作用,既有助于加强对明代武当山历史文化的解读,也有助于促进对明代宦官史和明代道教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历来被誉为武当胜境巅峰之作的紫霄宫在建筑艺术、建筑美学上体现了明代初期的风格,蕴含着中国文化和建筑工艺的深厚内涵,为研究明代初期政治和中国道教历史以及古代建筑提供了重要实体见证。一明代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在北京建成故宫后,命工部侍郎郭瑾率领原班人马,浩浩荡荡开进武当山,一场声势浩大的"造山"运动拉开了序幕。依道教"玄天上帝"真武修炼的传说,三十万工匠,历经十二年,在武当山建成宫、观、庵、堂达两万七千余间,成为名副其实的道教建筑王国——"大岳太和山"。而这连绵四十华里、九宫八观三十六岩庙七十二  相似文献   

3.
武当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唐末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列为第九福地。道经说真武大帝曾在武当山修道四十二年,在山中留下了众多圣迹。历代皆有高道大德栖隐此山,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五代宋初的陈抟真人和元末明初的张三丰真人。明代曾数次大修武当山宫观,留下了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今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武当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武当道教历史、道教人物、道教音乐、道教武术、道教医药等各个方面。贯穿于其中的则是道教的精神。武当道教文化就是道教精神的具体体现。道教精神是以尊道贵德为核心的道教优良传统的凝结。…  相似文献   

4.
明代武当山志既是研究武当道教渊源流变的基本文献,也是研究明史和中国道教史的重要参考文献。根据明代武当山志的记载,明世宗朱厚熄不仅虔诚奉祀玄天上帝,尊封武当山为"治世玄岳",还大规模重修武当宫观,巩固并充实了明皇室对武当山的一系列制度化扶持政策,进一步扩大了武当道教在全国范围内的社会影响。解析明世宗崇奉武当山玄天上帝的内在原因及其外在表现,探讨明世宗对武当道教的扶持政策和管理措施,为明世宗崇道问题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和一个新案例。  相似文献   

5.
武当山是中国道教著名的仙山福地,历史文化积淀极为深厚。武当山道教官观都藏有各种珍贵文物,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御制"武当山玄天上帝圣牌"。该牌采用官窑五彩极品瓷烧制,  相似文献   

6.
明代是武当山最为鼎盛的历史时期,武当山志的编修也蔚为大观.武当山政治地位的攀升和本山意识的强化、修志传统的影响和扶持政策的刺激、玄帝信仰的普及和旅游风气的兴起以及文化诉求的自觉和权力博弈的需要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明代武当山修志事业的发展.探讨明代武当山修志兴盛的原因,既有助于揭示明代武当山修志的特殊性,还有助于加深对道教宫观山志编纂一般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正武当文化以其宏伟的古建筑群、玄妙的太极武术、神奇的道医道药、独特的道教音乐、传统的道教法事、深奥的道教哲理,成为世人心中的圣山。道教文化源远流长1.道教医药泽被众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山素有"十道九医"之说,历代道士在草木丹药、内丹术、疾病防治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八宝紫金锭"等药品,"万银锭"、"黄龙洞眼药"等武当道  相似文献   

8.
武当山是中国道教名山,被称为道教第九福地。神秘深邃的玄帝信仰、如法如律的道教科仪、缈纱空灵的道教音乐、结构精巧的道教建筑、颇具特色的道教医药、饮誉中外的道教武术(即武当武术),共同构成了博大精深、绚丽多姿的武当文化。武当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不仅在祖国大  相似文献   

9.
武当山是中国道教名山,被称为道教第九福地。神秘深邃的玄帝信仰、如法如仪的道教科仪、缥缈空灵的道教音乐、结构精巧的道教建筑、颇具特色的道教医药、饮誉中外的道教武术(即武当武术),共同构成了博大精深、绚丽多姿的武当文化。武当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不仅在祖国大  相似文献   

10.
正明代武当山志兼有道经和山志的双重属性,既是研究武当山历史变迁和武当道教渊源流变的第一手资料,也为我们研究中国道教史、政治史、文化史和区域社会史等诸多领域的相关问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珍贵的史料。由于兼有道经和山志的双重属性,明代武当山志既是研究武当山历史变迁和武当道教渊源流变的第一手资料,也为我们研究中国道教史、政治史、文化史和区域社会史等诸多领域的相关问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珍贵的史料。笔  相似文献   

11.
<正>山之有志,犹国之有史。明代武当山的修志实践表明,道教山志的编纂并非易事,惟有熟悉方志和道经的编纂规律,勤勉精进,才有可能修出一部好志来。明代是武当道教最为贵盛的历史时期,武当山志的编修也蔚为大观,先后有6部志书问世,成就显著,影响深远1。明修武当山志一方面保存了大量珍贵的道教文化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另一方面,其修志实践和修志理论也为新时期道教山志的编纂提供了经验教训,值得认真总结汲取。  相似文献   

12.
武当山道教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当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有着深厚的道教汉调,又有秦腔豫剧。武当音乐受此影响,从而形成似南似北,南北无间的混融色彩。三是清幽典雅的古乐风韵。明代钦选道官乐舞生张道贤任武当山玄天玉虚宫提点后,武当音乐无疑会增加宫廷古典雅乐的风韵。人们发现“武当韵”中保存了唐代大曲和宋明古琴曲的某些旋律形态和曲体风格。另外,自南北朝至清代,武当道乐还吸收了相当数量的佛教文化因素,因而武当道乐又有佛道融合的宗教音乐风采。武当道教区别于其他道教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它有自己特定的信仰,即信仰“玄武”或“真武”。玄武信仰渊源于早期的…  相似文献   

13.
明代是武当山和武当道教最为鼎盛的历史时期,武当山志的编修也蔚为大观。明代武当山志是武当道教的生动写照,也是道教宫观山志的杰出代表,但明代武当山志的著录却屡有疏误,即使是《明史·艺文志》、《千顷堂书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国善本书提要》、《中国善本书提要补编》、《新编天一阁书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等权威目录学著作对明代武当山志的著录也多有不尽人意之处,需要加以补充和订正。  相似文献   

14.
胡军 《中国道教》2014,(2):34-35
正武当山喇万慧、吴理瀛方继权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艺传授给年轻道众,对武当乐的承何本灼等道长所传韵曲典雅清新、独具风韵,他们毫无保留地将道教经曲、乐武当道乐古老悠久、博大深邃,不仅具有中国道教音乐的共性特征,同时还独具"武当韵"的个性色彩,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20世纪80年代,《中国民族民间器乐  相似文献   

15.
明初武当山全真道士丘玄清的生平极富传奇色彩,他不仅是明初复兴武当道教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也是明代武当山由道入仕的第一人,深得明太祖朱元璋以及张宇初、刘三吾等时贤名流的赏识和推重。围绕着丘玄清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好事者当然也包括利益相关者或附会其师承武当道士张三丰,或杜撰其力辞宫媛而自宫,既层累地完成了丘玄清形象的文化建构,又为其生平道履蒙上了神秘的面纱。这些广为流布的丘玄清传说,不仅提振了道教全真派的政治声誉,也扩大了武当教团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武当山地处湖北省十堰市境内,又名太和山,明永乐十年被成祖嘉封为"大岳太和山"。提到武当山,首先就会想到真武大帝、道教文化和武当武术。岁月交替,日转星移,随着人文步履的崛起,武当山独特的建筑艺术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武当山道  相似文献   

17.
博大精深的武当武术虽源于中国,却属于世界,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武当武术也将让更多的洋弟子实现他们对功夫的梦想。武当山不仅是道教玄帝信仰的祖庭,也是中国传统武术的故乡,太极张三丰的故事家喻户晓,"北崇少林、南尊武当"的说法有口皆碑。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传统道教文化的复  相似文献   

18.
李艳 《宗教学研究》2004,(1):125-127
道教劝善书是宋明以来道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与戏曲相同,道教劝善书作为一种重要的方式维系着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社会结构和道德秩序.道教劝善书劝善惩恶、阴骘观念和因果报应等思想对戏曲创作产生重要影响.从另一个方面看,戏曲也成为道教劝善书传播的重要媒介.这种关联源于二者受众主体在民间以及"有功于辅教"的共同特质.  相似文献   

19.
第六届中国.苍溪梨花节暨西武当道教文化旅游周,于2008年3月19日在四川省苍溪县隆重开幕。苍溪素有"中国道教之乡"和"中国雪梨之乡"的美誉。苍溪,是道教创始人祖天师张道陵悟道、传道、炼丹及升真之圣地,巴山蜀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中国传统戏曲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以及表演艺术等各种元素综合而成的一门传统艺术,是我国最具有民族特点和风格的艺术样式之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道教思想对于中国各个时期的社会生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中国传统戏曲自诞生之日起,就与佛教道教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体现在中国传统戏曲的故事文本、剧作审美、戏曲叙事、戏曲表演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