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目前,有些教会出现追求"灵恩"的现象,令负责同工感到困惑,为此,本期每月话题中,我们约请一些同工,从"灵恩运动"产生及现状等多个向度来讨论这一话题,旨在引导大家全面正确地认识圣经真理,使教会能在信仰上不偏左右。文中观点只代表作者本人的思想,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雷 《天风》2010,(8):14-16
<正>尽管在教会历史上时不时地有人(或教会)追求"灵恩",但把追求"灵恩"和推动"灵恩"成为一项运动并逐步推广,却始于二十世纪初。"灵恩运动"发轫于1901年的美国,先后经历三次浪潮。目前的"灵恩运动"还处于第三次  相似文献   

3.
渊声 《天风》2012,(8):58
[问]最近,我们教会一些姊妹十分热衷于"灵恩"的活动。有人公开追求说方言、开医治大会,甚至搞赶鬼活动,着实吸引了不少信徒。不少人觉得这样的聚会似乎比平日里的崇拜更有"生气",或更显"灵验"。教会牧师劝阻他们,他们非但不听,反而说牧师"不属灵",我很纳闷,我是否也应当追求这样的属灵经历?信徒:小羊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极端灵恩派的思想及其表现形式不同程度地在教会内存在,对此还在不少教会中引起了各种争论。本文作者以圣经为根基,对极端灵恩派的影响和危害进行剖析,帮助大家认清其本质,以免遭受其害。  相似文献   

5.
《天风》2020,(11)
正不久前,有位同工把一段关于极端灵恩的现场视频发给我,视频中只见一位牧师在讲台上讲道,讲到一半时,突然提高音量,发出"哦哦哦……"的声音;接着,镜头扫至台下听众,听众在有意识的提示下也开始兴奋起来,有的大声尖叫,有的开始大笑,也有的拍手鼓掌,还有的同样发出"哦哦哦"的声音以示回应……没有规律、秩序可言。如此乱象,就是极端灵恩派所谓的"属灵"追求。  相似文献   

6.
李世峥 《天风》2011,(4):42-44
得知《天风》"每月话题"栏目安排讨论"关注教会档案管理"这个话题,笔者不由得拍手叫好,这个问题实在该被重视了!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改革开放之前的教会档案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以致国内教会一直没有能够被公众普遍认可的"中国基督教史"问世。面对这个残酷的事实,很多同工都会为已经失去的档案资料扼腕叹息,可是,大家却似乎并未从中看到教会档案的重要价值及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灵恩意为圣灵的恩赐,是一个既好又受欢迎的词。"你们也是如此,既是切慕属灵的恩赐,就当求多得造就教会的恩赐"(林前14:12),"所以我弟兄们,你们要切慕作先知讲道,也不要禁止说方言"(林前14:39)。然而,灵恩派却是一个令人惶恐不安甚至反感的词,因为此派往往与极端、异端有所牵扯,甚至本身就是这两者。本文要从  相似文献   

8.
雪峰 《天风》2011,(4):45-46
本期我们要讨论的话题是教会的钱该怎么花?今日教会中,多数负责人是尽心尽责的,但在如何处置教会财务问题的观念和方式上存在认知不同,有人主张"该省的要省",有人则主张"该花的要花",可见关键在对"该"字的理解不同,如何把握"省"和"花"的尺度呢?在此,我们刊登几位同工的文章,很有代表性,值得一阅。  相似文献   

9.
黄幸平 《天风》2013,(4):34-35
属灵话,原是好的。可今日教会中有些人,能讲出漂亮的属灵话,却做不出漂亮的属灵事来。俗话说:“听其言,观其行。”别人不仅听你讲什么,还要看你做什么。看不到你的生命中有圣灵所结的果子(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等),时间一长,即使你平时说得再好也能看出你的本相来。  相似文献   

10.
刘贻 《天风》2010,(8):20-21
<正>有不少人一味地指责"灵恩派"是异端邪说,或者干脆不屑一顾置之不理,这显然不是积极的态度。我想,若平心静气地进行讨论,对于全面认识圣经真理是有裨益的。为此,本人有以下几点初浅的认识和体会,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属灵与否,一直是中国基督徒信仰生活中的核心问题,关于属灵问题的讨论也长期吸引着教会牧者的眼球。上世纪50年代,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发起以后,教会领袖、牧者同样将属灵问题的讨论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我希望借助"神学三人行"这个平台,梳理中国教会关于属灵问题讨论的主要观点,供广大信徒和教牧同工参考。我们首先讨论什么是属灵?或者说属灵的含义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俞伟忠 《天风》2011,(5):6-8
三.教会提高专职教牧同工待遇的必要性 1.是保障教牧同工现实生活的需要 要使教牧同工能"专心以祈祷传道之事"为念,那么保障教牧同工的基本生活需要是十分重要的。《哥林多前书》9章7节说:"有谁当兵自备粮饷呢?有谁栽葡萄园不吃园里的果子呢?有谁牧养牛羊不吃牛羊的奶呢?"从经文可以看出:教牧同工拿教会的工资是合乎圣经真理的。因为教牧同工也是人,他们有自己的家庭,也有亲戚朋友,礼尚往来,也需要生活。  相似文献   

13.
王艾明 《天风》2011,(8):38-41
圣职按立既是历代教会的传统,也是今日教会的实际需要,它对于"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身体"大有裨益。可是在当今的教会中,不少信徒甚至一些教牧同工,对"圣职"按立所持有的观念比较模糊。既不合圣经教导,也不符今日教会实际情况。本期我们约请三位牧者从不同角度来谈这个问题,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4.
恩惠 《天风》2005,(9):18-19
作为教会牧养工作的重要补充,培灵会有其特殊的作用。正如有人说:培灵会对有的人而言有时好像打“强心剂”一样,让人有了“起死回生”的经历。但如果教会不注重平日的牧养,只靠“培灵会”来替代其他牧养工作,则这个教会的团契生活必然是扭曲的。现在沿海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某些教会中流行建堂“攀比风”,有些教会负责人,举行“培灵会”请讲员也得进行攀比。在“为了让信徒多得帮助、多有享受”这样的理由之外,是否也带有“旧生命”中的“巴别塔”虚荣心理?看谁请的讲员“知名度”高,吸引力强?于是乎,你请外地的,我就请外省的;你请省外的,我干脆请国外的,似乎越远越好——  相似文献   

15.
葛蕤 《天风》1994,(7):13-13
由上海市基督教两会安排我与闸北堂王萍同工于1994年1月24日至29日去金山县阮巷教会领为期一周的培灵会。 (一) 始于1935年的阮巷教会,是一幢置身于树木花草园里独特的教堂建筑,近100平方米。培灵会作息时间表醒目地贴在门上,培灵会从早上6:30开始,到晚上9:00结束。从晨更礼拜到晚礼拜,一天有4次聚会。  相似文献   

16.
回归神恩     
修会神恩,是修会会祖在“具体环境”中与主相遇、合作的果实。由于“具体环境”是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改变的,因此,神恩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表达。同样,我们修会自始创至今已整整一个世纪,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教会和时代的需要呼唤着修会的回应,因此,神恩从开创到今天,几经变革,从表面上看,今昔不同,但其主旨——传教救灵,却始终如一。  相似文献   

17.
中外教会历史说明,教会健康发展与教牧同工的素质是密切相关的,中国教会的复兴祈望神兴起大批优秀的教牧同工。现实的近况:1.从数量上看:"庄稼多、作工的人少!"尽管这三十年各地神学院校、培训中心竭尽全力,培养了许多神学人才,但与需要量相比仍有杯水车薪之嫌。近几年不少地方顺利实现新老交替,但也有些地方却是青黄不接。2.教会事工日益繁重,教牧人员往往"上至海陆空、下到阴沟洞",事无巨细包括牧养、行政甚至工程等工作都需要教牧人员兼顾,以致教牧人员所有时间全被教会事务占据,未能有时间好好培育灵命,更没时间顾及家庭需要。休息对教牧人员来说几乎被看为"体贴肉体"的"奢侈品"。  相似文献   

18.
吴微 《天风》2011,(5):38-41
一代过去,一代又来;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年是教会的希望,青年牧养事关教会的前途和社会的见证。所以,麦哲恩博士说:"牧者若不重视青年工作,那是对教会的亏欠,对圣工的失职。"本期每月话题讨论的是"关注教会青年牧养",希望能对各地教会牧养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9.
陈音 《天风》2006,(1):26-28
最近,我们周围的教会以及信徒们受所谓的“灵恩运动”影响,引起教会的分歧,并带来不利影响。我们如何看待做异梦,见异象,说方言,仆倒在地,被提升天,医病赶鬼等圣经所记载的这些统称为属灵的恩赐? “恩赐”两个字在原文中的意思是“恩典的彰显”,这个字是指神为着教会的益处而赐给个人的属灵礼物。新约圣经中有三处经文列举了“属灵的恩赐”:罗马书12章6至8节;哥林多前书12章8至10节;以弗所书4章11节。从这三处有关圣灵恩赐的经文中,我们可以找出二十种属灵的恩赐。此外,新、旧约圣经中也提到一些别的恩赐,如异梦、异象。  相似文献   

20.
张复民 《天风》2014,(5):16-17
如何建造教会弟兄姊妹的灵命成长是一个很大也很难的课题,但却是每一位侍奉主、牧养教会、服侍人的同工不能不认真面对的课题。笔者愿有些反省,盼能提供读者一些思想,分以下五个方面来反省和探讨。一、借着主日建造灵命主日是大多数弟兄姊妹参与聚会的日子,若是能对他们的灵命有所造就是再好不过了。而且原则上主日还是一般教会聚会人数最多的时间,要好好建立主日,尤其是主日的崇拜和主日的讲道是非常优先的,传道人要优先把崇拜带好,把主日的信息讲好。主日起来了,教会的成长就不难了。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