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谈兵法与经营之一路若华孙武在《孙子兵法》(简称《孙子》一书中,用简洁的语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概括出一个唯物主义的普遍规律。这一思想的提出是前无古人的,它是《孙子》的精华。《孙子·用间》篇指出:"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  相似文献   

2.
军事辩证法作为科学概念,是50年前毛泽东同志首先提出来的。《孙子兵法》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战争以及战争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充满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19世纪普鲁士著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大量运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博览过许多中国古代优秀的兵书,如《孙子兵法》等。这些兵书中蕴藏着丰富的军事心理思想。通过毛泽东的军事实践得到了理论升华,构成了毛泽东的军事心理思想。它不仅渗透在毛泽东的军事论著中,尤其表现在他的军事斗争实践中。这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中的一颗明珠,有待人们去探求。  相似文献   

4.
《孙子兵法》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成书最早、影响最大、内容最丰富的杰出古典军事名著之一。它在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指导下所总结的作战原则和方法,至今还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兵法经营学”在日本大行其道;美国人运用《孙子兵法》的某些原理于军事和政治;有些国家的军事院校和企业家也把《孙子兵法》列为必读之书。兵法与企业经营表面上是两种不同范畴的问题,而实际上,企业经营是一种特殊的战争,也是实力与智力的较量。《孙子兵法》所揭示的战争规律和许多哲理,对我们今天的企业经营活动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现摘其要者…  相似文献   

5.
从战争的观点看和平 军事思想是中国哲学传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古代经典中,“军事思想”不只存在于《孙子兵法》中,还见于墨子的著作,这位中国第一位真正系统化的哲学家,也是第一个开始反对儒家学派的哲学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研究的一个特点,就是相当多的同志致力于毛泽东的战争方法论的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将有关情况概述如下: 一毛泽东战争方法论的产生一种意见认为,毛泽东战争方法论产生于井冈山时期。理由是:在井冈山时期以前,毛泽东已初步掌握并成功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这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文章中可得到证实;(2)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  相似文献   

7.
孙子“知彼”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子“知彼”思想颜晓峰一、彼难知《孙子》中曾两次提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都把"知彼"列在首位。这样排列不是随意的,反映了孙子的军事认识论思想。把知彼摆在知己之前,既点明了在军事斗争中"知彼"的重要性质,也道出了在军事认识中"知彼"的困难程度。正因...  相似文献   

8.
略论《孙子兵法》中的伦理思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子论兵,以“道”为先,本文从“安国”“保民”的道德价值观、“爱卒”“善卒”的人道情怀、“德”“法”并用的治军策略的“五德”为纲的将帅修养等方面探讨了《孙子兵法》中的伦理思想.从而说明,正是从战争或军事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出发,孙子才能展开他那具有无穷魅力的军事理论体系,体现了中国传统兵学文化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9.
军事情报是决定国家安危的根本,战略决策的依据,战争获胜的前提;军事情报涵盖军事活动的全过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是孙子情报思想的核心价值;"五间"侦查思想是获取情报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0.
《孙子兵法》研究一百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给人们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古典兵法,而《孙子兵法》则是其中最为优秀的代表。它虽仅仅短短六千言,然而却和《周易》、《论语》、《道德经》一样,是影响中国文化两千五百余年的不朽元典。它的伟大价值,在于它真正参悟了战争的禅机奥秘,揭示了军事斗争的内在一般规律,规范了中国古典军事文化的基本特质及其主导倾向。因此,历来被列为我国兵书之首,享有“百世谈兵之祖”的美誉,并在世界军事学术发展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它的影响也已超越单纯的军事领域,深入到政治斗争、外交角逐、经营管理、体育竞技…  相似文献   

11.
党明德 《管子学刊》2006,2(4):51-57
孙子兵法论势讲了计利为势和择人任势两个方面,把道、天、地、将、法五事作为计利为势的因素,把虚实、奇正、因利而制权作为任势的三种重要方式。毛泽东虽未专门对此作过解读,但从其军事著作中我们体会到毛泽东对“势”的理论的应用确有创意,从而创造了及时退让、诱敌深入、打围子、陷敌于死地、运动中歼敌等牢牢掌握战争主动权的许多战术,形成了每战必集中优势兵力并积小胜为大胜的战略原则。这些对“势”的理论的创意,其源泉在于毛泽东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去思维,在于他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去理解中国传统军事瑰宝。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不仅是一部重要的军事著作和哲学著作,而且也是政论文写作的楷模,有着巨大的逻辑力量。其中《战争的目的》一章,军委总政治部曾把它作为范文选入部队文化速成中学语文课本。现在我们从逻辑与语言的结合上,就《战争的目的》一章在证明方面的几个特点,谈些学习体会。第一个特点是准确。论题是政论文n勺中心,论题的准确是形式逻辑对政论文写作的第一个要求。毛泽东同志在提出论题时,用了一定的篇幅  相似文献   

13.
于孔宝  于敬民 《管子学刊》2006,(1):35-39,95
基于孙武由齐国奔吴及《孙子兵法》正式问世于吴国这些史实,笔者认为:《孙子兵法》曾先后有两次问世。本文试从《孙子兵法》二次问世的认识论依据、著者依据、内容结构依据、史料依据、《孙子兵法》十三篇与其他孙武佚文及两次问世的现代理解等方面,分别论述之。并认为,《孙子兵法》的首次问世是齐文化和吴文化共同孕育的结果,而修订问世的《孙子兵法》则主要是吴国的战争实践浇灌出来的花朵,吴国的军事文化充实完善了这部罕世之作。  相似文献   

14.
《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军事理论史上的高峰,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有自己的哲学渊源以及发展、演变历史,而《老子》的思想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不仅体现在对矛盾事物的辩证看法,对其奇正、生成等理论的继承和化用,而且表现在对其中"道"等哲学理念的发展和演变。最后,孙子突破了《老子》的束缚,在总结哲学理论与战争实践的基础上,从"矛盾论"的思维出发,以"取胜"为思想核心,铸就了《孙子兵法》这样一部伟大的军事论著。  相似文献   

15.
《孙子兵法》的知行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角度,结合孙子利用知行合一的观点指导军事实践的实例,对《孙子兵法》中的知行观即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对于研究《孙子兵法》中的哲学思想和军事思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之一,其《师》卦中含有丰富的兵法思想。正确理解《师》卦与《孙子兵法》的关系,对于理解《周易》的内容以及《孙子兵法》思想的来源是很有意义的。本文首先就《师》卦中蕴涵的丰富的兵学思想作了探讨,认为它提出的有关战争的“师(众)”、“贞”、“律”、“左次”四大原则,深深影响了后世兵法,尤其是成为《孙子兵法》核心思想的主要来源之一。最后,从历史和理论两个层面分析了《师》卦得以影响《孙子兵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仍,先秦各学派对战争这一社会现象无不给予重视。主张以仁义治天下的儒家也不例外。但相对而言,孔、孟议兵的言论较少。议论较多并形成较为系统的军事思想的是苟子。《苟子》书中,《富国》、《王霸》、《夏道》,《议兵》、《强国》等篇在一定意义上说都是军事著作。苟子军事思想的核心是“一民”。对苟子的“一民”思想,有必要加以认真探讨。一、“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一民”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因素是什么?这是谈兵论战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战国末楚将临武君与苟子在赵孝成王面前谈论军事时,临武君说:“上得天时…  相似文献   

18.
《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古代杰出的兵学著作,奠基于传统文化的根基之上.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从实用理性、用知求变、辩证法则、守度持中、悟性思维、道胜境界等六个方面,归纳出孙子兵法指导战争的致胜逻辑,以便于人们能够准确地把握《孙子兵法》的思想精髓,更好地发挥《孙子兵法》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同时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论。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毛泽东同志在这里,指出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性,这也就是说,在马克思主义者手里,世界观同方法论是一个东西。毛泽东同志的军事著作和战略战术思想,就是创造性地运用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去分析“事物的矛盾的运动”的伟大典范,并且体现了世界观同方法论的高度的统一、一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实践和毛泽东同志的军事辨证法思想为主线,结合中外军事史及战例,论述了研究和指导战争的科学方法论问题,批判了军事上的唯心论和机械论等错误观点。文章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战争规律与战争指导规律的辩证关系,阐明了能动地、正确地掌握战争指导规律对于获得驾驭战争的自由,取得战争的胜利具有决定性作用;第二部分分析了军事理论与军事实践相互关系的辩证法,阐明建立科学的军事理论以指导军事实践,必须同各种非科学倾向划清界限;第三部分分析了军事上的继承、发展与变革的辩证关系及其特点,阐明了军事原则必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武器的更新而革新的必要性及其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