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们遵循逻辑规则,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养成以较为充分的或完全的前提村料得出结论的思维活动的习惯,也就培养出了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关于逻辑思维,人们的认识还是比较清楚的,人们也拢到了训练这种思维能力的有效的规则和方法。同样,要培养较强的直觉思维能力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培养出一种思维活动的习惯。培养直觉思维能力必须遵循一条根本的规则,这个规则就是:思维活动要建立在较少的或很不充分的知识材料的基础上。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养成一种思维活动的良好习惯,那么就能培养出较强的直党思维能力。这种思维的习惯就是由较少…  相似文献   

2.
医学整合,不仅是一种创新行为,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形式。医学创新思维整合形式的特征是相关思维材料合理迁移、相关思维方式的耦合。医学创新思维是理性思维,迷信灵感和直觉而忽略逻辑是危险的,需要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整合;医学创新思维是复杂性思维,强调批判而否定传承是片面的,需要批判性思维和经验性思维的整合。医学整合,不仅可以从本体论层面予以理解,还可以从方法论层面予以运用。医学创新思维整合形式的研究需要整合理念的方法论引导。  相似文献   

3.
幽默是英文humour的音译。意指有趣、可笑而意味深长的。它一般是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轻松、善意的微笑中,揭示生活中的矛盾和谬误,从而使人们在欢娱快乐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获得启迪和智慧。而许多幽默小品所揭示的,是属于违反逻辑思维规律所产生的矛盾和谬误,可使人们从中受到形象的逻辑思维规律的教育,潜移默化地学会区分正确思维和错误思维,学会识别并驳斥谬误与诡辩。由于在各种幽默作品中体现的逻辑思维规律不是如逻辑教科书中那样直接正面  相似文献   

4.
大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越用越灵活,越“闲置”就越迟钝。常见一些退休老人,由于常年无所用“心”,结果很快就记忆力衰退,少数老人未到“古稀之年”已患“老年痴呆症”,乃至生活不能自理。而一些科学家由于常年不间断地进行着繁重而复杂的脑力劳动,乃至“耄耋之年”仍然思维敏捷,语言锋利,并无头脑衰朽的主观感觉。近些年,人们还发现,人脑的活动量与人的身体健康有密切联系。经常科学地用脑,不间断地进行正常而繁重的思维活动的人,平均寿命要高于不肯用脑、思考迟钝的人。过去我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近些年已被“生命在于脑运动”代替了。为了使人们的头脑保持灵活机敏,我们应当象对待身体的其它器官一样,让大脑也经常做些体操——。马克思在艰巨的写作任务之余,经常用解些高等数学习题的方法,使大脑得到休息,大概也是在做必要的思维体操吧。 n·兹拉凯维奇(n·孔)于一九八三年用俄文在纽约出版了一本名为《测验一下自己的能力》的小册子,其中汇集了一百二十四个逻辑测试题,目的就是为了使读者在做必要的“思维体操”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这一百二十四个测试题有难有易。本刊拟编译其中推理性、趣味性较强的若干题目,并进行必要的逻辑分析,以飨读者。当然,有些题目难度是较大的,甚至百思不得其解。这时读者会望而生畏,甚至望而却步的。但,正是在这种时候,我们的大脑正在做着“大运动量”的“思维体操”。只要再坚持一下,疑团就可能被解开。这时,正如本书作者在“前言”中说的,你会产生一种“奇妙的欢乐感觉”("pagoema")愿读者能尽快找到这种感觉。为此,本刊特辟“思维体操”专栏,每期给出一个测试题,并对上期的题目作出答案,进行必要的逻辑分析,希望读者喜欢这个栏目,并多提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5.
人的认识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过程,自然包括理性和非理性、逻辑和直觉辩证统一的关系。本文侧重从科学创造的角度.说明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互补性和统一性。第一,直觉的爆发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和逻辑的运演。直觉是一种自由创造的思维,但这个自由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丰富广博的知识积累.潜心专注的刻苦钻研,其中内涵了大量的逻辑知识和逻辑方法的准备。逻辑的力量对直觉的影响表现为下面两种情况。一是直觉的判断方面。当科学研究进入微观和宏观领域时.直觉的判断显得特别重要。我们识读到一个新信号或新图象时.并不一定…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理论必定有其逻辑方法,佛学作为一种理论学说当然也不例外。但是由于佛学理论广大精深,且宗派繁多,当然各宗所采用的逻辑方法也不能完全相同。反言之,正因各宗逻辑方法不同,所以才形成各宗哲学理论体系的差异,虽然在方法与体系上各宗存有差异,但各宗在本质上又有共同的基本精神,这就是都用辩证法。辩证法是万有的理念,当它呈现在主体人的精神上时,它就是一种辩证思维,作为一个能思的主体人,辩证思维就是其最高智能.只有在辩证思维中,主体与客体,能思与所思,心与物才能得到同一性解决。佛学的辩证思维是一种独特的辩…  相似文献   

7.
学生思维的培养,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所谓思维的培养,一般是指逻辑思维的培养,也有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的。他们所说的逻辑思维,不是思维的一个方面,而是“全部”有效的、高水平的思维。上述两种情况,前者是把思维作为逻辑思维的简称或同义语;后者则把逻辑思维看成是思维的进一步或具体的说明。一句话,二者都是把思维与逻辑思维完全等同起来,或者说在二者之间画了一个等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由于前面所说的思维与逻辑思维这两个概念上的混乱,这里有必要指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不应该影响、妨碍、损  相似文献   

8.
思维实践是逻辑理论产生的源泉。而我们学习研究逻辑理论的目的,又在于运用逻辑理论去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思维实践。逻辑是思维的伴侣,只要我们善于运用所学的逻辑理论去分析自己或他人的思维实际,我们就会发现:逻辑充满在每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中,学习逻辑将受益无穷。我曾任山东省广饶县大王镇畜牧开发办公室主任一职。该办公室负责全镇肉鸡饲养的开发、发展,它是承上通下、联系左右以及沟通内部与外界的一个关节点。在工作中,我几乎天天都要接触许许多多来自各方各面的人。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学习和运用逻辑知识对公关成功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医学整合,不仅是一种创新行为,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形式.医学创新思维整合形式的特征是相关思维材料合理迁移、相关思维方式的耦合.医学创新思维是理性思维,迷信灵感和直觉而忽略逻辑是危险的.需要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整合;医学创新思雏是复杂性思维,强调批判而否定传承是片面的.需要批判性思维和经验性思维的整合.医学整合,不仅可以从本体论层面予以理解,还可以从方法论层面予以运用.医学创新思维整合形式的研究需要整合理念的方法论引导.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些逻辑问题需要探讨。弄清这些逻辑问题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大有裨益的。一、哲学教学必须遵守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一切正常的思维活动都必须遵守思维规律,否则就不能认识真理和准确地表达思想,教学活动当然也不例外。以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学需要辩证思维,因而形式逻辑的思维规律可以完全置之度外,这是极大的误解。以“不矛盾律”为例。形式逻辑的“不矛盾律”要求排除思维中的逻辑矛盾,而在辩证哲学看来,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似乎这两者是截然对立的。其实,“不矛盾律”要求排除思维中的逻辑矛盾,但并不排斥客观存在的辩证矛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分析方法是完全符合“不矛盾律”的。列宁说:“‘逻辑矛盾’——当然在正确逻辑思维的条件下——无论在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11.
外国逻辑史著作本来就不多,其中关于“中国逻辑”的论述就更是凤毛麟角。但在这廖廖无几的论述中也可见一种趋势:由不承认到承认,至开始重视。外国哲学家、逻辑家最早谈到中国人的逻辑思想的要推黑格尔,这位唯心主义辩证法大师,在对中国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的估计上采取了虚无主义态度,他说:“真正的哲学是自西方开始”,“东方的思想必须排除在哲学史之外。”就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说:中国人“他们自己像是不能用概念来思维的……对印度人和中国人的科学知识估计太高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三十年代,金岳霖先生以欧洲传统演绎逻辑是唯一和普遍的逻辑学观念,对中国逻辑的研究提出了“中国逻辑”的名称能否成立的问题。否认逻辑与文化的联系,坚持逻辑的唯一性和欧洲传统演绎逻辑的唯一性与普遍性,这些是提出“中国逻辑”名称困难的依据。上述观点将会面对由逻辑学研究对象、逻辑学学科性质以及逻辑史所展示的事实所引发的诸多困惑与质疑。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逻辑思维。逻辑思维不是单纯的自然现象,而是属于人的精神世界。人的精神世界依附于人类的文化,即人的实践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当人类文化呈现出多样性的统一状态时,包括逻辑思维在内的精神世界不仅有共性,也有由民族地域不同而显现的个性。在中国,先秦文化不同于古希腊文化,它的核心是伦理政治与社会人事,它的主要内容是伦理尺度与治国纲纪的构想、建立和实践,它的基本思维取向是现实的需要以及实践中的经验。以“类同”为依据进行“以类取,以类予”推演的“推类”,成为先秦时期逻辑思维中居主导地位的推理类型,同时也成为先秦逻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代逻辑学是有别于欧洲传统演绎逻辑的。研究中国逻辑离不开对欧洲传统逻辑的借鉴,在这种借鉴研究中,应用比较法的关键有三:第一,被比较的诸对象都把与之相比较的对象视为平等的他者,而不是对立者或规范者;第二,在见其同异中,比较以见其相异乃更为重要。第三,对研究对象的异点给出制约因素的分析,就中国逻辑研究而言,就是“历史分析与文化诠释”。  相似文献   

13.
理智行为是逻辑思维的必然结果,道德行为更是如此。道德行为与不道德行为的发生,都经历一个明显的逻辑批准过程。不同的推理过程造成完全相反的行为结果。不道德行为的推理过程,经常是从错误的前提出发,推出错误的结论来,而这个错误的前提大都与“自我”有关。如一些人的行为出发逻辑前题是“是否伤及自身”,如果他们逻辑地预测到行为的后果会“伤及自身”,即使“拔一毛而利天下”也会有所不为。还有一些人的行为推理的这样前提是“是否于己有利”。当然,“利己”行为未  相似文献   

14.
辩证思维即遵循辩证法规律而进行的思维。这是人类思维发展的高极形式,其产生与发展必须以形式逻辑思维为基础,同时又是形式逻辑思维发展的必然趋向。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等曾指出:“从思维的过程,即从思维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是人的理性认识发展的两个阶段”(朱智贤、林崇德,1986)。一般而言,自觉或不自觉的辩证思维形式在成人中较为常见,这是由于成人的形式逻辑思维方式已基本形成,在此基础上辩证思维方式就有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出现。但小学儿童的思维发展中,辩证思维的状况如何呢?根据有关研究,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其具体表现为低年级儿童的思维具明显形象性,中、高年级儿童的思维具较多抽象概括性(朱智贤,1979)。例如南京师大丁祖荫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丁祖荫,1964)。  相似文献   

15.
爱因斯坦的创造性思维一直是当代科学方法论研究的最重要的案例之一。关于创造性思维,爱因斯坦可说是一个直觉主义者。什么是直觉?粗略地说,直觉是一种非逻辑的跳跃性思维,它和灵感、顿悟、自由想象等属于同一个范畴。直觉思维没有确定的模式,而逻辑思维有确定的模式。 有趣的是,关于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在科学创造中所起的作用,两位最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和爱因斯坦的观点几乎是截然相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从“类”范畴到“类”法式的发展演进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援类而推的方法,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并广泛使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它是按照两种不同事物、现象在"类"属性或"类"事理上具有某种同一性或相似性,因此可以由此达彼、由言事而论道的一种推理论说方式。这种方法的特质是建立在"类"概念基础之上的,其发展演变成为中国古代主导的推类"法式",是一个由兽名至祭名、善名、族类名、种类名、法式名的历史的过程,铸就了中国古代的主导推理类型。这种具有普遍适用的逻辑思维方法论意义的"推类"法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和思维发展的必然,有其稳定的由"言事"而"言道"的推理结构。其成立的依据是事物类属性、类事理的相似性或同一性,表明了思维的确定性认识,使之具有了法则的一般规律的意义,使"推类"思维方法的逻辑性越来越明显,推理功能越来越显著。其取法标准既有伦理的标准,也有逻辑的标准,使得先秦逻辑思想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了伦理化倾向。其思维进程是通过比照事例而分类,进而援类而推。在其大量的实践应用中,"推类"法式反映了中国人在生活态度上更偏重于精神感受,积淀在中华文化的血脉里,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通过对它演进过程的梳理,以及对其背后的逻辑原则、文化传统、人文精神的了解,可以从逻辑与文化的角度增强我们对传统思维方法论意义、文化认同意义的感受。  相似文献   

17.
逻辑是发展智力的工具,掌握逻辑工具是发展中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中学生要掌握逻辑工具,一方面要靠各门学科在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一方面也需要讲点逻辑知识。这两方面缺一不可:前者一般地说是逻辑思维的感性经验,后者是逻辑思维的理性知识,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使之相得面益彰,才能使中学生自觉地熟练地掌握逻辑工具,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怎样讲授点逻辑知识呢?现在的办法是,放在中学语文课本的知识短文中去讲授。但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很好。所以,我们设想对中学生开一点专门的逻辑知识  相似文献   

18.
对于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问题,至少在国内有两种带有普遍性的观点。一种是较为偏激的观点,认为逻辑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是对立的,逻辑思维妨碍创造性思维;另一种是较为温和的观点,认为逻辑思维与创造性思维不相干,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思维类型。在谈到这两种思维的关系时,人们往往褒创造性思维而贬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关系问题,有待深入系统的研究,作为初步探讨,本文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临床思维的逻辑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思维是临床能力的核心和基础,是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前提条件。临床思维是按照逻辑规律反映疾病的思维方式。在临床思维活动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医学假说的提出、验证、推理和遵守逻辑思维的过程。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医学工作者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医学工作者应该不断加强逻辑修养,不断提升我们临床思维水准。  相似文献   

20.
原始思维怎样走向逻辑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概念为核心的逻辑思维,是文明人的一种骄傲。人类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如果离开了逻辑思维简直不可想象。但是,正象每个人的这种能力并非生来就有一样,人类的这种能力也是历史的产物。即使夸大地说,文明人的逻辑思维最多只有一万年的历史。而在此以前大约三百万年的蒙昧时期和野蛮时期,人类智能由于没有、也不可能构成抽象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