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振耀 《世界宗教文化》2012,(1):38-43,113,114
慈善与宗教的密切联系是人所共知的。在中国慈善事业向现代转型的历史性进程中,如何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妥善处理好宗教与慈善的关系,从而促成宗教与慈善事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是慈善事业发展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拟从宗教与慈善的历史渊源、慈悲与宽容、宗教慈善事业与现代慈善福利服务事业的有机联系等方面展开,论述慈悲、宽容、专业奉献及养成教育的价值,并提出应该转变社会理念,促进现代慈善与宗教的良性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2.
宗教曾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公益慈善思想观念的产生和发展,至今还在公益慈善领域继续发挥和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与角色,并以其信仰理念、价值观念和相关的社会训导及服务实践奠定了现代公益慈善事业的基础。时下中国宗教界在公益慈善上所发挥的作用和所产生的影响及发出的声音虽然还很有限,但宗教在慈善事业上的优势和潜能还很大,有待进一步的开发。本文拟从当今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及宗教对其产生的影响,来探讨宗教与慈善的关系,并展望其相互影响和未来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督宗教的公益慈善事业自近代以来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是基督宗教的传统。《圣经》中蕴含着丰富的慈善思想,在《圣经》中,慈善是爱,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行动。  相似文献   

4.
郑筱筠:慈善事业的兴起与宗教有着不解之缘,宗教是慈善事业中的常青藤,慈善是中国宗教的理念,慈善活动是宗教慈善理念的外显化和社会化,是宗教慈善理念的社会象征符号。佛教慈善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历史上,历朝各代的佛教都有兴办义学、开设义庄、造船义渡、修桥补路等多种领域的慈善福利事业。近年来,大陆佛教界相继成立佛教希望工程编委会、慈善功德会、慈善超市等慈善形式,而港台地区的台湾慈济功德会、佛光山和香港慈辉佛教基金会等也积极践行慈善事业。佛教如此,其他宗教也是如  相似文献   

5.
宗教公益慈善与社会慈善事业同根同源。当前,宗教公益慈善组织在发展中面临一些困难、需要重视并加以引导和帮助。一、生存发展困境分析(一)成立登记困境成立登记困境,仍是困扰宗教公益慈善组织合法化的关键问题。一些宗教公益慈善组织难以获得法人身份,无法向社会经常性地募集资金,在宗教活动场所外单独从事公益慈善活动受到限制,并影响其享受政府对于开展社会公益慈善的政策扶持与优惠。  相似文献   

6.
刘培峰 《世界宗教文化》2012,(1):44-46,43,114
宗教是慈善重要的思想渊源,一种重要的慈善组织形式,宗教提供的慈善服务对扶贫济困、社会救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慈善也促进宗教教化功能的实现。随着社会分化,慈善和宗教逐渐分离,现代慈善注入了更多的内涵,但宗教慈善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社会,宗教与慈善都面临着角色定位和社会管理的挑战,如何合理自我调适,回应社会的需求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佛教在历史上是社会救助的重要力量之一。当代佛教团体对慈善公益事业更是不遗余力,取得了巨大成绩,佛教慈善研究因此备受关注。本文把学者相关成果梳理为佛教慈善思想,善书、功过格与慈善观念,寺院经济和古代佛教慈善,台湾佛教与社会福利,当代大陆宗教团体参与慈善事业等五个方面,并指出,基于跨学科的田野调查和综合分析,对佛教慈善组织以及宗教慈善的法律探讨乃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8.
儒家文化中的慈善思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儒家文化中的慈善思想以“仁爱”为中心 ,构筑起包括民本思想、大同思想、义利观在内的慈善思想体系。汉唐时儒家文化中关于慈善的理念得到进一步阐发 ,其内容也更为丰富多彩 ,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慈善伦理的构建和慈善事业的实践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与影响。儒家文化中慈善思想的另一重要源头是《礼记》、《周礼》,其中关于古代礼仪的记载成为后世慈善组织的理论源泉。  相似文献   

9.
<正>6月20日至26日,国家宗教局在贵州省贵阳市举办第四期公益慈善培训班。这是国家宗教局首次在京外办公益慈善培训班,也是首次将宗教界人士和宗教工作干部组合在一个班里共同培训。"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前不久刚刚结束,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要求最大限度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宗教界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是发挥宗教积极作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社会现代转型时期,当代宗教公益慈善事业刚刚起步,面对的所有问题既是挑战也是契机。伴随着时间推移,相信中国宗教将会逐渐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公益慈善模式,成为中国乃至国际重要的公益慈善活动主体。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慈善事业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庞杂而丰富的文化表述体系,慈善思想深邃广博,影响深远;慈善组织形式多样,各尽其能;慈善人物心系苍生,贤良辈出。慈善主体形成了以国家慈善为主,宗族慈善和宗教慈善等社会慈善相补充的多元系统,展示出中华民族深厚的慈善传统和文明积淀。  相似文献   

12.
岳清华 《天风》2018,(11):11-13
<正>发挥宗教信仰优势,在服务中体现爱心、宽容、忍耐和奉献精神,打造亮点,体现特色。宗教是慈善之母。宗教与慈善可以说是一个钱币的两面,健康的教会自然会参与慈善事业,为慈善事业添砖加瓦。圣经记载了大量关于慈善的教导,而这些教导成为了基督徒日常生活的信仰准则,直接指导着我们的行为规范。"不可摘尽葡萄园的果子,也不可拾取葡萄园所掉的果子,要留给穷人和寄居的。"(参利19:10)"不可欺压寡妇、孤儿、寄居的和贫穷人,谁都不可心里谋害弟兄。"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汶川大地震使国人的慈善热情得以空前高涨,那么盖茨的慈善之举则表明现代慈善事业不仅需要全社会的慈善热情,更需要不竭的内在发展动力。发展中国特色现代慈善事业,既需要慈善热情,也需要内在动力。这就需要从人类共同的优秀的慈善文明中去构建贯通古今、融汇中西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慈善核心价值观,使其在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健康运行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要做到这些,除了继承我国优良的慈善传统和近年来有益做法之外,我们还需要借鉴欧美国家在发展现代慈善方面的成熟经验,使慈善事业的发展得以起先声,而发展的首要前提应该是对中国特色现代慈善事业有一个正确全面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4.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我们热爱这个世界时,才真正活在这个世界上。"热爱世界并付出爱,可谓是对宗教界积极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最好诠释!慈心、仁爱是我国各大宗教都崇奉的理念。在新的历史时期,宗教界如何秉承传统而又与现代社会相适应,是我国各宗教共同面对的时代课题。而从事慈善事业正是宗教在新时代里践行慈爱理念、服务社会的生动体现。今年2月,国家宗教局等六部门下发《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极大地鼓舞和调动了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热情。为进一步推动宗教公益慈善活动的有序开展,7月,国家宗教局经商全国性宗教团体,发出在全国宗教界开展"宗教慈善周"活动的通知,决定9月第3周(9月17日至23日)在全国宗教界开展以"慈爱人间,五教同行"为主题的"宗教慈善周"活动,得到了各地宗教工作部门和宗教界的积极响应。9月17日,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经验交流会暨"宗教慈善周"启动仪式在湖北武汉成功举行。会前会后,各大宗教同心同行,结合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实用有效的公益慈善活动。  相似文献   

15.
郑功成 《学海》2007,(3):62-67
慈善事业是弘扬互助友爱精神和建设积极向上的伦理道德的最好途径与方式,具有缩小收入差距、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共享发展成果的不可替代的客观功效。中国的慈善事业面临着十分有利的时代背景,但同时也面临着慈善意识落后、法制建设滞后、慈善机制发育不良等诸多制约。因此,改良国民的慈善意识是发展中国慈善事业的基础工程,健全完善慈善法制是发展中国慈善事业的根本保证,促使慈善组织运行机制发育成熟则是发展中国慈善事业的关键所在。作者强调,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慈善事业的发展,建立在互助友爱基础之上的各种慈善事业应当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且重要的内容,慈善事业的大发展,将促使中国现代化强国之路走得更加文明、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16.
加强宗教公益慈善事业的组织化,实行组织绩效评估,能够有效推进宗教界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在中外历史上,宗教界有开展慈善服务、利益人群的传统,是社会公益慈善的重要力量和组织主体之一。当今社会,不少国家和地区对宗教界参与现代公益慈善事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试论中国特色现代慈善事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慈善是人类共同的文明,而现代慈善事业是以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为价值取向的.中国走向世界,发展中国特色现代慈善事业是题中应有之义.这就需要从人类共同的慈善文明中建构通古今融中西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慈善价值观,使其在展现中华文明、缩小贫富差距和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要充分发展道教的慈善事业,必须进一步挖掘道教教义教理中的相关内容,弘扬优秀的慈善思想,同时还需积极寻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慈善方法和途经。近些年来,中国五大宗教的慈善事业如雨后春笋般开展起来,产生了越来越大的社会影响,其中道教的慈善事业也有了长足进步。这当中,既有国家强盛后道教界本身的经济基础有了很大改善的原因,更与道教界不断加固信仰,深入理解经典,自觉践行道家精神密切相关。要充分发展道教的慈善事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13,(8):41-42
记者:长期以来,佛教与慈善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请您大致介绍一下历史上佛教的慈善传统。学诚法师:生长在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着优良丰厚的慈善思想和慈善传统。大乘佛法传入中国以来,对我国慈善事业的理论和实践起到了尤其重要的充实、发展与创新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雪梅 《中国宗教》2012,(10):14-17
对于中国的宗教公益慈善事业而言,2012年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继今年2月中央六部门《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之后,9月17日,国家宗教局又在江城武汉举办"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经验交流会暨宗教慈善周启动仪式"。这一系列紧锣密鼓的举措,不仅表明了党和政府支持宗教公益慈善事业的坚定态度,也必将开启宗教公益慈善事业的新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