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980年的中国逻辑史第一次学术讨论会上,曾就中国逻辑史的对象和范围进行了讨论。当时大家除对辩证逻辑的性质持有不同意见外,一致承认中国古代有相当丰富的属于(传统)形式逻辑范围的思想和理论,中国逻辑史应当主要是中国形式逻辑思想发展史。因此,大家一致同意以形式逻辑为范围选编一部《中国逻辑史资料选》(五卷本),并在此基础上开始编写一部《中国逻辑史》(五卷本)。现在这两大部著作都早已完稿,著作已经出版,资料亦将出齐。这两年来,由于国外有关“非形式逻辑”、“内涵逻辑”、“语义学”新概念、新观点的进一步引入,一些同志在中国逻辑史的对象和范围问题上提出了不同的。等解和论点,从而引起了一场关于中国逻辑史是否应当是中国形式逻辑思想发展史的争论,理其中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1)“非形式逻辑史”;(2)“语义学史”或“古汉语语义学史”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不仅是一部重要的军事著作和哲学著作,而且也是政论文写作的楷模,有着巨大的逻辑力量。其中《战争的目的》一章,军委总政治部曾把它作为范文选入部队文化速成中学语文课本。现在我们从逻辑与语言的结合上,就《战争的目的》一章在证明方面的几个特点,谈些学习体会。第一个特点是准确。论题是政论文n勺中心,论题的准确是形式逻辑对政论文写作的第一个要求。毛泽东同志在提出论题时,用了一定的篇幅  相似文献   

3.
一、对立统一规律能归结为“A是A又不是A”吗?黑格尔提出思辨逻辑的确是对传统逻辑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一种否定。他把形式逻辑混同于形而上学但没有加以全盘否定。他没有明确地意识到:第一,是否一切辩证矛盾(对立统一)都是逻辑矛盾(一命题及其否定的合取)?例如,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统一,能归结为逻辑矛盾吗?第二,是否一切逻辑矛盾都是辩证矛盾?例如,设想写一部书,其中每一句话都是黑格尔《大逻辑})或树。逻辑》中的话的逻辑否定;反之亦然。黑格尔的著作与这本想像中的著作都是片面的,只有这两部著作合在一…  相似文献   

4.
一些比较通行的逻辑读物在讨论相容的选言判断时,举出毛泽东同志《怎样分析农村阶级》一文中的下列语句为例: ①地主剥削的方式,主要地是收取地租,此外或兼放债,或兼雇工,或兼营工商业。(参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形式逻辑》修订本第9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普通逻辑》一九八二年版第76  相似文献   

5.
苑玉成等编著的《形式逻辑新编》一书,于1991年12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有绪论、命题逻辑、直言逻辑、关系逻辑、模态逻辑、归纳逻辑、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和论证等9章,书后附有论说文的逻辑结构分析。这是一本具有创新意识的好书,很值得一读。总的说来,这本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形式逻辑,也不是纯粹的现代形式逻辑,而是取两者之长,把现代逻辑的严密性和传统逻辑联系自然语言的实用性紧密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构造出一个新的形式逻辑系统。一般的传统逻辑著作,都是按照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的顺序编写的,这是一个由小到大的纵向结构体系。《形式逻辑新编》完全打破了这一框架结构,而是建立了一个横  相似文献   

6.
自从人类社会出现阶级以来,阶级通常是以阶级矛盾阶级斗争的形式存在着。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阶级斗争贯穿每一阶级社会形态(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这种动力的作用,不仅突出地表现在各阶级社会形态更替的质变过程中,而且也表现在同一阶级社会形态发展的量变过程中。毛泽东同志指出:“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  相似文献   

7.
社会有机体理论是严复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之一.早年毛泽东对这一思想是有所认同的,但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即"阶级论",对严复的"社会有机体理论"进行了批判与改造.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结合中国的实际创立了人民教育学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研究的一个特点,就是相当多的同志致力于毛泽东的战争方法论的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将有关情况概述如下: 一毛泽东战争方法论的产生一种意见认为,毛泽东战争方法论产生于井冈山时期。理由是:在井冈山时期以前,毛泽东已初步掌握并成功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这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文章中可得到证实;(2)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  相似文献   

9.
形式逻辑(或普通逻辑、传统逻辑)是一门基础学科。建国以来,它一直是我国高等文科院校一些系科的基础课程。一九五八年毛泽东同志提出:“学点文法和逻辑”。此后,广大职工和干部纷纷要求学习形式逻辑。粉碎“四人帮”以后,随着四化建设的发展,学习形式逻辑的人数越来越多,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形式逻辑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此形势下,许多逻辑工作者都在考虑形式逻辑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对于形式逻辑的进一步发展,在逻辑工作者中,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有些同志认为形式逻辑的发展,也就是形式逻辑数理逻辑化。如果再说明确一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逻辑学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全国形式逻辑第四次讨论会、全国西方逻辑史第五次讨论会,于1987年8月7日至12日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召开。173位代表和逻辑工作者欢聚一堂,共同就形式逻辑、西方逻辑史的发展、教学改革等重大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议收到论文、资料共99篇。中国逻辑学会理事长周礼全教授致开幕词。他指出,自1978年全国第一次逻辑讨论会以来,我国的逻辑学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形式逻辑教材的改革已经吸取许多现代逻辑的新成果。还有不少同志在逻辑与自然语言的结合方面作了可贵的努力。十年  相似文献   

11.
北京大学宋文坚教授的专著《西方形式逻辑史》,于199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阐述传统形式逻辑和现代形式逻辑的发展史,从古希腊写起,全面介绍了亚里士多德逻辑、中世纪逻辑、近代逻辑和现代逻辑.与我国现有的几部关于西方逻辑史的著作相比较,本书有以下一些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一年,我国逻辑界对科研和教学中提出的一些逻辑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兹将中国形式逻辑研究会、中国逻辑史研究会和部分省、市和地区有关逻辑学术活动简介如下。九月,在安徽屯溪召开了全国形式逻辑讨论会。在讨论如何改造传统形式逻辑体系时,出现五种意见:一是把普通逻辑、数理逻辑和辩证逻辑纳入一个体系的统一论;二是当代的数理逻辑就是形式逻辑的取代论;三是对普通逻辑和数理逻辑进行合取的合取  相似文献   

13.
三中全会以来,出版的逻辑著作,可以说是琳琅满目的了。但是,还缺少一种全面介绍国内外逻辑研究和教学现状的工具书。最近,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今日逻辑科学》一书,它正好为我们了解世界及中国逻辑科学的近况提供了一把钥匙。当我们在争论“充足理由律”是不是形式逻辑基本规律,有没有“扩充三段论”之余,不妨了解一点国际逻辑学界在关心什么样的问题。《今日逻辑科学》由崔清田任主编,潘道江任副主编;它是20多位执笔者共同劳动的结晶。《今日逻辑科学》共分5个部分,合计40余万字。该书第一部分题为“逻辑科学概观”。  相似文献   

14.
从1918年开始,胡塞尔就在计划出版一部"体系著作"或"基本著作"。他为此断断续续地准备了二十年的时间,直至1938年去世。虽然他最后没有将这样一部著作提交出版,但从这里作为附录发表的两个纲要来看,他已经完成了总体的构想。而他在此期间发表的、未完全发表和未发表的一些著作,如《形式逻辑与超越论逻辑》《内时间意识现象学讲座》《笛卡尔式的沉思》《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现象学》,实际上是这部体系著作的阶段性成果。它们分别代表着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的结构体系、方法体系和历史体系。  相似文献   

15.
先秦时期有没有逻辑,如果有逻辑,它是一种什么样的逻辑,这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自从梁启超开始研究墨家论理学(逻辑学)以来,在中国学术界就开始了关于中国古代是否有西方逻辑学的争论.例如,梁启超、虞愚等学者认为中国先秦时期有西方那样的逻辑学,当时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先秦时期没有西方亚里士多德那样的逻辑学.建国后,关于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对象,中国逻辑史界一直存在着分歧.自1980年中国逻辑史研究会在广州成立以来,开始了有组织的学术讨论和集体研究,使中国古代逻辑思想史的研究以前所未有的成果面世,出现了大量的论文、著作和教材.从这些著作和论文看,20世纪80-9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中国逻辑史界关于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对象问题,主要有三种观点,即中国逻辑史是名学和辩学史、是中国形式逻辑的思想发展史、是中国古代符号学史.  相似文献   

16.
民粹主义和建构人民的思想是拉克劳理论思考的核心。在拉克劳那里,民粹主义是一种政治的逻辑。民粹主义的两个特征是名字与情感,它在等同和差异逻辑的运作中,建构了人民。拉克劳认为,由于社会的异质性存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所认为的历史必然性就被偶然性的领导权逻辑所取代了,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历史主体也不是传统的阶级,而是人民。拉克劳的人民概念看似逻辑严密,实则观念先行;虚空能指是脱离社会历史斗争实际的。他反对阶级斗争而强调领导权斗争,实际上取消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以虚无化了的人民取代阶级,将阶级和人民对立起来,而忽视了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人民与阶级的统一性。我们切不可迷失在诸如拉克劳的人民概念的光怪陆离的理论演绎当中。  相似文献   

17.
“科学认识的逻辑”,或者简单地说“科学的逻辑”,乃是研究运用逻辑手段和方法去进行科学认识的哲学学科。在研究科学认识逻辑的许多问题的时候,除辩证逻辑的方法之外,还可以顺利地运用形式逻辑的手段。本文就是专门研究这些问题的。现代的形式逻辑就其广义而言,包括两种研究:第一,研究形式逻辑本身的工具及在句法和语义方面的各种演算;第二,研究如何运用“纯粹的”形式逻辑中所制定的逻辑工具去分析科学知识。这种研究,即所谓的“应用”逻辑,构成“科学的逻辑”。必须强调指出,“科学的逻辑”在这个意义上与科学的方法论密切联系着,并且在科学认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是一位集哲学家与革命家品格于一身的杰出的历史人物。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毛泽东与哲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不但写下了一系列杰出的哲学著作,而且在他许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等著作中也充满哲学的智慧。善于从哲学的高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他理论与实践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正是由于他的倡导,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认识工具,“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他的英明伟大同他高深的哲  相似文献   

19.
三联书店编辑的《逻辑丛刊》(以下简称《丛刊》),目前已出版的有《名理探》、《穆勒名学》、《辨学》、《名学浅说》、《论理学纲要》、《新论理学》、《名学纲要》、《逻辑》、《逻辑指要》和《逻辑史选译》共十本书。这套丛刊所选印的,是中国历来出版的比较重要的和有影响的形式逻辑科学的译本和著作,此外还选译了过去没有翻译过的外国的逻辑史的著作。就已出版的《丛刊》来说,大体包括了从明末  相似文献   

20.
非形式逻辑这一术语是本世纪六十年代末北美一些学者提出的。非形式逻辑的兴起主要是为了解决政治、社会生活中的论证问题。本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非形式逻辑作为一门新的逻辑学分支而得到迅速的发展。为什么在符号逻辑占统治地位的当代,在西方一些国家非形式逻辑却倍受关注?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对逻辑科学的发展作一初步的探索。一、对形式化方法的思考逻辑学作为一门科学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在这段时间里,传统逻辑经历了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传统逻辑是指:由亚里士多德创立,经过中世纪的演变而发展至十九世纪(乃至今天)的逻辑。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