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祆教,中国古称火教、火祆教、拜火教等,源自古代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ism)。琐罗亚斯德教诞生于约公元前10世纪之前的中亚南部和东伊朗地区,因教主琐罗亚斯德(Zoroaster)而得名,信仰先知查拉图斯特拉(Zarathustra, 古伊朗语,古希腊人讹译为Zoroaster)之启示,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该教的核心教义是神学上的一神论和哲学上的二元论,  相似文献   

2.
伊朗的古代钱币作为伊朗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一直为国际学术界所关注,同时它也是收藏界的宠儿,但是国内对此知之甚少,本文就上海博物馆最近出版的馆藏丝绸之路古代国家钱币和其他伊朗钱币图录以及介绍为依据,阐述伊朗钱币上的宗教内容及其背后深层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走进伊朗清真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朗是一个具有深厚宗教与历史文化传统的伊斯兰国家,现有人口7500万。其中波斯人占66%,阿塞拜疆人占25%,库尔德人占5%,其余为土库曼人和阿拉伯人等。居民中的98.5%信奉伊斯兰教,其中什叶派穆斯林占总人数的95%以上,犹太教徒占0.3%,琐罗亚斯德教徒占0.1%,基督教徒占0.6%,信奉其它宗教者占0.1%。 在历史上,伊朗是亚洲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古代航海史的群英谱上,闪耀着一颗璀璨的东方明星,他就是中国明朝初年的回族穆斯林大航海家、外交家和军事家郑和(1371-1435)。他受中国明朝成祖、仁宗和宣宗三位皇帝的派遣,以中华帝国钦差总兵的身份,统率着由200余艘大型海船和28000名船员组成的和平友好远洋船队,从公元1405年至1433年的28年间,往返驰骋在太平洋与印度洋辽阔的海面上,把古代波斯湾与阿拉伯海通往中国东南沿海的著名海上丝绸之路,推向了极度的繁荣,成为中国历史上对外开放的一大盛事,中国历史上称为“郑和下西洋”。明朝时中国人观念中的西洋,就是今天的东南亚,印度…  相似文献   

5.
一摩尼教(Manicheism)发源于古代波斯萨珊王朝,为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创立,约于6至7世纪沿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新疆地区。据宋代文献《佛祖统纪》记载,摩尼教正式传入中原地区则是在武周延载元年(694)。  相似文献   

6.
罗喻臻 《法音》2004,(7):47-47
本刊讯6月10日下午,圣辉副会长在广济寺会见了伊朗文化与伊斯兰指导部副部长穆罕默德·马哈茂德·伊拉基先生一行。他说,中伊两国传统友谊源远流长。近年来,在两国领导人和政府的关心和推动下,两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友好合作不断深化,促进了两国人民的友谊在新的世纪进一步发展。圣辉副会长特别谈到“丝绸之路”对两国古代以及亚洲古代宗教交流的重要性,他说,千百年前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佛教和伊斯兰教,已经成为中国五大主要宗教中的两个宗教。圣辉副会长还向客人简单介绍了中国佛教以及中国佛教协会的情况,并提出在世界日益全…  相似文献   

7.
枣椰树是海湾和阿拉伯半岛上最重要的树种,椰枣是它所结的果实,又称海枣、伊拉克枣、波斯枣、阿拉伯枣,它是这个地区的重要特产。古代阿拉伯半岛上的贝杜因人,以椰枣为主要食品,等同粮食,甚至比粮食还贵重。驼肉、奶、椰枣,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加上沙漠,构成了半岛上的四要素。贝杜因人、骆驼和椰枣,则是沙漠中所有生物的三位一体的统治者。相传,先知穆罕默德圣人曾把枣椰比做阿拉伯人的姑  相似文献   

8.
域外教会     
晓望 《天风》2017,(1):63-63
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主前31世纪至主前27世纪,出现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主前27世纪至主前22世纪,就建起了许多金字塔;主前22世纪至主前17世纪,经历第一中间时期、中王国及第二中间时期(亚伯拉罕及雅各时期);主前1570年至主前1070年为新王国时期(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主前1070年至主前664年为第三中间时期.主前11世纪至主前7世纪,埃及曾经被亚述、波斯、马其顿及罗马帝国统治.  相似文献   

9.
《拜达维经注》(?????????????,TafsīrualBaidāwī),阿拉伯语文本原名《?????????????????????????》,译为《启示光辉和经义奥秘》,波斯人纳绥尔丁·拜达维(?????????????????)于13世纪著成。该经注是伊斯兰教逊尼派重要的《古兰经》注解之一。我国西北地区经堂教育多以其为主要教材之一。纳绥尔丁·拜达维生于伊朗西南部设拉子市附近的拜达维(1),生年不详,公元1286年卒于伊  相似文献   

10.
田单与田横     
田单与田横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两个重要人物,他们分别生活在战国末年和秦朝末年,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两人进行比较研究,不仅有利于我们加深对两人及其所处历史时代的认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能从两人的成败得失中得到启迪。  相似文献   

11.
中世纪波斯著名诗人萨迪“亚当子孙皆兄弟,造物之初本一体”的诗句,今天被做为团结全人类的口号悬挂在联合国总部。这句话选自萨迪1258年创作完成的散文诗体故事集《蔷薇园》,(原书名《古丽斯坦》)。因其意境深邃,文笔酣畅,被尊崇为世界文学名著。它把《古兰经》、“圣训”中所包含的伊斯兰教道德训戒寓于富有哲理而又优美的故事之中,以警示后人。被西方学者称之为东方的《伊索寓言》。700多年来,在波斯(伊朗)乃至伊斯兰文学史上闪烁着耀人的光芒,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蔷薇园》在我国传布的历史久远…  相似文献   

12.
孝的本义是“善事父母”。因为人为父母所生养而成长 ,应该给以回报 ,所以孔孟主张对父母尽孝。先秦儒家还提出父慈子孝的对等关系 ,在道德人格上是平等的。秦汉大一统以后 ,移孝作忠 ,伦理向政治伸延 ,君父对臣子形成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汉朝称以孝治天下 ,建立察孝廉、奖孝悌的制度。对孝道的提倡 ,用以造就一批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孝悌家庭 ,对以家族为本位、家国同构的中国古代 ,儿女尽孝能和睦家庭 ,进而安定社会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有一定的正面作用。同时把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 ,所谓忠臣出于孝子之门 ,对于维护汉皇朝的统治亦有安定的作用。但是历朝的孝治政策亦有负面效应。由于朝廷奖励孝子 ,有的人就弄虚作假 ,败坏社会风气 ,把孝道作为沽名钓誉的工具。有的虽然真心尽孝 ,但措施不当 ,形成愚昧行为。正面与负面就形成中国古代孝文化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13.
泉州清净寺     
福建泉州,地处东南沿海之滨,是一座历史悠久,名闻中外的文化古城。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著名海港城市之一。也是中古时期国际友好交往和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早在公元七世纪初,大食(阿拉伯)、波斯(伊朗)等国的商贾,就乘海舶运载珠宝、香料等珍贵货物,不远万里来泉州进行  相似文献   

14.
关于徐市(福)研究的一些问题王文清秦始皇派遣徐市(福)等率领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和神药,是秦朝历史上的重大史事之一。徐市(福)人海以后“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更是中、日两国古代史上的重要历史问题。深入研究徐市(福)入海求仙人及其有关问题,是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穆斯林眼中的伊朗伊朗是世界文明和文化的摇篮之一,伊朗的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均对世界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这片164819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突厥族、库尔德族、俾路支族、鲁尔族、土库曼族、阿拉伯族等民族的近7000万人口。其中98.5%左右的人口是穆斯林,绝大多数人信奉什叶派,部分穆斯林信奉逊尼派及其所属哈乃斐、沙斐尔、马立克和罕伯里等教法学派。所有各教派的信奉者在伊朗都受到尊重,并且享有完全的自由。此外,在伊朗的琐罗亚斯德教徒、亚美尼亚人、犹太人、亚述人和迦勒底人等宗教少数民族都有各自的宗教组织。在伊朗全国…  相似文献   

16.
儒家思想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中庸思想堪称儒家思想的精髓,其不仅有利于巩固政治统治,还对文学创作尤其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诗歌具有一种中和美、包容美、平衡美、和谐美。中庸思想以其包容性使中国古代文学在内容上更加的深刻与丰富。因此,中庸美学不仅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精髓,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重要影响因素与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7.
新亚述是一个军国主义国家,战争和征服是亚述历史中最重要主线之一。通过征服,公元前934年之后亚述逐渐发展为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亚非的庞大帝国,国内原有的地域观念发生巨大变化,不仅制定行省,还出现了附属国和傀儡国。面对疆域辽阔的大帝国,面对各种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语言,不同风俗和宗教,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大一统思想在实践上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最大化。帝国统治往往意味着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文明世界重要地区的政治与精神霸权,所以为了对这样一个民族群体进行有效整合和管理,首先必须做好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为帝国的统一制造思想舆论,为日后的统治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8.
倭马亚王朝时期伊斯兰教的发展公元七世纪上半期,阿拉伯人向外大扩张后,统治了埃及、叙利亚、伊拉克和波斯等广大地区,伊斯兰教在各地迅速传布。特别在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传布尤为迅速。但是,阿拉伯人早期的历史著作,着重记录了军事的活动,王朝的更迭,教派的斗争,各部族的矛盾,以及王公贵族的生活,而忽略了经济文化和宗教传布方面的记载。因此,系统地、确切地阐述伊斯兰传教活动的历程是困难的。但是,可以肯定,到了公元九世纪中,换言之,伊斯兰教兴起后二百余年,伊斯兰教在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  相似文献   

19.
王静斋阿訇除了翻译《中亚字典》(1928年出版)和《中阿双解中阿新字典》(1934年出版)外,并编译有《中波字汇》,完成于1932年4月。因为是择译,总计两千余字(词),八开本33面,故不称以字典,仅称作《中波字汇》。波斯(伊朗)同中国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同波斯商人来华贸易是分不开的。唐宋时,我国南方滨海口岸,已常住有不少阿拉伯和波斯的商人。由  相似文献   

20.
伊斯法罕是伊朗最著名、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位于伊朗首都德黑兰以南400多公里的盆地边缘,建城历史长达2500年。这里曾是东西方贸易的集散地,“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要地。伊斯法罕在公元11世纪时被突厥人中的塞尔柱族夺得,1051年成为塞尔柱王朝的首都。1598年被萨法维王朝再次选为首都,直至18世纪初。伊斯法罕在17世纪曾盛极一时,共有人口6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距今3个世纪以前曾在伊斯法罕居住生活过五年的法国人让.夏尔丹爵士曾撰文写道“;伊斯法罕城,包括它的郊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巴扎(市场)一直熙熙攘攘,骑马者派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