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8 毫秒
1.
    
正除了上课,做些跟工作相关的零碎事情之外,一天里的很多时间她都泡在等待中。她不知道被她唤作母亲的那个人来不来,什么时候会来。在这个网络信息发达的时代,母亲没有手机,等于自动切断了跟别人的联系方式。也难怪,母亲都81岁了,在电话和手机还没有发明出来的时候,她就已经喝过了这世间数不清的盐水,并习惯接受一切自然的生活方式。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眼睛看,用  相似文献   

2.
王山东临沂一名蹬三轮车拉客的下岗女工,1999年10的一天,她走亲戚时路过一个山坡,发现有个老农在砍山楂树,砍了一棵又一棵,她觉得可惜就上前询问,老农告诉她,山楂4分钱一斤都没人要,只能卖2分钱一斤,可还是卖不出去,没办法只好把树砍了改种别的作物。  相似文献   

3.
不变的角色     
正那一年春天,曾与她相依为命的母亲因病离开了她。那时医院外母亲喜爱的榆叶梅开得比往年都好,病床上的母亲却一天天日渐枯萎。榆叶梅开得正艳的一个晚上,她母亲走完了她在世间的最后一程。尽管几个月前医生已经告诉她母亲的病情,但她还幻想现代医学可以创造奇迹,母亲可以好起来。父亲去世后,母亲凭一  相似文献   

4.
我母亲是一位小学退休教师,今年已经整整80岁了。母亲迄今耳聪目明,思维敏捷,视力仍然和年轻人一样好,看书看报居然不用戴老花眼镜。在学校,母亲人缘极好,人人都尊称她一声“老太婆”,都说她老人家要活100岁,  相似文献   

5.
母亲的遥望     
朋友带我到她乡下老家玩。临走时,朋友的母亲追在我们身后,让朋友带这带那。东西都很普通,家里刚烙的饼、新摘的南瓜、尚未完全蜕皮的核桃……大兜小包,朋友掂上就往院门外跑,还示意我走快点。朋友的母亲则仍在我们后面紧迫。我有点不忍。毕竟,朋友的母亲已经是快八十高龄的老人了。  相似文献   

6.
初中二年级下学期的一天,她正在准备期末考试,母亲又是彻夜未归,第二天一早,父亲便带着她去歌舞厅找她母亲,歌舞厅的服务员告诉他们,她母亲半夜已经和一个外地男人走了,是去了那个男人的家乡。母亲走时什么话都有没留下,得知母亲私奔,父亲像发了疯一样,带着敏娟,几乎找遍了全市所有的火车站、码头、歌舞厅和各个角落,  相似文献   

7.
一位母亲向我诉说她的苦恼:她的儿子都十五六岁了,也算是个大男孩了,其他方面都很优秀,就是太爱粘人。平日里,总是缠着父母;说话时拉着母亲的手,动不动就抱抱母亲,很皮;和同  相似文献   

8.
时间过得真快。母亲离别我已经整整一百天了。2008年2月18日,是我一生中最哀伤的时刻,也是最难忘的日子。傍晚18时15分,母亲走了,离我而去了,她是在恋恋不舍中,轻盈的走了,我知道母亲走得虽然急切,尽管难舍人世。但经历坎坷的一生铸就的刚强会令母亲从容而去。母亲为什么会走得那么快?因为母亲已近80岁了。天主看她在世上立了不少功劳,已经很累了。所以召叫她到天堂上去和他一起生活。  相似文献   

9.
最后的母爱     
母亲病了,而且很严重,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儿子是N市农行副行长,不但工作业绩突出,还是个大孝子。自母亲得了病以后,她就常在儿子面前说,我已是70岁的人了,日子论天算,多活一天也没啥意思,就别花那闲钱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一、典型病例 一天,接到一个女孩的电话。她说她叫晓芸,是大二的学生,自幼父亲久病不起,母亲一人承担全家的生计,为了给父亲看病买药,家里已经欠了很多债。在这种情况下,母亲毅然克服种种困难供晓芸上学。晓芸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从小学到中学都勤奋学习,以期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和实现母亲对她的期望。但天有  相似文献   

11.
儿时,母亲常常牵着我的小手。在街上人多的地方,我更是让她牵紧我,生怕她一一松手,我就会立刻丢了似的。只要母亲牵着我的手,那就准会有好吃的、好玩的及热闹的地方去,就有一种安全感,走再黑再险的路也不害怕。记得一天下雨了,母亲一手打伞一手牵着我的手,在过一座长长的小石桥时,因下雨路滑,我差点儿滑进河里,多亏母亲那有力的一牵。在这个世界上,也许有很多人牵过你的手,但再多,也没有一个人能代替母亲的手。长大了,手不用母亲牵了,可她的心却仍在时时刻刻地“牵”着我。如今,母亲已经离开我好些年了,我多想让她再牵一一牵我的手啊!  相似文献   

12.
佚名 《天风》2012,(5):47-48
母亲是什么?孩子的回答都很特别。对一个婴儿来说,母亲是一个奶瓶,嘴巴一张开就有奶吃——随时随地,不必热、不必等;母亲又是一张床,孩子困了就可以马上躺上去,软软的,暖暖的;母亲又是一个枕头,孩子抱着她就可以安然入睡。长大一些以后,  相似文献   

13.
从前,父亲每天都要喝上二两老白干,不喝就没有精神。母亲不时地把卖鸡蛋的钱拿出一部分来,给父亲买上几斤散白酒。喝着老白干,父亲笑着对母亲说:"我其实并不馋酒,你想,一个连茅台酒都喝过的人还会稀罕这老白干吗?"  相似文献   

14.
母亲     
昨天,是母亲的生日。按习惯,我们给她买了生日蛋糕,并且让她在蜡烛吹灭之前许个愿。母亲按儿女们的要求做了,她闭上眼睛,默默祈求,大家都很安静,也很快乐 吹火蜡烛,灯亮了,母亲也欣慰地笑了。可我却分明看到她眼里那晶莹闪烁却没有滴下的泪珠。作为女儿,我不知该怎样形容自己当时的感受,但母亲含泪的笑,却使我想到她坚强的一生…… 母亲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里,她3岁时父亲去世,6岁时母亲也离开了她。从此母亲就只有投靠几个舅舅,开始了这家一天,那家一天的寄居生活。虽然住的部是亲戚家,但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失去了父母温柔的呵护疼爱,那是一种怎样的孤寂。听母亲讲过她小时候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她说:在别人家里,自己处处要留心别人的脸色,有什么愿望也  相似文献   

15.
看见     
刘凌维 《天风》2017,(10):53-53
马大嫂,是我远房的一个亲戚,年龄比我母亲还要大不少,因为姓马,属相也是马,周围的人便都叫她老马。她是母亲在我们村结的第一个福音果子,当时周三、周五晚上她几乎都会来我家跟我母亲学几节圣经,一起唱诗、祷告,并且只要干完农活和家务,她几乎是“长”在我家里。所以,尽管那时我已经上初中住校,仍有不少机会见到她,渐渐地便了解到更多关于她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爱的明灯     
继母是个年轻的女人。我恨她。都是因为她的到来,才让我父亲下定决心,与我母亲结束那段无爱的婚姻。那个时候,母亲已经从家里搬出去两年了,父亲一直没有答应在离婚书上签字,直到继母走进了他的视线。  相似文献   

17.
正好不容易离开父母到外地上大学,我轻松了许多,整天忙着打游戏,心思一点也不放在学习上了。有一个周末,我和舍友在网吧打游戏忘了时间,回到学校大门已经锁上了,沮丧的我就在朋友圈发了条说说。母亲看到后,苦口婆心、声泪俱下地教训了我一顿。一怒之下,我就把母亲给屏蔽了。没有了母亲的唠叨,果然自在了许多。有一天,一个叫小雅的女孩加了我好友。她好像特别关心我,变天了她会叮嘱我加衣服,  相似文献   

18.
抱养的孩子     
姚剑 《思维与智慧》2009,(10):42-43
她从求就不是漂亮的孩子。虽然她的母亲美丽端庄,父亲也仪表堂赏,但从来都没有人说她漂亮。她刁蛮、任性,拒学校里是小公主兼小霸王,因为她的父亲是市政府领导,而母亲,辞掉公职后办了一家建材公司,规模虽不算很大,但资产可观。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30年代末,华慧娜出生在香港的一个商人家庭。她的父亲是一个非常守旧的人,总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成天把华慧娜关在家里,让她跟着母亲学刺绣。每天早上,华慧娜都能听见窗外的小男孩们去上学的声音,她觉得自己如果不读书就不会有出头之日,就像她的母亲,一生之中唯一的成就就是生了一对儿女,除此之外,似乎再也没有任何值得母亲骄傲的事情。华慧娜最终说服了妈妈,瞒着爸爸跑出去读书,她每天在父亲出门之后再  相似文献   

20.
母亲的村庄     
父亲走后,母亲一个人孤守在村子东头老房子里,那座房子是她和父亲亲手建的,时间有些久远。偌大的屋子,现今只有母亲一个人住着,我们都不放心,劝她和我们一起住。但是,任凭他人如何劝说,母亲总是不离开。母亲说,这是她的村庄,她在这个村庄生活了快50年了,怎么可能说走就走、说离开就离开呢?至少目前,她还没有做好离开村庄的准备。母亲来到这个村庄的时候刚满20岁。当时她对这个村庄充满好奇,从村庄东边掠过的凉风让母亲神清气爽,而道路两旁盛开的野菊花,则让年轻的母亲欢喜不已。但很快,贫穷而闭塞的村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