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一次宴会上,周瑜对诸葛亮说:"孔明先生,我吟首诗你来对,对出来有赏,对不出杀头问罪如何?"诸葛亮从容笑道:"军中无戏言,请都督说。"周瑜大喜,开口便道:"有水便是溪,无水也是奚,去掉溪边水,加鸟便是鸡;得志猫儿胜过虎,落魄凤凰不如鸡。"诸葛亮听罢,心中暗想,自己身为蜀国军师,今日落入周瑜之手,岂不是"落魄凤凰"吗?便立  相似文献   

2.
《天风》2020,(11)
正耶稣说,我就是羊的门,什么意思,我不明白。《三国演义》记有这样一个故事:"孔明三气周公瑾"之后,"瑜马上大叫一声,箭疮复裂,坠于马下"。此后不久,周瑜不治身亡,年仅36岁。对于周瑜之死,罗贯中如此描述:"(周瑜)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瑜亮二人皆有过人的智慧、出众的才华,但在数次明争暗斗之中,周瑜始终处于下风。周瑜至死不服,所以便有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慨叹。根据这个故事,后世常用"既生瑜,何生亮"来形容某个领域才能不相上下的两个人物之间的纠缠与争斗。  相似文献   

3.
一个“点子”,可以救活一个企业,一个“创意”,可以开辟一块市场。一时间里,大家都这么说,也都这么想。 举“牛仔裤”的走红和“可口可乐”的旺销,似乎是最好的佐证。特别是中国市场经济的初始时期,“点石成金”──令多少人心驰神往!使许多人跃跃欲试!更有几多人望眼欲穿! 但是,去掉浮躁,挤出泡沫,只需稍作思考就会发现,点子,不是“点”。 “火烧赤壁”,是个绝好的“点子”。但是,那不是孔明与周瑜“拍脑壳”拍出来的。没有过人的才智,没有深厚的功底,没有艰苦的调研,哪有料事如神和决胜千里的本事?“宝剑锋自磨砺出…  相似文献   

4.
清静无为,修身养性,积德累仁,我们中国人常常奉之为做人的准则,这是几千年的文化心理传统积淀的结果,所以一提起“明争暗斗”,往往为君子所不齿,芸芸众生也会自然联想到那官场的勾心斗角,情场的争风吃醋,恶霸间的狼争狗咬,奸商们的尔虞我诈。其实,“明争暗斗”也正象战争——这种人类最高最残酷的斗争形式有着正义与否之分一样,也并非全都那么面目可憎的。屈原揭露张仪,孔明舌战群儒。可谓之“明争”;勾践  相似文献   

5.
“生不逢时”是很多人的感慨。有些人若能早生几年或晚生几年,可能官运就亨通了、事业就成功了。不少才华之士有志难伸、抑郁而终,只因为时机因素影响,真是悲伤。 三国演义留下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名言,描写的是周瑜的心境。周瑜容貌出众、才高八斗,诗词歌赋是样样精通,年纪轻轻就做了将领都督,负责统领吴国的水军。他的心思细密,经常用借刀杀人的方法达到目的,是乱世中的英雄。周瑜唯一遗憾的是:始终斗不过诸葛亮,多次“赔了夫人又折兵”,最后更气血攻心,气愤而死。临终前,他还怨叹:“既生瑜,何生亮!”周瑜只要换个时代,闪过诸葛孔明,他的道路会通达许多,至少不会被气死。  相似文献   

6.
利益集团如何用“中和之道”守护既得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刚 《中国道教》2009,(5):33-39
以道家、道教的“智慧之眼”审视,利益集团应该如何用“中和之道”守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若以人之常情分析,谁不想守护住自己的既得利益?谁又不想把自己的既得利益代代相传?有谁愿意君子之泽、当世而斩?然而,既得利益集团从历史走到现在,往往却是事与愿违,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财富从手上丢失,为什么会如此?有没有什么路径进人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7.
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是由历代”君子”所承担的。然而何谓“君子” ,本文依据《论语》拟对这一问题予以探讨 ,包括“君子”的世界、“君子”的意义、“君子”的困惑及“君子”的本质四个方面。目的在于澄清“君子”的原始形态 ,为进一步探求传统文化的特征及与现代文化之关系做一点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8.
管子的思想对中国影响较大,《管子》的君子观是天地之道,是君子存在的依据,君子的“禾变”智变是君子存在的现实需要,君子境界是静因无为自然境界与“重任”在身的道德境界的结合,君子的核心思想是“禾变”智变,这符合当时社会现实需求。这种“禾变”智变思想与儒家君子观仁义礼智合一的思想不一致,后来儒家君子观在发展上对管子君子观进行了“合变”式地发展传承,既有批判又有吸收,使儒家君子成为理想的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9.
《易经》中的君子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经》中的君子观于春海卞良君“君子”,在西周、春秋时期是贵族的通称。《书·无逸》:“君子所,其无逸。”郑玄曰:“君子,止谓在官玉者。”又,《国语·鲁语上》:“君子务治,小人务力。”君子指当时的统治阶级,小人指被统治的劳动人民。春秋末年以后,“君子”...  相似文献   

10.
孔孟都主张实施以伦理为中心的君子教育,对“小人”的教化也不放松,但与君子教育的目标不同,孔子明白指出“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孟子也说:“善政不如善教.”孔子主“性相近,习相远”,非常重视教育。《论语》一书多从“教者”出发谈君子教育,对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提出了不少精辟的见解,因之,此书可以看成我国第一本“教育学”教科书,孟子主性善,非常重视修养,《孟子》一书也可以说是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品德心理学”教科书,因为孟子重“内求”,轻“外铄”,他把教育问题心理学化  相似文献   

11.
先看一个故事。一次,国画大师张大千与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在席间相遇,张大千向梅兰芳敬酒道:“梅先生,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你一杯。”梅兰芳与众宾客不解。张大千含笑解释道:“君子动口,小人动手;你唱戏动口,所以你是君子;我画画动手,  相似文献   

12.
语富无人们交际的工具,语言表达必须遒循逻辑规律。但在某些特殊的语言环境中有意违反逻辑规律的语言表达却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幽默、诙谐、逗人、开心;生活离不开笑,引入发笑的方法很多,而有意违反同一律,就是一和很好的方法苏文茂在相声《苏批三国》中有如下对话。甲:诸葛亮和周瑜的姥姥家各姓什么;:不知道。甲:诸葛亮的姥家姓何.周瑜姥姥家姓李。;何以见得?曰:你没见周瑜临死前仰一天大叫,“既生瑜·何生亮。”就是说李氏家老太太生了周瑜,何氏家老太太生了诸葛这。“既生瑜,何空壳”愿意是说:“(老天)既然生…  相似文献   

13.
《论语·里仁》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句,牵涉到“君子、小人”之别和“义、利”之辨,可是,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目前,还不能说已经解释清楚了。汉代以来的各家注解,虽算不上歧说纷纭,却也有些不同的说法。现在知道最早对这句话作出解释的是西汉时的董仲舒,《汉书·董仲舒传》:“夫皇皇求财利常恐乏匮者,庶人之意也;皇皇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大夫之意也。”《汉书·杨恽传》引用作:“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董氏说的正是“君子、小人”之别和“义、利”之辨,后人在解释“君子喻…  相似文献   

14.
孔子的文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前言孔子的教育理想,是使人成就为君子。孔子对子夏说:“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君子虽以行仁为己任,但孔子又强调”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同上)可见君子须文质两备。在孔子的文质见解中,质指孝弟忠信,文指礼乐。君子是一方面能行孝弟忠信,一方面又能实践礼乐的人。孔子的文质思想,一方面继承虞夏的忠孝思想,一方面发扬周公的礼乐思想。孔子又以文质论三代,《论语》及《札记》中四言“吾从周”,文质  相似文献   

15.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这段话出自《论语·宪问》。关于其中的“君子道者三”一句,历来说解颇不一致,概括起来,可得四说:一说“君子道”为君子之道(见邢《论语注疏》),此说以“君子道”为偏正...  相似文献   

16.
<正> 一春秋时期,随着氏族贵族体制的衰落和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人格问题,即人类个体的价值、尊严和思想行为方式问题,已引起人们思考。《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鲁穆叔与晋范宣子关于“死而不朽”的那场著名谈话已开其端倪,而全面展示这个问题的当首推孔子。在孔子的言论中,涉及人格的概念有“圣人”、“君子”、“成人”、“志士”、“仁人”等,提得最多的则是“君子”。《论语》一书言及“君子”者,多达百余次。君子是孔子用以培养学生和律人律己的标准人格。君子称号常见于孔子以前的文献《尚书》、《诗经》,其最初涵义是指大夫以上的当权  相似文献   

17.
孔子论君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论语》中,“君子”是孔子(及弟子和时人)谈论最多的一个概念。全书中,论及“君子”者计86章,加上一章中的重出,总计为121次(以朱熹的《论语集注》为据)。孔子“君子”概念含义实质是什么?他何以在自己言论中把“君子”放在如此重要的地位?他提出这一概念有什么重要意义?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18.
孔子说:“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讨厌那种人,嘴上不说要做这种事,而实际上又做了这件事,还一定要为做这件事找借口。因为这种人是很虚伪,又很狠毒的。  相似文献   

19.
论点摘编     
最近在青岛召开的“中西文化讲习研讨会”上,张岱年教授讲象中国这样一个延续五千年的大民族,在历史上一定有个起主导作用的基本精神,这是中华民族延续发展的思想基础、精神支柱。讲时代精神还要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就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周易》有两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  相似文献   

20.
《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群英会蒋干中计》有句话:“周瑜……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编者给“鸣金”加注为“敲锣”。《古汉语常用字字典》1979年版“金”字义项①引《汉书·李陵传》“闻金声而止”句加括号解释:“金声,指锣声。”郭化若《孙子今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将《军争》篇“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译作“因为互相听不见讲话,所以设置锣鼓”。其他如商务印书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