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一门科学都有一些称为范畴的基本概念:数学中有数,生物学中有物种,政治经济学中有商品,诸如此类。辩证法科学中也有一些基本概念(发展、飞跃、矛盾等等),不过这些概念具有普遍性的特点。辩证法范畴是一些外延最广的逻辑概念,它们反映着物质世界对象和现象的最一般的联系和关系。离开这些范畴,任何科学研究都是不可能的。由于反映存在规律的辩证法规律同时又是思维规律,因此辩证法范畴在认识中就成为辩证思维的必要的逻辑形式。这些范畴在科学中的运用是必然的,不以学者是否意识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讨了右视野颜色范畴知觉是由长期习得语言范畴还是即时分类颜色引起的。实验1让被试先将深绿、浅绿、浅蓝和深蓝四种颜色分为四种范畴,再接受视觉搜索任务。结果发现,视觉搜索任务中出现了与颜色分类相应的右视野颜色范畴知觉,且这一效应在任务的早段就表现出来,提示右视野颜色范畴知觉并非由分类颜色所引起。实验2让被试将四种渐进的蓝色分为两种范畴,并在之前与后接受视觉搜索任务。结果表明,分类后的视觉搜索中并未出现右视野颜色范畴知觉。先前研究表明,习得语言范畴使四种颜色为两种范畴后,颜色辨别会出现右视野范畴效应。因此,这一结果提示右视野颜色范畴知觉并非由分类颜色,而是由习得语言范畴所引起的。总体上,本研究提示右视野颜色范畴知觉是由长期习得语言范畴,而非即时分类颜色引起的,进一步揭示了语言与颜色知觉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主客体范畴的功能和主体性的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每一个哲学范畴都有其特殊的功能,否则就没有存在的必要。现在人们如此重视主客体这对范畴,也是因为它具有其它范畴所不能替代的作用。那么,主客体范畴的特殊功能是什么?弄清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把握主客体问题的实质。首先可以肯定,主客体范畴不是用来解决世界统一的基础即何者为第一性这个问题的。解决这个哲学的最高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这对范畴的任务。主体和客体不等于意识和物质。主体不是一种纯意识的东西,而是一个包含物质和意识两方面  相似文献   

4.
玛莎·努斯鲍姆曾被许多人误以为是美德伦理学家,她本人则声称美德伦理学是一个 “混乱的且令人混乱的”分类范畴,并不存在着美德伦理学这样的事情。然而,她所说的“ 混乱的”美德伦理学范畴是一个过时的、错误的分类范畴。正确的规范伦理学的分类应当是 以研究进路,即以采用何种基本概念作为其理论的逻辑起点来区别其理论类别,如此,正确 的美德伦理学范畴应当是以美德概念作为其理论的基本概念和逻辑起点,而美德概念可以成 为这样的基本概念和逻辑起点。因此,美德伦理学并不是一个错误的分类范畴,它可以是并 且是与功利主义和义务论鼎足而立的三大规范伦理学的研究进路之一。  相似文献   

5.
对策略问题的探讨是研究高级认知活动的核心课题之一,本研究使用了名称及范畴判断的双重任务及四种呈现方式的实验设计,以考察在不同方式下,被试是否产生相同的加工模式,结果表明当呈现方式改变时,原有的标准模式发生了改变,被试可以针对不同的情景,使用相应的策略,在图画及中文语词的名称比较及语义启动效应中均发现策略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为逻辑规律的可靠性提供一种自然主义的说明。基于对康德关于逻辑的超验分析以及弗雷格关于逻辑的现代形态的系统把握,可以整合出一套新的康德/弗雷格型的判断形式和范畴,从而为逻辑奠定基础。这样一种说明的要点包括:(1)由于人类构造所决定,使用这套形式和范畴对世界进行概念化处理是无法避免的,人类的思考因而会受到逻辑规律的约束,而很多现代逻辑规律的存在依赖于特定的理想化处理和补充假设;(2)在很大程度上,这个世界具有与这些新的形式和范畴相对应的一般性结构特征,但也有例外情况存在,在那里甚至连基础逻辑也会失去基础;(3)人们之所以会相信逻辑的基础部分,是因为它们是由人的基本概念机制所决定的,但人们之所以会得知这些规律,也只是因为其中基本的概念化处理可以被经验证明是真实不虚的。总之,只要这个世界中包含了处在关系之中的对象,以及某种形式的根据/结论型依赖关系,那么在一个非时空世界,乃至一个非因果关系的世界,逻辑规律就会成立;但在缺乏这些特征的世界中,逻辑规律不一定会成立。  相似文献   

7.
选取40名老年人和38名年轻人做被试,以同时携带“年龄-性别”信息、体现着社会多重范畴的面孔作为靶子刺激,探究年龄或性别范畴中某一范畴发生变化时,多重社会范畴的类别化加工特性以及各个子范畴的类别化加工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不同年龄(老年人-青年人)和性别(男性-女性)的认知者在面对社会多重范畴时相应的类别化加工过程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发现:当年龄或者性别中的某个社会范畴发生变化时,另一社会范畴的类别化加工未能达到完全自动化加工水平。具体地,年龄类别化加工的自动化程度高于性别;老年人对于面孔中的社会范畴信息的加工速度慢于年轻人;对老年面孔中的社会范畴信息进行加工需要耗费更多的认知资源;相对于老年女性而言,认知者更加偏好年轻女性的面孔。  相似文献   

8.
今年第一期的《文史哲》发表了孙思白的《谈历史科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作者认为:历史科学是一门战斗性的学问。它的最主要任务是阐明历史规律,以求鉴往知来,指导革命斗争。作者针对目前一部分历史学工作者中存在的连背上述任务的一些倾向,提出批评:(一)历史科学界在贯彻双百方针中,作者认为有少数人存在着追求新奇、哗众取宠的倾  相似文献   

9.
一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之一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之一,是唯物主义辩证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今天,否认这一点的人,已经很少了。但是,作为辩证法三个基本规律之一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确切的特定的基本内容,还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理解,为了试图在这一方面作一些探讨,首先说明一下辩证法各个基本规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真理.作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南。对于作为科学分支之一的心理学.它的任务就是要揭露出心理现象的规律.并正确地运用这些规律为人类的存在和继续发展服务。如果人们能够掌握心理现象的客观规律.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增强行动时的自觉性;如果人们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些心理规律,就可以调整和矫正自己的行为,从而提高各种实践活动的效率,使之取得良好的效果,在社会生活和学习、工作等各个领域发挥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而正确地运用也就是要求我们做到“心理健康”,由此可见,心理的健康与否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考查了语言范畴是否会引起偏侧化颜色范畴知觉,并探讨了偏侧化颜色范畴知觉是语言范畴即时分类颜色还是长期与颜色联结的结果。实验中,以测量差别阈限的方法选定的渐变、相邻颜色知觉距离相当的A、B、C、D四种颜色(A、B为绿色,C、D为蓝色)为材料,以色词与颜色重组模式训练被试用4个人造词汇分别命名4种颜色,并让被试在训练前、第一次训练和第八次训练后均完成视觉搜索任务测试。经训练,原范畴内颜色(AB,CD)变成了范畴间颜色,原范畴间颜色(BC)仍为范畴间颜色。结果显示:被试在一次训练后能以新名字区分4种颜色,八次训练后掌握了4种颜色的新名字;在训练前测试中,出现了与蓝绿色相应的偏侧化颜色范畴知觉;在第八次训练后测试中,出现了与习得的语言范畴相应的偏侧化颜色范畴知觉,但在第一次训练后测试中并未出现这一效应。这些结果表明,语言范畴能引起偏侧化颜色范畴知觉,偏侧化颜色范畴知觉是语言范畴长期与颜色联结,而非即时分类颜色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论应用伦理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伦理学是 2 0世纪 60年代末至 70年代初才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的任务应当说是在于分析现实社会中不同分支领域里出现的重大问题的伦理维度 ,为这些问题所引起的道德悖论的解决创造一种对话的平台 ,从而为赢得相应的社会共识提供伦理上的理论支持。当然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 ,在究竟什么是应用伦理学 ,它的准确定义、基本特征、基本范畴、基本方法等重要的理论问题上 ,至今还都存在着许多争论 ,并没有形成完全一致的看法。应用伦理学的发展现状是 ,在其分支学科领域里———如生命伦理、医学伦理、基因工程伦理、生态伦理、科技伦理、经…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探讨了偏左脑颜色范畴知觉依赖于语言还是范畴。三组被试分别完成无干扰、语言加工干扰和范畴加工干扰视觉搜索任务。结果发现:无干扰组、语言加工干扰组和范畴加工干扰组的视觉搜索任务中分别出现了偏左脑颜色范畴知觉、左脑劣势颜色范畴知觉和无偏侧化颜色范畴知觉。此结果表明,偏左脑颜色范畴知觉可能主要是语言范畴作为一种范畴对颜色知觉的影响效应,但语言范畴的语言属性也会对颜色知觉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范畴在哲学史上形成和发展的顺序的角度考察辩证法诸范畴的相互联系问题。作者首先评介了苏联哲学界在解决范畴的相互联系问题方面的几派意见,即:图加林诺夫把事物——关系——属性这些方面的相互联系当做决定性关系,契尔特科夫等把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规律当做决定性关系,谢伊托夫等从范畴所反映的个别物质构成物的普遍方面出现的顺序出发确定范畴的相互联系。作者认为,这几派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它们的共同缺点是企图仅仅从范畴是反映现实的普遍的方面和联系的观点出发解决范畴的相互联系问题,而没有考虑到范畴也反映着认识发展的确定的规律性。但是只有考虑到范畴的这两方面的特点,才能制定出范畴间相互联系的原则。因此作者同意比布列尔和科普宁的意见,他们在制定范畴体系的时候,不仅注意到范畴反映客观现实的普遍方面和联系,而且还注意到范畴反映着认识发展的确定的规律性。范畴按照一定的顺序形成,但并不一定是一个跟着一个地出现的,有一些范畴是同时出现的,但出现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认识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此,应当把范畴同那个使其内容得到充分发展,并使这一范畴具有典型形式的认识发展阶段联系起来。从哲学史的观点看来,范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呢?作者顺序地分析了古希腊和近代西方哲学之后,得出结论说:哲学史从研究个别的东西、它的个别性和普遍性开始,过渡到思考个别的东西的相互联系和变化(运动),以后又过渡到认识空间和时间是物质构成物的存在、运动和相互联系的普遍条件。在哲学的进一步发展中,把因果性、形式、内容、必然性和规律提到首位。然后哲学家的注意力转移到阐明所观察到的世界现象的基础(始因)上边,转移到阐明作为运动、发展和本质的普遍源泉、作为所研究客体的一切必然方面和联系的对立统一的矛盾上边。最后作者认为,这种认识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规律应当成为制订辩证唯物主义范畴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一、系统科学规律可归纳为:(一)系统层次规律。由要素、等级、世界三个系统原理组成。(二)系统环境规律。由系统功能、系统生存、开放系统三个基本原理组成。(三)目的信息规律。包含目的性运动原理、信息序变原理、目的信息原理。(四)反馈控制规律。包含信息反馈、调节控制、反馈控制三个基本原理。二、系统科学的基本范畴可归纳为:(一)系统和要素;(二)结构和功能;(三)开放和封闭;(四)控制和调节;(五)信息范畴;(六)反馈范畴;(七)目的性范畴。  相似文献   

16.
李贤卓  肖容  梁丹丹 《心理学报》2022,54(9):1021-1030
采用音高识别与区分任务, 以汉语母语者、越南语母语者和俄语母语者为研究对象, 考察了两个语言加工层面的因素, 即声调范畴感知模式以及不同语言声调系统的复杂度差异对跨领域音乐音高感知的影响。结果发现: (1)汉语和越南语两组声调语言母语者听辨结果符合范畴感知模式, 而俄语母语者是连续感知。在语言和音乐两种刺激条件下, 声调语言母语者在范畴边界宽度、范畴内区分率、范畴间区分率以及区分峰度等指标上不存在显著差异。(2)汉语和越南语两组声调语言母语者的音乐音高区分任务结果差异不显著。实验结果表明: 在行为层面, 母语声调范畴感知模式可以迁移到音乐音高感知中, 但复杂声调系统并不能促进跨领域的音乐音高精细感知。实验结果从语言对音乐音高加工影响的角度支持了“共享论”。  相似文献   

17.
关于市场经济基础上制度性伦理道德秩序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市场经济基础上的道德建设问题,是当代中国最为重大的社会生活问题之一。本文力图从制度性伦理道德这一范畴入手,探究市场经济基础上伦理道德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建设过程中所应着重注意的几个问题。一从道德实践的角度,我们可以把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大致地划分为两个层面,即制度性的道德体系和日常生活的道德体系。所谓制度性的道德体系,是指存在于社会基本结构和通行为社会制度如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中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总和。制度性道德体系由来已久,如盘子所言的行“仁政”,这“仁政”便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伦理体系的核心,但…  相似文献   

18.
“独化”是西晋郭象玄学思想的核心范畴。这个范畴貌似平庸、简单,实际上却有着深刻、丰富的涵义。下面试依郭象“独化”说的思想理路并作逻辑引申,以窥视“独化”范畴的涵义。一、“独化”的“相因”性“独化”,顾名思义,就是每个个体事物的独立存在和发展变化。乍看起来,这个概念并无什么玄奥之处,其思想的抽象程度要逊于王弼的“无”范畴。但需要追问的是:世上的每个事物为什么能以“独”的状态存在和变化?不错,世上的万千事物的确都是独立的个体,都自然而然的那样存在着和变化着。但它们为什么各自能呈现出“独”的状象呢?就事物之存在…  相似文献   

19.
近三年来,苏联《哲学问题》杂志(1963年第7、12期,1964年第8、11期,1965年第7期)上陆续发表了八篇文章,讨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对象、结构和范畴等问题。其中引起讨论的Д·И·契斯诺科夫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结构》一文已译出,译文见本刊1963年第11期。本文是最近发表的一篇,着重讨论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问题,文章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中的地位。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这个完整的哲学体系的一部分,但它具有自己的对象、自己的范畴和规律的体系,可以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来讲授,而不同意那种反对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开讲授的论点。第二部分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结构是社会关系体系的反映.他认为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等范畴中固定下了对社会经济领域最一般发展规律的认识成果,而在反映社会精神生活的范畴中则固定了对社会领域和社会政治领域的一般发展规律的认识成果。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结构,既决定于科学的对象本身,又决定于科学发展的具体条件和革命实践的需要,由前者决定的部分具有稳定性,由后者决定的部分具有可变性,应当善于在教科书中把这两部分结合起来。第三部分分析“第一性社会构成”和“第二性社会构成”的范畴: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基础和上层建筑,客观前提和主观因素等等。他认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这对范畴是历史唯物主义中最广泛的概念,反对把这对范畴看成是“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个题目的一部分。他认为上层建筑并不直接反映社会的生产技术基础,因此存在着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他认为主观因素一方面是某些现象的客观前提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另方面则反映了群众、阶级、政党以及个别人的意志、愿望和意向。此外,他还分析了社会、社会经济形态、时代、社会进步等范畴。第四部分分析各种社会共同体的范畴:阶级和阶级斗争、部族和民族、集体和个人等等。他认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是认识社会生活现象的重要手段,反对把“阶级和阶级斗争”这个题目从历史唯物主义教程中排除出去。他区分开“人”和“个人”这两个概念,认为人具有生物的、社会的和心理的本性,而个人则是表现人的社会本性的范畴,是许多种社会关系的个体体现者。此外,他还分析了利益、劳动、传统、地理环境和人口等范畴。最后,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正在不断发展,产生了许多新范畴,例如:“社会在社会政治和思想上的统一”、“社会的同质性”、“威望”、“社会的整体性”等等。  相似文献   

20.
雷学军  金志成 《心理学报》2006,38(2):170-180
考察范畴混合与预知靶子范畴对预搜索的影响。以2到9的汉字与阿拉伯数字为范畴材料,以搜索一个靶子数字(三、七、3或7)为任务,以预搜索为实验范式。在一些条件下,被试预知靶子的范畴,其它条件下则无法预知靶子的范畴。结果表明:(1)预知靶子范畴可以改进搜索;(2)当靶子与旧客体的范畴相同时,上述预期效应就会减弱;(3)当靶子与旧客体的范畴不同时,范畴预期效应又增加了。最后讨论了实验结果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