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在刊物上读到一则故事,说的是两个打工仔,一个准备去上海打工,一个准备去北京打工。可在候车厅等车时,他们听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常资助吃不上饭的人。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于是二人互改了要去的目的地。 时光飞逝,一段时间之后,到上海的人通过奋斗从打工仔一跃成为老板,办起了一个拥有150多个打工仔的清洁公司,而去北京的那位却沦为拣破烂者。 笔者认为,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这样一点启示:观念有时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智慧语丝     
正一件衣服被我穿上了,80%的人都说好看,那我一定会买!一个生意机会被我遇上了,80%的人都说可以做,那我绝对不会去做!我深信世界上的2/8定律,为什么世界上80%是穷人,20%是富人?因为20%的人做了别人看不懂的事,坚持了80%的人不会坚持的正确选择!——李嘉诚不是为了追求幸福才去创造财富,而是带着幸福去创造财富;不是为了追求幸福去经营情感,  相似文献   

3.
《法音》1991,(12)
提到赵州禅师,学人大都知道禅宗史上一著名公案:据史载,有两个人去参访赵州。州问一人:“曾到此间否?”答:“曾到。”州:“吃茶去!”又问一人:“曾到此间否?”答:“不曾到。”州:“吃茶去!”院主见了奇怪,问赵州:“为什么曾到、不  相似文献   

4.
“天国如一个远行的人,将自己的仆人叫来,把财产托付给他们:按照他们的才能,一个给了五个“塔冷通”,一个给了两个,一个给了一个;然后动身走了。那领了五个“塔冷通”的,立刻去用来营业,另外赚了五个。同样领了两个的也赚了另外两个。但是那领了一个的,却去掘开地,把主人的银子藏了。……,至于无用的仆  相似文献   

5.
昊邑人 《天风》2002,(8):64-64
三个月以后,刘牧师对永生、素素说,教会决定派他们去德城,那里—位长老年龄高,身体多病,叫陈永生接上去带领教会工作。刘牧师的话陈永生总是听的,素素早就觉得杭城天恩堂是个大堂,他们不配留着。现在好了,到个新地方去吧。永生一人先去一次德城,各样情况摸一摸,十天后,他们一家搬去了。  相似文献   

6.
《佛教文化》2023,(1):50-51
渐渐养成一个人独处的时光,这样的日子,才不会有过多的打扰和左顾右盼,一个人一台车,静静的去看、去听、去对待世界、去思考人生。不要再有别的。与云作伴,为佛当差,这样就好。不用和陪你的人去找话,安静地独对自己,自然无语,天马行空的坐着,让脑子完全没有余物地释放一下,独享突然而至。  相似文献   

7.
正这次去西藏的路上,我遇到了一个人,他的穿着破烂不堪,寒风冻裂了耳朵,嘴唇干裂出了白皮。我们相识在一家客栈,他告诉我,从成都到西藏,他步行了两个月,每天慢的时候走二十多公里,快的时候可以到三十多公里。那两个月,他关掉手机,摆脱世俗的缠身,一个人朝圣,只身走进西藏,去体会生死之界。  相似文献   

8.
我去参加一个聚会。那是一个小型的聚会,只有4个人的聚会,我们4个人为一张报纸写专栏,所以,大家说聚一聚。  相似文献   

9.
人世多途     
一个年轻人去拜访一位大师,向他请教为人处世之道,大师给他讲了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有两个强壮的青年,一拙,一巧。两人奉命在同一块地上各自挖井找水,很快两人都挖了两米深,但丝毫没有出水的迹象。拙者继续在原地深挖,  相似文献   

10.
正衣橱里有个鞋盒,鞋盒里装着一双高跟鞋。每次搬家,我都会带着它。那是我穿过的第一双高跟鞋。那年,我17岁。春天,去公园玩儿,一个人。遇见一个男孩,背着旅行包,也是一个人。我们在站牌下等车,肩并着肩。男孩扭头朝我笑了一下,我也朝他笑一下,便转过头来,望向马路。过了一会儿,男孩说,你去哪里?我说植物园。男孩说,我也去植物园。话真多,  相似文献   

11.
寓言三题     
如果忽略了泥土老师给三个学生同样的任务:到花园去,采集一份最有价值的美丽。不久,三个人都回来了。第一个捧来一朵鲜艳的玫瑰。第二个捉来一只斑斓的蝴蝶。第三个却捧来一把黑乎乎的  相似文献   

12.
从某种角度看,跳槽是一件好 事,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如果 在一个单位继续呆下去,的确没有 什么前途可言,选择跳槽不失为一 种明智的行为。浪漫的诗人曾说: “变是永恒的,是快乐的,是新鲜 的。”跳槽为积极上进、追求事业成 功的人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一个人的才能往往在变动中,就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因为变逼着你去思考、去适应、去挖掘潜能、去全力以赴,你跳槽生活的一个月也许是你过去三年都经历不到的,但跳槽的果实不一定都是甜的,它更多时候是苦涩的。但为何还有那么多人要频频跳槽呢?因为很多人会自觉不自觉…  相似文献   

13.
正一位作家说,年轻人最大的财富,就是有了犯错的机会。我倒不这样认为,年轻人最大的财富,不是有了犯错的机会,而是拥有了时间,时间才是年轻人最大的财富。年轻人有了时间,不是要你去犯错的,而是要你去开拓、去创造,有了错误,及时地去改正错误。如果哪个年轻人凭着自己有的是时间,而做事不计后果,不讲究方式方法,不汲取经验教训,那么就会成为一个一路犯错的人,一个一路失败的人,而最终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时间不是供你来犯错的,而是要你  相似文献   

14.
幸福的程式     
最近报纸上有了铁凝结婚的消息。铁凝幸福地说:一个人也没有找,一个人在等,就是她这些年的状态。因为有一年她去看望冰心老人,冰心老人曾经告诉过她,你不要找,你要等。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去参观一家制针的小型企业。进入车间,企业经理介绍说,一枚针看起来虽小得不起眼,但制针的过程却很复杂,具体可分解为若干道工序:一个人抽丝,另一个人拉直,第三个人切断,第四个人削头,第五个人磨光  相似文献   

16.
愚蠢的争斗     
从前,有一群人坐着一艘巨大的帆船去远洋旅行。船上有10个船员、5个富人和20个穷人。船舱一共分了3层,最底层装的是燃料、粮食和当成食物的少量牲畜。第2层住的是穷人们,环境恶劣而肮  相似文献   

17.
王春景 《法音》2020,(2):70-73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印文化交流中,1924年泰戈尔访华是个分水岭,之前去往印度的人非常之少。许丹(许季上)和万慧法师是这少数人中的翘楚。薛克翘先生在《中国印度文化交流史》一书中提到,1928年之前去过印度的中国人有曾圣提与许季上两人。许季上作为学者是1919年去的印度。许季上作为鲁迅在书信中经常提及的人物,其印度之行值得关注。需要补充的是,许季上去印度的时间不是1919年,而是1920年。  相似文献   

18.
听尺八去     
正桂花开的时候,别院的新上师来了,听说是个年轻人。朱兄邀我去拜访一下,顺便问问老上师的平安,我们就去了。老上师去了有一年了,这一年可以走很多路,见很多人,想很多事,他过得怎么样呢?我们不知道。其实我们知道的很少,就是对自己,一日一日地过着,记得的又有多少呢?朱兄说,日子就是叶子,一片片地生,一片片地落。对很多人来说,落了也  相似文献   

19.
很多人去听一位哲学家讲授人生成功的秘诀,结果那位哲学家给每位听众一本小册子,上面有7个寓言故事,人们看了以后,都觉得受益匪浅。五枚金币有个叫阿巴格的人生活在内蒙古草原上。有一次,年少的阿巴格和他爸爸在草原上迷了路,阿巴格又累又怕,到最后快走不动了。爸爸就从  相似文献   

20.
四种人     
办公室共有4个人,分别是“每个人“、“某些人“、“任何人“和“没有人“。一天,办公室接到一个重要任务。“每个人“都在想肯定“某些人“会去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