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7年5月上旬,日本大正大学校长、文学博士安居香山教授来华作学术访问,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发表关于道教起源与谶纬思想的讲演,并与北京大学哲学系部分师生举行了学术座谈会。安居先生长年从事纬书研究,尤其对道教与谶纬思想具有精深的见解,许多观点已为我国学界所征引。他的《重修纬书集成》(与中村璋八合著,已出下卷)、《纬书》、《纬书的形成及其发展》等著作是中国哲学思想史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本文拟就他这次访华期间的中心论题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
1979年5月29日上午,法国著名哲学家米歇尔·塞里博士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哲学工作者进行了座谈。塞里博士是法国巴黎大学教授,兼美国约翰·霍浦金斯、芝加哥、加利福尼亚等大学的客座教授。他的主要著作有《莱布尼兹的体系和教学模型》(1968)、《论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教程>》(1975)《论卡帕齐奥的美学》(1975)、《论大拉》(1975)、《论儒勒·凡尔纳》(1977)等。  相似文献   

3.
张炯 《学海》2002,(3):205-206
徐采石同志是江苏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和吴文化的研究家 ,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并担任过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吴文化研究中心的主任 ,曾为开展和促进当代文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做过许多贡献。但不幸盛年早逝 ,实在令人扼腕 !他曾有《陆文夫的艺术世界》、《文学的探求》等多种著作问世。如今他爱人金燕玉同志编辑的《采石集》又出版了 ,此书集中反映了他辛勤耕耘的印迹 ,读后既感到欣慰 ,又为采石同志的学术成就感到骄傲 !我与采石同志相识已 2 0年 ,他为人热情、诚恳 ,工作积极、负责 ,富于服务精神 ,给当代文学研究界的朋友们留…  相似文献   

4.
包兆会 《天风》2016,(6):52-53
他曾是晚清庠生,在国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其学术生命的多半时间都是在向教会大学的学生们教授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著有《孔子哲学》、《孟子研究》、《道家哲学》、《中国学术体系》等著作。他也是上世纪中国基督教本色化运动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而他在中国宗教史尤其是中国基督教史研究方面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又奠定了其杰出的教会史学家的历史地位。其基督宗教方面的著作有:《中国基督教史纲》、《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中国历史的上帝观》、《基督徒之佛学研究》、《孙文主义与耶稣主义》等,另独编和合编有《耶稣基督》、《评基督抹杀论》、《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等。他是当时中国基督教界比较有影响力的、多产的基督徒学者之一。他就是王治心。  相似文献   

5.
2001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学术研究考察团(李鹏程副所长任团长)访问了欧洲著名学术机构———那不勒斯意大利哲学研究所。双方在研究讨论合作计划时,共同决定合作出版中文版的五卷本《克罗齐史学名著译丛》,由田时纲研究员担任主编,定于2005年出齐。在克罗齐的众多历史理论和史学著作中,选出一部五卷本的《克罗齐史学名著译丛》决非易事。在研究基础上,并征得意大利哲学研究所专家的意见,最终确定两卷历史理论著作和三卷史学著作。五卷顺序根据著作内在逻辑和时间(写作时间和研究对象时间)相结合的原则排列:先是历史理论,后为史…  相似文献   

6.
王珏 《管子学刊》2007,(2):122-123
一《秦制研究》一书,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以繁体字精装出版。在此,请恕率先直言,《秦制研究》堪称秦制研究领域的里程碑性著作,将在学术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迹。这部《秦制研究》是张金光教授二十余年来含辛茹苦之作,它凝聚着作者的心血与良知。书中一些观点曾在《历史研究》、《汉学研究》(台湾)、《中华文史论丛》、《中国史研究》、《文哲史》、《管子学刊》等刊物发表。1983年《中国史研究》刊发的《试论秦自商鞅变法后土地制度》一文(载《中国史研究》1983年第2期),曾被李祖德先生(时任《中国史研究》主编)评价为创新之作,颇有价值,应予公布。后来,该文与钱穆、劳干、张光直等学术泰斗的著作同被台湾国立清华大学规定为本科生与研究生必读参考书目。  相似文献   

7.
安乐哲 (RogerT .Ames)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 ,目前海外中西比较哲学界的重要人物。他曾长期担任夏威夷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并是美国东西文化交流中心亚洲发展项目的负责人、国际《东西方哲学》杂志主编、英文《中国书评》杂志主编。安乐哲教授的学术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是一本“需要有些理论勇气和眼光”(张岱年(序》的著作,对这点我有同感。学术无禁区。能够超越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的结论,找出第四个“学脉渊承”——中国传统哲学,确乎“需要有些理论勇气和眼光的”。当然,“研究起来难度很大”。(同上)因为这个问题在张允烟博士的论文《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学脉渊承),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8年第1期)和著作出版之前,还很少被触及到。正因如此,我才仔细阅读了本书。读后,受到不少启发,但也产生了一些疑惑。该书需要…  相似文献   

9.
《原道》2015,(3)
<正>宋大琦博士是一位人生经历丰富,并对儒学的可能性充满开放态度和持续思考的探索者。他曾历经艰难,完成了借助程朱理学构造儒家礼法学理论的著作《程朱礼法学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时隔数年,在这本《明儒礼法学的心性论基础及其现代启示》(安徽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的新书中,他突然开始  相似文献   

10.
1981年12月21日到25日,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等单位联合召开了托马斯·库恩科学哲学学术讨论会,着重围绕他在《科学革命的结构》和《科学发展的动力》(前译《必要的张力》)等几本代表性著作中提出的“规范”(Paradigm)、“科学共同体”、“科学发展的模式”以及他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叙述了汉学家慕阿德对于景教在中国传播和兴衰的历史研究。慕阿德在中国传教十一年,回英国后任剑桥大学第三任中国语言与历史教授,他一生从事汉学研究,出版至少5部有关汉学的著作和50多篇论文,是西方最多产的汉学家之一。《公元1550年前的中国基督教史》(1930)以详尽的史料、缜密的考证梳理了基督教自唐朝至明朝近九百年的兴衰,获得法国文学院汉学儒莲奖。他曾发表《西安府的景教碑——附亚洲文会会刊1858-1917年目录》(1918)、《中国景教》(1933)、《中国景教:勘正和增补》(1940)等论文,对1625年西安出土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碑铭、北京房山十字寺展开深入研究,并对杭州景教教堂的地址进行追溯。他的一系列著述为景教在中国的传播、"一带一路"与中外文化交流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线索。  相似文献   

12.
正回顾道教史研究的历程,中国现代学术意义上的道教史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先有傅勤家的两部在中国道教史方面的著作,《道教史概论》(商务印书馆,1933年)与《中国道教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这两部著作主要吸收了小柳司气太、妻木直良、常盘大定等日本学者的道教史研究成果。许地山著有《道教史》(上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但可惜的是上编没有真正涉及到宗教的道教,还只是"道教前史"。  相似文献   

13.
镰田茂雄教授,1927年生于日本神奈川县镰仓市。1951年毕业于驹泽大学文学部佛教学科。1953年到1958年在东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科学研究科修学修士 (硕士 )、博士课程。1962年在东京大学获博士学位并在该校任教。曾在东京获日本传道文化奖。1988年从东京大学退休 ,任爱知学院大学教授 ,翌年获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称号。现为日本东京国际佛教大学教授。镰田教授以研究中国华严宗和中国佛教史著称 ,在研究中他注意结合中国社会的历史环境来考察中国佛教的发展和民族特色,著作宏富 ,主要有 :《中国华严思想史的研究》、《宗…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底,在人文社科出版领域享有盛名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史少博教授、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学术院土田健次郎教授及其博士许家晟的《日本重要哲学家著作编译和研究》,这无疑为日本哲学研究者献上了一部重要著作。该书共分16章,26万字,是作者国家社科基金"日本重要哲学家著作编译和研究"(12BZX033)的研究成果。史少博教授于2010年11月到2011年11月  相似文献   

15.
一卷在手,尽得孙子风流──读黄朴民著《孙子评传》于泽民近年来,研究孙子的著作不断推出,反映出孙子学术的繁荣。近读黄朴民博士新著《孙子评传》(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列入国家"八五"重点图书规划),更觉得是一本独具特色和风格的专著。《孙子评传》(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好史,尤其对清代学术史研究情有独钟。他是康有为的学生,对康有为的关注自然成为其研究的重要内容。从《南海康先生传》《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到《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梁启超对康有为的介绍、宣传涉及方方面面。就对康有为著作的解读来说,梁启超始终侧重于《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和《大同书》,而很少关注其他著作。如果说对这三部著作的侧重、解读奠定了梁启超对康有为的整体评价和历史定位的话,那么,其中的态度变化则生动再现了梁启超本人的思想变化以及与康有为思想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正> 张恒寿(1902年3月24日—1991年3月7日)先生是我国著名学者,生前曾担任中国哲学史学会顾问、河北省历史学会会长。他一生从事中国古代史与中国思想史研究,著有《庄子新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和《中国社会与思想文化》(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等书。我跟随张先生研讨中国思想史多年,先生的治学精神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学者研究中国思想史的著作中,大约很少有哪一部著作的影响能与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列文森(Joseph R.levenson)写作的《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相比.该书可以说集中体现了本世纪60年代以前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学术思想史的一种占支配地位的思想观念.60年代末期以来,书中的观念遇到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于是,列文森的名字又频繁地出现在批评者的文章著作中.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倡导者杜维明,就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及列文森和他的著作.  相似文献   

19.
傅绍良 《学海》2001,(2):205-206
张新科博士的《唐前史传文学研究》是作者继《史记研究史略》、《中国古典传记论稿》、《史记与中国文学》等专著之后的又一部力作 ,全书约 2 5万字 ,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的资助 ,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不仅标志着作者本人对中国传记文学的研究上了一个新台阶 ,而且也将整个中国史传文学的研究提高了一个新的学术水准。总括张博士的系列著述 ,我们不难发现 ,他对史传文学的研究是有一个从史传文本的解读到人类文化精神的感悟的认知过程 ,他的这部《唐前史传文学研究》(以下简称《研究》) ,便是力图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去…  相似文献   

20.
正背景资料:谢赫·穆罕默德·巴达利长老毕业于爱资哈尔大学宗教原理学院,曾担任爱资哈尔大学伊斯兰研究委员会秘书长,现担任爱资哈尔大学最高宣教委员会秘书长。他不仅在埃及,而且在阿拉伯-伊斯兰世界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出版过《辩论道德》、《穆斯林需要真正的传教人员》、《更新宗教演讲及其概念、标准、必要性及优先选择性》等著作,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