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逻辑史界在完成大型的《中国逻辑史资料选》(五卷本)和《中国逻辑史》(五卷本)以后,围绕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国逻史研究水平的问题,开始出现了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要提高中国逻辑史的研究水平,就应该扩大对古代政治、哲学、语言等其它方面的研究范围,逻辑史就应该是中国古汉语的语义学史。笔者不同意这种观点。我们认为,搞好古文经典的校释,准确理解古文经典的原意,自然是提高中国逻辑史研究水平的基础,但提高现代逻辑科学(这里也包括正确的传统逻辑知识——下同)的水平,学会运用现代逻辑的方法,加强科学的对比研究,乃是提高中国逻辑史研究水平的基本方向和基本方法。我国对古代逻辑的自觉研究始于半个多世纪前的章太炎和梁启超,章太炎写有《原名》  相似文献   

2.
中国逻辑史研究会1980年决定编纂的《中国逻辑史资料选》(五卷本),五年多来,经过30余人的努力,先秦卷和汉至明卷已于1985年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近代卷即将付印,因明卷和现代卷也将在今年第一季度基本完稿,整套资料选将在1987年底或1988年初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全部出完。这套资料选的范围,是以中国历史上有关形式逻辑的思想资料为主,目前尚有很大争议者如辩证逻辑等,暂不选入。考虑到中国名辩逻辑发展的历史特点,也选入少量与  相似文献   

3.
我国迄今为止一部资料最详、内容最全、起止年代最长的中国逻辑史通史性专著——五卷本《中国逻辑史》(以下简称“五卷本”)已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学术界的一大盛事。“五卷本”的问世,标志着我国中国逻辑史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获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先秦时期有没有逻辑,如果有逻辑,它是一种什么样的逻辑,这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自从梁启超开始研究墨家论理学(逻辑学)以来,在中国学术界就开始了关于中国古代是否有西方逻辑学的争论.例如,梁启超、虞愚等学者认为中国先秦时期有西方那样的逻辑学,当时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先秦时期没有西方亚里士多德那样的逻辑学.建国后,关于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对象,中国逻辑史界一直存在着分歧.自1980年中国逻辑史研究会在广州成立以来,开始了有组织的学术讨论和集体研究,使中国古代逻辑思想史的研究以前所未有的成果面世,出现了大量的论文、著作和教材.从这些著作和论文看,20世纪80-9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中国逻辑史界关于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对象问题,主要有三种观点,即中国逻辑史是名学和辩学史、是中国形式逻辑的思想发展史、是中国古代符号学史.  相似文献   

5.
最近几年,关于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产生了一系列争论。关于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对象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传统)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古汉语的语义学;内涵逻辑;自然语言逻辑;等等。关于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现代逻辑;传统逻辑;自然语言逻辑;语义学;等等。这些争论对于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深入和发展无疑是很有好处的。但是在这些讨论中,在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上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模糊认识,这对于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深入和发展无疑又是十分不利的。本文仅就几个基本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一、对象问题当我…  相似文献   

6.
中国逻辑史研究会1980年决定编选《中国逻辑史资料选编》(四卷本)。现在先秦卷和汉至明卷已编完,先秦卷可望下半年见书,因明卷和近代卷即将编完。该会原于1982年决定在编选资料的基础上写出一部《中国逻辑史》,从先秦至五四共四卷,但为了使该书能更完整地反映我国逻辑思想发展史的全貌,于1983年年会上决定增加现代卷(从五四至1949),并决定在前四卷开始编写的同时,立即组织力量编出现代卷资料选。为了编好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10年来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进步。突出的成果有依靠集体的力量完成的五卷本《中国逻辑史》和五卷本《中国逻辑史资料选》,以及国家教委组织编写的高等学校教材《中国逻辑史教程》等。从思想上讲,大多数同志认识到了中国认识论史和中国辩证法史不能代替中国逻辑史;认识到了所谓逻辑史,不是用逻辑的历史,而是讲逻辑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北京大学宋文坚教授的专著《西方形式逻辑史》,于199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阐述传统形式逻辑和现代形式逻辑的发展史,从古希腊写起,全面介绍了亚里士多德逻辑、中世纪逻辑、近代逻辑和现代逻辑.与我国现有的几部关于西方逻辑史的著作相比较,本书有以下一些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9.
杨芾孙教授主编的国家教委统编教材《中国逻辑思想史教程》(以下简称《教程》)已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它的出版具有深厚的基础:《教程》的全体作者都参加了由中国逻辑史研究会负责组织的《中国逻辑史资料选》(五卷本)的编选工作,并且都参加了国家“六五”计划重点项目的《中国逻辑史》(五卷本)的编写工作。它吸取了上述两部正在出版中的大书的精华和最新科研成果。《教程》有关藏传因明的介绍和“五四”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中国逻辑思想发展的评述,是第一次写入中国逻辑史专著中与读者见面。我读了《教程》,颇有所获,颇有所感,现提出几个问题,就教于杨老及逻辑界同仁;也包含了向广大读者推荐这本具有很高水平的教材的意思。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中国逻辑史著作的出版呈现出繁花似锦的局面,实在可喜!1949~1978年近三十年间,国内关于中国逻辑史的著作只出版了汪奠基先生的《中国逻辑思想史料分析》(第一辑)和专人专书研究著作三、四部。可是,1979年以来,不到十年时间就出版了中国逻辑史通史、断代史、专人专书研究、教材、资料以及论文集等  相似文献   

11.
中国逻辑史第六次年会和易经逻辑方法讨论会在中国逻辑史研究会成立十周年之际于1990年10月下旬在上海华东师大联合召开,这次会议得到了华东师大、上海社科院的热情关怀和大力资助。出席这两个会议的有50多位中国逻辑史工作者和易学专家。 这次中国逻辑史第六次年会的中心议题是:就现代语义学理论进一步探讨中国逻辑史的对象和范围问题。会上主要提出了三种不同论点: 第一种论点是:中国逻辑史实质上就是古汉语语义学史。他们强调:逻辑离不开语言,中国的古代逻辑更是离不开中国古代的  相似文献   

12.
再论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980年召开的中国逻辑史第一次学术讨论会上,全国的中国逻辑史工作者曾就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对象、范围和方法进行了集中、热烈的讨论,当时我亦就中国逻辑史的对象和方法发表过意见。(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中国逻辑史研究》)大家经过讨论,除对辩证逻辑的学科性质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外,绝大多数的同志都承认,中国逻辑史应以中  相似文献   

13.
中国逻辑史于1988年7月中旬在四川成都召开了第5次学术讨论会。主要讨论了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发端、中国逻辑思想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如何把中国逻辑史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以及如何改善中国逻辑史的教学和普及工作等问题。关于中国逻辑思想的发端问题在已经或即将出版的中国逻辑史著作中,不少作者把邓析列为先秦名辩逻辑的开拓者。会上则有人提出,中国古代的逻辑思想应以《易经》为开端。因为,(1)《易经》是一部思维工具书,是一个符号系统,有一系列推演规则,而且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学术研究考察团(李鹏程副所长任团长)访问了欧洲著名学术机构———那不勒斯意大利哲学研究所。双方在研究讨论合作计划时,共同决定合作出版中文版的五卷本《克罗齐史学名著译丛》,由田时纲研究员担任主编,定于2005年出齐。在克罗齐的众多历史理论和史学著作中,选出一部五卷本的《克罗齐史学名著译丛》决非易事。在研究基础上,并征得意大利哲学研究所专家的意见,最终确定两卷历史理论著作和三卷史学著作。五卷顺序根据著作内在逻辑和时间(写作时间和研究对象时间)相结合的原则排列:先是历史理论,后为史…  相似文献   

15.
1988年7月中旬在四川成都召开了中国逻辑史第五次学术讨论会。会议主要讨论了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发端、中国逻辑思想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如何把中国逻辑史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如何改善中国逻辑史的教学和普及等问题。关于中国逻辑思想的发端问题。在已经或即将出版的中国逻辑史著作中,不少是把邓析列为先秦  相似文献   

16.
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撰写的“科学思想史”,是其煌煌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ScienceandGiilisationinChina)的第2卷。此卷的宗旨,据其“导言”所述,是要“探索中国哲学对于科学思想发展的作用”。此卷的英文原版发行于1956年,迄今已有两个中文译本:一个是中国台湾的译本,一个是中国大陆的译本。后者由科学出版社与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90年联合出版,全书85万余字。本文即拟对这一卷的内容作一个概要的介绍、评述和讨论。一、前无古人的工作正象李约瑟的整个多卷本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工作一样,他的《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逻辑学会中国逻辑史专业委员会、吉林大学、吉林省逻辑学会联合召开的第七次中国逻辑史讨论会于8月11—14日在长春市举行.这次讨论会是在中国逻辑史专业委员会诸位同仁共同撰著的《中国逻辑史》(5卷)和《中国逻辑史资料选》(5卷6册)全部出齐之后召开的.与会者提交的论文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又有新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哲学动态》 2 0 0 1年第 7期发表了孙中原教授题为“中国逻辑史研究若干问题”的文章(以下简称“孙文”)。文章讨论了几个与中国逻辑史研究有关的问题。对于孙文中的观点 ,笔者有一些不同的看法。现冒昧地发表出来 ,敬请学界前辈及同仁批评指正。一、中国古代逻辑是否存在。孙文 :“笔者认为中国古代逻辑是存在的。科学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依据 ,有中国古代逻辑史 ,才能有对其进行研究的中国逻辑史学科和研究方向。没有中国古代逻辑 ,也不会有中国逻辑史学科和研究方向 ,该方向的科研选题和学位授予等都失去根据。”从这段论述看 ,是因为不…  相似文献   

19.
集合体与系统本是不同的,可是实际思维中人们却往往分辨不清,包括一些权威性著作。如,金岳霖编《形式逻辑》认为“森林”与“舰队”同是集合体;诸葛殷同等编《形式逻辑原理》认为“森林”与“工厂”同是集合体;中国人民大学逻辑教研室编《<形式逻辑(修订本)>自学要点和思考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戏剧,历史悠久,遗产丰富,作家众多,演员辈出,可谓世界独步,因此,有关中国戏剧史的著作,也是琳琅满目,佳构甚多。仅我看到的,即有《宋元戏剧史》(王国维)、《中国戏剧史》(周贻白)、《中国戏剧史讲座》(周贻白)、《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