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亲的目光     
算起来,我参加高考已经是10年前的事了。然而一切都历历在目,恍如昨日。我家在农村,高中在县城念,高考的时候父母自然不在身边。那时,我常常羡慕县城的同学,每天早读下课,能吃到父母送来的营养早餐。晚自习下课晚,父母都来学校接,鞍前马后的,幸福得很。我们这些住校生呢,每天只能吃着玻璃罐子装的酸菜,想着远方的父母,生活和学习都靠自己打理。相比之下,甚是可怜。  相似文献   

2.
一年一度的中考和高考又要开始了,作为考试的主角——中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压力。背负着父母的殷切希望,孩子们都有一肚子话要对父母说,而这些话爸爸妈妈们可能从没有听过。[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很多父母都会认为自己不懂音乐,不会培养孩子,就把孩子交给培训课的老师。其实他们都忽略了家庭对于孩子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许不能给孩子较为系统的学习方法,但是作为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认识节奏、感受声音,引导孩子客观、正确的学习演唱技能或是演奏技能。  相似文献   

4.
有一个富翁,年轻时家里很穷,他的父母都是农民,地无一垄,房无一间,因此,富翁自小就生活在饥饿和窘迫之中。节日的新衣服、过年的压岁钱、喜庆的爆竹、父母的呵护,这些本该属于孩子的专利,统统与他无缘。  相似文献   

5.
淅淅沥沥春雨悄悄来临之际,乍暖还寒中豆豆整理着自己的包裹随父母一起进入省城。父母进省城已经三年了,豆豆今年高二,家乡唯一的一所高中一共只有5个班。父母思虑再三终于破釜沉舟想尽了一切办法将豆豆转入了省城的一个二级重点中学,希望在好的环境中豆豆能够考上好的高校,一洗林家八代白丁的耻辱。姐姐和弟弟都已经工作了,  相似文献   

6.
一样的梦想     
从我出生以后,麻烦也就随之诞生了。医生告诉父母,我患上了侏儒症,今后将永远是个长不高的小矮人 惟一让父母感到欣慰的是,我的智商很正常。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周围的伙伴们都在长高,而我却依然是十几厘米的身高。  相似文献   

7.
一、研究目的 父母离异首先伤害的是子女。正如李·索克指出的:“对孩子来说,父母离异带来的创伤仅次于死亡。”中小学教育的实践表明,离异家庭的学生在心理和行为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问题,同完全家庭的学生相比有比较显著的差异。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父母离异学生在学校心理和行为的表现状况,同完全家庭学生相比有哪些差异,为教育工作者、中小学教师、中小学生家长提供参考,以提高父母离异学生的整体素质。[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天风》2013,(11):59-59
[随感]将自己的孩子明码标价卖钱,如此父母令人心寒。可是,若留心一下就会发现,网上类似的新闻并不少见。现在,有越来越多有形的、无形的商品、服务都可以用来交易,会赚钱当然无可厚非,但金钱不能大过一些基本的底线——人不能被当作商品买卖。归根到底,这样的行为是缺乏对生命基本的尊重。“有灵的活人”与万物都不同,神按自己的形象造人,使人的生命何等尊贵,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都该尊重,即使父母也没有权利买卖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9.
做家长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表现出色,能够鹤立鸡群,但有时却事与愿违,孩子变得像芝麻一样攀高争比“开花”,不仅比名牌、比进口货,而且还比接送车辆的档次、父母的长相……甚至容不得父母老师批评,受不了失败,遭遇挫折就只知道逃避现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感恩的心     
春意浓浓,夏日炎炎,秋风瑟瑟,白雪皑皑。在四季的交换中我们播种希望,挥洒汗水,收获果实,纯净心灵。“急匆匆数载芳草地,情切切几多南飞燕”,无论东临碣石,还是西出阳关,无论近在咫尺,还是远在天边,我们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为父母祈祷:祝天下的父母们一生平安。  相似文献   

11.
智慧语丝     
《思维与智慧》2011,(8):33-33
对于一朵美丽的花,它脚下的泥土是卑贱还是高贵都是一样重要的。 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父母最疼爱的孩子。——林清玄  相似文献   

12.
成功法则     
很久以前,有个泰国人一心想成为富翁,他觉得成功的捷径就是学会炼金术,能够点石成金。于是他把全部的时间、金钱和精力都用在了炼金术的实践中。不久,他就花光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家中变得一贫如洗,连饭也吃不上了。妻子无奈,只好跑到父母那里诉苦,她的父母决定帮助女婿走出误区。他  相似文献   

13.
火笼的记忆     
父母做了一辈子的火笼。 那是电器还没普及时代用来烤火的一种篾具,在冬季,特别是农村,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家什,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一个以上,甚至人手一个。  相似文献   

14.
渊声 《天风》2018,(12):52-52
问:可能是因为习惯了双方父母的悉心照顾,我们年轻人不太懂得应该如何去照顾父母,尽管我们知道应当孝敬父母,但做起来确实也不容易。请问,我们当如何尽孝?答:张怡姊妹,你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现在的年轻一代,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都是父母悉心关怀照顾,孩子集宠爱于一身,都比较以自我为中心,不太会注意到如何去照顾、关怀父母。所以我的建议是:1.尽量抽时陪伴:现在很多父母缺乏的已经不是物质,更多的是精神或心灵方面的需要。随着岁月的流逝,父母真的老了,他们最害怕的就是孤独,最需要的就是有人陪伴。而这一点却恰恰是儿女们最难做到的。许多子女都与父母分居两地,要陪伴父母谈何容易?因此,儿女要想尽办法抽出时间“常回家看看”,让父母孤单的感觉少一点!特别是父母的年纪越来越大,生命有限,你浪费一天其实就少一天了!  相似文献   

15.
利来 《天风》2010,(2):64-64
“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这话意在强调父母的权威性不容藐视或否定,而并不是说父母不会有错。圣经说,父母不要惹儿女的气(参弗6:4)。借用此言,我觉得儿女也不要惹父母的气。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使父亲愁烦。  相似文献   

16.
十二岁的泰迪是一个勤劳懂事的孩子,每天都给邻居送报纸,这样便不必向父母伸手要零用钱。而在他的客户中,有一位善良的老夫人,给泰迪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文化中,儒佛两家都十分讲求"孝"道,各自都有系统的有关"孝"的教义,但是儒佛两家的"孝"道观是有差别的:(1)儒家以德教为基础,而佛教以感恩为基础;(2)儒家要求子女帮助父母解决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身心之困,而佛教要求子女帮助父母获得佛教的解脱;(3)儒家要求子女以"三年之丧"来表达对去世父母的"孝",而佛教要求子女以"盂兰盆会"来表达对去世父母的"孝";(4)儒家提出了"人伦父母"的观念,认为互为"人伦"关系的双方都应该发展"孝"的关系。而佛教提出了"众生父母"的观念,认为"一切众生皆是我的父母",因而我对一切众生都必须有"孝"的态度。儒佛这两种不同的"孝"道观已经融合在一起并进入了我们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8.
引言我对儒家思想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也许,这就是我被选为国际儒学联合会名誉理事长的原因。2从治理新加坡的经验,特别是1959年到1969年那段艰辛的日子,使我深深地相信,要不是新加坡大部分的人民,都受过儒家价值观的熏陶,我们是无法克服那些困难和挫折的。新加坡的人民有群体凝聚力,能够以务实的态度,来看待治理国家和解决社会的问题。3华族新加坡人重视学问,希望在学业上取得优异的成就。那些学业表现优异,获得政府委任职的学者,也都能得到国人的敬重。因此,身为父母的鼓励孩子用功求学,而孩子们也都认真看待学业。不论父母…  相似文献   

19.
经常看到一种新闻,就是因为双方都较劲,而僵持在一个地方.比如上车是否必须让座,不让座就会发生悲剧,父母对孩子严加管教.认为孩子不能遵从自己的应该时.就痛打孩子等等。  相似文献   

20.
虽然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人人都想获得成功,不愿承认失败。事实上,失败也有它的价值,对于学生们来说更是如此,只要父母正确引导,孩子也可以在失败中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