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从古至今,崇尚和平、合作、和谐。这一理念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牢牢镌刻在中国历史的典册之中。仅仅从《孙子兵法》中就可以寻绎到中华民族对和平追求的文化基因。孙子以玉喻兵,以全喻其战略追求,是和合文化在军事上的体现!孙子这一哲学意蕴在《孙子兵法》中体现为"以圆求全"。《孙子兵法》研究的是用兵之法,作战之法。在战略上以强调防御、主张守柔、长于慎谋为特征。其思想精髓才能够跨越2500多年,为世界所广泛接受。不断推进原典研究,不断推进现实应用,不断推进创新发展,正是时代赋予《孙子兵法》研究的真正使命。  相似文献   

2.
浅谈《孙子叙录》及其作者毕庶金,石业华《孙子兵法》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历代为兵家及学者推崇和深入研讨。《孙子十家注》可谓兵家及学者研究《孙子兵法》之精华;《孙子叙录》则是将《孙子兵法》散见于历史典籍及各种史料中的《孙子》兵家片言只语汇为一...  相似文献   

3.
《孙子兵法》的"全胜"思想与齐国兵学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汝波 《管子学刊》2005,(1):41-44,69
《孙子兵法》的“全胜”思想不等于“不战而屈人之兵”。其基本含义是谋全局,懂全破,定全策,力争用最小的代价获取全局的胜利。这一思想不仅适用于进攻,也适用于防御。《孙子兵法》的这一思想与齐国的兵学文化有密切的渊源关系: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的称霸业绩,是《孙子兵法》“全胜”思想产生的实践依据;齐国兵学文化中的“尚智”特质,是《孙子兵法》“全胜”思想产生的文化基因;古兵法中萌芽性的“全胜”思想,是《孙子兵法》“全胜”思想产生和升华的理论活水;齐国盛衰的教训,则使孙子认识到,实现“全胜”的首要条件是“道、天、地、将、法”综合国力的强大。《孙子兵法》的“全胜”思想对其后的齐国兵学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影响大致体现在兵书、非兵书论兵、社会风尚以及将帅成长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析《孙子兵法》的博弈论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子兵法》中含有丰富而深刻的博弈论思想,现代博弈论的很多思想、方法可以在《孙子兵法》里找到其影子,探讨和挖掘《孙子兵法》中的博弈论思想,无论是对《孙子兵法》的研究,还是对博弈论的发展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具极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孙子兵法》是一部先秦兵书,却可用于指导商业经营等经济活动。这主要因为:(一)社会事件发展规律具有相似性。(二)《孙子兵法》对社会事件规律性有着真切把握。所以,《孙子兵法》可用于指导经济决策等商业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6.
在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对外推介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一定程度的误读,特别是当有翻译这一过程介入时尤其如此。本文从《孙子兵法·九地篇》一段文字的理解和翻译入手,探讨了文本解读的开放性与限定性问题,进而阐明在典籍外译与国家形象塑造二者关系问题上我们应持有的态度和立场。  相似文献   

7.
《孙子》,也叫《孙子兵法》,是我国春秋时代著名军事家孙武编写的。近代,《孙子》一书流传国外,已经有英、法、德、日、俄、捷各种文字的译本。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发明,诸如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是作为“硬科学”而促进世界近代文明,没有火药就不能摧毁封建割据,也就不能有近代的资产阶级集权,没有指南针就不能发现新大陆,没有印刷术就不能有近代的文化传播,而《孙子兵法》则具有更普遍的意义,它以“软科学”的形式影响着世界。现在,日本和美国正在出现一股研究《孙子兵法》的热潮,把《孙子兵法》的原理贯穿到各个行业中去。日本企业家大桥武夫所  相似文献   

8.
<正>曾经大热的电视剧《狂飙》让兵家名著《孙子兵法》再次走进千家万户。高启强活学活用《孙子兵法》获得了财富、声望和地位的例子,让此书成为了所谓“成功学”的必读书籍。然而《孙子兵法》开篇《始计》之计,第一在“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也,故可與之死,可與之生”便是其无法躲过的“原罪”。作为正义一方的安欣,虽然一路上付出巨大的代价,但也因“民心所向”的道义指引,以及智慧和机缘的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9.
《孙子兵法》的知行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角度,结合孙子利用知行合一的观点指导军事实践的实例,对《孙子兵法》中的知行观即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对于研究《孙子兵法》中的哲学思想和军事思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之一,其《师》卦中含有丰富的兵法思想。正确理解《师》卦与《孙子兵法》的关系,对于理解《周易》的内容以及《孙子兵法》思想的来源是很有意义的。本文首先就《师》卦中蕴涵的丰富的兵学思想作了探讨,认为它提出的有关战争的“师(众)”、“贞”、“律”、“左次”四大原则,深深影响了后世兵法,尤其是成为《孙子兵法》核心思想的主要来源之一。最后,从历史和理论两个层面分析了《师》卦得以影响《孙子兵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高崇 《管子学刊》2006,(2):56-59
管理心理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它的一些基本原理,早在2000多年前已经产生,在《孙子兵法》中,已蕴含了丰富的管理心理学原理,如对于士兵个体的需要、动机与行为,士兵的情感与行为,军事群体的心理变化趋势,群体的凝聚力与士气,指挥者的心理与行为等,都有精辟论述。这是《孙子兵法》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管理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应认真提炼、总结《孙子兵法》中的管理心理学精华,将其运用于现代管理。  相似文献   

12.
于孔宝  于敬民 《管子学刊》2006,(1):35-39,95
基于孙武由齐国奔吴及《孙子兵法》正式问世于吴国这些史实,笔者认为:《孙子兵法》曾先后有两次问世。本文试从《孙子兵法》二次问世的认识论依据、著者依据、内容结构依据、史料依据、《孙子兵法》十三篇与其他孙武佚文及两次问世的现代理解等方面,分别论述之。并认为,《孙子兵法》的首次问世是齐文化和吴文化共同孕育的结果,而修订问世的《孙子兵法》则主要是吴国的战争实践浇灌出来的花朵,吴国的军事文化充实完善了这部罕世之作。  相似文献   

13.
<正>举世闻名的《孙子兵法》(下文简称《孙子》),既是理论经典,又是应用之学。自古以来,《孙子》思想的应用与研究就包含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军事领域的创新实践,二是非军事领域的拓展渗透,二者均为孙子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全球性孙子热的兴起,《孙子》在非军事领域的应用研究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孙子思想应用拓展至政治外交、商业竞争、企业管理、体育竞技、教育教学、中医治病等各个领域,相关成果也不断累积。在上述各个行业和领域中,以兵法经营的实  相似文献   

14.
《司马法》和《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两部经典兵学著作。前者是我国最古老的兵书之一,是先秦时代司马之官治军用兵的法典;后者被尊为中国"兵学圣典"。以下考察了《司马法》的来龙去脉,古《司马法》与《司马穰苴兵法》的关系;分析了《司马法》与《孙子兵法》以及司马穰苴和孙武之间的地域背景、家学渊源和学术传承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司马法》与《孙子兵法》的共同特征和鲜明差异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学用《孙子兵法》,提高经营决策水平李树生《孙子兵法》是我国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兵法经典,历来被列为我国兵书之首,并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孙子兵法》具有时空的超越性质。它的影响早已超越国界,被译成英、日、俄、法、德等十多种文字,成为世界人...  相似文献   

16.
《孙子兵法》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成书最早、影响最大、内容最丰富的杰出古典军事名著之一。它在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指导下所总结的作战原则和方法,至今还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兵法经营学”在日本大行其道;美国人运用《孙子兵法》的某些原理于军事和政治;有些国家的军事院校和企业家也把《孙子兵法》列为必读之书。兵法与企业经营表面上是两种不同范畴的问题,而实际上,企业经营是一种特殊的战争,也是实力与智力的较量。《孙子兵法》所揭示的战争规律和许多哲理,对我们今天的企业经营活动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现摘其要者…  相似文献   

17.
根据现行的定义,中医临床基础学是由原《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三门古老而又极富生命力的学科组成。这原有的三门学科,既有其共性,亦各具特色。因此,多学科渗透与交叉,就中医临床基础学而言,首先是学科内部各分支学科的渗透与互补。在三门分支学科中,《伤...  相似文献   

18.
孙子兵法指导医疗疾病的功效杨善群很早以来,齐学的宝典《孙子兵法》就被用于医疗疾病方面。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其中《灵枢经》卷八《逆顺》就引"兵法"云:"无迎逢逢之气,无击堂堂之阵。"这句话显然源自《孙子兵法·军争篇》"无邀正正之旗,勿...  相似文献   

19.
《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古代杰出的兵学著作,奠基于传统文化的根基之上.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从实用理性、用知求变、辩证法则、守度持中、悟性思维、道胜境界等六个方面,归纳出孙子兵法指导战争的致胜逻辑,以便于人们能够准确地把握《孙子兵法》的思想精髓,更好地发挥《孙子兵法》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通过积年累月的流布,《孙子兵法》已成为受世人瞩目的经典,堪称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兵学著作。虽说也曾遭受到难以避免的曲解和误读,但《孙子》也最终迎来了预料之中的热捧。外国学者对孙子兵学的接受与研究历程,包括各种独特的研究视角,都需要引起国人的关注与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