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拓朴逻辑     
1.引言本文的目的是提出一个可以作为多种用途的位置(positional)逻辑系统族或拓朴逻辑。这些系统的获得,是由时序逻辑现有系统的推广面产生的。它具有一个普遍的与自然科学有关的规律,它所反映的知识具有领域广阔的逻辑特征,不仅包括时序(表示时间关系的或时态的)逻辑,此外还有我们可以称作位置格(locative)或场所(Place)逻辑,以及正规的“可能世界”逻辑。  相似文献   

2.
斯多葛学派第一次完成了亚里士多德逻辑中已经涉及到而禾作进一步探索的命题逻辑,在逻辑史上的地位是显著的;而其理论最原始的部分则是关于被表示物或被表达物的,这些东西他们共同称为来克顿(Lekton及其复数Lekta)。来克顿理论是逻辑学理论中的一个新事物,它可以说是现代语义学理论的渊源。一、按照斯多葛学派的看法,有三种东西是相互联系的,(1)表示项或记号,(2)被表示项,(3)存在物。表示项是声音,例如“狄翁”的声音,存在物是外部存在的对象,如“狄翁”自身;这两者是物体或物理对象,而第三个因素却不是物体,我们可以把它描述为“声音揭示或表示的实在实体,而我们把它理解为是与我们的思想共存的,”这也正是野蛮人听到希腊语词时不理解的原因,这第三个因素便是来克顿,可直译为“所意谓的东西”。塞内卡用一个例子说明了这三个因素的区别,他说。假定我看见卡托在散步,视觉给我揭示这件事情,思想也就相信。我所看见的,我的心和眼睛注意到  相似文献   

3.
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有的教材称之为群体)的概念。非集合概念是不以集合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即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要正确辨析一个概念是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概念,自然应先搞清什么是集合体,什么是非集合体。而要正确区分集合体与非集合体,就应首先把握类与分子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集合体与个体的关系这三种不同关系的区别。类是许多具有相同属性事物的综合。组成类的单独事物我们称之为分子。类(用A表示)与分子(用a表示)的关系有如下两个基本特征;(-)组成类的分子必须是具有相同属性的同一种事物,每个分子都是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展示了量子物理中一个状态一性质对偶关系的形式化。在性质方面,Piron证明了Piron格(最初被称为不可分解的命题系统)刻画了量子系统的可测试性质所组成的结构。在状态方面,我们定义量子Kripke框架来刻画量子系统的状态在非正交关系之下所组成的结构。而且,我们定义了Piron格之间的线性态射,并把Piron格所组成的类组织成一个范畴。我们也定义了量子Kripke框架之间的连续同态,并把量子Kripke框架所组成的类组织成一个范畴。最后,我们证明了在范畴论的意义上Piron格所组成的范畴和量子Kripke框架所组成的范畴是对偶的,这样我们就用数学的语言描述了量子物理里面一个直观上的状态—性质对偶关系。这个形式化的对偶关系在代数结构和关系结构之间建立了联系,这将会有助于研究关于量子物理的逻辑。  相似文献   

5.
三、问题的一般结构与求解机制前面我们已经把问题的形式归结为两种基本类型,即“E(S)?”和“(X)(?)T_T”。其实,这两种形式可以进一步归约为一种形式,由此还可以把问题的一般结构具体化。由于问题的指向和应答域总是可以表示为某种集合,因此,问题的一般结构也可以用集合论的语言形式地表示为:  相似文献   

6.
心灵哲学(1950—1990):回顾与展望(三)徐向东三、意识和主观经验意向性质和感觉性质,构成了精神状态的本质特征。因为一个精神状态至少必须具有其中的一个性质,有的精神状态同时具有这两个性质。这些性质对于理解精神现象和非精神现象之间的区别以及各种类型的精神现象之间的差异都是关键的。可是,与对思维(Think-ing)的研究相比,精神现象的感觉方面(Seeing)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感觉性质的问题只是作为对同一性理论(包括功能主义)的异议才得到重视。总的来说,这里有两个根本问题:首先是主观经验的本质问题,然后是经验的感性方面能否在物理主义的框架内得到说明。对感觉性质的本质的分析首先涉及感觉经验的对象问题。在对感觉状态进行描述时,我们使用了那些同样应用于物理对象的词汇,如按照形状和色彩来描述视觉。齐硕姆(R.Chis-nolm)论证说,当我们把这些色彩词应用于物理对象和它们的现象(appearance)时,这些词在这两个情形中是意味着不同的东西。在他看来,一个白色的对象在合适的条件下的确呈现出我们称作“白”的现象。可是,为了避免无穷后退,我们不能认为这个白色现象也是由另一个中间的“对象”呈现出来的。而且,由  相似文献   

7.
中国哲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对人类文化作出过重要贡献,已为举世公认。中国哲学的历史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或称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个时期是“奠基时期”或称作“奠基阶段”,即中国哲学先秦阶段。后来的哲学流派众多,追溯上去,差不多部可以在先秦哲学中找到它们的源头。正如欧洲近代文化差不多都  相似文献   

8.
普兰廷伽的偶态分析在过去30年中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引导了英语哲学界存在论(ONTOLOGY,也译为“本体论”)或形而上学讨论的一个新方向。这里我想对《偶态的形而上学研究》以及其中所涉及的哲学讨论做一介绍,主要包括普兰廷伽的偶态分析的基本思路以及此书的主要内容。一20世纪60年代起,英语哲学界的存在论论坛出现了一种新动态,称为偶态分析。这里,为了帮助我们阅读普兰廷伽(A LVIN PLANTINGA)的《偶态的形而上学研究》,我想先对他的偶态分析思路做一些讨论,把握他所关心的问题和使用的基本概念。我们知道,偶态分析保持了语言分析的…  相似文献   

9.
探究"S是p"的判断形式中"p"的普遍性时会发现一个新的"类对象",其普遍性即较高阶的普遍性。于是,在相关该对象的判断形式"S是p"中就有两个判断核心:一个是"S"中对象的个体核心,即共相(指实在中的普遍物);一个是"p"中对象的总体核心,即普遍性(指超实在的普遍物)。据此,胡塞尔区分了两种意义的普遍性:一是"共相",标示具体物中的共性因素;一是"普遍性",标示观念对象或一个"一般对象"。胡塞尔在《经验与判断》中对"普遍性"的考究,就是以实在中的"共相"建构为始端,从低级的、在构建上简单的"经验性普遍性"向高级形态或普全形态的"纯粹普遍性"的不断迈进。  相似文献   

10.
视知觉组织及其神经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锋  韩世辉  朱滢 《心理科学》2003,26(2):312-314
物理世界通过光信号在我们的视网膜上反映为亮度和颜色的色块集合 ,但是大脑知觉到的却是排列有序的由分离的物体组成的视觉世界 ,其中各种不同的物体占据不同的位置 ,存在相互作用或相对运动。在知觉加工过程中 ,视觉系统必须首先把视觉输入组织成不同的部分以形成视觉加工的基本单元[1,2 ] ,心理学家把这一加工过程称为视知觉组织。视知觉组织是大脑进行图像识别、注意分配及记忆存储等高级加工过程的基础。因此 ,理解视知觉组织的认知和神经机制成为研究大脑认知功能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介绍视知觉组织的基本问题和规律 ,特别是新近关于…  相似文献   

11.
非存在对象的理论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理论。与物理学试图系统地描述基本的和具体的对象不同,形而上学试图系统地描述基本的和非存在的对象。非存在对象是被我们的语言和思维以及被我们的科学概念框架所预设的对象。它是我们对世界理解和科学研究的一部分,作为我们世界的这样一部分,我们可以凭借它们所有的性质,依某种方式预设非存在对象的行为。自然法则不仅仅管辖着有某种性质的实际对象,而且也管辖着具有这些性质的物理上或形而上学上可能的对象。所以,形而上学研究诸如夸克、数、伯伽索斯、独角兽这样的抽象对象和非存在对象,它们按其自身的性质而被作为实体看待。如果我们要理解科学和形而上学的事业,我们就必须预设它们的存在。非存在对象语义学试图在一个系统的框架内描述和组织这些对象。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它按表示事物单位和表示动作单位的不同而分成物量词和动量词两大类。大类中又可分成若干小类,如物量词可根据其使用特点分成个体量词、临时量词和集合量词等等。量词运用的普遍化和多样化是汉语的一大特点。不可计数的事物需通过量词的表达变成可计数的,这是一般语种都共同的,但可计数的事物也需用量词则是汉语所特有的;在现代  相似文献   

13.
任翠 《道德与文明》2019,(1):104-110
现代传媒作为越来越复杂的物理装置,以无声的语言改变着人的精神世界。我们都把现代传媒看成造成心灵失序的渊薮,事实上,并不是物理的装置改变了人的心灵结构,而是在现代性语境下,人的德性世界自身出了问题。放逐人的心灵,企盼物理装置的救赎,那一定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唯一的出路在于使人以人的方式同他者进行情感交融、思想交流。用交融和交流为无所不能的现代传媒和"交换"祛魅。祛魅使人的德性世界裸化,返魅使人的德性世界丰富。只有拥有健全的道德人格才会使人们充分运用现代传媒进行广泛的、有深度的交往,而又不失去充分运用信、知、情、意四种力量助力自己过一种整体性的好生活。  相似文献   

14.
结构主义认为,数学对象的本性是它们所属结构的基本关系通过适当的逻辑方式定义的。“消除性的”结构主义认为,可以设想通过一定的解释程序,那些我们用来指称数字和非数学对象的概念就会被数的系统中的数或集合所替代,即使那些概念指称和数完全不同的对象。而“非消除性”的结构主义认为,应该把数论和集合理论中的数、集合和其他数学对  相似文献   

15.
在海德格尔看来,哲学史以"特性之载体"、"感官上被给予的多样性之统一体"、"质料与形式的统一"等方式对物的多种诠释都是关于物的表象之思,并不是对物的本真理解,达不到对物的真正认识。物之为物不能以对象性的方式去对待,物之物性是不同于对象之为对象性的一种性质,思物之物性不能采用思物之为对象的表象式的思物方式。海德格尔在重新剖析人、世界、物的生存论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生存论地把握物的切近之思的思想模式,揭明物乃是此在切近地把捉对象世界过程中发生的,是被世界带到显示状态的一种存在样态。  相似文献   

16.
神奇的生物三节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世纪初费里斯和斯沃博特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一些病人如头痛、精神倦怠等,每隔23天或28天就来治疗一次。于是他们就将23天称为“体力节律”,28天称为“情绪节律”。而在20年后,特里舍尔发现学生的智力是以33天为周期进行变化的。于是他就将其称为“智力节律”。后来人们就将“体力节律”、“智力节律”和“情绪节律”  相似文献   

17.
4、超自然的官僚体制术语说明:我们要将中国的"彼岸世界"──天堂、万神殿或地狱称作"超自然的"或"精神的",就只有记住,这些术语在此并不表示超自然领域(包括地狱)具有优越性,也不表示精神世界与自然物质世界绝对分离。(a)社会性上面(四2)已提及最早的道派的神权组织,下面(五7)还将讨论早期道教仪式的'官僚"程序。1928年,马伯乐发表了全面描述近代中国神话(包括众多的道教诸神和神仙)的著作。他最早注意到近代中国诸神(有司雨、司雷的,等等)的官僚结构。当马伯乐从早期天师道中发现了同样的现象时,他(以及后来的法国学…  相似文献   

18.
龙建  龙立荣 《心理科学》1998,21(3):283-284
本文曾得到杨洁自教授的指导,特此表示衷心感谢!1引言内隐记忆是近二十年来记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从E.K.Warrington在遗忘症身上首先发现内隐记忆的现象开始。遗忘症是一临床综合症名称,可由酒精中毒,脑外伤和脑肿瘤等原因引起。目前一般认为,遗忘症患者内隐记忆正常,外显记忆下降,智力基本正常。记忆是智力的组成部分,内隐记忆,外显记忆与智力的关系是目前内隐记忆研究的一个方向。本文以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了两种记忆及其与智力的关系。2研究方法2川对象随机选取武汉市六所医院因中型闭合性脑挫裂伤经非…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一般把出生到二周或一个月称作新生儿期,从半个月或一个月到二岁称作婴儿期。据一些心理学家认为,过去20年中对婴儿的认识远远超过了过去2000年所达到的对婴儿的认识,这是一个研究婴儿的“辉煌的年代”。如果说,20年前我们对婴儿的认识还处于婴儿期,那末现在对它的认识正处于儿童早期。  相似文献   

20.
正第二个论题:真主的古有我们说:世界存在所需要的原因是古有的(????)。(1)因为,如果他是新生的,就必定需要另一个原因;若另一个原因也是新生的,亦必再需要另一个原因。如此这般,造成无限推演。这是荒谬的。是故,原因之序列必然终止于一个古有者,停止在他那里。他就是我们寻求的称为世界之创造者的主宰。我们必定要承认他的存在。所谓古有者只是表示他的存在不以无为前提。"古有者"之下别无其他含义,只是肯定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