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式。小平同志的这段话,对于如何搞好企业管理,提出了十分正确的指导思想。我们在这里评述的就是现代西方的管理理论之一:以人为中心的Z理论。笔者和李直主编的《企业与人》一书中作过系统介绍。为了节省篇幅,下面以述为主,少作评论。  相似文献   

2.
在没有经过发达的资本主义历史阶段的落后国家搞社会主义是"早产",但决不能由此认为,在这样的国家不能搞社会主义。应辩证地理解和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批判庸俗生产力论。在社会变革的特殊时期,人在选择建立何种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时起决定的作用。落后国家搞社会主义必须大胆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3.
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是改革开放国策的实在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从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及其基本观点说明卢卡奇是坚持并发展、扩充和深化了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中有人有偏离马克思主义的倾向,但那是探索中的错误,而不是有意识地要背离马克思主义。应该看到西方马克思主义是试图解决现代资本主义甚至是后现代资本主义所存在问题的理论成果。思考其提出的时代问题,借鉴其使用的研究方法,吸收其得出的合理结论,对于发展、扩充和深化适应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所需要的实践唯物主义,是完全必要的,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不是立足于历史相对主义的立场反对一切规范正义,而是反对那些自称普适的和永恒的规范正义;他们所认同的规范正义同样不是某种非历史的价值悬设,而是从资本主义社会中历史地产生出来的社会主义规范正义。我们可以通过澄清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社会主义正义的确切态度来挖掘他们文本中的规范性价值观,并借鉴当代西方左翼正义理论的有益思想资源来建构一种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这种正义理论契合于历史唯物主义,因为它是适用于后资本主义时代的正义理论,是从克服资本主义结构性缺陷的社会主义因素的现实化进程中产生出来的正义理论;同时它也是规范的而非描述性的正义理论,是能够从狭隘的分配领域之调解延伸至社会经济制度之改革的规范性正义理论。  相似文献   

6.
日本学者天谷直弘等在日本《诸君》1991年第10号上撰文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成功与伦理道德的沦丧,预示着资本主义发展的脆弱性。沿着这个方向发展下去,欧美型的资本主义最终将完全丧失其竞争力。寻求新型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各国所面临的课题。特别是改变人的精神面貌,加强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尤其重要。在有些方面不妨借鉴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为资本主义所用。其  相似文献   

7.
拜金主义亦称金钱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它是一种金钱至上的道德观念,认为金钱不仅万能,而且是衡量一切的标准。拜金主义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就存在,在资本主义社会则成为资产阶级普遍奉行的重要道德准则。生活在14世纪的英国作家杰弗利  相似文献   

8.
仰海峰 《学海》2004,(6):205-206
在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史上,1968年的"红色风暴"似乎构成了一道分水岭.在这一次"革命"的冲击之后,现代资本主义大跨步地进入到了全球化时代,以其无法控制、令人心醉的资本逻辑,将一切都纳入到了这个体系之中.一切真正具有"革命"意义的冲击,都开始变化为抵抗的话语政治,在思想史上,这就是从极具批判性的法兰克福学派转向后现代思潮.这实际上给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后革命氛围中,如何面对全球资本主义?我们是再次回到海德格尔式的形而上学,还是从马克思思想深处,经过一些重要的理论中介,寻求社会批判理论的新的基点?胡大平的近著<后革命氛与全球资本主义>,通过对晚期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德里克的研究,给我们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作者宣称:本文试图研究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的某些特点及其基本矛盾的最重要特征。作者在分析了现时代的特点后说:彼此更替的对抗性的阶级形态,就剥削的实质来说是一样的,所以它们之间的矛盾不能有当前过渡时代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所具有的那种深刻性、尖锐性和经常性。以两个体系斗争为其主要战场的世界革命过程,客观上使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成为国内和国际生活的一切领域内争论的参加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是基本的、最深刻的矛盾。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具有全面性质,它深入到生活的一切方面,民族解放运动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却没有这种普遍性。只有当民族斗争和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融合起来的时候,这个矛盾才开始逐渐具有普遍性和全面性。作者还断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力量和威力的增长,不仅对于社会主义各国人民,而且对于民族解放运动的命运以及资本主义各国无产阶级的斗争,也就是对于全人类的命运都有决定性的意义。殖民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之间的矛盾,不仅在现时代之前很久就产生了,而且在全世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结束之前,当社会主义对帝国主义占压倒优势,而帝国主义最终失去其掠夺其他民族的可能性的时候,就能得到克服。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就所有最重要的特征来说,最深刻地表现着现时代的实质,决定着现时代的发展,因此,它是现时代的基本矛盾。作者接着分析了现时代的基本矛盾在经济、政治等领域中的表现,认为:资本主义的和前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和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是这个矛盾的基础;在这个意义上,一切为私有制所统治的国家在客观上都同社会主义对立。战争与和平的问题是现代政治中最重要的问题,在这里,帝国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相对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矛盾,同时代的其他矛盾——帝国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里劳动和资本之间的矛盾、垄断组织和大多数人民之间的矛盾——互相起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融合起来。战争与和平问题变为全人类头等重要的问题,它超出了狭隘的阶级利益范围。作者最后作出结论说:现时代的基本矛盾就是两个对立的社会体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这个定义,是最完全、最确切的。  相似文献   

10.
苏共纲领强调指出,现时代的基本内容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胜利。共产主义正在实现使一切人摆脱社会不平等、压迫和剥削的伟大历史使命,确立各国人民的和平、劳动、自由、平等、博爱和幸福,从而开拓了地球上真正的人类历史。共产主义表现出一种全新的社会生活形式。与以往一切社会形态不同,共产主义既  相似文献   

11.
1964年4月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党内有教授头衔的库埃拉(Alfred Kurella)在耶拿大学哲学系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所作的这个报告中说,马克思所使用的异化概念常常带有变化不定,有时是自相矛盾的含义。马克思从来就把异化分为两种,即无利害关系的异化和敌对性的异化。前者可以转化成为后者。这样说来,人们就不必把异化概念和异己的事物看得太神秘、太可怕了。在人类的实际生活中,异己的东西完全不是什么可厌的和敌对的,相反,它是人类生活本身所固有,甚至是人类进步的基础,因为任何人,如果不去占有异己的东西,也就无法生活。他说,从人生到世上时起,他所碰到的一切东西,包括他所说的语言在内,都是异己的,也就是说,他所遇到和使用的一切,都是他的先人所预先创造好的。他说,马克思在《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所使用的异化概念的意义是无利害关系的,是中性的,因为马克思一再把“外化”和“异化”象同义词一样加以使用。他认为,马克思在对异化问题的研究中找到了走向劳动价值学说的道路,发现了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以及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的原因,一句话,在异化的概念下,马克思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现了社会生产同私人占有问的矛盾。最后他指出,把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基本矛盾的一切可怕影响都看成是异化现象,会妨碍人们去发现真正的真理。  相似文献   

12.
伊格尔顿以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为武器,反驳"马克思主义不能指导环保主义"的错误观点,并站在心忧人类前途命运的高度,阐发其对当今世界生态危机根源和出路的深刻思考。伊格尔顿认为,资本主义不仅是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还是全球社会危机的总根源。与西方社会唱衰马克思主义的主流论调不同,伊格尔顿坚信马克思主义及其生态理论没有过时,社会主义才是实现生态和谐、解决全球危机的根本之道。我们应该辩证看待伊格尔顿自然生态观的科学性和局限性,并吸收其正确观点为我所用,为推动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列斐伏尔对城市空间的批判与重构,为国外都市马克思主义研究奠定了基础。列斐伏尔结合资本主义城市发展现实,从空间维度重新审视城市问题,在元哲学范式下对资本主义城市化实践作出了新阐释,为批判资本主义城市空间生产,主张争取城市权利,开辟了一条不同于国外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的研究路向。列斐伏尔的城市空间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境况作出的回应,为我们全面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逻辑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我们诊断中国城市问题提供了思考路径。当然,列斐伏尔的城市空间思想是抽象和思辨的,带有浓厚的人道主义气息和乌托邦色彩,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有选择地吸收他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近代文艺美学的两个教条,即"审美经验论"和"艺术的自主性",是导致当代艺术衰落的理论根源。其中的审美经验论导致了审美享乐主义,艺术的自主性则导致了艺术品拜物教,这两点都通向资本主义的市场逻辑,使艺术被资本主义文化产业彻底吸收。当代资本主义从艺术中汲取灵感和动力,把艺术的要素引入生产领域,将艺术的魅力灌注于工业品的生产中,使工业资本主义变成了"审美资本主义"。从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点看,艺术的衰落宣告了近代文艺美学的失败,同时也预示了美学获得新生的理论契机,这就是:艺术之原初本质的先验重建如何可能?这一课题需要在马克思政治美学的新平台上展开。  相似文献   

15.
激进的民主是社会组织的一种形式,它废除一切现存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统治关系,并且在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中为个人和群体的充分自决创造条件.现存的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都声称它们具有历史的合法性或者说合法的历史地位,因为它们创造出一种加速的工业化,而且达到了一种比在传统资本主义的框架中可能有的更高水平的社会公正.但是,无论在哪种形式的社会主义中,都还不具备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业实力.而且,资本主义社会也已使其社会制度适应了所处国家或地区的环境并学习如何解决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晚期资本主义,资本积累模式的变迁是空间批判理论从"隐性逻辑"凸显成为"显性逻辑"的关键要素。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的资本现代积累模式推动了资本同质性空间的建构;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掠夺式积累模式引发了资本异质性空间的对抗;而晚期资本主义阶段的弹性积累模式导致了资本差异性空间的生产。资本积累模式的变迁不仅是空间批判话语不断嬗变的内在动力,同时也彰显了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对于批判当代空间现象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中,马克思在分析资本的流通过程时指出,资本就其本性来说,力求超越一切空间限制;资本一方面要力求摧毁交往即交换的一切地方限制,夺得整个地球作为它的市场,另一方面,它又力求用时间去消灭空间。资本的这种脱域性的深层原因来自资本的内在否定性: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是资本自身,资本及其自行增殖,表现为生产的起点和终  相似文献   

18.
一在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时候,必须从一定的方法论要求出发。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具有不同于资本主义和过去社会形态的矛盾的质的特点。在社会中有着在社会发展的一切阶段都起作用的矛盾。但是,在每一个阶段它们都有特殊的表现。例如,不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或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都出现过同样一些矛盾,但是,它们有着根本的区别。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中,发展着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表现为一种方式,而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中,这种矛盾则表现为另一种方式。如果不作这种区别,如果在分析矛盾时不考虑到这种区别,便不能揭示客观真理。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在今年年初的重要谈话中,提出了判断姓“资”姓“社”的三条标准,即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以为,贯彻这三条标准,当前需要在思想上明确如下几个问题:(一)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东西,并非都是资本主义本质所固有的.决不能把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成果和剥削制度混为一谈,加以全盘否定.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文明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比如科学技术、经营方式、管理方法等都可以学习和借鉴.“坐井观天”或“邯郸学步”的态度都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20.
<正>福柯是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批判的最为深刻的代表者之一。在当代境遇中开启马克思与福柯的思想对话,有助于我们吸收福柯的合理创见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