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 对理学心性哲学的偏见,由来已久。清代许多儒者直斥之为“心性空谈”,这种观点一直影响于许多现代学者。而近40年来我们写中国哲学史,习惯于将其分成本体论、认识论、人性论、伦理学、政治观、历史观等几大块,其中人性论是一个较窄的观念,我们通常冠以“地主阶级的人性论”、“抽象的人性论”等等予以否定。而历史上所说的心性论是一个涵盖很宽的观念,它涉及本体论、认识论、人性论、伦理学等许多方面,其中有许多有价值的思想。本文侧重从广义的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朱熹心性哲学的范畴定位,这对心性问题的深入思考,或许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学界一般将先秦儒家人性论划分为性善论与性恶论,许多学者也将孔子人性论归为性善论。郭店楚简和上博简的出土,不但打开了先秦儒家人性论的历史维度,也使得早期儒家人性论的一种重要形态,即孔孟之间的情性论浮出水面。性情论是七十子及后学所建构的人性论,是儒家人性论史上第一个正式的人性论。性情论由发挥孔子性情思想而来,又对性善论和性恶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性情论开始探索先秦儒家人性论的历史演变,将会重构原始儒家人性论的发展谱系。  相似文献   

3.
宋明理学在重建儒家人性论时,有两方面的思想资料可供借鉴。一是自先秦到唐末的传统的儒家人性论,二是佛道二教的心性论(这里只谈佛性论)。将儒家人性论与佛性论在价值取向、思想方法、修养途径、政治功能等几个主要方面做一比较,对于我们理解以后宋明理学对儒家人性论进行重新建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将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4.
李君 《管子学刊》2013,(2):29-32,68
天人论是中国传统思想的基本内容之一。萄子天人论对王夫之思想的影响,-涉及天人论的基础、天人相分、人性论、学习论、圣人观等方面。本文通过学术史视角,比较二者的思想异同,以考察其学术关系,并进一步审视苟子思想的深远影响,加深对王夫之思想的理解,有助于理清儒学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思想的发展脉络,是苟学和船山学研究不可忽视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张积家 《心理学报》1996,29(1):97-103
康有为的人性论思想包含三个部分:(1)自然人性论,它是康有为人性论思想的核心;(2)情欲合理论,它是康有为人性论思想中重要的和颇具特色的组0成部分;(3)变化气质论,它是康有为人性论思想中具有实践意义的内容,也是康有为的自然人性论与中国古代的自然人性论的区别所在。康有为的人性论思想汲取了我国古代人性论思想的精华,并有新的发展,批判地继承康有为的人性论思想,对于我国心理学思想的发展和当前的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性",是指人所普遍具有的属性;"人性论",是指关于人性的理论、观点。心理学中研究人性论存在两种基本视角:一是从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特征论人性;二是从生命初始便具有的本来能力或欲望论人性。人性论对于心理学的作用在于:一方面作为心理学的前提假设,决定着心理学理论的方向;另一方面,由于人性论的差异,导致心理学理论之间的差异、不同,甚至分裂。  相似文献   

7.
这个访谈录包括八位提问者的问题和麦克道尔的回应。主要论题如下:(1)理性如何运作和理性动物如何脱胎于非理性动物这两类问题之间的关系;(2)麦克道尔的概念论、内在论、和析取论;(3)麦克道尔的认识论、及其"第二自然"观念;(4)所谓"自由意志问题";(5)哲学的治学之道;(6)麦克道尔近期的一个比较大的观点变化,即不再认为经验内容是命题性的而转而认为它是直观性的。  相似文献   

8.
正"宗教学新论文丛"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项目,由以下12部著作构成:(1)《经典与实践: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2)《唯真与求实: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之探》;(3)《宗教学史论:宗教学的历史与体系》;(4)《宗教社会论》;(5)《宗教文明论》;(6)《宗教思想论》;(7)《世界宗教论》;(8)《中国宗教论》;(9)《基督教思想》;(10)《基督教文化》;(11)《中国基督教》;(12)《反思与会通》。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陆续出版。  相似文献   

9.
"情"在先秦儒家人性论中曾居于核心地位,但汉代以降的儒学发展史,却是情被贬抑和放逐的历史。本文结合新发现资料和传世文献,对情在原始儒家人性论中的地位与意义进行辨析,阐发原始儒家人性论的本义,揭示其与理学性二元论模式的差异。本文认为,原始儒家最早形成的人性论形态是以情论性的性情论,性善论和性恶论都是性情论发展演变的产物。性情论的形成以人的本源之情为根基,以性情一本和性情相应为特征,情本身具有超越意义,这与理学及现代新儒学所诠释的先秦儒家人性思想具有显著不同。儒家人性论并非是对于人性的知识论考察,而是探讨价值之根源并为工夫论提供依据,这必然与工夫论相表里。故揭示人性论与工夫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探讨儒家人性论具有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10.
毛国民  张梅 《管子学刊》2024,(1):102-113
朱熹人性论属于一性还是二性,学界多有争议。如要把握此争议的关键点,首先,必须既立足“理气”关系论分析朱熹人性论内涵,又要立足宇宙论或本体论、事实或价值取向等角度,去梳理心学派、气论派以及理学后学对人性论的争议。其次,魏校人性论“两个路向”可作为一种分析视角,即“生之谓性”路向,将“性与习对”,从存在论、事实层面来界定人性,形成人性论发展史的第一传统;“天命之谓性”路向,则“以性与命对”“性与天道对”“性与人道对”,从实践论、价值层面来界定人性,从而形成人性论第二传统。在把握这两个关键点的基础上,再分析一性或二性观点分歧的缘由,并在“理气不离不杂”“性即理”语境下阐释朱熹人性论。阐释结论是:朱熹人性论兼有“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一而二二而一”观点,绝非“一性或二性”的机械划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