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中,无论是关于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探讨,还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究竟是实践唯物主义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论,抑或对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还是"真正的实证科学"的论争,都是对马克思哲学的不同理解,这些不同理解都与马克思哲学在面对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的关系这样一个贯穿于哲学史的根本理论难题时的理论态度相关。本文回溯到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对偶然性概念的厘清与改造,指出马克思哲学与一种非决定论的唯物主义哲学传统的联系,并指明这一传统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那里得到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如果从抽象到具体、从观念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设”这一议题最终在相当程度上会落实在“艺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上。如果把这个议题中的限定性宾词(predicates)暂时悬置起来的话,“美学与社会”就成了关键词。我们谈美学而不谈艺术,经常会隔靴搔痒;我们谈艺术而不谈社会,就必然失去根本。于是,美学与社会的关系,在此可以置换为艺术与社会的关系,这是因为属于哲学的美学基本上只能坐以论道,所论的对象主要是艺术的生成、特点与相关的反应或影响等等。按此逻辑,上述议题的基本用意就在于探讨马…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模糊学"分支中的"模糊美学",引入了"模糊"的概念。在艺术领域中,将"模糊美学"用于对经典作家、画家的优秀文学、音乐作品以及视觉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它们都多多少少有着模糊美学的渗透与体现,正因为有着这一层"模糊",艺术作品可以通过不同的形态呈现出为人认可的多种形式的美,而这些形式美本质上都是由情感引发的。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上半叶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取得了巨大的理论成就,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但是,应该看到,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学术界都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诸多误解,包括各种形式的误读和曲解;它们不仅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5.
李达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巴黎手稿》的研究者。在1935年和1937年版的《社会学大纲》中,他敏锐地觉察到当时刊行不久的《巴黎手稿》的理论价值,率先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的视域来引用、分析和评介它。可以说,正因为受到《巴黎手稿》相关思想的激发和影响,李达方得以在《社会学大纲》中用"实践唯物论"来规定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而相对完整而准确地再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此外,他还在《社会学大纲》中开展了将《巴黎手稿》与《巴黎笔记》综合起来加以考察的最初尝试,这在《巴黎手稿》接受史上无疑具有开创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美学的哲学特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萍 《现代哲学》2001,(3):30-35
二十世纪美学流派有一共同趋向,即拒斥思辨哲学,舍弃传统的形而上研究方法,主张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各门具体经验科学的角度来探讨美与艺术的问题。然一百年过去了,我们却不无遗憾地看到,抛弃了形而上方法之后,美学的状况并未因此而变得好起来,甚至相反,今天的美学要么纠缠于相对整个美学学科体系无足轻重的某个具体艺术经验问题;要么在美学重大理论问题上左冲右突,不得要领。较之过去的美学理论并无多少起色。美学研究究竟可不可以绕开形而上的哲学?这个问题已关系到美学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从一种重要的意义来讲,在李达最后的主要哲学任务中固有的模棱两可性是其整个哲学生涯中的一个特点。因为他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修订他于20世纪30年代早期写成的《社会学大纲》,以便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结合起来的努力,由于在当代中国政治生活和哲学生活中有着强大影响的毛泽东思想而被阻挠了。李达并不可以自由地去评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在围绕毛的个人崇拜中达到高潮的新的正统的上升趋势,妨碍了李不受限制地去评价毛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因此,《唯物辩证法大纲》包含着对毛的哲学思想的热烈评述,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的创新性本质,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蕴。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中国学派与法兰克福学派,虽然都是围绕这一创新性而展开,但两者无论在研究背景、研究方法,还是在研究内容上,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性的内在逻辑理解不同,而存有众多差别。法兰克福学派的学派标识即为,关注社会现象批判、理论本身彻底性检讨和马克思哲学重新构筑。从一定意义上理解,中国学派虽然也具有法兰克福学派的这些特点,但从本质意蕴上理解,中国学派的学派标识与法兰克福学派的学派标识存在着原则差别,即中国学派强调对社会现实反思、对社会实践改造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诠释。  相似文献   

9.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有机马克思主义是目前在生态研究方面值得重视的两种思潮。它们在对当代资本主义和生态危机的评价方面有共性,同时,在哲学基础理论、生态问题实质的理解、价值取向等方面有区别。它们对于理解当代生态问题,建构新的生态文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艺术自律的基本含义,"自我立法"在对象和研究方法中都预设着多维指向。西方现代美学中艺术自律的思想资源分别是从心理学、形式论、价值论和社会学四大维度展开的。运用影响维度倒推到康德美学本身这一开放性思路,可以挖掘康德审美自律思想的多重内涵。这一研究既是对自律观念单一性规定的突破,又可以在错综复杂的理论谱系中展现西方现代美学和艺术批评中的多彩图景,也必将启迪当代中国美学多维度理论形态的创生。  相似文献   

1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是哲学,这不仅是说其主题和考察力紧紧地涉及到哲学所关心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因为,“哲学是形成自我意识的文化”,任何宗教、政治、艺术和科学的实践被保留下来,对其先决条件和原则有了意识,而意识它们也就是开始把其哲学化了。在文化的这个或那个领域里,变化出现的太巨大和太突然,不能被已形成的理解和行为的形态同化掉——因为理解是在旧有的传统概念和范畴中进行的,这一变化就是文化革命。革命向哲学提出了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艺术已经逐渐成为涉及现代哲学、文学、心理学、社会学、宗教、美学等的综合学科,艺术不仅仅在于单纯以纪实艺术功能创作为主,而是渐渐地转向了以一种表现当代艺术家独特个性的艺术观念和思想观念的语言。因此,文章基于非常态心理审美对艺术创作的影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作者首先分析历史唯物主义和所谓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关系。他反对下面几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而不能看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部分;另一种意见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部分,而不是社会学,最多只是社会学的一般理论的和方法论的基础;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之中包含有哲学方面和社会学方面。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哲学,同时又是社会学。他说:历史唯物主义正是作为关于社会的哲学科学,才能头一次科学地解决社会学的根本问题;另一方面,历史唯物主义只有作为社会学的科学,才能解决社会发展的哲学问题。作者也谈到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和所谓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关系。他反对把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全部问题包括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领域内,而认为它们之间既有深刻的有机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其次,作者论述所谓具体社会学研究的意义。他说:具体社会学研究是发展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一种形式;没有具体社会学研究,历史唯物主义就有变为由一些凝固的、固定不变的、脱离现实的概念和范畴组成的体系的危险。他说,马克思的《资本论》、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列宁的《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伟大的创举》都是所谓具体社会学研究的典范。他反对把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现象的任何研究都称为具体社会学研究,而主张把社会研究和社会学研究区别开,认为具体社会学研究只是社会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再次,他阐述所谓具体社会学研究的对象。他认为这样的对象包括:一、社会在向共产主义过渡过程中社会结构的变化;二、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组织的形式及其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组织成长为共产主义社会自治的过程;三、劳动和社会生活其他方面的相互关系,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相互关系的动向,首先是人的形成过程,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的形成过程;四、家庭和日常生活关系;五、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生活,科学在现代世界中的作用,宗教存在的原因和消除的条件,社会主义意识向共产主义意识过渡,等等。最后,他论述了所谓具体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和方法。他认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规律和原理,是具体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而具体社会学研究的方法则包括提出假说、进行社会实验、填调查表、直接访问、研究私人文件、进行观察以及模拟、统计和数学方法等等。  相似文献   

14.
<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之实际运作已经近一个世纪了,由于这一进程的复杂性和持续性,如何确切地理解这一重大的观念变迁过程仍是一个需要人们付出努力的开放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一过程中的某些疑难问题,试图以解释世界的理论智慧与改变世界的实践智慧这种双重视角去予以阐释,以期为更好地理解并推进这一历史过程提供某些益助。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的若干疑难问题之意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同时涉及理论形态的转化与实践上的应用两个方面。以往的研究尽管都会  相似文献   

15.
走向实践优位的科学哲学——科学实践哲学发展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导言: 新兴的科学实践哲学研究若干进路从最近新兴的科学实践哲学的观点看, 以往的科学哲学都可以被称为传统科学哲学。而在传统科学哲学中, 我们知道, 按照历史进程它又可以被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即逻辑主义和历史主义两个阶段。逻辑主义的科学理性研究将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分开, 认为对理论理性的逻辑分析是理解科学理性的唯一途径, 并把实践理性归入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中。许多历史主义科学哲学家在否定逻辑主义方向的前提下, 因为未能将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重新整合, 从而对科学理性不可避免地采取了怀疑主义态…  相似文献   

16.
章建刚 《学海》2001,1(1):46-50
20世纪前30年间,中国现代美学家对艺术的理解有否定的和肯定的两种倾向否定旧文化旧艺术,倡导新文化新人格.传统艺术面临着从内容到形式的"革命".随着新式教育机构和学术机构的诞生,各种建设性的艺术理论也以教材、导论的形式涌现,这分别属于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三类讨论很有些百家争鸣的味道.但这些理解毕竟是个短暂的开始,对艺术的理解必然会伴随着中国社会及其学术环境的进步和改善而深入.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改变了过去对于财富的看法:一场"财富的革命"正在发生,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财富观遭遇到一些理论和世俗的挑战。财富观的转变是当代中国最为显著的变化之一。财富力量、财富梦想、财富欲望、财富崇拜交织成为一个巨大的财富幻象,成为当代中国一个新的神话。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财富观还有没有解释力,如何认识财富,如何建立正确的财富观等,便成为一系列相关而重大的问题;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这些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尖锐。它们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当代中国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正是在这些关节点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与当代中国的发展紧密地交汇在一起。所以,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的发展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有鉴于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与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于2010年6月联合举办了"金融危机的挑战与应战:走向未来的人类财富观"高级研讨会,邀请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不同领域的学者共同研讨。本刊将陆续刊出研讨会上发表的部分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哲学基本问题"论断引发了广泛而持久的争议,但其中很多观点并未充分考虑到恩格斯的本来用意。恩格斯认为"哲学基本问题"最终被自然科学(实验)和工业所解决,哲学在自然界和历史中都既不必要也不可能。"现代唯物主义"已经根本不再是哲学,而只是世界观。恩格斯这一论断能够得到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支持,也能得到马克思文本的佐证。"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术语可以指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哲学或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元理论。恩格斯"哲学基本问题"论断构成了现代科学哲学实质上的思想先导,规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性质和发展方向,对当前学界的一些研究热潮具有批判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奥义书》所确立的梵我同一观念是印度文化,尤其是在其中的各正统学派那里,关于自我观念的经典性表述。这一观念之基本的理论结构及其表述方法都与中国古代儒道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有着很大的平行性与相似性,但它们所蕴含的哲学一文化意义却各有不同。解脱、逍遥与道德完善,分别代表了《奥义书》哲学、道家哲学以及儒家哲学关于人的本质之实现的最高境界。梵我同一的意义界域是超现实的彼岸世界,其极致是摩耶的消除转进与生死之轮回的解脱而获得永恒的极乐;天人合一的意义则属于现实的人生境域,在道家那里,其极致是生命之本质自由…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发展新阶段(指五十年代末开始的这一时期。——译者注)的特征是:创造性地研究问题,提出许多新的课题和问题并把这些问题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社会学越来越显示出它是与共产主义建设任务直接相联系的。研究社会学课题的理论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哲学干部的数量和质量也都有了提高。在过去年代里从事社会学科研工作的干部,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