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闭症儿童的中心信息整合及其与心理理论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桑标  任真  邓赐平 《心理科学》2006,29(1):52-56
研究用积木测验和镶嵌图形测验测量中心信息整合,用5个信念任务测量心理理论能力,比较了12名自闭症儿童和同等言语能力的28名正常儿童的表现,并分析了心理理论和中心信息整合的相关。结果表明:(1)中心信息整合的测量指标积木测验和镶嵌图形测验成绩保持中高度相关;(2)自闭症儿童中心信息整合显著弱于正常儿童;(3)心理理论和中心信息整合成绩相互独立。  相似文献   

2.
4-5年级学生的空间表征与几何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徐凡  施建农 《心理学报》1992,25(1):22-29
本研究是“学生空间能力和几何能力关系”研究的一部分,以小学4、5年级学生为被试(共117人),以空问表征能力测验和几何能力测验为测验工具,初步探讨了学生空间表征与几何能力的关系。对数据结果的分析表明:①就总成绩而言,五年级学生的空间表在成绩明显高于四年级学生的成绩,但并不是空间表征的所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②就空间测验的总成绩而言,无论是四、五年级分别考察还是总起来考察,空间成绩与几何成绩之间的相关显著,但就各个分项而言,并不是空间测验的各项都与几何测验成绩有显著相关;学生的几何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回归方程:Y_i=0.5736X_i+0.7635加以预测。  相似文献   

3.
方格  佟乐泉   《心理科学进展》1992,10(1):63-63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查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中、美两国儿童对学校的适应能力。我们选择北京和芝加哥为两国的代表城市。对北京市11所小学、芝加哥20所小学儿童的课业水平和影响课业成绩的背景因素进行多方面探查。主要结果表明:1,北京儿童数学测验成绩优于芝加哥,但在视觉能力、图表理解、空间关系方面其成绩不佳.2,北京一年级儿童的语文成绩低于芝加哥儿童,五年级趋于一致。所测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意在考查动态测验对数学学习困难儿童作进一步程度区分的有效性。以传统且常用的数学学习困难鉴别方式和标准选取30名四年级数学学习困难儿童为实验组,30名同年级智力匹配儿童为对照组,以Swanson认知加工测验(S-CPT)的4个子测验为测量工具对被试进行动态测验。结果发现:(1)在传统数学学习困难鉴别方式的基础上,动态测验的“潜在认知能力”指标可以对儿童数学成绩增加19%的预测力;(2)以“潜在认知能力”指标为依据能够将数学学习困难儿童进一步区分为“发展落后”和“发展缺陷”两个水平;(3)“发展落后”儿童一年内数学成绩发生了增长性变化,与正常儿童水平相当,而“发展缺陷”儿童的数学成绩没有变化。研究证实关注潜能指标的动态测验范式在快速、准确甄别数学学习困难儿童上具有独特效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一套心理计量测验考察中美两国青老年被试在算术能力、知觉速度及空间方位能力方面的操作是否有国家间和年龄组间差异,不同领域之间是否有不同的能力模式。测验结果表明:在知觉速度和空间方位测验上,中美青年组的操作成绩均明显超过老年组;在算术能力测验上,中国青年组的成绩仍超过老年组,但美国青老年组间则无明显差异;中国青年组在算术能力测验上成绩优于美国同龄组,在其它两个测验上则无明显差异;在所有能力测验上中美老年组的成绩都无明显差异;总的模式表明,美国青年的算术能力呈逐代下降趋势,中国儿童和青年的算术能力远远超过美国同龄人的状况可能只是个近期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研究选取56名大学生被试,通过特里尔社会应激测验、记忆和心理韧性测验来探究急性心理应激对大学生记忆效果的影响,以及心理韧性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相对于非应激组,应激组大学生的整体记忆成绩更差,且应激组中的高应激反应大学生的记忆成绩比低应激反应者的记忆成绩更差;心理韧性可以调节应激反应与记忆成绩之间的关系,表现为高心理韧性者的记忆成绩显著好于低心理韧性者。研究进一步从认知加工资源分配与再分配的视角讨论了心理应激、心理韧性与记忆功能三者间的关系与启示。  相似文献   

7.
数学焦虑影响儿童数学任务表现的作用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设计了心算加法和图形旋转/平移两类数学任务,同时采用《儿童数学焦虑问卷》、工作记忆和抑制任务,以探讨数学焦虑影响儿童数学任务表现的作用机制.213名小学五年级儿童参与研究,其中89人参与正式实验.结果发现:(1)数学焦虑与数学成绩呈显著负相关;(2)高数学焦虑组在工作记忆和两类数学任务中的得分均显著低于低数学焦虑组,而两组在抑制任务指标上差异不显著;(3)言语工作记忆和视空间工作记忆是数学焦虑影响心算加法任务的完全中介变量;视空间工作记忆是数学焦虑影响图形旋转/平移任务的完全中介变量,言语工作记忆是二者关系的调节变量.研究结果支持了加工效能理论.  相似文献   

8.
采用2(时间:前测/后测)×2(分组:实验组/控制组)的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考察心理旋转游戏训练对5~6岁儿童空间及数学能力的影响。基于心理旋转的可塑性以及空间能力与数学能力之间的密切关系设计心理旋转干预方案,将36名被试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为期8周共24次的干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空间能力与数学能力之间显著正相关;(2)心理旋转游戏有效地提高了5~6岁儿童的空间能力和数学能力,该训练方案具有良好的即时效果。  相似文献   

9.
儿童图形表征能力测验编制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表征能力发展部分地体现为对事物中隐含关系的理解或推理的复杂程度.基于辛自强的"关系-表征复杂性模型",结合Halford的"关系复杂性"理论,通过事前分析任务复杂性确定了难度不同的项目,最终编制成儿童图形表征能力测验,该测验共50个(25类)项目.以265名小学3~6年级儿童为被试,采用计算机呈现方式施测了该测验.结果表明:项目的难度和区分度以及整个测验的重测信度、构想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均良好;基于理论的事前任务分析(确定任务的维度数与每个维度内的元素数)对事后任务难度的预测率较高(83.4%).可见,所编制的图形测验能有效测查儿童表征水平.  相似文献   

10.
数学学习不良儿童视觉-空间表征与数学问题解决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俞国良  曾盼盼 《心理学报》2003,35(5):643-648
采用临床访谈的方法,考察了30名数学学习不良(MD)儿童和31名一般儿童的数学问题解决、视觉-空间表征策略和空间视觉化能力。结果发现:图式表征能促进数学问题的解决,图像表征则起妨碍作用;空间视觉化能力与解题正确率及图式表征策略有显著正相关,与图像表征策略有显著负相关。MD儿童的解题正确率以及使用图式表征策略的程度显著低于一般儿童,使用图像表征策略的程度则显著高于一般儿童。在解题正确率和图式表征策略这两个变量上,MD儿童和一般儿童的年级发展趋势相同,都随年级的升高而提高。但在图像表征策略的使用上,一般儿童有随年级的升高而下降的趋势,MD儿童却没有下降的趋势。两类儿童的空间视觉化能力都随年级的升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11.
鞠成婷  游旭群 《心理科学》2013,36(2):463-468
空间能力所表现出的个体差异一直是空间能力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在研究中所使用的测验也多种多样。二维空间能力测验主要包括标准心理旋转测验及其多种变式;三维空间能力测验则是运用虚拟现实技术针对动态空间定位与位置学习等空间能力开发出的新型测验。这些测验主要用于探讨空间能力个体差异的影响因素。本文在介绍测验的同时总结了空间能力个体差异研究的结果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关系-表征复杂性模型,从每道应用题涉及集合关系的嵌套程度角度事前分析其关系复杂性,编制了难度序列变化的应用题测验,以考察问题表征能力。采用该测验测查了四至七年级共165名学生,考察事前分析的合理性及表征水平随年龄的变化。结果表明:(1)事前分析对两个事后难度指标(错误率和Rasch模型分析的任务难度)的解释率分别为73.7%、78.7%;该测验得分与测查思维水平层次变化的SOLO分类测验上的得分有较高相关(r=0.65)。(2)四年级的应用题表征水平显著低于五、六、七年级,其他三个年级差异不显著;而且随着问题关系复杂性的增加,年级差异增大。这说明基于关系-表征复杂性模型的事前分析是合理的,据此编制的测验能够测查表征水平随年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张丽锦  暴卿  陈蕾  梁渊 《心理学报》2021,53(9):960-975
“皮亚杰认知发展量表” (IPDT)中的守恒与关系领域经动态化改编后已被证实适用于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潜能评估。在此基础上, 本研究旨在构建适用于小学高年级儿童的IPDT表征、分类、规律领域的动态测验; 并运用所构建的IPDT动态测验对低社会经济地位(SES)儿童进行认知潜能评估; 而后经过对低SES儿童的推理认知干预, 进一步考查认知干预在低SES不同潜能儿童的认知能力和数学成就中的促进作用。结果发现:(1)改编的IPDT表征、分类、规律领域的动态测验包含“前测—干预—迁移—后测”4个阶段, 所构建的逐级提示干预方案合理适切, 可以有效区分不同认知潜能水平的小学高年级儿童, 特别是弱势儿童; (2)推理认知干预对由IPDT动态测验细致区分出的不同潜能水平的低SES儿童作用不同, 尽管他们在认知能力与数学成就上均有进步, 但低SES高潜能儿童比低SES低潜能儿童从干预中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14.
为考察计算流畅性对小学低年级儿童数学焦虑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592名小学二年级儿童的计算流畅性、数学学习兴趣、教师支持和数学焦虑进行测查。结果发现:(1)计算流畅性不仅通过数学学习兴趣间接影响数学焦虑,也可通过数学学习兴趣进而通过教师支持间接影响数学焦虑;(2)对计算流畅性和数学学习兴趣得分进行潜剖面分析,可将儿童区分为三种类型:低能力-低兴趣型、高能力-高兴趣型和低能力-高兴趣型;(3)低能力-低兴趣型儿童的数学焦虑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两类,而低能力-高兴趣型和高能力-高兴趣型儿童的数学焦虑得分则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计算流畅性、数学学习兴趣和教师支持在预防和干预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数学焦虑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考察计算流畅性对小学低年级儿童数学焦虑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592名小学二年级儿童的计算流畅性、数学学习兴趣、教师支持和数学焦虑进行测查。结果发现:(1)计算流畅性不仅通过数学学习兴趣间接影响数学焦虑,也可通过数学学习兴趣进而通过教师支持间接影响数学焦虑;(2)对计算流畅性和数学学习兴趣得分进行潜剖面分析,可将儿童区分为三种类型:低能力-低兴趣型、高能力-高兴趣型和低能力-高兴趣型;(3)低能力-低兴趣型儿童的数学焦虑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两类,而低能力-高兴趣型和高能力-高兴趣型儿童的数学焦虑得分则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计算流畅性、数学学习兴趣和教师支持在预防和干预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数学焦虑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桑标  俞佳  章璋明  虞纪忠 《心理科学》2002,25(1):31-33,17
本研究比较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在创造性思维测验、学习适应性测验以及教师对其创造力评价上的差异。结果表明:(1)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在数字和图形创造性思维测验上的成绩没有显著的差异。表明ADHD和创造力是彼此独立的两个特质;(2)ADHD儿童在学习态度、学校环境(主要是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独立性和毅力等维度上明显偏低;(3)不同学科教师对于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在创造力水平高低的评价上没有显著性差异;(4)对于正常儿童。不同学科教师对其创造力的评价与儿童在创造力测验上的得分呈显著性相关;对于ADHD儿童则没有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7.
心理韧性儿童的社会能力自我觉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席居哲  左志宏  桑标 《心理学报》2011,43(9):1026-1037
旨在考察心理韧性儿童与缺乏心理韧性儿童相比社会能力自我觉知特点, 以探究社会能力自我觉知的心理韧性发展意蕴。利用量表法和内隐联结测验(IAT), 对经由汇聚操作法筛选出的99名心理韧性儿童和176名缺乏心理韧性儿童, 分别测量社会能力外显自我觉知与内隐自我觉知, 并从2个信息源多角度测量其实际社会能力。结果发现:心理韧性儿童比缺乏心理韧性儿童有更高水平的社会能力外显自我觉知, 社会能力自我觉知与心理社会发展功能总体上存在极其显著的正向关联; 心理韧性组儿童自我觉知的社会能力低于其实际社会能力但两者显著正相关, 缺乏心理韧性组儿童自我觉知的社会能力接近于其实际社会能力但两者不存在显著相关, 两组儿童自我觉知的社会能力与实际社会能力之差的差异极其显著; 心理韧性儿童在内隐社会能力自我觉知测验不相容任务与相容任务上反应时之差显著大于缺乏心理韧性儿童。这提示, 外显上谨慎一致的高水平社会能力自我觉知和内隐上更倾向于认为自己有能力或为心理韧性发展的主体性机制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选取3-6年级数学学习困难和数学学习正常的儿童共458名,比较了两类儿童空间能力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正常儿童的空间能力优于数困儿童,二者空间视觉化能力均优于空间定向能力;(2)正常儿童与数困儿童的空间能力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但二者不同空间能力快速发展的时间点不同;(3)单纯数困儿童的空间能力优于混合数困儿童,后者空间定向能力发展滞后;(4)正常儿童的空间能力在发展过程中对数学成绩的作用量为26.17%,数困儿童为28.43%。  相似文献   

19.
心理表征和意图是假装中两种最重要的心理成分,关于年幼儿童是否能理解假装中的这两种心理成分,研究者们得出了不尽相同的结论。一种观点认为3岁儿童就能理解到假装中的心理层面(心理表征、意图);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儿童到了6岁都仅仅把假装理解为一种外表上看起来像某物的行为,并不能理解到假装中的心理层面(心理表征、意图),而恰恰对假装中的心理层面的理解才是假装理解的关键方面。这些争论可能与测试问题的推论方向与提问方式、对抑制控制能力的要求、假装动作与心理状态的平衡、任务情景与现实生活情景的联系、实验材料呈现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有关。未来研究可以从结合执行功能、区分假装主体和假装旁观者、采用内隐的测试方法、关注与假装相关的其他能力的发展等角度,对儿童理解假装中的心理表征和意图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孔艳红  陈光辉 《心理科学》2017,40(3):734-740
研究旨在考察受欺负经历与儿童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系统应激功能的关系。根据受欺负得分挑选出52名受欺负和未受欺负儿童,考察两类儿童在特里尔社会应激测验(Trier Social Stress Test,TSST)中的皮质醇分泌及主观紧张度的特征差异。结果发现:(1)在TSST中,受欺负者的皮质醇浓度显著高于未受欺负者;(2)两类儿童在TSST中的主观紧张度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与慢性应激破坏HPA轴应激功能的过程是从敏化到钝化的理论假说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