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家庭的同居共财的生活状态,决定了清代人的基本家庭道德观念和根本的道德选择就是以家庭利益和家庭和谐为目的。在清代人看来,家庭利益的保证就是重视忠孝,家庭和谐的前提就是处理好亲子关系、夫妇关系和长幼关系。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兄友弟恭、长幼互爱的道德原则并未被清代人所严格地遵循,清代家庭道德生活出现了随着社会历史发展而变化的新现象。  相似文献   

2.
北京东岳庙的掸尘会道教民俗萌芽于元代后期,形成于明代,至清代与民国前期达到鼎盛阶段,在历史上持续传承六百多年,产生了广泛影响。而由于社会环境与宗教生态的变化,至今又出现了新的因素。返观历史,加强个案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中国社会当下种种色彩斑斓的宗教现象,对于探索与构建中国特色的宗教理论体系也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发展的长河中,清代的学术思想是一个辉煌摧灿的重要时期。从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的兴起,到王、黄、顾等杰出思想家和学者的涌现,揭开了清代学术思想的序幕。其后的发展,波澜壮阔,绚丽多采。由于社会的变化和学术思想自身的逻辑发展,占据思想界统治地位数百年之久的理学逐渐衰落,经学又重新复兴,一时间,经世致用成为学者的治学宗旨,崇实黜虚成为学者追求的目标。尔后,随着清朝政治上的稳固和经济的发展,统治者对思想领域的控制逐步加强,对学术思想的参与也大大增多,使清代学术进入对既往成果进行清理总结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小产权墓地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的社会现象,随着公墓价格的不断上涨,小产权基地由于价格低廉收到城市居民的青睐而活跃在市场之中,然而由于其存在缺乏足够的法律和制度依据,从而引发了很多的社会问题。本文拟从小产权墓地与小产权房的相似性出发,分析小产权墓地的概念成因,阐述限制小产权墓地自由流转的立法精神,并提出现阶段的改革意见。  相似文献   

5.
清代社会研究讨论会一瞥1997年8目20-25日,“清代社会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台师范学院召开,与会代表除来自主办者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烟台师范学院的学者之外,还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台湾“中央研究院”、上海师范大学、南开大...  相似文献   

6.
论清代乾嘉时期的经世思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是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着转变并面临着选择的重要历史时期。一方面,持续一百余年的盛世已近尾声,各种社会矛盾正在积聚,潜藏的危机逐渐暴露,清朝统治似乎仍未走出历代封建政权盛极而衰的怪圈;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的经济因素的萌芽开始出现,冲击着陈旧僵化的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既加速了盛世的衰败,又预示了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化的契机。而与此同时,随着东西方航路的开通和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相对封闭的中国社会日益被卷入世界历史的潮流。中国向何处去?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国封建…  相似文献   

7.
在清代诸多的笔记小说中,《子不语》由于叙事的诡谲和对于所集事例的选择上,明显的异于同时代同类型的叙事,充满了一种普遍怀疑的态度,这样的怀疑从对于神明的法力到神圣的秩序,怀疑的态度达到了做传统社会的高峰,但这一问题还没有得到关注和研究,本文试图对于这种怀疑态度的来由及表现初步的整理及研究。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预测文化观念大多属于假言推理的预 卜学,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预测科学。但是其预测 的文化观念深刻地影响着一部分人的社会实践活 动,使一些人当作认知事物的演算工具,试图从中 寻找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未知迹象。由于其预测 观念不是建立在科学的知识体系基础上,不能经过 实践反复检验,只是用偶然性判断社会现象的必然 性,用单一模式去解释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难免  相似文献   

9.
澳门,在历尽400多年沧桑之后,终于回到祖国怀抱。这是继香港回归之后,中华民族的又一盛事。澳门,包括澳门半岛、凼仔岛和路环岛,自古以来与祖国大陆山水相连,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从15世纪起,由于地中海沿岸工商业的崛起,刺激了西欧一批早期殖民主义者向海外探险,绕地球航行,以寻求黄金、象牙和香料,葡萄牙就是早期殖民主义者中的急先锋,其主要掠夺对象是亚洲和非洲,在许多国家的沿海口岸强占据点,进行海盗式的掠夺和贸易垄断。其中一个口岸就是中国的澳门。但葡萄牙侵占澳门后,始终未能取得主权,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也未能…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自从有犯罪现象以来,女性犯罪所占的比率是较低的。但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价值观念的改变,使女性犯罪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急剧增长的势头。这种趋势的出现,归根到底还是女性的犯罪心理在作怪。因此,本就从女性的性别、心理特征这两方面来剖析女性的犯罪心理。  相似文献   

11.
钱寅 《孔子研究》2023,(4):150-160
清代公羊学以常州之学为代表,而礼学考据一脉也有参与公羊学研究的倾向,以扬州学者凌曙为代表。凌曙的《公羊礼疏》开创了以礼说公羊的研究方法,将基于心性的公羊大义落实到实践层面,在学术史上有其独到的价值,引领了清代公羊学的伦理转向。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心理障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娅 《社会心理科学》2002,17(1):71-71,64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娱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变化着的现象当中,人们更注意生活质量、学习工作效益、娱乐的效果,而这一切归之于健康。由于当代社会的急骤转型.社会竞争机制和经济的杠杆作用日趋明显和强化,便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感到困惑和迷惘从而导致其个体心理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大学生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和人民的重托.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长,而且直接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  相似文献   

13.
清代道德生活经历了从磨合时期到稳定时期再到裂变时期三个阶段.其磨合时期所要处理的主要社会关系是民族关系,所要解决的主要社会矛盾是民族之间的道德生活冲突.其道德生活的磨合,在其根本上并不是对私人生活领域道德生活的整合,而是对公共生活领域道德生活的整合.其稳定时期所要处理的主要社会关系是经济关系,所要解决的主要社会矛盾是利益矛盾.在全社会都关注和集中力量发展经济的条件下,此时期的思想文化被强势地赋予了同质性,且清代人在各有其风俗习惯和道德观念的基础上达成了一定的道德共识.清代道德生活的裂变是稳定时期道德生活日积月累的结果,它表现在观念上是道德认同乃至整个社会认同的危机,在行为上则是伪善的流行甚至公开背离清朝政府所提倡的道德标准和道德规范.腐败和贫富差距是造成这一裂变的主要原因,它们使利益矛盾转化为阶级矛盾,使社会危机不断深化,也使清朝政府的统治能力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
清代四川乐山存在着时间较长且跨越代际的文人扶乩现象。康熙末年,时任四川上川南道观察的汪锡龄通过扶乩的方式“跟随张三丰”修习丹道,并初步整理了与张三丰相关的文献。道光初,乐山儒学生员李西月效法汪锡龄,重新组织张三丰和吕洞宾乩坛。李西月以扶乩修习丹道之事,引起了当地众多退休高官和儒生文人的兴趣,他们纷纷加入其中,不仅建设了固定的乩坛活动场所,甚至发展出独特的宗派意识。汪锡龄、李西月等人虽然没有正式入籍道教,但是其修炼法门源自道教,并在宗派建构上有意向道教认祖归宗。研究明清时期的文人扶乩现象,可以为学界认识明清道教发展动向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人权,是一个关涉政治、经济、社会、教育、文化等多方面内涵的范畴,表征着人类对自由、平等、安全和幸福的共同追求和美好憧憬。但由于社会经济水平、文化历史传统诸多因素的制约,人权内容只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各国家、各民族人们实际享有的人权也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性,这本来是极为正常的现象,但这种差异性却成了一些西方国家歪曲别国形象、干涉他国内政的借口。长期以来,一些西方学者和媒体对伊斯兰人权横加指责、肆意污蔑,这除了其别有用心的目的外,对伊斯兰人权观基本精神的无知或掩盖也是其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苏州是清代江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清代前中期,道教在苏州地区的发展有何特点,又是如何进一步融入当地社会生活的,相关研究较少。从现存清代苏州道教碑刻资料中,可窥清代前中期苏州道教发展状况之一二。  相似文献   

17.
出没在海洋上的强盗,这个我们东方人看来不太体面的职业,但是在西方人那里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世界资本主义的大发展,是在资本主义国家海洋掠夺的基础上形成的,而这种海上掠夺的习惯与海盗的历史有着很深的渊源。因此,要了解西方人对海盗的审美观念,西方海盗的发展历史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18.
现代设计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可在清代,设计师除了追求审美层面,还更多地考虑到了社会功能。不仅如此,不同的时代所展现出来的民族文化具有不同的风格。清代宫廷后妃头饰的设计总体上是以材质服务于典制,工艺、材质服务于题材,其繁复堆砌的工艺常为艺术研究者诟病,但实际上在这些头饰中隐含着非常具有时代特点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孽海花》记述了中国新旧交替时期复杂的社会现象,由于它出现于封建社会逐步破裂,民主革命兴起,西方列强入侵的特殊时期,受新社会思潮的影响,作品在思想内容和叙事结构上都有异于传统,呈现出由古典向现代的过渡性。在叙事结构上有着双重性特点,既运用传统章回小说的模式,又有西方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20.
清代前期正处于天主教在华本土化的关键阶段。历经长时期的传播,此时期天主教已经逐渐融入中国社会,成为中国宗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前期天主教在华本土化过程中,形成了若干值得学术界重视的特点。本文利用清代官方禁教文献,分析清代前期天主教在华传播所具有的传教持续性、传播家族性、习教自立性等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